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從網約車出租車犯罪率對比,看媒體的選擇性偏差

最近一段時間,網約車好像成了過街老鼠,社會上一片喊打之聲,可是,各種整改進行之中的時候,很多人又發現,生活從此真的不方便了。


從網約車出租車犯罪率對比,看媒體的選擇性偏差


連續兩位花季少女命喪順風車司機之手,這導致多家平臺的 “順風車”業務下線並且至今沒有再次開通的時間表。面對兇案,我們確實不能為網絡平臺做出任何的辯解,提升安全等級,盡最大能力的保護乘客也包括司機的人身安全,成了當務之急。

可是,即便前途再危險,人總是要出行,公共交通工具必不可少。畢竟,像趙本山劉強東一樣擁有私人飛機的太少太少。以目前社會上的輿論來看,很多人打死也不坐網約車了,寧肯大雨中揮手等待出租車的出現。

實際上,如果僅僅從統計數字上來看,我們看到的事實完全不是所想象的一樣。網約車的出現,不僅沒有將出行的風險係數提高,相反,網約車在大大便利了出行的基礎上,在出行中出事的概率還有所下降。

網約車司機萬人案發率僅是傳統出租車行業的1/13,案件嚴重程度也未超越出租

根據2018年9月21日最高法院發佈的《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之網絡約車與傳統出租車服務過程中犯罪情況 》顯示,傳統出租車萬人案發率為0.627,而網絡約車司機萬人案發率為0.048,也就是說,網約車的案發率是傳統出租車1/13。


從網約車出租車犯罪率對比,看媒體的選擇性偏差


另外,數據也顯示網約車案件與出租車的案件有所差異但很多地方差不多。比如,在提供服務的過程中,網約車司機和傳統出租車司機案件罪名分佈相差無幾,故意傷害罪、交通肇事罪和強姦罪佔比也類似。

如果單看每種惡性犯罪的數量以及萬人案發率,我們會發現出租車司機每種惡性案件的犯罪概率都要遠高於網約車,以強姦罪來說,網約車司機犯案3起,萬人案發率為0.008,出租車司機犯案12起,萬人案發率為0.043。出租車司機的犯罪數量是網約車司機的4倍,案發率則為5.4倍。

我們也看到,報告中分析,網約車50%的案件發生在夜間,而傳統出租車發生在夜間的佔30%,同時,數據顯示,網約車犯罪屬於臨時起意的案件佔比為61.11%,傳統出租車案件中有預謀的卻超過50%,可見,網約車司機“很多是蓄謀犯罪”這樣的結論並不靠譜,相反,多數網約車案件是屬於偶發散發和意外。乘客如果避免夜間乘坐,安全係數會大大提升(其實,這也是統計學上的小概率事件,夜間乘車的擔心幾乎等於是杞人憂天)。

認知偏差,我們為何只將矛頭對準網約車?

這樣的數據似乎顛覆了我們的感知,我們很少聽說出租車行業的安全問題,反而是網約車的犯罪事件經常被爆出。問題出在哪兒?一個主要的原因是媒體的選擇性報道,換句話說,你看到的,都是別人想讓你看到的。

對於很多輿論操盤手來說,像網約車這樣具有全國性品牌且兼具普遍服務性質的業務本來就最容易挑撥老百姓的情緒,如果再加上對個案的詳細描述,媒體能獲得大量的點擊和關注。比如說兩起順風車案件之後,受害人的個人照片、微博都被扒出,有網友甚至根據受害者的微博內容編寫了悽美的愛情故事,與此同時,大量的案件細節被曝光,所有的一切都足以在最大程度上挑動公眾的情緒,激發內容的傳播。這導致許多自媒體很多並不關注基本事實,只在乎情緒的引導。

而在事件之後,網絡上廣為流傳的是某媒體刊載的一段文字:網約車司機犯罪行為從地域範圍上橫跨全國,從時間範圍上集中在近三年,從罪名性質從殺人、搶劫等惡性案件到故意傷害、詐騙、盜竊不等:所有的一切顯示,網約車平臺所衍生的刑事案件數量遠高於公眾知悉。

實際上,這樣的說法並不科學,也違背基本統計常識,僅僅列出了一系列的案件,不談犯罪比例,更沒有和其他的出行方式做的對比。但在情緒面前談統計學似乎是最為反人性的一種行為。

作為對比,傳統出租行業在這些年的刑事案件也很多,但卻很少被公眾視野所關注,更沒有被媒體或自媒體爆炒過。比如, 2017年3月發生在青島的令人髮指的出租司機王志遠因車費問題就把車開到偏僻山上將乘客邵女士及其子殘忍殺害,犯罪嫌疑人所屬的出租車公司卻並未做處任何賠償和公開道歉。媒體在這起案件面前幾乎集體失聲,受害者妹妹的微博曝光多被屏蔽,甚至連青島本地人都少有聽說這起案件,水至深。


從網約車出租車犯罪率對比,看媒體的選擇性偏差

青島出租車案兩位受害者


當媒體們選擇性的對行業進行報道時,當網約車的危險被放在放大鏡下審視而出租車犯罪被掩蓋時,網約車行業比出租車行業危險的錯誤印象也就越來越根深蒂固。

網約車平臺誕生以來就產生了與傳統出租行業既得利益嚴重的衝突,移動互聯網的便捷性和全國運營的優勢幾乎砸碎了出租領域的壟斷飯碗,因此,當滴滴網約車出事以後,各方面好像是終於等到了這一天,紛紛抓住機會痛罵汙名將其打入十八層地獄。至於很多公眾號自媒體,無非是用人血饅頭賺取流量收入而已。

網約車平臺的安全性需要提升,也必須提升,同時,出租行業也不能躲在背後呵呵笑,對老百姓的生命健康負責,才是整個行業前進的方向,否則,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出租行業未來也不會笑得出來。

網約車能夠更安全,未來出行也值得更信任

客觀的數據指出,同樣是陌生人陌生環境的出行,網約車比傳統出租更安全。正是由於媒體的過分關注,反而能推動網約車平臺採用更為有效的措施去加強安全。於此同時,我們也要承認科技對安全的重要作用,網約車由於對司乘數據的掌握更為全面,案件的破案率和破案速度大大高於出租車,這將大大震懾存在僥倖心理的犯罪發生,這可能正是網約車案件中蓄謀案件較少的原因。正如某網上評論所說,腦子得多有病,會在實名制認證、網絡實時監控的網約車犯罪。

即便如此,出行領域也要在防範偶發案件上採取措施,比如報警的方便程度、乘客和司機有意識的自救能力提高等方面都有相當的空間可以操作。在這一點上看,因為互聯網技術的應用,定位、遠程控制、物聯網等技術都可以用來提升網約車的安全程度,這顯然是傳統出租車短時間內做不到的,在客戶服務水平提升以後,我們有理由對網約車更加信任。

最後,需要強調的是,在安全的問題上,即便付出一百倍的努力得到百分之一的回報也是值得的,對網約車安全性提高的要求也合情合理,但是,因噎廢食的對待社會進步中出現的問題並非是正確的選擇。我們期盼天下無賊的烏托邦,但我們也知道社會不會那樣純淨,與其痛罵出事之後的網約車,還不如群策群力出謀劃策一起來護衛我們自己的出行安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