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考中秀才,舉人和進士,相當於現在高考的什麼水平?

kikilala75


明清文人進階的順序是童試、鄉試、會試、殿試。

童試及格的便算是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可得秀才的稱號。


但秀才仍舊是白丁書生,接下來就得厲兵秣馬繼續準備三年一度的縣教育部門準備的鄉試了,鄉試達標便是舉人了。到了舉人從此告別寒門,正式為仕,國家正式認其為朝廷命官,每月撥給俸祿以讓他衣食無憂,繼續準備朝廷在京城準備的會試。

(殿試)

就是會試不中也可回縣為縣級幹部。會試是朝廷教育部門負責,會試通過者便是進士了。進士一般是朝廷大學士或者六部尚書主考,題目皇帝出題,皇帝就是走個過場掛名主考,不過三甲只能皇帝確認,選出狀元,榜眼,探花以引為心腹。皇帝說誰是狀元,誰就是狀元! 其他排名,主考官排名,這就是天子門生的由來!

說白了殿試就是給皇帝選趁手的人而誕生的。

鑑於以上,也就是說秀才相當於完成九年義務教育者,初中畢業水平。

舉人已經開始為朝廷命官,得是高考之後的優秀畢業生,且屬於二本打底後又自己報考通過了公務員考核的優秀人才。他們都是省提學官主考(等同於省教育部副部長或者教育廳廳長主考)一般在省會城市主考通過! 舉人頂天能幹到五品退休,沒有門子的,也就縣委書記幹到死!

進士則是國內一流大學畢業,公務員幹到京官類型的人。他們先去國務院或者中央部門觀政實習,然後有門路的留京,沒門路的外放,起步縣委書記,幹到天也就三四品!留京的,努力一下說不定可以做到大學士六部尚書(國務院總理)退休!

包公科考中了第二十三名進士,因沒有沒門路,翰林無分,奉旨榜下即用知縣,得了鳳陽府定遠縣知縣。 顏查散後來科考得中,仁宗親點當朝狀元,進了翰林苑,升了翰林院修撰,後來升任樞密院掌院。 倪繼祖中了第九名進士,到了殿試皇帝又欽點了榜眼,杭州太守出缺,放了他杭州太守。


(殿試首名狀元郎)

至於三甲這類人除了自身天賦異稟,家世也過硬,屬於食物鏈頂端的培養人才。

唉~千古儒生寒窗事,不過“學而優則仕”,古今概莫能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