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現在生意為什麼難做?

鄭州亞美遊樂設備廠


生意為什麼難做?不是生意難做,而是傳統模式做生意已經行不通了,傳統生意缺少訂單,員工都來養不活了。

老闆哭窮,已養不起工人

前段時間,我拜訪了一家傳統制造業的老闆,其公司註冊資本2.18億,年銷售額1.7億,年納稅830萬。

按理說這種的企業日子應該很滋潤,老闆居然給倒了一肚子苦水。老闆將企業做到過億規模,一直是靠租廠房,可勞動力密集型企業要想上規模,就得拼產能、拼資金、拼勞動力成本,拼運企業轉效率。

他給我列舉了,企業當前的發展瓶頸。

用地成本上升。購買一畝地要70~80萬,如果蓋佔地100畝的廠房需要一次性投入1.5億左右,企業現在每年的利潤只有不到800萬。

信心,是一個企業家投資的原動力。他坦誠若是貸款建廠,算上銀行利息要20年才能償還完貸款,收回全部投資,而以現在行業產能過剩的經濟形式,企業自身能否存活10年,還是前途未卜。

資金流轉率低。傳統制造業是三角債的重災區,客戶欠渠道,渠道欠工廠,工廠欠供應商。最後各環節即便沒收到錢,還必須的支付利息貸款去給工人發工資,否則就得政府部門行政干預,企業就辦不下去。

用工成本上身。放在5年前,普通技術工月工資能有4000-5000元,說明這個廠還是待遇不錯的。現在一家工廠普通技術工沒有6000~8000元,根本招不到人。員工寧願去送快遞、跑外賣、開滴滴,收入也比技術工強。

銷售業務渠道拓展上,難上加難。工廠代理商實體業務,被線上衝擊,同行為了獲得訂單壓低利潤,欠賬賒銷,挖貸款與員工牆角,使得抬高了整體營銷成本。

做生意的被流量給困死

實體無客,電商推廣成本高過公司利潤,傳統依靠自然渠道流量養活一家公司的賣貨模式已經走不通了。

消費行為發生了變化。以前消費者購買一個商品,會先有場景消費需求才會購物,現在是在娛樂放鬆過程中就被網紅、直播給洗腦帶貨了。

以前消費者想要佔便宜,必須等節慶日商家在街頭促銷,門店降價,現如今手機裡降價促銷打折,9.9元包郵每天都在上演,消費者已經疲倦。價格戰、純賣貨思維已經走不通。

如今賣貨也好,創業也罷,不能成為自民星的生意人,將來都活不下去。很多人不願意在網上直播、互動,發表觀點,可以試想一下,你的競爭者都在那些新的渠道賣貨,構建自己的社交圈,樹立個人的專業形象與人格魅力。

這是我們每一個創業者,為每一位做生意的人都值得深思的問題。

社交興起,網紅成就平臺

為什麼大家都想做網紅?我以前也很看不起快手上的那群人,感覺玩的內容都是比誰更低級,可去年快手第一網紅,一天的帶貨量是2億,即便按淘寶客的分成5%來計算,一次帶貨利潤就有1000萬以上。

具備人格屬於的網紅、大V,一天帶貨銷量,居然比一家300人工廠幹一年還賺錢。

頭條以前有一個三農達人歡子,想必大家都有所瞭解。歡子火了之後,騰訊來簽約了,以前不是隻有電影明星、體育明星,才會被簽約嗎?

怎麼一個天天播農村視頻的,沒有創意、沒有演技,怎麼就成網紅了?因為他真實,接地氣,具備草根群體所欣賞的某種特性。

平臺生意打法發生了那些變化?

拼多多也是做電商,黃崢成立以來就被整個電商行業看不起,跟快手網紅口碑差不多。可是一家成立不足三年半的公司,比20年噹噹還賺錢,創始人黃崢身價比京東劉強東還要高。

劉強東1998年6月成立京東,黃崢2015年9月成立拼多多。京東2014年5月美國上市,拼多多2018年7月同為美國納斯達克上市。

兩者為什麼能在如此短的時間,發生如此今人的變化。

有人說是發現低層人群需求,所以拼多多的成功跟快手如出一轍,屬於降維打擊。戰略決定了戰術,一家公司的戰略不做調整,戰術上做出任何改變,都不利於目標的達成。

生意難做,人的換腦。時代在變,技術在革新,新人入行威脅的就是老人的江湖地位,他們往往會從老前輩的客戶中,劃撥出一小部分用戶,去討好他們,更貼近他們。於是開始在模式上創新,在思維去革新,一種新的商業模式,由此誕生。

你若喜歡,記得分享朋友圈,他日創業路上,興許用的著。瞭解飛哥更多創業問答,請訂閱《創業行動家》頭條問答,如果您對我的回答滿意,請多多點贊分享。


創業行動家


生意好不好做,看選什麼行業了,我做的是食療滋補養生行業,效果還行人參補元氣的,鹿茸強筋壯骨,鹿胎對女性不孕不育這些,最好的就是食補,純天然的我在微信上賣的很好,因為很多人怕買到假的質量不好的,都過來找我賣,我不是推銷啊這是我的經驗而已,跟大家分享,這是西洋參茶夏天喝不上火屬於涼性的



下面這個是樺樹茸對糖尿病的治癒率達到百分之九十八,


我以前同事父親有糖尿病,我當時以為沒啥效果,給了同事一瓶,沒想到喝完之後又來找我拿了1000塊錢的,我想這個確實有效果不然不會回來拿的,主要那時候我也是剛做不太瞭解,嘿嘿,就是這個東西天然胰島素

下面這個就是明星產品靈芝孢子粉老人經常喝,主要護肝排毒,效果國際公認可百度也是我們東北那邊產的,


真實價格也就是幾百一斤,到了上海北京,等一線城市價格翻到幾千一斤,真的是什麼平臺就決定產品的價值 我現在是在上海做,效果很好很多回頭客價格也不貴。大家可以瞭解一下我說的再多也不如大家親自體驗,經驗可以關注我,


山野珍品 參陳記


哪一個行業都不好做 我一路走來還是感覺門路很重要 2015年五月份剛結婚 不想給人打工 自己創業做飯店半年虧完二十幾個 後來不甘心 借了錢又做淨水器還有電動車專賣又賠了三十多個 本來剛結完婚手裡有二十幾萬舒舒服服的日子到創業兩年多負債四十多萬 父母每天吃飯就說我沒出息 老婆也埋怨 我甚至半夜蒙在被窩自己都哭 這種生不如死的日子過了半年 可能也是我命好吧 人生中總有轉機 表哥帶我幹網絡 前後投資沒幾千塊 現在感覺我表哥就是人家說的貴人相助哈哈 做了一年半吧 一年多還清了外債 房貸還完 還投資了一套門面。 現在都三個工作室了 就算現在不做 手裡的錢理財 吃房租也夠生活了 我始終相信一句話 男人這一生 需要用錢去維護尊嚴的地方太多了 加油吧 朋友們!


酒杯裡沒酒呀



我剛工作的時候,還不到2000年,那個時候看我們這個行業的代理商,真賺錢啊,躺著都賺錢,2001年的時候,我聽說一個比較大的代理,一年賺多少,一年能夠賺600萬。我去,當時我就想,一年賺600萬,這可怎麼花啊,要知道那個時候北京的房子才4000一平,600萬能夠買1500平米三環邊的房子的

到了2010年,我聽說這個代理商,已經把公司賣給一個大公司,然後天天虧損,覺得這個大公司不靠譜,又把公司贖回來接著自己幹。我去看他的時候,他一個人掛了至少5個QQ群,我不懂QQ群封頂是不是200人,他說每個都封頂了,然後就看他不停的在QQ發佈自己的信息,然後回覆下面經銷的諮詢,他的主要銷售也大體類似,還有幾個送貨的跑來跑去送貨。賺了多少呢,他說大概現在算下來一年能賺200萬

2014年的時候,我和他聊天,他說現在生意怎麼這麼難做呢。我說其實不是生意難做了,而是咱們這個行業迴歸了社會平均利率了。你看現在你賣的貨數量比以前多得多,可累死累活的卻賺的比10年前少了太多,就是因為這個道理,不是你不努力,而是整個行業迴歸了社會平均利潤率

拋開壟斷行業不談,就說充分市場競爭的行業,剛開始的時候可能有一個超額利潤期,遠高於社會平均利潤,而隨著年頭增多,進入這個行業人的越來越多,而且行業或者產品越來越規範,就會形成寡頭壟斷(可能是全國,區域,城市,社區內的寡頭),然後利潤開始下滑到社會平均,但是也不會繼續下滑,如果繼續下滑就會有人退出,然後上升到社會平均

看看20年前中關村賣電腦的,賣一臺怎麼也要賺一臺,看看七八年前搞煤炭的,賣一噸怎麼也要賺三噸,而今天這些行業呢,基本都是微利甚至虧損,寡頭都靠數量賺取利潤。那個時候賣電腦的都是高薪人士啊,而現在呢,也就是平均工資吧

所以,不是生意難做了,而是這個行業歸屬到社會平均利潤了。現在誰是風口上的豬,是移動互聯那幫人

服務驅動力


一方面是做生意的人太多了,另一方面做同樣生意的人太多了,就好比一個村子有100戶人家,如果在這個村裡有一個小超市或小旅館,可能老闆還能掙點錢。但是如果有10家呢?以前我在一個問答當中,打過這樣的比方,可是竟然有一個網民反駁我說,同樣在村裡開商店,賣同樣的東西,為什麼有的就能掙到錢?而有的掙不到?說明沒掙到錢的水平還是不行,不會做買賣,同樣是開飯店,他們村有一家生意就特別好,而另一家特別冷清。我一聽笑了,我說在村裡開個商店賣東西還有什麼難的嗎?需要什麼技巧嗎?無非就是說,某人在村裡人緣好,或是地角好,不論商店還是飯店,生意相對會紅火一些,這個我承認,但是開的太多了也不行,那麼100戶人家的村子,假設有10家商店或飯店,就算每家人緣都好,不分伯仲,大部分人也掙不到錢,甚至每家都沒有多少錢可掙,原因是平均每個商店才供應10戶人家,再說這10戶人家不一定每次都在本村買東西,就算同樣的東西,有的可能到集市上去買,到鄉鎮去買,到縣城裡去買。那如果一個1000戶的村子,只有一個小超市呢,就算這個老闆人緣一般般,腦瓜也不是特別好使,經常算糊塗賬,照樣能夠發財。在煙臺經綸街,走了不到100米,就能有10家超市,賣的基本上也是同樣的東西,生活日用品,由於離火車站近,大多都是外地人在那裡買東西,誰知道誰的人緣好不好?地角好一點可能會多賣一點這倒是真的,主要是密度太大了,如果一條街只有一家小超市呢,想不掙錢都難。



海島鵝卵石


經濟環境,經濟環境,經濟環境,差,差,差。大家手裡沒錢,怎麼花。我身邊都是做小生意的,賣面,中餐,早餐,火鍋,大大小小的投資。今年剛過完年,第一輪我們開了五家店,現在垮了四家,還有一家賣麵條的在開。第二輪,又開了兩家,我的是外賣是第三家,馬上也要開業了。要說賺錢,沒有哪家賺了多少錢的,也就人工工資,稍微賺一點。我們這一夥現在吃飯都很少出去吃,大家都沒錢,只有前兩年攢到錢的,現在還可以蹦噠一下,關鍵是錢花的太快了,有娃的,一個月託管就1000,還不算生活費,補習班興趣班,像綿陽這樣的三四線城市用錢都很快。像我這樣,剛出社會就遇到這樣的環境,更是舉步維艱。以前不懂錢難賺,現在才知道,深切的知道,錢來之不易,好好去做一件事。生意難做也得做,想辦法做,利潤低也得做,扛著壓力上,只是姿態低一點,能賺錢就行了,多少都是肉啊。


潘85907907


生意真的難做嗎?我想並不都是的。

我一個開餐廳的朋友,在高校裡做餐飲配套,06年剛畢業的時候就已經開上了人人羨慕的小轎車了,這十多年來,他的車子從福克斯換成了奔馳GLE,再換成了現在的保時捷帕拉梅拉,現在每年納稅估計上千萬,是珠海的十佳青年之一。

想想都羨慕。

那麼所有的生意都像他那樣好做嗎?顯然不是的。

我自己身在服飾批發行業,深知服飾批發行業的苦,賺的是賣奶粉錢,操的是買白粉的心。服務客戶事無鉅細的問題,各種售前質詢,商品答疑,各種貨運問題,各種售後,各種質量細節問題,反正,無時無刻,不在擔心突然哪裡出現了差錯,客戶不滿意了,哪個環節沒做好,交易失敗了。

這還是其次,主要是今年市場太淡了,無論我們怎麼苦心經營,總有一種很難持續下去的感覺,有種生意很難做的感覺。為什麼會這樣呢?

我想,第一,我們沒有選對行業。我選了個服飾批發的市場相對比較飽和的行業,而自己又沒有工廠。所以,在價格上,不佔優勢。現在很多工廠都會直接做網路平臺,所以導致我們的貨不好賣。

第二,我們沒有看到社會需求裡大的市場在哪裡。像我的同學,早些年做餐飲,就是看好未來年輕人輕餐飲的趨勢,在校園裡做餐飲配套,還開了連鎖。最近這幾年的茶飲開展的如火如荼,他也註冊了自己的品牌。

第三點,我們的平臺不對。以前我們做電子商務批發,還是在阿里巴巴開的平臺。但是現在阿里巴巴裡面的商家實在太多了,我們被價格擠掉了。現在出現了很多優秀的直播平臺,還有短視頻平臺,如抖音,西瓜視頻,頭條等。都是非常引流量的。但是我們沒有抓住。

所以,生意到底難不難做呢?

對於有些人來說,生意很好做,他所在的行業正在蓬勃發展,但是對於一些人來說,生意卻很難做,無論怎麼努力,營業額都只夠開支,甚至虧本。

我們要常常反思,為什麼生意不行了,能不能改變個思維,能不能換個策略,能不能你換個平臺。生意是需要折騰的,沒有永遠的一本萬利。


東莞油膩中產老陳vlog


每年都有人說,今年生意難做,其實,年年生意都難做。

其一,一個常識。

就是:沒人會跟你說,他的生意很好做,難道大家沒有這種感覺嗎?問誰,都說生意難做,但生意還是要繼續下去的嘛。

其二,真的是難做,傳統的生意一定越來越難做。

因為,環境發生了變化,競爭卻越來越激烈,以前只要膽大就可以做生意,靠膽子和資源,後來靠模仿和傍大款也可以成功,你看以前的康帥博(康師傅),周住洗衣粉(雕牌),雷碧(雪碧)‘’麥肯姆快餐(麥當勞和肯德基它老母)開封菜(KFC),都成功了。

現在市場化程度越來越高,模仿,同質化真不行了。

創新,新技術和新零售的發展,需要靠創新方式,需要洞察消費者的心理,才能成功,而不是亦步亦趨跟在被人後面,也可以成功第二陣營。這個時代已經過去了。

大品牌,無差異品牌在消失,小眾品牌,個性化產品在不斷獲得成功。

怎麼創新?

深知精準營銷,用策略(創意)+互聯網商業模式+運營落地,實現傳統生意的升級。用ip化品牌和場景化產品,獲得小眾群體的認同,最後影響大眾人群,從核心人群的口碑和體驗開始,做產品和品牌,先不求量,而是極致口碑。

沒有剛需的產品,只有場景下的剛需,沒有絕對的流量,入口是場景,流量來源於流行。要為消費者的消費形成當下的場景和場景解決方案。這有這樣,才能促進購買,形成流量並轉化為消費者的剛需。

深知精準營銷,祝大家生意興隆,並提前祝大家新年快樂,心想事成。

深知互聯網商業模式工具,助力中小企業輕鬆提升生意和銷量。

觀點提供:深知精準營銷CEO蔣軍


蔣軍


 我們都感覺到了一種氛圍,那就是最近幾年,生意越來越難做了。為什麼呢?我們有必要弄清楚原因,以便指導我們的投資理財活動,減少盲目投資帶來的財產損失。

       1,根本原因:近幾年,經濟下行壓力加大,整個宏觀經濟基本面並不樂觀,所以生意肯定不會好做。我們看到街上有很多門店在轉讓的廣告,甚至有的門店一年內,轉讓了兩三次,一個店子一年來換了兩三個主人。這是一個風向標。

       

      2,直接原因:做生意的人越來越多,想創業做生意的人很多,而市場容量是有限的,短期內,市場擴大是很難的。這樣,為了爭奪有限的市場,商家之間的競爭只會更加激烈,競爭更多的時候變現為打價格戰,這樣利潤只會越來越薄,直到賺的錢不夠付房租水電,這項商業活動就難以為繼了。這樣,很多人無奈地選擇轉讓店子,一方面可以挽回一部分損失,另一方面,好抽身,去做其他的事,投資其他的項目。

   

     3,一個客觀事實:市場容量是有限的,甚至在一些三四線城市,由於人口外流,市場大幅萎縮,可以做的生意更少了,賺錢自然就更難了,生意就不好做了。

     4,一個重要原因:人口老齡化加劇,新生兒減少,需求變少了。我們會發現,其實,很大一部分消費是圍繞孩子們的,比如玩具,圖書,餐飲,教育,醫療,給孩子買車買房等等   一旦年輕人結婚生子,其中一部分人,就會選擇自己少花錢,把錢儘量花在孩子身上,並開始明顯儲蓄,為孩子存一筆錢,這會導致近期消費減少,從而一些生意就不那麼好做了。因為,一些不必要的開支被砍了,一些可花可不花的錢沒有花出去。

     5,經營成本上升,房租水電上漲迅速,還有人工成本上升快,導致利潤越來越薄,傳統的一些商業活動往往難以維持下去。

     

     6,淘寶京東等電商的衝擊,肯定對實體店有影響。很明顯,網上的東西比較便宜,而且質量還不錯,這樣很多年輕人選擇了網購,實體店的生意自然就變少了。

   

      7,微商很火,很多人做生意的意識覺醒了,在朋友圈裡推銷自己的產品,裡面的一部分產品往往質量很好,能滿足一部分人的個性化需求,很多生意在朋友圈裡就被做了,自然就沒多少生意可供實體店做了。

       投資建議:(1),門店生意不好做,建議考察清楚,慎重決策;

                        (2),如果你有好的產品,可以在朋友圈裡賣自己的產品;

   


聚富解盤


難做的其實不是生意,而是人啊。



尤其是偉大的中國人民,最講誠信,卻最不相信誠信。要想成交要做到以下幾點:1.東西要好,2.服務要好,3.價格要好,4要讓我相信。

1原廠正品,國家出了合格證明的東西肯定壞不到哪去。2想賺你錢,對你肯定百依百順。3只要有利潤,多賣一點,價格低點算什麼?4,最要命的就是這個!必須要經歷陌生,有好感,熟悉,相信,能佔到便宜一系列過程才能相信。相信你說的是對的,那就買!不管前面3個條件了。


所以熟人生意最難做,陌生的還好一點,尤其是隻打一次交道的。比如旅遊購物。東西就在這,別的地方沒有,愛買不買,過了這村沒這店。

做生意,先把人做好,一切都簡單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