03.06 什麼是區塊鏈?

跨境電商小咖Coco


有時候,朋友們可能發現自己難以理解區塊鏈領域究竟發生了什麼。而對於那些正努力瞭解基礎知識的初學者們而言,各種術語表達也足以令人頭痛不已。

這是一份由大量區塊鏈術語組成的詞彙表,你可以藉此將各類理念與定義串聯起來,從而更充分地參與到區塊鏈討論當中。這份詞彙表包含Flipside Crypto發佈的關於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的內容。

區塊鏈與加密貨幣34個權威術語

區塊鏈: 支持區塊鏈與加密貨幣體系的底層技術。這是一種虛擬、不可變(不可更改)的分佈式數據存儲形式,將數據存儲於全球各個位置。這是一種新的信任與數據分發方法,主要用於取代傳統的、由中央組織持有全部數據的處理方法。 你可以將區塊鏈理解為一系列數據塊,各區塊內容由參與網絡的所有計算機以協商一致方式進行驗證。每個數據塊包含關於由誰向誰發送加密貨幣,以及誰擁有資產註冊表內相關資產的一切內容。 區塊鏈是一套分佈式分類帳。

https://blockgeeks.com/guides/what-is-blockchain-technology/

分佈式分類帳:一種對於區塊鏈原理的類比方式。區塊鏈並非集中式銀行分類帳,而是承諾立足整體計算機服務器網絡提供餘額分配功能。 不需要通過中央性質的銀行存儲價值載體的發送目標——相反,通過去中心化對等網絡實現這類操作。

分佈式分類帳並非什麼新生事物:雅蒲島早在公元500年就開始使用獨立的記帳表格。在島民們進行交易時,他們會相互通知以證明交易完成。區塊鏈與加密貨幣的基本原理與之相同,只是立足全球化虛擬網絡提供驗證。

https://www.coindesk.com/information/what-is-a-distributed-ledger/

加密貨幣:一種基於區塊鏈技術構建而成的代幣或者貨幣。這類代幣有助於捕捉並分配區塊鏈用戶的價值。你可以將比特幣視為第一種源於區塊鏈技術的應用方案與加密貨幣。所謂加密貨幣,屬於加密資產的一個子集。

推薦閱讀:什麼是加密貨幣:你需要知道的一切

https://blockgeeks.com/guides/what-is-cryptocurrency/

加密貨幣交易所: 加密貨幣交易所以網站或服務的形式存在,允許用戶彼此交換數字加密資產以及加密貨幣,或者將加密資產兌換為美元等法定貨幣。目前最具規模的加密貨幣交易所有Coinbase與Binance。

推薦閱讀:13個最佳比特幣/加密貨幣交易所

https://www.bitpremier.com/best-exchanges

公鑰/私鑰:密鑰是指用戶訪問加密貨幣餘額以及對加密貨幣價值或數據進行發送及接收的方式。公鑰類似於電子郵件地址,其他用戶可以藉此向你發送資金。你可以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公鑰。

目前,Etherscan等服務能夠掃描與公鑰相關的帳戶餘額與交易記錄。 私鑰是指你郵件帳戶的密鑰。任何持有私鑰的人士皆可訪問對應錢包,對其加以控制,並支配其中的代幣。

如果丟失或者遺忘了自己的私鑰,則將失去與該私鑰/公鑰組合相關的一切加密資產。

推薦閱讀:為什麼需要區塊鏈上的公鑰和私鑰?

https://blog.wetrust.io/why-do-i-need-a-public-and-private-key-on-the-blockchain-c2ea74a69e76

加密貨幣錢包:加密貨幣錢包是一種對私鑰及公鑰進行加密存儲的方法。錢包類似於你能夠訪問的保險箱,其中存放的則是你的密鑰。 如果不記得自己的私鑰內容,則可利用助詞符種子短語等技術通過錢包更輕鬆地訪問及備份私鑰。在這種情況下,需要輸入25個隨機詞彙方可訪問私鑰內容。

目前的錢包分為軟件與硬件兩種形式:軟件錢包以在線方式存儲你的密鑰,而硬件錢包則利用Trezor等物理設備保護你的私鑰。

https://blockgeeks.com/guides/cryptocurrency-wallet-guide

MultiSig: MultiSig是一套面向加密貨幣錢包的權限系統。大多數加密貨幣錢包採用單一簽名。這意味著你只需要一條私鑰,即可控制其中的全部餘額。 MultiSig則要求你擁有多條私鑰才能獲取資金。利用MultiSig,你需要設置多簽名模式方可使用錢包。舉例來說,你可能需要提供總計9份簽名中的5份才能批准一項交易操作。這項功能對於企業錢包而言非常重要,其要求由多數擁有者及員工簽名認可方能批准交易。 BitGo 與 Xapo 等平臺皆為用戶提供MultiSig錢包。

推薦閱讀:MultiSig-維基百科

https://en.bitcoin.it/wiki/Multisignature

工作量證明: 一套功能性系統,其中區塊鏈上的交易數據塊將由專門的計算機進行採礦與驗證,而解決了特定數學方程式的計算機將獲得一定獎勵。

https://en.bitcoin.it/wiki/Proof_of_work

採礦:一種工作量證明系統實踐,各計算機專門負責解決數學問題,藉此挖掘數據塊並獲得加密貨幣作為獎勵。

具體工作原理: 加密採礦部分涉及解決加密難題。計算機需要找出能夠與未驗證事務組合相符的隨機數,從而輸出經驗驗證的字符串。

推薦閱讀:https://hackernoon.com/a-beginners-guide-to-cryptocurrency-mining-fee20b18e36c

採礦池:採礦池匯聚大量專門用於挖掘加密貨幣的計算資源,並按比例分配一切已經挖掘完成的區塊。在實踐當中,加密貨幣採礦具有一定隨機性,因此採礦池在控制個體礦工波動性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https://flipsidecrypto.com/crypto-glossary/mining-pools/

權益證明:權益證明驅動擁有區塊鏈代幣選擇權的人士對區塊鏈驗證做出相關決策。在實踐當中,其能夠提供較常規採礦更低的能源需求。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roof-of-stake

節點:世界上任何一臺計算服務器都可以作為加密貨幣節點運行,該節點能夠存儲區塊鏈副本並用於驗證交易內容。

推薦閱讀:什麼是比特幣節點,為什麼需要它們?

https://www.coindesk.com/bitcoin-nodes-need/

哈希率:礦工在驗證交易與區塊鏈時,專門用於對區塊鏈計算能力進行衡量的指標。哈希率越高,區塊鏈越活躍,對礦工的吸引力就越大。在此基礎之上,區塊鏈攻擊難度更高,惡意人士也更難通過虛假交易(亦稱51%攻擊)對其進行滲透。

https://flipsidecrypto.com/crypto-glossary/hashrate/

去中心化: 衡量中央持有人所擁有的權力水平的指標。大家可以認為區塊鏈天然比其它數據分發方法都更具去中心化特性,因為區塊鏈(至少在公鏈當中)不存在集中式監督者:只要擁有計算能力,每個人都可以參與其中。

不同於立足中央位置提供程序中的所有數據(例如Equifax),區塊鏈主張由全球計算機網絡負責處理與驗證工作。

去中心化是區塊鏈社區提出的一種理想狀態,但其目前還沒有完全實現。 舉例來說,挖掘出的大部分比特幣的幾大採礦池皆位於中國:擁有這些採礦池的財團也許有能力實施所謂51%攻擊。他們能夠利用自己的計算能力改變區塊鏈規則,並實施“雙重支付”等操作:即無限次花費同一加密貨幣。從本質上講,這是一種無中生有的財富濫用方式。在這種情況下,採礦資源的控制仍然以中心化形式存在。

https://medium.com/@VitalikButerin/the-meaning-of-decentralization-a0c92b76a274

公鏈與私鏈:公鏈完全向公眾開放(任何從皆可參與),例如比特幣與以太坊。私鏈則存在監督者,由其決定誰有資格加入。

https://bravenewcoin.com/news/public-vs-private-blockchain-protocols-whats-the-difference/

互操作性: 各類區塊鏈與加密貨幣之間通常彼此隔離,且需要通過兌換方可使用。

Aion等區塊鏈希望通過建立不同區塊鏈及加密貨幣體系間的互操作性,或者說兼容性,以解決互操作問題。大家可以設想一下,在此類方案的幫助下,你將能夠無縫化交易比特幣與以太幣(無需兌換)且隨意交替使用。

https://www.coindesk.com/aion-launching-token-bridge-connect-blockchains/

原子交換:原子交換是指可以直接相互兌換,而無需通過中間方進行兌換的加密貨幣。一般來講,二者必須遵循相同的加密標準並擁有支付通道協議——例如Lightning Network。通過所謂哈希時間鎖定智能合約,兩位用戶能夠以無信任方式相互交換加密貨幣對,從而解決互操作性問題。

https://www.cryptocompare.com/coins/guides/what-are-atomic-swaps/

哈希函數/表:對區塊鏈中實現數據共享及存儲所使用的基礎技術作出的,更為技術性且精確的描述。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ryptographic_hash_function

比特幣:比特幣由中本聰於2008年創立,亦是區塊鏈技術的首個用例以及第一種加密貨幣。其目前仍在加密貨幣領域佔據統治地位。

推薦閱讀:https://bitcoin.org/bitcoin.pdf

分叉:分叉分為軟分叉與硬分叉。軟分叉是指加密貨幣價值保持不變,只是對規則進行回滾,即以可逆方式作出改變。軟分叉通常得到社區大多數參與者的同意。

硬分叉是指區塊鏈社區對某一決定未能達成共識,因此必須進行硬重置以拆分為兩條鏈。其中一條鏈採用一組新規則,而另一條鏈則繼續採用原始規則集。硬分叉是不可逆轉的。比特幣與Bitcoin Cash即是硬分叉的產物。

https://flipsidecrypto.com/crypto-glossary/cryptocurrency-forks/

SegWit: 又稱隔離見證,屬於比特幣區塊鏈的一個軟分叉。其通過增加區塊鏈的區塊大小上限以及將數據塊拆分成兩部分來解決網絡擁塞問題。此外,其還對解鎖簽名與負責發送及接收交易數據的腳本進行了拆分。

這種方式使得區塊鏈網絡每秒能夠處理更多交易。用戶將無需等待比特幣交易完成。

https://bitcoinmagazine.com/articles/segregated-witness-part-how-a-clever-hack-could-significantly-increase-bitcoin-s-potential-1450553618/

Lightning Network:Lightning Network是一種脫鏈解決方案,能夠在不全貌和底層區塊鏈的情況下解決交易問題。其開啟了不同個人之間的雙向支付渠道,允許比特幣每秒處理更多交易操作。 各支付渠道當中已經預先存入了一定數量的加密貨幣。其允許啟用支付渠道的個人用戶在無需使用區塊鏈的前提下進行無縫交易。一旦計算出最終餘額,相關結果才會通過驗證被寫入區塊鏈當中。 這使得每秒支付數量得到顯著提升,同時也意味著大型參與者之間出現了一些中心化傾向。

推薦閱讀:https://lightning.network/

以太坊:以太幣這一全球第二大加密貨幣背後的底層區塊鏈。以太坊允許程序員使用一種圖靈完備編程語言立足區塊鏈進行構建,這也成為其與比特幣之間的核心區別。通過這種方式,程序員將能夠構建起各類分佈式應用程序。

不同於作為分佈式網絡之上一種應用(價值轉移應用,類似於專門處理資產的電子郵件)的比特幣,以太坊能夠支持多種不同應用方法。 與以太坊區塊鏈相關的加密貨幣稱為以太幣。

推薦閱讀:什麼是以太坊? 循序漸進的初學者指南

https://blockgeeks.com/guides/ethereum/

去中心化應用(DApps): 去中心化應用屬於一種特定的應用程序類型,用於在區塊鏈網絡中實現特定作用。其必須具備開源、自治特性,且必須通過用戶的共識方可對底層軟件進行變更。其必須將所有數據存儲在公鏈當中,公鏈可供公眾進行審核,且必須生成用於訪問該鏈的代幣(通證)。

DApps看起來類似於普通Web應用程序。其在客戶端層面與Web應用完全相同,但服務器端(或者說後端)的數據與控制機制則分佈在P2P(對等)節點與智能合約網絡當中——而非集中在中央服務器與服務器代碼處。

https://flipsidecrypto.com/crypto-glossary/dapps/

智能合約:智能合約是指部署在區塊鏈之上並在此執行的代碼。代碼可由公眾進行審核。智能合約通常被視為傳統法律合約的補充或者替代性方案。 一份智能合約可以通過算法方式進行託管付款,而無需建立用於約束各方並確保承擔責任的法律合約。

然而,人們普遍認為該術語的範圍過於寬泛,因為其可能指代區塊鏈上部署的任何代碼塊。

https://blockgeeks.com/guides/smart-contracts/

Gas:Gas是指以太坊區塊鏈上的交易成本。當用戶利用以太坊訪問分佈式應用程序時,必須支付一部分“手續費”——即Gas。Gas的具體數額與您需求的計算資源量相關,這將確保為系統需要處理的工作量設置正確的交易成本。

Gas的存在,是為了防止有人通過發送無效請求的方式攻擊以太坊網絡。

https://ethereum.stackexchange.com/questions/3/what-is-meant-by-the-term-gas

Solidity:Solidity是目前最流行的以太坊區塊鏈智能合約編程語言,其基於EMCAscript(JavaScript的基礎)。

https://blockgeeks.com/guides/solidity/

DAO: DAO的全稱為去中心化自治組織,是指認同由智能合約做出選擇的集合體。整個組織完全運行在區塊鏈之上。利益相關者購買代幣,並因此有權對未來的決策進行投票。

https://flipsidecrypto.com/crypto-glossary/dao/

Casper: Casper是以太坊區塊鏈的一種實現方案,其承諾每秒處理更多交易。以太坊原本的交易處理能力為每秒20筆,而比特幣每秒交易處理能力僅為4筆。相比之下,Visa與萬事達卡每秒大約可以處理2萬筆交易。Casper是以太坊區塊鏈由工作證明轉化為權益證明的過渡性方案。其通過分片(將主以太坊區塊鏈拆分成更多小型子鏈)實現並行處理並增加吞吐能力。

推薦閱讀:以太坊結合Casper案例

https://cointelegraph.com/news/ethereum-to-combine-casper-and-sharding-upgrades

ERC20: 一組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的標準。ERC20允許任何人立足以太坊區塊鏈創建代幣。其成為首次代幣發售(簡稱ICO)的基礎,亦掀起了“Altcoin”的浪潮。

推薦閱讀:ERC-20初學者指南:基於以太坊的數字資產

https://blockonomi.com/erc-20-token-guide/

Altcoins: Altcoins屬於比特幣與以太坊之外的代幣、加密貨幣與加密資產。你可以通過Coinmarketcap 查看目前市面上存在的各類Altcoin。

https://www.investopedia.com/terms/a/altcoin.asp

穩定幣(Stablecoins):穩定幣屬於與特定價值或資產掛鉤的加密貨幣集——例如,您可以以1:1形式將穩定幣與美元價值掛鉤。穩定幣可能也可以不與其它加密資產掛鉤。

https://flipsidecrypto.com/crypto-glossary/stablecoins/

首次代幣發售(ICO): 另一種為區塊鏈發行代幣的方法。ICO涉及市場營銷過程,即內部銷售,而後是對新上市的代幣進行公開銷售。其目的在於將相關代幣推向儘可能多的加密貨幣交易所。請注意,目前尚不存在能夠約束ICO活動的標準化規則。

https://icowatchlist.com/education/

希望這份術語表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加密貨幣與區塊鏈領域,同時更順暢地加入相關討論!如果你對本文有著任何意見或建議,也請在評論中與我們分享。此外,若大家希望瞭解更多相關信息,我們向你推薦Flipside Crypto發佈的《區塊鏈與加密貨幣指南》。

https://flipsidecrypto.com/wealthadvisor-ebook/


科技行者


如果你懂技術,又有點分佈式知識,區塊鏈可以理解為分佈式數據庫,每個節點都存儲相同的內容,存儲的內容是一條單向鏈表,整個鏈表叫區塊鏈,每個區塊中包含各種交易信息,從鏈表頭可以找到鏈表尾。

如果你不懂技術,區塊鏈可以理解為一個記賬本,賬本的每一頁都是一個區塊,每臺電腦都在記賬,內容是相同的,而且會讓大家同時翻頁,頁面中記錄的是不同人之間的轉賬。

以上是基礎的內容,具體實現包含了非對稱加密,分佈式共識算法,p2p網絡等技術。

最初區塊鏈只記錄交易內容,意味著A和B發生交易時,交易的雙方和金額需要告訴所有記賬的計算機,並且他們會在自己的賬本驗證一下是不是合法有效的,之後記錄到自己的賬本中,這期間大家會商定記錄在哪一頁哪一行。

之後區塊鏈出現了智能合約,開始接受源代碼和按照一定條件執行源代碼,這種功能在對賭合約中去掉了第三方裁判機構的依賴。

最後想真正瞭解區塊鏈還需要熟悉一下金融貨幣方面的知識,這樣才能相對全面。


ArthurZang


問題是要區塊鏈的簡單明瞭的介紹,那就來個簡單的。

區塊是指這個網絡內每過一段時間,都會安排一個電腦把全網需要記錄的交易信息打包,儲存進一個固定大小的存儲空間。每一個存儲空間就是一個區塊。

因為是按照時間順序,一個一個記錄出來的,為了讓查找的時候知道先後順序(這樣子能保證無法篡改)。每個區塊都有一個標記,記錄它的時間順序。同時還有一個數字指針,讀了這個指針,就能找到上一個區塊。

從一個區塊開始,就一個一個這種記錄下去,因為每個區塊都有指針指向上一個區塊同時下一個也會指向它,就好像鏈條一樣。所以取名區塊鏈。

網絡裡那麼多電腦,那該記賬的時候讓哪個電腦記呢?要不然每個電腦各記個的,亂了套了。

確定讓誰來記賬的機制,就叫共識機制。不同的區塊鏈可能採用的共識機制不一樣。比特幣的網絡採用工作量證明(POW)機制就是出一個謎題,看哪臺電腦先算出來,就讓誰記賬。記完賬之後,就給這個電腦獎勵一定量的比特幣。

為了解開謎題,電腦或者礦機要不停的高速運轉,解出來了才獲得獎勵。這個和礦工挖寶石一樣,所以把獲取比特幣的過程,叫挖礦。

除過工作量證明以外,還有很多其它的共識機制,就不一定需要這種高速運轉算謎題了。


用茶壺泡咖啡的濤哥


簡單的講,區塊鏈就是一本記賬大賬本,人人都可以參與進來記賬,並且人人手頭各有一本賬本,每產生一筆交易就廣播所有人都記下,但如何防止有的人記賬不誠實、篡改問題? 解決的問題是把誰記賬速度最快、正確的,並且得到所有記賬人的確認(認可)後,所有人的賬本必須更新一致才能參與下一筆記賬權,以此類推。 這樣就完全有別於傳統的銀行需要經過中心化處理,還需要搭建龐大的數據庫系統,一旦被黑數據全部丟失;而區塊鏈是完全去中心化沒有中心數據庫,也不需要像網站一樣需要中心服務器,是人人參與記賬,其中的某個賬本被黑,還有無數賬本存在。就是上圖,大賬本有無數頁,每一頁賬單記完後會選出一頁最快正確賬單,並作為下一頁賬單起始記錄,形成歷史可查,不可篡改,公開透明賬本。 在以一個例子用人話講。



小學三年級一班的王大炮是班衛生委員,仗著這官銜,看那個同學不順眼就罰重掃或記錄沒有打掃衛生,而給零食、遊戲點卡小恩小惠的同學就可以免於打掃衛生,班上其它同學對此敢怒不敢言。這時機智又有正義感的小明站了出來,向班主任揭發王大炮罪行,並且提議使用他自創的 “區塊鏈” 機制來替代中心化的王大炮。小明給班上所有同學各自一本空白賬本,包括王大炮也拿到,要求每天輪到誰打掃,並且還要完成打掃工作量合格後,每一位同學都要記錄下來;這時搗蛋調皮的王大炮,把原本今天是張三的打掃衛生寫成李四的,全班人也不會承認他的賬本,因為是不誠信的、篡改的,全班同學只承認誰記錄的最快和準確就以這同學賬本那頁為準,作為下一頁記賬起始頁。通過小明這一去中心化的區塊鏈機制,解決掉了王大炮不誠實的人為賬本,全班同學都擁戴這一技術,而不是小明。 很簡單吧? 區塊鏈就是一規則機制,像猜石頭剪刀布一樣,只是這一技術使用代碼來編寫實現而已,很多人認為區塊鏈過於複雜遙不可及,把自己思維帶人技術誤區這坑,而不是從規則機制原理入手



恰似那山又一水




一、區塊鏈是啥?

1、區塊鏈是一種基於互聯網基礎上的技術應用;

2、它以全民參與的方式維護可靠的數據庫。就是每個人在互聯網上都可以去記錄,自己記自己的賬,任何人都可參與;

3、只要互聯網上各個計算機(可以理解為進入網絡的任何電子設備)有記錄數據,就成為了一個區塊,互聯網就是鏈接器;

4、每個人的記錄數據在全世界互聯網上所有計算機內都有記載,數據共享。也就是大家電腦裡都有相同的賬本,你我他啥事大家都看見知道,這樣就確保了賬本公開透明;你就是想惡意篡改,做不到,全世界都記著呢;

5、區塊鏈主要特點之一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就是網絡裡沒有誰是中心,不需要講數據一定得彙總給誰或讓誰壟斷,沒有中介機構存在,所有的東西都通過預先設定好的程序自動運行,不存在什麼權威來統一篡改數據的可能;數據是由分佈的每一個計算機來記錄、更新和存儲的。

6、區塊鏈主要特點之二是“去信任”。“去信任”就是在這裡你不需要考慮信任不信任的問題。它是完全公開公正的。



二、區塊鏈有啥好?

1、公開透明,無法作弊。每個人電腦都有相同的賬本記錄,能確保賬本記錄過程公開透明,啥事不認賬不行,大家手上都有證據呢;

2、數據安全無憂。沒有中心化,無法摧毀。假設說你可以篡改很多個電腦數據,但全世界絕大部分的你沒法都去改,因為每個電腦上都有相同的記錄,少數服從多數也證明了你還是行不通的;

3、低成本,高效率。不需要數據上傳到什麼中心來記錄處理,處理速度快,效率高;可以減少甚至取消數據處理中心等類似機構,降低成本。簡單講,兩臺電腦就假定你和我兩個點,直接操作就可以完成要做的事了;

4、解決了信任危機問題。比如說現在你網上買東西,需要支付貨款,得通過銀行或支付寶或某個什麼平臺等中介轉賬,你真的信任他們嗎?不一定。區塊鏈解決了,因為它根本不用中介,地球人都知道了,抵賴不了;再比如,兩個還不認識的人想合作,談不上信任,現在的情況肯定得依靠第三方出手幫助。區塊鏈解決了這問題,倆人直接資金轉賬就OK了。



三、區塊鏈技術能用在哪啊?

基於區塊鏈的優勢特點--公開透明,數據安全,“去中心化”和“去信任”,低成本、高效率。凡是涉及這些的,只要你想用,都可以用。最初的應用探討集中在金融領域。不如極其火熱的比特幣就是區塊鏈技術在金融貨幣領域的一個初步應用,它作為一種虛擬貨幣已經為逐步為全世界認可。



四、區塊鏈現階段進展是個啥情況?

其實區塊鏈技術得到真正應用離我們還很遠,現在暫時是一個極其初級的階段,還沒有形成統一的技術標準,相關企業也只是在逐步進行試水,進行研究嘗試。

股市對題材炒作,炒了概念炒預期,2018年區塊鏈概念的股票漲幅較為可觀。是否參與區塊鏈概念,請股友三思而行。

以下為區塊鏈概念部分股票2017、2018漲跌情況,供參考。

以上是自己粗淺認識,歡迎回復交流,喜歡的請點贊或關注。


說股淘金


通俗一點地說,區塊鏈是一個收錄所有歷史交易的總帳,每個區塊中包含若干筆交易記錄。如果說區塊鏈是賬本,那麼區塊就是賬本的每一頁。交易的細節都被記錄在一個網絡裡任何人都可以看得到的公開賬簿上。

區塊就是很多交易數據的集合,它被標記上時間戳和之前一個區塊的獨特標記。有效的區塊獲得全網絡的共識認可以後會被追加到主區塊鏈中。區塊鏈是有包含交易信息的區塊從後向前有序鏈接起來的數據結構。

講到這個,就要重點講下什麼是去中心化...因為這是區塊鏈的一個核心所在。

在講中心化時,我們先舉一個例子,大家或許就懂了。拿我們在淘寶購物來說,正常的操作流程是這樣的:你將錢打給支付寶-支付寶收款後通知賣家發貨-賣家發貨-你確認收貨-支付寶把錢打給賣家。

圖1: 中心化集中式交易模式

雖然看上去是買家跟賣家在直接操作,但是錢經過了第三方支付寶,就是支付寶/淘寶相當於是這個交易過程的“中心”。而去中心化的交易過程就簡單多了,雙方都只要拿出手機,直接告訴對方已經完成交易就OK了....

看到這,估計很多人估計會覺得,區塊鏈還挺好的嘛省事多了。從技術層面看,區塊鏈和之前存在的IT技術之間沒有顯著的技術壁壘,並無革新性的進步。但從思維方式看,區塊鏈的核心理念“去中心化”——即通過全體用戶的共識消除中間環節,實現用戶之間直接的信息、價值交換——這想法自農耕社會結束以來已經多年未見了,算是有點復古的新意。

就以二手車行業為例,交易中最大的信用問題是賣方以次充好,而買家沒有足夠的專業知識來判斷賣方是否作假,這就是所謂的信息不對稱性。於是人們就需要專業的、具有一定公信力的第三方來認證車況、評估價格。如果沒有這些專業人士會怎樣?經濟學裡有個著名模型叫檸檬車,簡而言之就是:如果信息不對稱性無法消除,那麼市面上成交的大多數二手車都將是以次充好的劣質車,真正的優質車是無法以公允價格賣出的。

敢問,一心踢開第三方的區塊鏈應用在這個交易場景中有任何用武之地嗎?

答案當然是,沒有。這也是筆者相對來說不是那麼看好區塊鏈的一個重要原因...

(-41東南偏北)


天天說錢


打個比喻

區塊鏈技術就是玄幻小說裡的心魔大誓

在玄幻小說裡面只有發了個心魔大誓,那麼就絕對不能違背,只要違背了誓言就會爆體而亡。

在小說裡面兩個不認識的人做生意,賣方對買方說我的仙丹絕對保質保量,現在我就發個心魔大誓,要是你吃了我這仙丹沒效果,我馬上爆體而亡。

買方一聽這話,立馬就認定賣方是個講究人,然後痛快買買買。畢竟賣家不會為了這幾個仙丹的錢連命都不要了不是?

當然了區塊鏈技術沒有那麼狠,動不動就會讓人爆體而亡。

在現實生活中,兩個陌生人交易,為了保證貨物的質量和資金的安全。都是通過淘寶這樣的第三方平臺來做擔保。雖然目前來說很方便和很安全,但是中間多了一個第三方,交易流程難免就會繁瑣一些,而且也有淘寶倒閉,老闆馬雲捐錢跑路的風險不是?

區塊鏈技術解決的就是這種人與人之間最根本的“信任”問題。

兩個陌生人交易,把交易合約直接放到鏈上,向所有人廣播。保證交易合約不被篡改,交易流程百分百按照交易合約執行。

如果賣方貨物有問題,買方就能通過合約把資金追回。

如果買方收到貨後不給錢,賣方也能通過合約從買方的銀行賬戶裡收取自己的酬金。

總的來說如果互聯網是實現了信息的轉移和分享,那麼區塊鏈則保證了價值的轉移和安全。


泓濟智能科技資訊


它是什麼?

一個公共的、永久性的、只能追加的分佈式賬簿。

什麼東西?

一種用特定方式儲存數據、幾乎不可能偽造的數學結構,能被用來儲存各種有價值的數據。

它從哪來?

“我一直在開發一種新的電子貨幣系統,採用完全點對點的形式,無需委託第三方。”這些文字來自比特幣的神秘創造者中本聰(Satoshi Nakamoto)在2008年10月發給一個密碼學郵件組的消息。消息中還包含一個鏈接,點開是一篇9頁長的白皮書,其中描述的技術被現在的信徒認定能顛覆金融系統。

中本聰在2009年1月挖到了第一批比特幣,加密貨幣時代就此誕生。雖然它的起源晦澀神秘,但是造就它的技術,即現在所謂的區塊鏈,並不是驟然興起的。中本聰將成熟的加密工具與數十年前計算機科學研究的方法相結合,創造了一個公開網絡,讓沒有互信關係的參與者可以一次又一次地認同共享賬簿上記錄的事實。在這個網絡中,任何人都不可能拿一枚比特幣重複花兩次,解決了這個曾阻礙數字貨幣誕生的問題。此外,關鍵的是,有了它,我們就不需要一箇中央機構來調控數字貨幣交易了。

2011年,Gawker網站上的一篇文章披露了使用比特幣的在線毒品交易平臺Silk Road,此後比特幣開始升溫。模仿比特幣的“山寨幣”(altcoins)隨之出現,它們大多使用了比特幣的開源代碼。在兩年之內,流通中的比特幣的總價值超過了10億美元。

很快,技術專家們發現,除了資金,區塊鏈還能用來追蹤其他東西。2013年,19歲的維塔利克·布特林(Vitalik Buterin)發起了以太坊,它不僅能記錄貨幣交易,還能記錄一種叫做“智能合約”的計算機程序的狀態。以太坊於2015年上線,現在已經出現了大量競爭對手和模仿者,它將有可能帶來新一代的應用,雖然它們在外觀和使用體驗上與今天的網絡應用類似,但它們不依賴某家公司的服務器提供支持,而是基於去中心化的加密貨幣網絡。

區塊鏈有什麼用途?

它為一個老問題提供了新的解決方案:人與人之間如何建立足夠的信任,平和地交換有價值的事物?

1、一個交易的誕生

在比特幣交易平臺上,交易是指加密貨幣從一個人(艾麗絲)轉至另一個人(鮑伯)。以太坊上有多種類型的交易,該平臺有一個內置編程語言,可以用來實現交易自動化。艾麗絲能把加密貨幣轉給鮑伯。或者,某個人創建一個交易,把一行代碼(即智能合約)放在區塊鏈上。然後,艾麗絲和鮑伯就能把錢轉到這個程序控制的賬戶,如果滿足該合約中的特定條款,就能觸發交易。智能合約還能把交易發送到它所嵌入的區塊鏈。

2、交易被廣播至一個點對點網絡

假設艾麗絲想轉一些錢給鮑伯。為此,艾麗絲在她的電腦上創建一個交易,這個交易必須參照區塊鏈上的一個過往交易(她曾從中收到足夠的資金),以及她用以獲取資金的私人密鑰和鮑伯的地址。接下來,這個交易被髮送至網絡中的其他計算機或“節點”。節點會驗證該交易,前提是交易遵守了適當的規則。然後,挖礦節點(第3步將詳細介紹)會接受這個交易,使其成為新區塊的一部分。

3、創造新區塊的競賽

一組叫做挖礦節點的子節點將有效交易列入清單,即區塊(blocks)。一個正在形成的區塊包含一組近期有效交易清單和來自前一個區塊的加密信息。在比特幣和以太坊等區塊鏈系統中,挖礦節點競相生成新區塊,完成這個過程需要解一個需要進行大量運算的數學難題,而每個新區塊對應一個特定的難題。第一個解出難題的挖礦節點會賺到一些加密貨幣作為回報。解這個數學題需要隨機猜測一個隨機數(nonce),這個隨機數和區塊中的另一個數據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加密的數字指紋,叫做哈希(hash)。

4、完成一個新區塊

哈希必須符合特定的條件;如不符合,挖礦節點就要嘗試另一個隨機數,再次計算哈希值。需要通過大量嘗試才能找到一個有效的哈希,這也使得黑客難以篡改賬簿。雖然某些區塊鏈組織用其他系統來保護其區塊鏈的安全,但這種被稱作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的方法,是最經得住實戰考驗的。

5、在區塊鏈上增加一個新區塊

這是保護賬簿安全的最後一步。當一個挖礦節點第一個解出新區塊的加密問題後,它會把這個區塊分發給網絡中的其他計算機批准,並賺取數字代幣作為回報。挖礦的難度通過編碼嵌入了區塊鏈的協議;比特幣和以太坊的設計意圖就是要讓解出新區塊的難度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得越來越大;鑑於每個區塊包含來自前一個區塊的數據,這些區塊通過數學方法被鏈接在了一起。要篡改一個早期的區塊,就必須為區塊鏈上所有之後的區塊再做一遍工作量證明。

本文原刊《麻省理工科技評論》英文版雜誌2018年5月刊


DeepTech深科技


針對這個問題我想先說一下區塊鏈和比特幣的區別,很多人分不清區塊鏈和比特幣,其實這兩者之間是有很大的區別,簡單點說就是區塊鏈是一種先進的技術,而比特幣是一種數字貨幣,而二者的聯繫是區塊鏈是比特幣的層次較低的技術。

但是要注意的是區塊鏈技術是在比特幣之後才有的一個概念,比特幣算是區塊鏈技術的第一個應用,隨後人們發現這種技術很先講,所以想應用在其他領域。其實,一些企業和機構已經在佈局區塊鏈,例如阿里巴巴和普華永道合作要發展區塊鏈在跨境食品供應鏈上的應用;騰訊要利用區塊鏈落地物流場景;我們國家比較大的商業銀行也開始區塊鏈方面的佈局。由此可見,未來不管是國家還是企業都很看好區塊鏈技術,那這個技術到底有什麼樣的特別之處呢?

區塊鏈主要有三方面比較實用的特點:

第一個是去中心化。這個是區塊鏈最具有顛覆性的一點,不存在任何中間的第三方機構或是服務器,交易都是發生在交易主體雙方之間,使交易更加簡易自主,避免被第三方控制的風險。

第二個是區塊鏈技術具有開放性。可以將這個技術理解成一個公共的數據系統,裡面所有的信息都是共享的,所有人都可以獲取。

第三個是不可撤銷、不可更改和加密安全性。區塊鏈採用一種特殊的算法,每個區塊按照時間順序推進,時間具有不可逆性,加上不可撤銷的特點,任何試圖入侵篡改區塊鏈內數據信息的行為易被追溯,導致被其他節點的排斥,造假成本會很高,所以可以限制人為篡改信息的可能性。

這三個特點可以很好的解決人類之間相互信任的問題,一般情況下,由於人們之間存在信任問題,傳統交易都會選擇一個權威可靠的中介進行,例如網購要通過某一個平臺,轉賬要通過銀行這個中介機構。區塊鏈技術就是一個的大家共同維護的賬本,交易一旦被記錄其中,就不能修改,也不用擔心交易一方抵賴的問題。

區塊鏈是一項很厲害的技術,未來可以應用到很多方面,物流、政府、醫療等是目前比較看好的應用領域,至於以後能發展成什麼樣,現在還不能知道。區塊鏈毫無疑問目前是一個比較熱的投資風口,但是任何投資都是有風險的,想要進入這個領域的朋友還是要理性看待。

這個問題就回答到這裡,如果有什麼疑問可以在下方留言,同時歡迎轉發分享,朋友們的支持是對我最大的鼓勵!


牛散炒股日記


區塊鏈是什麼?

這個問題,通過搜索工具,你隨時可以很容易找到一大堆重複性極高的答案。有的陽春白雪,有的下里巴人,看完後比之前明白了點,但是仔細想想,還是很模糊。

總結下來有這麼幾個關鍵要點:

1、區塊鏈,是計算機領域的一項新技術。

2、區塊鏈解決了互聯網環境下的價值傳輸問題。

3、區塊鏈是一種去中心化的,分佈式記賬的形式。

4、區塊鏈可以讓合約自動執行,也就是“智能合約”。

5、區塊鏈有很廣泛的應用空間,比如“溯源”“智能合約”“點對點交易”“分佈式記賬”“分佈式存儲”等。

很多的解釋,專業性很強,說的雲裡霧裡,看完後仍然不能理解是怎麼回事。

通俗一點,打幾個比方:

現實世界裡面,甲給了乙一份商品,乙給了甲一張錢,這筆買賣就愉快的結束了。其中商品和錢,都是具備價值載體的功能,每個人手裡拿到自己想要的交換物,就可以完成交易。現實世界的每一個物體都是可以交易和交換的,計算機的世界裡,存儲了很多抽象的數據和文件,因為數據的存儲有複製拷貝的功能,那麼無限量的拷貝就是不可控的,無法實現雙方的交換和交易。

互聯網將計算機連接起來,使得信息和數據之間可以互相傳播,卻始終不能當做價值載體進行交易和交換。

區塊鏈就解決了這個問題。

通俗理解就是把每個文件都額外加了一個編碼,又在每個設備上生成了同樣的賬本。這個編碼確保文件和數據可區分,這個賬本記錄了這份文件從產生到傳輸的全過程。有意思的是,這份賬本,可以全網同步更新,意味著全網每一個節點都在為每一筆交易做公證。這樣就從技術上解決了價值傳輸的問題。既然是全網同步更新,自然可以實現合約的全網公證,加上觸發環節,就可以實現合約的自動執行。

·那麼區塊鏈未來的應用發展有哪些方面?

區塊鏈會以人們察覺不到的方式存在於人們生活中的任何方面,就像現在的互聯網。互聯網看不見摸不著,但我們使用的工具,比如聊天工具,視頻工具,打車軟件,等等,確是能夠看得見的。互聯網之於現實世界的存在,就像區塊鏈之於互聯網世界的存在。是一種整個社會的頂層設計層面更加趨向底層,也更加隱蔽的技術。

判斷區塊鏈的應用方向,可以從底層考慮,區塊鏈的最大優勢,在於去中心化,價值傳輸,智能合約。那麼就可以從技術角度去推演,從而找到應用方向。

比如:產品溯源,身份認證,智能合約,版權分發,點對點交易,登記結算,分佈式存儲,預測市場等等。

總之可以想象的是,區塊鏈將來一定是存在於每個人的生活中的方方面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