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全球經濟長期低迷,走出困局,有待出現大規模的顛覆性科學創新

全球經濟長期低迷,走出困局,有待出現大規模的顛覆性科學創新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 李揚

11月30日、12月1日,由鳳凰網、上海交通大學上海高級金融學院、東方明珠聯合主辦的“變革與夢想·2019鳳凰網財經高峰論壇”在上海舉辦,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李揚出席論壇並發表演講。

李揚在2019鳳凰網財經高峰論壇上對目前國際經濟形勢進行了分析。李揚提到,全球經濟增長是百年不遇之大變局,當今全球經濟所以低迷,蓋源於人類社會尚未出現大規模的顛覆性科學創新並進而深刻改變世界的生產方式。

同時,李揚表示,全球形勢錯綜複雜,不斷出現新問題,問題之一,是美國以及德國、日本、法國等發達經濟體的長短期國債收益率曲線再次倒掛。國債收益率曲線倒掛,表明這些國家的投資界不進行中長期投資,對未來經濟增長缺乏信心,這通常被認作為經濟即將發生衰退的徵兆。問題之二則是全球開始出現負利率並在空間和時間兩個維度上蔓延。短期看,負利率是宏觀調控當局為了刺激投資和消費所採取的措施;但長期而言,勞動人口的減少和撫養比長期上升、勞動生產率增長率下降、科技進步乏力、貧富差距拉大、全球通貨緊縮等,都是造成負利率的實體經濟因素。負利率的蔓延、深化和持續,對於資產市場、金融體系、貨幣政策,乃至貨幣金融理論等,都將產生深遠的甚至是顛覆性影響。

李揚在2019鳳凰網財經高峰論壇上提到,在統計意義上,全球經濟確實存在一個年代跨越很長的經濟週期。經濟發展的長週期,以科技發展為其物質基礎。經濟理論上的康德拉季耶夫週期理論支持這一論斷。因此說,當今全球經濟所以低迷,蓋源於人類社會尚未出現大規模的顛覆性科學創新,進而,還沒有產生改變世界的生產方式的革命。

全球經濟狀況近期前景並不樂觀。李揚引述了世界銀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的兩份報告,2019年6月發佈《全球經濟展望》,預計2019年和2020年全球經濟增速分別為2.6%和2.7%,比其1月份的預測值分別下調0.3和0.1個百分點。國際貨幣基金組織2019年10月15日發佈《世界經濟展望》,將2019年的世界經濟增長率下調至3.0%,比4月調降了0.3個百分點,這也是2008年以來的最低水平。2020年的世界經濟增長率調至3.4%,比4月調降0.2個百分點。2019年上半年全球貿易量增長1%,為2012年以來最低。當前,世界各國幾乎同步大幅放鬆貨幣政策。評估顯示,若無這種刺激,2019年和2020年的全球經濟增長率均將下降0.5個百分點。另外,全球經濟形勢不好,還有一個數據可以印證,即全球製造業的PMI數據都在下降,且大多處於榮枯線之下(50%以下)。

李揚指出,債務居高不下是當前全球面臨的另一問題。2007/2008的危機系債務危機,減債和去槓桿是經濟恢復的必要條件。但是,目前全球的債務和槓桿率狀況卻是惡化的。國際金融協會(IIF)最新公佈的《全球債務報告》顯示,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債務增加3萬億美元,總額達到246萬億美元,總債務佔總國內生產總值(GDP)的比例升至320%,此係歷史最高水平。其中,企業債務和政府債務佔GDP的比重最高,前者集中於新興市場經濟,後者則是發達國家的主要問題。在全球債務危機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的問題尤為突出。首先,在這些國家中,政府債務大幅增加,金融危機前得來不易的降低公共債務率的成果在很大程度上已喪失殆盡。因此,這些國家需要在通過借貸促進增長與防範過度借貸帶來的風險之間取得謹慎的平衡。其次,在目前全球低利率且增長乏力的環境下,增加政府借貸看起來似乎是為促增長項目融資的一個具有吸引力的選擇。然而,正如金融危機史所一再證明的,這些國家大多把債務當成是免費的午餐,全然忽略了債務融資的風險和對經濟發展的長期不利影響。

概況地說,全球經濟增長下行,是一系列重大的經濟、乃至其他因素不斷惡化的結果。在這些因素中,如下幾個方面最重要,一是科技創新乏力,致使勞動生產率增長率長期為負;二是全球債務愈演愈烈;三是人口結構惡化,勞動人口占比下降,老齡化愈演愈烈;四是收入分配不公問題日漸突出,已經引發社會動盪;五是全球治理禮崩樂壞,現行的全球治理體系,既應付不了傳統的挑戰,更難應對諸如暴恐等非傳統挑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