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8 德雲社粉絲搭茬、刨活是互動還是互害?我一次就給你說透了

我們平常去談一個生意、業務,就是在做一場買賣。

不管是在會議室的談判桌上,還是在酒店飯店的包廂裡,開始總要閒聊一會兒,吃點水果零食,等等人,開開玩笑。到了上桌說起正事兒,那就得該誰說話誰說話,講個規矩。

其實咱們看相聲演出也一樣。

郭德綱老師經常說,相聲演出也是一場買賣。“藝術藝術,藝是演員的能耐,術是把能耐賣出去。”

相聲是演員的產品,電視、網絡是個廣告,劇場就是商店。咱們花錢到劇場看演出,就是去買他們的產品一個道理。

德雲社粉絲搭茬、刨活是互動還是互害?我一次就給你說透了

但是近些年這個買賣的“購物體驗”不是很好。

最“為人詬病”的就是演出中觀眾搭茬、刨活的問題。

這裡邊存在的爭議挺多,相聲是逗樂的藝術,它需要觀眾笑,你說觀眾花錢買開心來了,是不是可以想笑就笑?

演員也是在臺上說話,觀眾是不是也有說話互動的自由?

顧客是上帝啊,觀眾花錢了,咋還要處處受到限制嗎?

哎,我這回把這個當買賣跟大家分析分析,很多道理就清楚了。

1。

相聲這個產品有點特殊,它是“現場製作”,有時候還是跟觀眾一起“製作”完成的。而且相聲這個產品它還不是私人定製,它是製作出來儘可能地滿足現場所有人的胃口。

相聲的現場演出有個規律,就是演員上來先做一下自我介紹,跟觀眾聊天似得先攏一攏您的耳音,調動一下大家的情緒。然後再逐漸入正活。

哎,這個入活之前的時間,就適合大家互動一下,搭個茬活躍一下氣氛,無可厚非。

但是入了活了,演員進入表演狀態了,那就不適合再打斷了。這就跟咱們買東西一個道理。

德雲社粉絲搭茬、刨活是互動還是互害?我一次就給你說透了

比如你去買一個大蛋糕。做蛋糕的師傅要先跟你聊一聊,看你喜歡什麼樣的口味啊。聊完了人家開始動手製作了,你就不好再搗亂,

人家大師傅正往上邊擠奶油呢,你過去灑一把辣椒麵,你說這叫什麼事兒?

你說你就愛吃辣的,你願意買,問題是這大蛋糕少有一個人吃的呀,你拿回去別人不愛吃,還要罵街這什麼缺德蛋糕店往奶油裡摻辣椒麵,你這不是砸人家招牌嗎?

2。

網上有很多所謂“德雲社相聲搭茬名場面”,似乎能夠佐證觀眾搭茬有好處,很多互動很精彩,不應該一概否定。

的確是有,但是咱們琢磨一下,很多精彩的互動場面,都是演員有意引導產生的結果。

比如郭德綱老師相聲有一回帶著觀眾一起喊:“你有病啊?你有藥啊?”又熱鬧有好笑,再比如相聲《對春聯》帶著觀眾一起背平仄平仄平平仄,這就是演員故意挑動大家的熱情互動產生的效果。

德雲社粉絲搭茬、刨活是互動還是互害?我一次就給你說透了

但是觀眾主動搭茬產生的意外效果,有精彩的嗎?的確有,但是很少很少。

比如前段時間很火的岳雲鵬唱《送情郎》,底下有個女觀眾搭茬“deidei”,精彩嗎?現場產生的“笑果”可以說精彩,流傳出來以後大家也覺得好笑。

但是要說巧妙,

我覺得並不值得鼓勵。為什麼呢?因為這個“互動”把演員的表演給打斷了。

“笑果”好是因為演員經驗豐富處理的好,這要是個欠缺經驗的,或者是不像岳雲鵬這樣知名觀眾緣好的演員,可能現場就涼下來了。

可以說搭茬好不好,有一個標準就是有沒有打斷演員表演的節奏。

3。

郭老師自己也說,觀眾搭茬也是相聲演出的一種客觀現象,但是這麼多年真正搭的巧妙與作品完美融入的,也不超過三回五回的。

從很多演出的整體效果來說,真的不是很完美。很多所謂的搭茬,那是演員說一句他跟著喊一句,從頭到尾不消停。這就不是搭茬,完全是起鬨了。

你說讓演員怎麼辦呢?又不能現場翻臉,這都是衣食父母來的,只能笑臉陪著,勉強撐著,造成的後果是什麼呢?作品不完整。

尤其很多年輕演員表演成本大套的傳統活時,互動太多,正活太少,原本固有的樑子結構被大量刪減了。

德雲社粉絲搭茬、刨活是互動還是互害?我一次就給你說透了

你說德雲社這些演員,號稱少於50個作品不能登臺的標準,他真的是不會嗎?不可能啊。可他在臺上一個動作底下一群“哎呦……”,他說一句臺詞底下一片“是啊……”,節奏、情緒、主線全亂。這一個活要一句不少的全使下來,時間都不夠啊!

咱還是說回“買賣”的理論,幾百幾千的觀眾花了錢來買“相聲”這個產品呢,結果製作過程中賣方被買方給攪和的,把產品弄的稀碎,個別的買家不在乎,自己痛快了就行,但大多數的買家不滿意,這場買賣可不就黃了嗎?

4。

粉絲們可能不樂意了,“我們看的是愛豆,我們是把他當親人,當男朋友一樣愛的,怎麼被你說成赤裸裸的買賣關係了?”

對呀,你把他當親人,愛人一樣,追他捧他支持他,不在乎花錢買票,現場看到他了,激動,瘋狂,要跟他互動,希望他多看你一眼。有錯嗎?沒錯。但是你得知道,他在臺上幹嘛呢?上班呢!

德雲社粉絲搭茬、刨活是互動還是互害?我一次就給你說透了

他在上班呢,他要集中精力作產品,他在跟人過買賣呢!

他要是個在公司寫代碼的程序員,你能坐他邊上賣萌:“別寫了,看看我唄,跟我聊會唄?”

他要是個跑業務賣房子的,馬上成交了你在旁邊搭茬:“寶貝,這房子上回死了人咋處理的?”

你還能指望他把你當親人???

5。

相比於搭茬,刨活可就不是起鬨那麼簡單了。

我們常說,刨活是不道德的行為,什麼叫刨活?相聲演員是靠包袱吃飯的,他們鋪平墊穩、三番四抖,充分調動起觀眾的情緒,為的就是最後翻出一個包袱把觀眾給逗笑了,結果底下有觀眾提前把這個包袱給說出來了。演員所有的表演、鋪墊瞬間白搭了。在過去這叫“鬧園子”,這是砸場子的行為。

相聲有很多作品是有固定的樑子、包袱的,其實很多觀眾也都熟悉。但為什麼還是百看不厭呢?這個吸引力就在演員的表演上。

德雲社粉絲搭茬、刨活是互動還是互害?我一次就給你說透了

這個吸引人的點,就在於看演員怎麼投入地、合理地、惟妙惟肖地表達下來。不是說這個包袱的底大家都知道,你搶先一步說出來也無所謂,不是的。

你把活刨了,演員愣在臺上了,有時候演員為了掩飾尷尬,可能會故意做出一些窘迫、無所適從的樣子。有經驗豐富的演員,可能接著你的話茬再翻一個包袱,把這場意外給圓過去了,觀眾也笑,但是這個笑和因為正常的包袱被逗笑可就千差萬別了。

刨活的可能還美呢:“你看我多機靈,這個互動太巧妙了”,你是不知道演員這會兒弄死你的心都有。

我說刨活等於是謀財害命絕不是危言聳聽。

你刨了一個相聲演員的包袱,用咱們這個交買賣的理論,那就是買東西的時候,明明質量沒問題,結果你拿到手上直接給砸了,還要人家再給你重做。

顧客再是上帝,上帝也沒有這麼幹的呀。

心理素質差點的,可能就從此怯場留下心理陰影了。就算心理素質好的,這也是人家演藝生涯裡抹不去的汙點了。他以後表演同樣的作品演的再好,所有的觀眾還是會記得:“有一回他這個包袱被刨了沒圓上來!”你說,這是粉絲能幹的事兒嗎?

德雲社粉絲搭茬、刨活是互動還是互害?我一次就給你說透了

有人說哎你這個不對,刨活沒那麼嚴重,相聲演出現場本來就是臨場發揮的藝術,演員應該有應對一切可能的本事,否則不就是背臺詞兒嗎?郭老師都說多少回了,演員就應該有每回表演都不一樣的本事,不能讓觀眾猜著。

是,應該是應該,但那是人家“保命”的本事。那是用來應對危急情況下的手段。你要真愛惜演員,你能忍心每回都把他推到生死邊緣,愜意地欣賞他“起死回生”的絕技嗎?

你朋友懂車,你就給他的車子動手腳,天天看他半路熄火修車?你朋友有功夫,你就天天找幾個劫道的試探他武功?這是什麼朋友?這是冤家啊!

德雲社粉絲搭茬、刨活是互動還是互害?我一次就給你說透了

結語:

郭德綱老師常說,相聲既是“生意”,但在某種意義上來說又是“熟意”,它不是一錘子買賣,要跟觀眾交朋友,常來常往,才是長久之道。相聲這場買賣,演員要摯摯誠誠,觀眾也要買有所值。把點開活、返場時演員給大家留出了充足的互動時間,入了正活咱就讓演員完完整整地把作品完成,不能為了一時痛快,花了冤枉錢還砸了朋友的買賣,得不償失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