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如果貨幣少於商品流通所需要的量,並且堅決不增發,會對經濟造成怎樣的影響?

金融觀察者001


這個影響不大吧,理由是

1,錢更值錢了,購買力會更強了。你去買東西感覺這個錢太能買了。

2,有存款的人划算。貨幣現在一直在貶值,購買力一天不如一天,而如果貨幣少於商品流通的話,說明在增值。

3,負資產的人不划算,因為你會發現你的債務越來越大了。

4,但是,這種情況只會出現在經濟發展得初級階段,物資匱乏的時代。

最後祝你滿意,謝謝!





芭比寶寶123


和一般人認識的相反,通貨膨脹和貨幣增發本身是沒有什麼問題的,惡性的通貨膨脹是因為貨幣超過了商品流動量而進行的超發。

在通常的經濟循環當中,經濟增長是由消費和生產共同推動的,生產端出現了增長帶來了薪資上漲和就業率上升,從而大家的手裡錢更多了,這樣就有錢投入消費市場,讓通貨膨脹和物價上漲發生,這樣的物價上漲和通貨膨脹又重新推動了生產端更加高漲的投資意願,最終帶來更多的就業和薪資上漲,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

也就是說通貨膨脹不僅僅是經濟健康的表現,更是經濟健康增長的一個介質。

那麼當貨幣不再增發的時候,就會出現一個明顯的特徵,商品的總價值上漲,貨幣發行量不變,那麼商品的價格就會下跌,產生明顯的通縮。

在通縮的情況下,生產端生產的意願會下降,不願意繼續投資進行生產了,這樣就會導致它開始收縮生產,出現更多的裁員和薪資下調,薪資下調和裁員則可能導致消費市場的萎縮,最終出現經濟週期的下行。

因此貨幣的供應量只有和商品的總價值同步增長才是健康的。在以前曾經貨幣被協調不再增發,那是金本位的時代,隨後就迎來了大蕭條,金本位隨之崩塌,這就是貨幣不增髮帶來的惡果。

所以在消費市場出現萎縮的時候,一些央行會考慮通過降息等寬鬆手段釋放出來,大量的貨幣推升物價,讓生產端投資的意願出現增長,這有可能產生對經濟形勢進行逆轉的可能。格林斯潘在95年進行的操作就是如此,但這也不是萬靈藥,隨後他在98年採取的相同操作,就把美國經濟向風險更多推進了一步。


天閱財經觀察


當貨幣投放量少於商品流通量必定會在一定時間內出現商品價格的不斷走低,貨幣變得越來越值錢。居民就會開始把存錢比做存黃金,做投資、做產業、做金融還不如存錢來的更有效、更增值,從而造成了投資拉動經濟發展的失靈,使之經濟增長緩慢或負增長,最終還是要轉移到整個經濟環境中,甚至會出現經濟崩潰,到頭來還是會讓貨幣出現大幅貶值的惡性循環中……


當然,也可以通過加速商品流通週轉速度來實現相同貨幣的使用增加的情況。當商品的流通速度增加一倍,貨幣的使用量就可以減少單個流通量的一半。要使貨幣不快速增長就要加快提升貨幣的流通速度,只是達到了新的平衡。

像我國的貨幣供應量到達了195萬億,是GDP總量的2.2倍。可是美國卻是以70%的貨幣供應量支撐著20萬億美元的GDP總量。顯然,貨幣的流通速度要遠大於我們的貨幣流通速度,還有房地產的資金池巨大也有關聯。最重要的還是有不少人更願意把貨幣存放在家裡,這樣等於根本不流通。


可是隨著經濟總量的不斷增長,還有人口數量的增加,甚至還需要適當的通貨膨脹來推動經濟發展。就需要適當的貨幣供應量增長率來支撐,我國在1999年至2009年的十年裡,貨幣供應量增長率為16.5%。而後從2010年至2019年的貨幣供應量的增長率為12%,最近2年的貨幣供應量增長率減少到了8%。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的貨幣供應量增長率這些年平均在4%~5%。也就是基本上是GDP經濟增長率加上通貨膨脹率,我國6%的經濟增長率加2%的通貨膨脹率,剛好是接近8%的水平。應該貨幣供應量增長率是迴歸到合理的增長區間,只是佔GDP2.2倍的貨幣體量太大了一些。

隨著經濟水平和文化水平的不斷髮展,簡單地用商品供應量來衡量貨幣供應量已經過時。

如今的生活類的消費在居民中的比重不斷下降,而服務類、科技類、金融類的產品和服務都是比重越來越高。即便是佔居民70%以上財富的房地產,也是商品類比重越來越低,而無形資產的土地比重越來越高,一個一線城市的8萬/平米的房價中,真正建安成本已不到10%。還有服務業幾乎是100%來自於服務,而非流通商品。


總之,在整個貨幣供應量中,應該跟社會經濟總量的GDP掛鉤才比較合理,而不是簡單地跟商品流通數量劃等號。一些國家的服務業可以高達GDP比重的80%以上,而商品卻只有10%以上。這種用10%的經濟比重的貨幣供應量來衡量100%的經濟總量顯然也是不切合實際的假設。而且貨幣供應量基本上會保持於經濟增長率相對應,再增加一部分通貨膨脹來促進經濟發展。


鞅論財經


這種情況,我給你舉個例子來思考,你就明白了。

我們用極端思考法:

這就好比,你們公司的營業收入不增加,你們還得繼續賣貨,那同樣的,你們所有員工不再發工資了,你們還得幹活? 你們還幹嗎? 當然是不幹了,所以,經濟活動會慢慢趨於停止, 而且,這時候,收入沒了,最珍貴的就是錢了,所有人都會把手上的錢存起來,啥也不幹,因為你不管幹啥,都賺不到錢,而只要你花出一分錢,你就虧了一分錢,這樣的結果就是,除了錢,一切都不值錢了,那還生產啥?貿易個啥?


社會經濟會陷入停滯甚至大蕭條,大面積失業,停工,停產,銀行開始擠兌,整個社會經濟體系崩潰!


狼眼視界


我們假設自己處於這樣的社會中,看看個人會做出什麼樣的抉擇。

短期你不知道商品相對於貨幣上升,這是一種信息差,你還會支出同等貨幣來購買商品,這種現象稱為價格粘性。

中期你會發現商品流通時所需的貨幣量增加,貨幣作為一般等價物流通,供求關係決定的貨幣購買力增加,當你發現手上的貨幣今天買一隻雞,明年可以買一頭牛(這個變動由生產力決定),當然會選擇延後消費,拋出商品,換來貨幣。

首先,人是會看未來、看預期的,科技在進步,未來的商品產出預期總是趨於更多,大眾也總是傾向於拋出商品換來貨幣,所有人都不要的價值就會下降,儲蓄率會增加,流通的錢變得更少,商品價格會進一步下降,形成循環,最終並不會形成新的供需平衡,而是產出下降和經濟衰退。

其次,總財富不變不意味著每個家庭的財富都不變,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和問題所描述的情況相反,出現貨幣超發時,聰明的人總是拋出貨幣,換的資產,但不是所有人都會預期到未來錢越來越不值錢,繼續持有和接收貨幣,賣出資產,等到形成新的商品貨幣供需關係後,假設商品量不變,貨幣量增加一倍,資產價格翻一番,貨幣購買力下降一倍,總的商品量又與貨幣量對應,但財富會從資產的拋出方會流入購入方,貨幣量不變而商品量增加這種財富流動方向相反。很多人對通貨膨脹有誤解,其實良性的通貨膨脹是有利於經濟增長的


楚說財經


貨幣供求均衡與社會總供求平衡

貨幣供求均衡是社會總供求平衡的現象形態。第一,在商品貨幣經濟條件下,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方面為商品、勞務運行,另一方面為貨幣和貨幣經濟運行。貨幣的供給直接形成有支付能力的貨幣需求,與商品、勞務供應相對應以保證實現其運行貨幣供求失衡直接影響社會總供求平衡。

商品和勞務的總供給決定了貨幣的總需求。因為在貨幣經濟中,任何商品和勞務都要用貨幣來表現、衡量、媒介、實現其價值。商品是第一性,貨幣是第二性的,貨幣是為商品服務的,有多少商品生產出來就需要有多少貨幣與之對應。

貨幣總需求決定貨幣總供給。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在於使貨幣供應適應貨幣需求。因此,貨幣供應取決於貨幣需求。並以貨幣需求作為前提和基礎。

貨幣總供給形成了對商品和勞務的總需求。貨幣經銀行程序投入流通後,便形成了有支付能力的對商品和勞務的總需求。

商品和勞務的總需求必須與商品和勞務的總供給保持平衡。如果不平衡,就會造成物價波動,發展經濟受到阻礙。因此,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是政府宏觀管理的最終目標。

貨幣均衡對經濟均衡的重大影響

在現實生活中,貨幣供給與需求相適應或相均衡,實際上既是國民生活經濟均衡運行的反映,也是經濟均衡的條件。

貨幣均衡對經濟均衡發展具有矯正效應,這種效應主要表現在,一是貨幣均衡本身就是使經濟均衡運轉的重要條件。二、是通過擴大或收縮貨幣供應量和調整分配結構來矯正經濟失衡狀態。三是通過合理配置貨幣分佈,優化產業結構,合理引導消費,活躍市場供求。四是通過貨幣政策的實施及宏觀經濟政策配套的運用,從而促使經濟均衡協調發展,防止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非均衡現象的出現。



博爾量化


貨幣供求均衡與社會總供求平衡

貨幣供求均衡是社會總供求平衡的現象形態。第一,在商品貨幣經濟條件下,一個國家的經濟運行概括為兩個方面:一方面為商品、勞務運行,另一方面為貨幣和貨幣經濟運行。貨幣的供給直接形成有支付能力的貨幣需求,與商品、勞務供應相對應以保證實現其運行

貨幣供求失衡直接影響社會總供求平衡。

商品和勞務的總供給決定了貨幣的總需求。因為在貨幣經濟中,任何商品和勞務都要用貨幣來表現、衡量、媒介、實現其價值。商品是第一性,貨幣是第二性的,貨幣是為商品服務的,有多少商品生產出來就需要有多少貨幣與之對應。

貨幣總需求決定貨幣總供給。中央銀行控制貨幣供應的出發點和歸宿點都在於使貨幣供應適應貨幣需求。因此,貨幣供應取決於貨幣需求。並以貨幣需求作為前提和基礎。

貨幣總供給形成了對商品和勞務的總需求。貨幣經銀行程序投入流通後,便形成了有支付能力的對商品和勞務的總需求。

商品和勞務的總需求必須與商品和勞務的總供給保持平衡。如果不平衡,就會造成物價波動,發展經濟受到阻礙。因此,保持社會總供給與總需求的平衡,是政府宏觀管理的最終目標。

貨幣均衡對經濟均衡的重大影響

在現實生活中,貨幣供給與需求相適應或相均衡,實際上既是國民生活經濟均衡運行的反映,也是經濟均衡的條件。

貨幣均衡對經濟均衡發展具有矯正效應,這種效應主要表現在,是貨幣均衡本身就是使經濟均衡運轉的重要條件。二、是通過擴大或收縮貨幣供應量和調整分配結構來矯正經濟失衡狀態。是通過合理配置貨幣分佈,優化產業結構,合理引導消費,活躍市場供求。是通過貨幣政策的實施及宏觀經濟政策配套的運用,從而促使經濟均衡協調發展,防止出現通貨膨脹或通貨緊縮的非均衡現象的出現。


東方上院


從某種方面來看,貨幣也是一種商品,一種特殊的商品。在紙幣之前金屬貨幣本身就是一種金屬,具備普通商品的屬性。既然是商品就適用於價值規律,貨幣供應量少了,供不應求了,貨幣自然就會漲價了。其他商品的價格都是以貨幣的形式來表現的,所以貨幣的價格只能用貨幣以外的所有商品來表現,當然也是可能通過匯率來由外幣(其他國家貨幣)來表現。

現代經濟消費是龍頭,所有被生產出來的商品,只有到了消費環節才算開始自己的商品屬性的使命,一切生產的最終都是為消費而服務,一切生產也是因為消費而存在。如果貨幣少了,雖然加快流通速度也可以對沖一部分貨幣存量減少造成的影響,但是總體上就是貨幣量少了,具體到個體就是無論公司或者個人佔有的貨幣量少了。個人手裡的錢少了,自然就沒法消費了,整體消費量就少了。而且因為貨幣量不足,貨幣漲價了,也就是大家手裡的錢升值了,大部分人都會捂幣,爭相儲存貨幣,又反過來加劇了貨幣的緊缺度。這樣消費更要委縮了,生產出來的商品賣不出去,影響效益,生產與銷售企業完不成資金回籠,整個流動資金就會出現問題。會造成整個社會生產萎縮,GDP倒退,甚至會倒閉一批企業。

這樣造成的後續影響就是有大量失業的人口,社會百業凋敝,人民生活水平降低,最終會造成整個社會嚴重倒退,造成嚴重的社會問題。

所以,這是比通貨膨脹更嚴重的問題,在以前的金屬貨幣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到了現代信用貨幣的出現,根本不會出現這類問題了。


蓑笠子


那樣就會造成通貨緊縮,物價下跌,企業生產的產品價格在不斷下降,利潤減少,企業會縮減生產規模,進而企業開工不足,工人失業,最終會形成經濟衰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