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揚州這個小女孩天天早起,央求媽媽扎辮子,原因扎心了

前天,在本報與揚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總工會聯合舉行的“共赴心靈之約 共享美好生活”活動中,一位媽媽向心理專家求助,最近7歲多的女兒天天6點多就起床了,黏著她要扎辮子。

揚州這個小女孩天天早起,央求媽媽扎辮子,原因扎心了

沈江江 繪

7歲孩子的“怪異行為”

最近一段時間,7歲多的豆豆(化名)總是6點多就起床,第一件事情便是央求媽媽給她扎辮子。

豆媽說,以前,孩子很喜歡自己扎小辮子,可如今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天天早上要媽媽幫扎辮子。“我還有個小二子,才2歲多,早上的時間對我來說很寶貴,所以總覺得她在無理取鬧,有時我嗓門就會高起來,但看到她委屈的樣子,心中又不忍,只好給她扎。”

“忙完兩個孩子,匆匆吃完早飯,又要趕去上班,到晚上7點才回家。”她說,以前總覺得自己是超人,可是如今卻感到特別疲憊。“我很糾結,到底該不該狠心一點,讓女兒自己扎辮子?”

孩子缺少安全感在索愛

心理專家楊揚瞭解情況後,有些心疼地說:這是一個多麼懂事的孩子,自己天天早起,通過扎辮子這種方式,為的就是能與媽媽多呆會兒。其實,還是家長陪伴少了,這是一種索愛行為。

豆媽說,以前,自己還會給女兒講講故事,但現在有兩個孩子,自己的時間、精力都不允許了。況且,她自己會看拼音,可以自己看書了。“我總認為,孩子大了,能自己乾的事就要自己幹。”

“我們要從內心感謝孩子這麼需要我們。”醫生建議,可以換個方式,看著孩子扎辮子,欣賞她,慢慢讓她迴歸正常生活狀態;家長也要和她聊聊其他話題,總之要讓孩子感受到家人的愛。

“孩子怎麼會出現這種情況?自從小二子出生後,我特別注意多花些時間給她。”豆媽有些不解。

“這是許多兩孩家庭遇到的問題,很多家長都覺得我沒偏袒小的呀,但大寶始終會覺得你偏袒小寶。”楊揚說,這是因為對於小寶,媽媽和家裡其他人都要抱在懷裡哄呀,這個方式會讓大寶覺得你更愛小寶。

“這個時候,你要適當把大寶帶到你照顧小寶的這個活動中來,讓她知道小寶不是來跟她搶奪愛的,而是和她一體的,能產生更多的愛、更多的快樂。在這個家庭裡,他們是一體的,少了誰都不行。”當大寶開始發現這個小寶也挺好玩的,就會參與到這種氛圍中來。“而不是認為,我把大部分的愛給了老大,老大怎麼還不滿足呢?這孩子太不懂事了,一味責備。因為家裡多了一個生命,出現了變化,在老大的心裡還會有失落感,缺少安全感。”

爸爸一定要參與育兒

“老大不聽話,小二子脾氣又特倔,自己又要上班,經常頭大。感覺自己是玻璃心,壓力大一點就要碎了。”這是一位媽媽的心聲。

“職場媽媽的確很辛苦,下了班還要做其他事情,人很疲憊,但無論如何,一定要讓孩子感覺到你是積極向上的。”要給自己一些時間,自我修復,這樣才能做到高效陪伴孩子,而不是疲於應付。“如果你一直在放電,沒有充電的時間,那真的會陷入惡性循環中,心力交瘁。”

楊揚特別強調,爸爸一定要參與到育兒過程中來,這對於孩子的成長、家庭的穩定都會起到重要作用。

請蹲下來跟孩子講話

“作為醫生,我們接診的都是有了心理疾病的孩子。”人格形成過程是一個漸進的過程,是一個從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如果家長在孩子小的時候或沒有出現問題時,能去關注孩子的性格,或知道在某個時間點需要關注他哪些問題,那麼就可大幅減少兒童心理疾病發生。

“有的家長過度灌輸自己的思想給孩子,而不是放平姿態,蹲下來與孩子講話。”楊揚舉例說,有位媽媽認為孩子很固執,比如搭積木時,明明看到他搭錯了,指了出來,他就是不聽,還是按照他自己的方式搭,她快氣瘋了。其實,這是孩子探索的過程,不能批評,而恰恰是要鼓勵他的。“通過這個過程,當他自己發現錯了,下次就不會犯這樣的錯誤。嘗試,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重要行為。”

記者 丁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