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02 新中國成立後消失的省級行政單位之西康省

一.概述

西康省,簡稱康,中國舊省名,設置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由西康行政督察區(原川邊特別區)和四川所屬第十七、十八行政督察區合併而來,省會設在康定。為延續清制所設的22省之一,省東界四川,南界雲南、印度,西界西藏,北界青海。“康”為“藏區三部”之一,位於西部,故省名為西康。

西康省是內地進入西藏的要道,有重要的軍事和戰略意義。所轄地主要為現在的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雅安市、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西藏東部昌都市等,基本相當於藏文化中的康區,多數地區是以藏族為主的少數民族聚地。民歌《康定情歌》說的就是這一地區。

1955年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決議撤銷西康省,原西康省所屬區分別併入四川省和西藏自治區籌備委員會(今西藏自治區),金沙江以東併入四川省,金沙江以西的昌都地區併入西藏。

新中國成立後消失的省級行政單位之西康省

西康省行政簡圖

二.西康省的建立

在19世紀中後期,清朝在遭受兩次鴉片戰爭以後,國際地位一落千丈。原來固定的宗藩關係已經殘破,英法等西方國家開始趁虛而入。當時英國已經在印度建立殖民統治,英王兼任印度皇帝。英國人正在進一步向緬甸滲透,吞併僅僅是時間問題。法國則把目標瞄準了中南半島,法國人開始侵略越南。起初,清朝為了保住自己的西南門戶,與法國人大打了一仗。可是最終,清朝還是戰敗了。法國逐步佔領了越南、柬埔寨和老撾,並建立了印支聯邦。英法兩國並沒有滿足,開始向清朝的西南地區滲透,西藏、雲南等地都有它們的影子。尤其是甲午戰爭和庚子戰爭以後,清朝的國力更加衰弱,英法的滲透開始變本加厲。清朝的官員們也不都是傻瓜,看到這樣的情況開始想辦法。

當時憑清朝的國力,根本無法阻擋各國的滲透。因此很多官員建議專門的行政機構,這樣可以起到屏障的作用。早在1904年,清朝方面就開始考慮在東北和西南地區設立邊區,以此作為內陸的屏障。1911年,清朝高層已經開始準備在西南地區建省,由於辛亥革命的爆發而胎死腹中。在清朝滅亡以後,北洋政府根本管不到西南地區,因此康定地區仍是邊區的待遇。但外國勢力的滲透十分明顯,甚至出現了日本人的身影。尤其是在抗戰爆發以後,為了自己大後方的穩定,康定地區建省的計劃提上了日程。最終在1939年,西康省正式成立。包括現在的四川雅安、甘孜、阿壩州和西藏的昌都等地,面積有45萬多平方公里,但人口只有160多萬。

新中國成立後消失的省級行政單位之西康省

民國時期西康省位置

三.管轄範圍與人口

所轄管轄主要為現在的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涼山彝族自治州、攀枝花市、雅安市及西藏東部昌都地區、林芝地區等地。民國36年(1947年)全省面積估計為為45萬1521平方公里,實際控制區域,東至雅安金雞關與四川分界,西至德格、巴安以金沙江與西藏相接,北至石渠一帶與青海相連,南至會理、鹽邊與雲南相鄰。金沙江以西,至泡河老-鹿馬嶺-屈羅穆達一線,為西藏佔據。西鄰西藏地方,北鄰青海省,東鄰四川省,東南鄰雲南省,西南與印度接壤。據國民政府主計處統計局公佈的民國36年(1947年)人口普查結果,西康省人口為165萬1132人。

新中國成立後消失的省級行政單位之西康省

西康地形圖

四.西康省撤銷的原因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解放軍進入西康省,三者平衡也隨之打破。因為,隨著解放軍的到來,四川、西康與雲南的軍閥勢力被相繼掃平。西康省牽制四川、雲南的作用不復存在。不僅內部的衝突不復存在,外部最大的威脅者英國在二戰後也元氣大傷,加之印度獨立使其失去蠶食中國西南的前進基地,故英國的威脅也就此解除。再加上由於人口太少,很多地區根本就是渺無人煙的荒地。進軍大西南以後,中央也認識到了這一問題。

然而,西康省並未立即廢除,而是延續到1955年才被裁撤。這還得歸功於那個不安定的鄰居,西藏。解放軍解放大西南後,西藏地區尚未解放,故西康省還可作為監視與牽制西藏的前哨。

新中國成立後消失的省級行政單位之西康省

新中國成立後的西康省

五.西康省的正式撤銷

可惜這樣的價值並未持續多久,1951年解放軍入藏,西康省失去其最後的戰略價值。隨後,國務院決定將一直以來都是名義上歸屬西康的昌都地區劃歸西藏。1955年,鑑於西康省地貧民稀,為了更有利西南地區的發展和節約行政成本,經過幾次研究之後,中央決定撤銷西康省的建制,正式裁撤西康省。以金沙江為界,金沙江以東包括康定與雅安地區劃歸四川省,金沙江以西劃歸西藏自治區。四川在得到康定後則繼續依託其地形優勢牽制西藏,發揮西康省原本的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