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5 蒙牛乳業接連收購澳洲乳企,其意在何方?

11月25日早間,蒙牛乳業發佈公告稱,公司擬收購澳洲品牌乳品及飲料公司Lion-Dairy & Drinks Pty Ltd(以下簡稱Lion D&D)100%的股份,本次收購擬以現金支付結算,初始對價為6億澳元(相當於約31.87億港元)。

公司今日股價微漲,截止收盤,股價上漲0.85%至29.65港元,最新成交額為2.69億港元,最新總市值為1166億港元。

蒙牛乳業接連收購澳洲乳企,其意在何方?

據公告顯示,Lion D&D主要從事生產及銷售乳品及飲料組合(包括奶類飲品、酸奶、白奶、低溫果汁及飲料),是澳大利亞排名第二的食品飲料公司,每年採購約8.25億公升牛奶當量及5,000萬公斤鮮果;共有13個廠房設施,並擁有可觸達3.5萬名客戶的冷鏈分銷網絡。

2017年至2018年,收購標的公司的稅前利潤分別3.66億港元、3.47億港元。截止2019年8月末,該公司的資產總額為48.28億港元,淨資產為31.66億港元。

在Lion D&D之前,蒙牛已先後在澳大利亞收購了Burra Foods和貝米拉,前者是澳洲的乳品原材料加工企業,後者是有機嬰幼兒配方的奶粉企業。

此次Lion D&D收購完成後,蒙牛在澳洲已經基本完成從奶源、到生產加工能力、到中高端品牌的全產業鏈佈局。

蒙牛表示,Lion D&D與Burra Foods以及貝米拉三家公司的合作,能夠使三家側重面不同的企業發揮協同效應,在澳洲形成更加完善,高效協同的供應鏈。

並且,Lion D&D在乳飲料、酸奶、低溫果汁等市場在澳大利亞排名第一,可以取得大量高品質奶源,有利於控制上游的產生成本,推進公司乳製品業務的進一步發展。

而且,蒙牛希望獲得Lion-Dairy的優質資產從而整合區域性市場,通過更多品牌和品類的組合服務亞太市場。

此外,蒙牛在東南亞自建生產基地,在大洋洲擁有自有牧場和生產基地,在北歐、中東歐和南美洲等成立合作研究中心。

據市場相關人士表示,蒙牛接連收購澳洲乳企主要是為了補齊其奶粉業務的短板,發力奶粉產業佈局,以便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縮小與伊利的差距。

2019年上半年,蒙牛實現營業399.48億元,同比增長15.6%,淨利潤20.77億元,同比增長32.96%,業績保持平穩增長,但與競爭對手伊利相比,其差距還是較為明顯。2019年上半年伊利實現營業收入450.71億元,同比增長12.84%,歸母淨利潤37.81億元,同比增長9.71%。

蒙牛乳業接連收購澳洲乳企,其意在何方?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7月,公司將君樂寶51%的股權轉讓給鵬海基金及君乾管理,總代價為40.11億元,要求對方現金支付。君樂寶的單飛,也就意味著公司少掉兩成的營收。

根據2018年的財務數據,君樂寶實現營收130億元,佔營收的比例為18.8%。

並且,公司近兩年來奶粉業績的快速增長也少不了君樂寶的助力,根據財報顯示,2018年,蒙牛奶粉收入同比增加48.9%至60.17億元,其中雅士利同比33.6%,君樂寶奶粉同比增加68.2%。至此蒙牛短板奶粉的差距和伊利大幅縮小。

伊利奶粉業務同比增速僅有25.14%,收入為80.45億元,較上期增加16.16億元。

2019年上半年奶粉業務收入同比增長43.8%,其中雅士利同比增長16.2%,君樂寶同比增長72.7%。

在奶粉這個第二大業務比拼中,蒙牛收購雅士利與君樂寶正好可以彌補奶粉業務短板。那麼可以預見的是,蒙牛出售君樂寶勢必會影響到其剛剛復甦的奶粉業務,原來的雙輪驅動也只剩雅士利一家了。

因此,在轉讓君樂寶股權短短的兩個月時間裡,公司以78.6億港元收購了澳洲奶粉品牌貝米拉,在高端奶粉市場上發力,補齊公司在轉讓君樂寶後奶粉業務的短板,不過,當日公司股價並沒有因此消息大漲,反而在盤中大跌近3%。

在收購貝米拉兩個月後,公司再度收購Lion D&D佈局上游產業,因此,不難看出,公司擬收購兩澳洲乳企能夠補齊公司奶粉業務的短板,並縮小和領頭羊伊利的差距。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自2016年盧敏放上任不就之後,便喊出在2020年營收要達千億。這也就意味著蒙牛的銷售額在2019年、2020年兩年間,營收至少要新增300億元,營收增速每年至少達到20%,但翻開公司近10年的財務報表,營收增速保持在2成以上的年份分別為2011年和2013年。

蒙牛乳業接連收購澳洲乳企,其意在何方?

在不被業界看好的情況之下,2019年盧敏放依然緊咬“雙千億”目標,表示:“目標是確定的,方法有多種,我們現在離20%的有機增長還是有一定差距的,所以我們應該會有併購的機會。”

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表示,君樂寶脫離蒙牛後,會對蒙牛的營收帶來影響,目前國內乳業競爭兩強的格局已經形成,市場競爭非常激烈,蒙牛要實現雙千億的目標,一方面是靠內生性的增長,另一方面行業併購也是重要途徑。

另一方面,據相關市場人士表示,蒙牛接連收購澳洲乳企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縮小與伊利的差距。

中國乳業有望進入下一輪黃金週期,因此蒙牛通過積極佈局上下游產業鏈,企圖在競爭激烈的乳製品行業進一步提升市場份額。

在乳業界,蒙牛與伊利勢同水火,互不相容。

根據數據顯示,在低溫奶方面伊利、蒙牛市佔率分別是16.2%、28.2%,液態奶方面伊利、蒙牛液態奶市佔率分別為30.6%、28.4%。

相關證券公司表示,未來兩年內伊利和蒙牛兩家企業將會加速擠佔中國常溫奶剩餘10%至15%的市場份額,為低溫奶的發展拉開空間和時間。

隨著城鎮生活水平的進一步提高以及二胎的全面開放再疊加政策的利好,乳製品行業的市場有望進一步打開向上週期。

根據數據顯示,2019年1-7月,國內生鮮乳收購站生鮮乳產量同比增長5.2%,全國乳品加工業銷售收入2221.7億元,同比增長10.7%,利潤總額210.8億元,同比增長47.4%。

並且在經歷2008年三聚氰胺之後,中國乳品的質量安全也得到了大幅提高,數據顯示,產品監督抽檢合格率達到99%以上。

此外,我國年化人均20KG的乳製品飲用量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韓國、日本的這一數據分別為33KG、31KG。

隨著鄉鎮生活水平的提高,下沉市場有望釋放紅利,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7年期間城鎮居民人均奶類消費量從18.13千克下降至16.5千克,但同期農村人均奶類消費量則增加至6.9千克。農村人均奶類消費量預期將維持該上升趨勢,並逐步收窄與城鎮之間的差距,乳製品的需求有望進一步打開。

至此一來,不難看出,今年以來,蒙牛的併購動作正在不斷提速,蒙牛乳業的“千億目標”實現的確是寄了一大部分希望在併購這一途徑,不過,這一戰略真得能發揮很大的作用嗎?還有待時間的檢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