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新個稅法擬於明年1月1日全面實行,個稅起徵點提高至5000元/月,適用新的綜合所得稅率,你怎麼看?

尋覓\\錯過


新個稅法通過!起徵點每月5000元

新個稅法規定: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後的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歷經此次修法,個稅的部分稅率級距進一步優化調整,擴大3%、10%、20%三檔低稅率的級距,縮小25%稅率的級距,30%、35%、45%三檔較高稅率級距不變。計算個稅時,在扣除基本減除費用標準和“三險一金”等專項扣除外,還增加了專項附加扣除項目,包括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者住房租金、贍養老人等支出,具體範圍、標準和實施步驟由國務院確定,並報全國人大常委會備案。

點評:很多人一看到減稅,便覺得是重大利好,然而事實的真相又是如何呢?

根據最新的個稅法規定,快刀為大家算了一筆賬。以平均5000元工資計算。

降稅前:你最終拿到手的工資是:5000元-45元(個稅)-330元(社保)=4625元;

降稅後:你最終拿到手的工資是,5000元-920元(社保)=4080元。

這裡需要提醒大家的是,社保後期將有稅務部門按照實際收入比例徵收,而不再按照最低比例徵收。所以新規之後,儘管稅收減少了,但扣除社保之後,實際到手的收入將會下降10%左右,而這僅僅是5000元工資這一檔的,1萬甚至2萬以上收入的降幅會更大。

問題來了,實際到手收入少了,企業的情況又如何呢?接下來快刀為企業算一筆賬。我們繼續以5000元工資計算。

降稅前:企業需要幫你交670元的社保,加上你自己交的330元=1000元;

降稅後:企業需要幫你交1860元的社保,加上你自己交的920元,合共2780元。

以平均工資5000為例,每人公司新增成本1190元,如果100人,一個月新增12萬成本,一年144萬成本,這僅僅是按5000元工資計算的結果。這意味著什麼呢?一旦正式開始實行,全國絕大部分中小企業將無力承擔如此高額的生產成本,企業將面臨破產風險。企業破產了,那麼大量的員工將會事業,從而引發更為嚴重的經濟危機。


量化達人


每年只要傳出個稅改革的消息都會成為膾炙人口的熱點話題。確實,畢竟關乎到個人利益,沒有不關心的道理。有人說應該調到一萬,有的說應該調到8000,種種聲音層出不窮。

8月29日上午,全國人大常委會分組審議了關於修改個人所得稅法的決定草案。根據草案,新個稅法擬於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擬自2018年10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先將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至5000元/月,並適用新的綜合所得稅率。此次稅改的亮點不只是擬將基本減除費用標準上調,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收入綜合計稅,首次引入專項附加扣除概念都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

在公開徵求意見階段,很多人認為起徵點5000元依然偏低,建議調整至7000~10000。那麼,對於此次新個稅改革將起徵點調至5000元,早餐君先來談談自己的看法。

早餐君認為,將起徵點調至5000是意料之內、情理之中的事情,5000元算是一個保守的數字了。對於國家來說,能確保個稅收入不會縮減太多,如果真提到7000元或者1萬元,個稅收入可能會大幅縮水。要知道去年的財政總收入中,個稅收入的佔比可是高達7%左右,也算得上是一個重要的稅收來源了。

對於百姓來說,也算是一點小福利吧。畢竟蚊子再小也是肉,一分也是愛呀。而且這次個稅法草案,新增了一些個稅抵扣項,比如房貸月供抵扣、租房抵扣、子女教育支出、贍養老人支出抵扣等,這實際上也是在變相提高個稅起徵點。舉個例子,你每個月收入1萬元,月供3000元,那麼你的應納稅額將變成1萬元減去5000元再減去3000元,只有2000元,按照2000元再乘以個稅繳納比例的話,你每個月繳納的個稅應該是大大降低了。

總體來看,5000元的起徵點沒有提高。新增的個稅抵扣項雖然還沒有明確扣抵細則,也是國家在鼓勵你消費、鼓勵你教育好子女,鼓勵你照顧好老人,而不是隻知道存錢。


早餐么么


8月29日上午,新個稅草案已審議通過。後續新個稅法擬於2019年1月1日起全面施行,自2018年10月1日開始施行,先將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至5000元/月,並適用新的綜合所得稅率。

稅改的亮點:除將3500提至5000外,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收入綜合將納入計稅,且首次引入專項附加扣除概念,不過怎麼扣除仍需後續方案制定。

新增項目稅前予以扣除:贍養老人的支出,此前為居民個人的子女教育支出、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四項支出

怎麼說呢,個稅起點明顯是低的,收的都是工薪階層的錢,稅收目的本就是,拔最多的鵝毛,聽最少的鵝叫,然而卻成了工薪階層重重的負擔。

而稅前專項附加扣除項目的數額,目前還沒制定出來,關注後續進展吧,別讓我們城市的白領們,中產都不敢消費,不敢生娃了

點贊轉發評論關注,謝謝大家!十年股窗,直面牛熊,我,不曾聞達於股市,卻知股市風雲。

股海獵人


作為一個需要繳納個稅,並且負擔很重的人,說實話,看到這個結果,還是挺失望的。

首先,我覺得個稅起徵點有點低了,從2011年的3500元,提升到5000元。7年間,才提升了1500元,而物價和房價,在這7年間差不多提升了兩倍。個人覺得,起徵點提升到8000元至10000元才是合理的。

其實,這次個稅法修訂,增加了教育、贍養老人、繼續教育等方面的抵扣,這是一大進步。中國城市居民的壓力已經很大了,有了這方面的抵扣,可以適當降低負擔。但是,到目前為止,還未看到抵扣的細則和標準,以及抵扣的條件。不知道後繼細則的執行是否合理和容易。

第三,有統計表明,中國企業的稅負排在全球180多位,前七個月,中國的稅收增長達到20.6%,幾乎是GDP的三倍,希望國家能出臺更多減稅政策,減輕人們的稅負,拉動消費,提振經濟。

以上是個人的一些看法,你有什麼意見,歡迎評論。


新峰映畫


這算是韭菜黃時節的一個好消息吧。。。。。

物價已經漲了不少,房價漲了更多,唯一不漲的就是工資。而和工資掛鉤的個稅,一直還是參照那麼多年前的水準。

說個往事啊,很多年前,我給現代快報寫專欄,是過一段時間才結算稿費的。

有一次,給我結算了1萬多的稿費。大概是幾個月的專欄費。

報社在郵寄稿費給我之前,肯定給我代扣了個人所得稅,20%,您看看,一個爬格子動物,每一分錢都是一個字一個字敲出來的,結果一下子扣掉了2000多。

結果呢,地址搞錯了還是其他什麼原因,總之,匯款單沒到我手裡,退回去了。

這一退回去,我費了很大周折,聯繫報社,報社編輯再給我聯繫財會,最後確認退到了報社,那麼問題來了,他們得再郵寄一次。

而郵寄之前,按照稿費支出的原則,再扣一遍稅。

我真是不高興了,我說這個怎麼怎麼肥四啊,不是扣過了嗎?

財務說我們也沒辦法,按道理出去的稿費就是扣20%,稅務局就是這麼規定的。

可是我扣過了啊......

那也沒人證明你已經扣過了啊.........

反正就是一頭霧水地又扣了一邊個稅。

可憐啊,寫了很久的專欄,千恩萬謝拿到了1萬多稿費,4000多是當時普通職工2個月的工資,就醬紫。

調整個稅,總之是一個已經聽了很久,但聞樓梯響的好消息,終於落地了。800起的個稅,實在是太低了也不符合國情了。

希望,更多的家庭,週末餐桌上多一塊牛排,多一鍋豬蹄子湯,......不過現在好像蔬菜也很貴了。


陳嵐的女拳


作為一個財經工作者,我喜歡說實話,僅僅將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至5000元/月,其實意義不大,比如2011年的3500元可能比現在的5000元還要值錢,所以提高到5000元不能給侯馬性侵公眾太多的驚喜,反面可能還讓不少人對個稅起徵點提高抱以失望。

而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收入綜合計稅,首次引入專項附加扣除概念,目前仍只量個政策理論框架,具體明細的規則尚未出臺,先還不好評說。也就是說,是綜合計稅讓納稅人稅賦低還是分類計稅讓納稅人稅賦予低,有待實踐的檢驗,如果綜合計稅的範圍擴大有可能比原來納稅還要高,就說明個稅改革離民眾期望的目標尚遠。

這種可能還是存在的,對一些僅僅靠工薪收入的民眾來說,綜合計稅可能有利,在一定程度上會減輕稅負;但對一些兼職或有其業餘收入的人來說,由於綜合計稅將這些都納入計稅範圍,則納稅額有可能增大,稅賦還有可能加重,如果出現這種情況,該怎麼辦?這也可能成為一些民眾擔憂的地方,但願綜合計稅能對這個問題有比較妥當的處理方式,讓個稅更加圓滿。


開偉觀察


非請自來。

新個稅法擬於明年1月1日全面實行,個稅起徵點提高至5000元/月,適用新的綜合所得稅率,你怎麼看?微笑地看,看熱鬧不嫌事大!

適用新的綜合所得稅率這個才是亮點,分類與綜合兩者計稅規則不同,結果自然不同,相當於擴大了應納所得額的範圍,直接影響應納稅額。到時一算,驚呼,哇塞,原來還有這操作!

工資、薪金所得基本減除費用標準提高5000元/月,這幅度遠遠達不到人們的預期,我想大家都跟我一樣對此倍感失望。N年前的3500元與現在的5000元,相對而言真沒有什麼特別大的區別。鐵定的事情多說無益!

大家最感興趣的,應該就是專項附加扣除這一舉措。連提出建議的都不知道如何操作,具體細則都不知道如何出臺,影響立法的嚴肅性。水中花,鐿中月,看上去很美,卻無法獲得!

按理說,徵收的方案應該很快實施的,我想專項扣除的細則也能很快落實……

好事多磨,好事多磨,好事多磨,呵呵!


龍門賬


大家好,我是您身邊的理財問答達人,財富精算師,歡迎多多關注我!

首先感謝國家,總算想到了我們老百姓,給我們提高了起徵點,給我們減輕了負擔,感謝!

新的綜合稅率也不錯,拉大了間距,中低收入人群可以少繳稅了!

國家還貼心的把養老、教育、房貸列入專項扣除,我們這些養家的房奴,感動的熱淚盈眶。

我為什麼眼裡含著熱淚,因為我愛著土地愛的深沉!!

但是,我還是向吐槽一下,個稅起徵點有幾個問題:

1、沒有考慮地區差異。北京和青海,同樣的8000塊工資,面臨的消費支出是不一樣的。既然五險一金的繳納可以考慮地區因素,個稅起徵點為什麼不能?

2、稅率相對較高。

相對美國最高25%的水平,國內45%的邊際稅率真的太高了!!!

3、專項扣除的可操作性。

細則沒有出來之前,個人的感覺,就是這部分操作起來比較困難。


——不管怎麼樣,能少交點稅,我們可以喘息一下。

感謝國家!


財富精算師


新個稅終於落地,從今年10月起上調到5000元,算得上工薪族的好消息,以後你拿5000元工資,就可以不繳稅了;可能很多人非常關心調整之後,相比之前3500的標準,究竟可以省多少,如下圖,如果1萬元工資,就省了445元,到1.4萬的工資,省了930元,在如今生活各項成本上升的當下,一千以內的蚊子肉也是肉呀!

實際上,這次個稅相比之前最大的變化,是徵收體系巨大變革,(如下圖)比如列出了五項稅前扣除項目(子女教育、大病醫療、房貸利息、住房租金,贍養老人),意味著個稅進入到綜合徵收階段,這顯然是一個進步,也明顯看出了為工薪階層減負,不然大家也沒有多餘的錢來進行消費,一定程度也會消費對經濟的推進作用,尤其目前中美貿易存在摩擦和分歧,在出口受限的情況下,就需要擴大內需,而內需的關鍵就要擴大居民的收入,而個稅減負正式為了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關鍵之舉。

比如你人到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還有房子要供,那麼各種減免後,即使是1萬元的工資,差不多也不用交個稅了;但如果你只是單身,就享受不到這種優待,差別化徵稅時代來了。還有贍養老人支出扣除,也反應了目前養老金的缺口還是蠻大的,以後養老壓力確實大,尤其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家庭的,通過減免這一項,也體現了一定的人性化。雖然也減免不了多少,但也有一定的進步,以後可能會越來越好。


侯哥財經


個稅起徵點提高至每月5000元,對於我們工薪族來說,10月份發工資就可以享受這份小紅利了,多少可以省幾十塊錢的稅錢了,收入高的估計可以省到150元的稅錢。

這樣的減稅雖然對廣大的靠薪資吃飯的人來說,是一項不錯的福利,但在心裡總還是感覺有點失落。為什麼這樣說呢?因為個稅起徵點的調整提高,就意味著我們的基本生活成本在逐年上升,也就是說,物價年年在漲、貨幣年年在貶值。

想當初個稅起徵點為800元的時候,後來每隔幾年就調整一次,到現在的5000元。我們的生活就在漲收入漲工資與漲成本漲物價的螺旋式交替上升中,每一次的變化都是幾多歡笑幾多愁。

我們個人所交的稅少了,就必然意味著國家的國庫收入減少了,如果國家的總的支出沒有相應減少的話,那就意味著國家必須通過另外的渠道增收來彌補這樣一個缺口,比如增加新的稅種,否則就只能繼續印貨幣了。這樣未必是一件好事!

從目前經濟發展的趨勢來看,幾年之後,個稅起徵點就有可能變成8000,再慢慢就是1萬了。真不希望看到哪一天千萬元的富翁只相當於現在的百萬元的窮人,想想曾經的萬元戶是多麼的牛氣啊!現在的百萬元戶還值什麼?大城市買一套房子不起,小城市買了房子就變成了窮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