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7 中藥配方顆粒潛力有多大?行業尚在試點階段,超60家藥企已搶先佈局

自行保存、加工和服用的過程繁瑣,讓傳統中藥湯劑較難成為患者的最優選擇。而近年來,中藥配方顆粒因更加便利得以推廣,銷量增加,再

加上政策方面給予更多支持,不少中藥企業也看中了這一市場。

近日,石家莊以嶺藥業股份有限公司(下稱“以嶺藥業”)發佈公告稱,其獲批增加石菖蒲等237種中藥配方顆粒,自此,公司共有646種獲批的中藥配方顆粒。

據《國際金融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全國範圍內至少有60家企業獲得中藥配方顆粒試點資格,A股上市公司中也有30多家藥企已在佈局或即將佈局中藥配方顆粒。

中药配方颗粒潜力有多大?行业尚在试点阶段,超60家药企已抢先布局

1

小顆粒,大增長

中藥配方顆粒由單味中藥飲片經水提、濃縮、乾燥、制粒而成,免去了傳統中藥煎煮的過程,且方便攜帶。

某大型中藥企業負責人表示,由於中藥配方顆粒自身的優點,越來越多的患者會選擇購買配方顆粒。現在很多縣級的中醫院已經不賣中藥材了,只賣配方顆粒。而政策方面,近年來國家提倡中醫藥發展,未來為了降低患者負擔,預計配方顆粒大概率可以進入國家醫保目錄。這對於資金雄厚、發展方向明確的大企業來說是一大利好,越來越多中藥企業開始佈局配方顆粒領域。

該負責人還告訴《國際金融報》記者,目前中藥配方顆粒市場潛力大,但參與企業很少。

某醫藥行業分析師也表示,現在中藥配方顆粒市場份額在飲片市場佔比並不高,不足10%。

由於配方顆粒優勢明顯,加上醫保報銷、省內試點等利好政策落地預期,中藥配方顆粒的市場滲透率有望持續提升,具備優勢的企業將獲得更大的市場。目前,不少中藥企業處於準備階段,隨著生產端及終端市場的的逐步放開,中藥配方顆粒的成長空間也會越來越大。

記者注意到,在中藥配方顆粒市場中銷售規模較大的幾家上市公司,近年來業績增速都遠超規模相當的其他中藥企業。

以業內龍頭中國中藥為例,據Wind數據顯示,其2019年三季度營業收入為69.4億元,同比增長27%;而與其規模相當的同仁堂、濟川藥業營業收入分別同比下滑4.95%、2.85%。

此外,紅日藥業三季報顯示,截至9月30日實現營業收入36.02億元,同比增長18.89%,其中中藥配方顆粒業務營業收入約佔總收入一半以上;而與其規模相當的仁和藥業營業收入同比增長6.54%,益佰製藥營業收入同比下滑-13.84%。

紅日藥業也在財報中表示,中藥配方顆粒順應產業發展趨勢,行業發展動力強勁。

2

政策存不確定性

直到目前,中藥配方顆粒市場仍相對封閉。

自2001年《中藥配方顆粒管理暫行規定》出臺至今,中藥配方顆粒市場一直處於試點階段。目前擁有全國試點生產資質的企業只有廣東一方製藥廠、江蘇江陰天江製藥廠、廣東三九藥業、四川新綠色藥業、北京康仁堂藥業(紅目藥業子公司)和培力(南寧)藥業6家。近幾年,部分地方省級層面政策開始鬆動,才將這個封閉市場撕開一個小“口子”。

記者瞭解到,目前只有北京、浙江等個別省市明確將配方顆粒納入醫保;黑龍江、福建等省市明確配方顆粒不納入醫保範疇;其餘多數省份沒有明確規定,配方顆粒參照飲片進行管理,即納入醫保報銷。此外,還有部分省份僅把省內企業生產的顆粒產品納入醫保,如在河北只有神威生產的顆粒在醫保範圍內。

據此前記者從醫保價格談判現場獲得的消息,三年後,省醫保目錄將與

國家醫保目錄合併。也就是說,若中藥配方顆粒三年後仍沒有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也將被省醫保目錄“踢出”。

這無疑給中藥配方顆粒的發展帶來了不確定性,中藥配方顆粒最終能否如藥企所願,順利進入醫保?

南京中醫藥大學藥事管理與法律系專家吳穎雄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採訪時表示,這要看未來中藥配方顆粒行業的發展情況以及醫保的政策走向。雖然中藥配方顆粒市場潛力很大,但來自各方的阻力也很大。國家對中藥配方顆粒的推行還是應當謹慎。

吳穎雄指出,儘管現在中藥配方顆粒行業經過多年發展已經有了較深厚的技術積累,但患者拿到手的不是看得見、摸得著的傳統飲片,而是經過提取、分離等生產工藝後加工製成的顆粒,這可能會令患者產生疑問:少了傳統中藥飲片的煎煮過程,經過提取的顆粒能否達到同樣的藥效?在配方顆粒未來發展過程中,技術層面上,應該對傳統飲片與配方顆粒的成份、藥理、藥效及等效性,使用更先進、更科學的分析技術,進行更深入的對比研究;對中藥配方顆粒單煎合併與複方湯劑共煎方式進行臨床療效差異性研究。在政策層面,需要儘快出臺中藥配方顆粒質量標準,以規範中藥配方顆粒生產企業的生產加工行為。

見習記者 金旻

中药配方颗粒潜力有多大?行业尚在试点阶段,超60家药企已抢先布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