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0 與法結緣,矢志同行——走過基層法庭的這四年

與法結緣,矢志同行——走過基層法庭的這四年

(圖/文:段浩 編審:葉學軍)有人說,沒有無緣無故的相遇,我和法律便是如此。我的父親是蘄春法院的一名老法官,自幼受家庭氛圍的薰陶,我對法律和法院有著強烈的崇敬和嚮往。於是,2014年從警校法律系畢業後,我便毅然決然選擇參加公務員考試,回到了這個夢想已久的地方。

與法結緣,矢志同行——走過基層法庭的這四年

從蘄州法庭到漕河法庭,從書記員到法官助理,轉變跨度雖不大,但這四年的基層工作酸甜苦辣,點點滴滴,讓我邁著法律人的步伐快速進步,更給予我無窮前行的動力。

以心感人,送達不再難

“您好,我是漕河法庭的工作人員,上次電話裡告知您需要應訴的這起解除收養關係糾紛,我們想幫您一起做做工作,讓你們父子關係緩和下 ,您能....”“我們自己的家務事自己解決,不需要法院參與!”話音未落,被告已經掛斷了電話。唉,送達難,難於上青天啊!在此之前,我們已經和被告溝通過兩次,後來再打電話直接就被無視了,我的心裡難免有些失落。但無論如何,我還是想努力一下,用他能接受的方式來交流,助他敞開心扉。大晚上我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尋思著怎麼用短信打通送達的關卡。夜深人靜的時候人心最靜,也是最理性和感性的時候。反覆琢磨後,我給被告試探性的發送一條長長的短信,不外乎情理、法理、鄉親們的看法,站在對方的角度幫他分析應訴利害,可惜被告依然沒有迴音。到了第二天上班的時候,我竟意外地接到了被告的諮詢案情電話,也立馬抓住送達機會,真誠相勸,把他不願來法庭處理的顧慮剖析出來。一番交流過後,我逐漸取得對方的信任,被告當天就來到漕河法庭,配合完成送達手續。

聽說這世界上最難的兩件事,一是把別人的錢放進自己的口袋,二是把你的思想裝進別人的腦袋。或許我們法院人做的工作就是後者,多麼有職業榮譽感,但這背後需要的是一個強大而堅毅的靈魂和冷靜而縝密的頭腦!

以理服人,公道在人心

與法結緣,矢志同行——走過基層法庭的這四年

曾經作為書記員的我只負責敲擊著鍵盤記錄,或跟著審判員帶著紙筆穿梭在鄉間小路上,坐在老屋門口的石板凳上。今天卻有著本質的不同,是我第一次以法官助理的身份坐在審判席上,獨立主持庭前會議。這是一起三四年前離婚協議引發的財產糾紛,原告訴稱被告未按當時離婚協議約定的履行給付金錢義務,但被告辯稱已付清全部款項,兩人幾度僵持不下。面對著年齡比我長二、三十歲的當事人,稚嫩的我不想讓人看透自己的緊張。沒成想,會議一開始,雙方情緒十分激動,原告女方甚至破口大罵,我立即當庭制止並訓誡。在控制住庭審秩序後,我便按照事先準備的庭前會議提綱和庭審調查要點,一一組織雙方當事人進行質證舉證。從當時的離婚協議和當庭當事人的陳述,可以確信約定的給付款項系兩次支付,一筆35000元,一筆135000元。在當庭核實銀行流水時,我發現原告賬戶同一時間段曾有近140000元入賬,印證了被告辯稱帶原告去銀行存錢的真實性,這135000元確已支付。而另一筆35000元的交付方式並非現金,而是將夫妻共同債權債務及金銀首飾進行結算後的折抵,雙方已在離婚協議中籤字確認,應視為履行完畢。至此,對於這起案件,我心中已經基本有了答案。

第一次獨立組織庭前會議的經歷很難忘,頭頂國徽,心裡感到神聖莊嚴,帶有些許緊張,但還有一種厚重感,它來自審判崗位的重大職責。我想每每坐在庭審上的主審法官,感受到更多的也許不是這份職業帶來多麼耀眼的環光,而是一種黨和人民賦予的莊嚴使命感!

彈指一揮間,一年又一年。基層法庭的審判桌上見證了我的成長,從一個靦腆羞澀的小姑娘茁壯成長為一名正直堅毅的法院幹警,從理想唯美的象牙塔校園走向社會糾紛錯綜複雜的審判一線。從大學生到書記員再到法官助理,這一路我感覺自己就像一顆蒲公英的種子,一下子從學堂飄落到最接地氣的基層,在貧瘠的土壤中萌芽、生長,似乎帶著與生俱來的工作熱情紮根在基層,立足一線在人民法庭這片戰場上,抒寫著對審判事業的滿腔赤誠。

既然選擇與法結緣,那就應該胸懷夢想,矢志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