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2 唐山三座老道門的形成與消失

開灤博物館

唐山三座老道門的形成與消失

唐山三座老道門的形成與消失

唐山人將安裝柵欄門的鐵路道口稱做道門。唐山市區內曾經有過三座老道門,分別是南道門(現永紅橋處)、北道門(今友誼橋地下通道處)和老車站道門(現金匙橋處),它們都是由早年的無人看守道口、有人看守道口(增裝欄杆)逐步演變而來。

關於三座道門形成的年代,許多撰文都採用如下類似的說法:天津至山海關的鐵路橫穿唐山市中心,將市區隔成路南、路北兩部分,鐵路當局為了車馬行人安全,在鐵路兩側安裝起鐵柵欄,中間留有南道門、北道門、老車站道門三個道口,供南北過往通行。

由於以上敘述十分簡略,沒有年代背景,非常容易讓人誤以為三座老道門是同時出現的。

其實,南道門和北道門形成的較早,具體年代雖然難以考證,但不會晚於1925年。

1921年至1925年,京奉鐵路局將唐山至山海關間的鐵路擴建成了雙線,各車站的信號設備改進為“機械集中聯鎖”。此次工程的收尾階段,南道門、北道門都加裝了與唐山站內信號的聯鎖設備。《中國鐵路道口信號設備及其發展》就有這樣的記載:“1925年……唐山站內南道口及北道口設備,均為英國式機械聯鎖道口……柵門開閉用的手柄與有關信號的握柄發生聯鎖,以保證安全”(即道門關閉後,線路信號才能由紅變綠,火車可通過;相反,當線路信號為紅色時,道門才能開放,允許行人通行)。

此外,《中國鐵路信號史》中也有相似的記述。

再說老車站道門,它形成於1948年,比南道門和北道門晚很多。有一幅題為“唐山小山老車站一帶商民舉行開放人行便道柵門典禮攝影 民國三十七年九月十五日”的老照片(載2003年版《唐山百年寫真》畫冊),可以為證。另有《老站派警指揮》一文(刊1948年9月25日《唐山工商日報》)的開頭寫道:“本市老車站柵門,業已開放多日……”也能佐證。

至於三座道門的消失,雖是最近幾十年的事情,但也有先有後。

1968年4月27日,唐山市政府修建的永紅橋(時稱永紅地道橋)竣工開通,4月30日的《唐山勞動日報》,以《唐山市永紅地道橋勝利建成》為題進行了報道。從此,南道門不見了。

永紅橋建成後不久,北道門開始封閉,過往的車輛需繞行永紅立交橋,行人仍可經北道門旁的天橋穿越鐵路。1976年大地震後,北道門才砌牆堵死,舊景不見了。

多年以後,北道門舊址建起友誼橋地下通道,天橋隨之拆除。

老車站道門,則被金匙橋所取代。該橋由唐山金匙實業(集團)公司承建,其橋碑的碑文結尾刻有“癸酉破,甲戍告就”幾字,註明此橋1993年破土動工,1994年告成通車,老車站道門就此消失。(文/李國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