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9 世界歷史最久的跨海石橋,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的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坐落在泉州城北,橋面全長73米,用船型橋墩削弱江海彙集衝力,是世界橋樑筏形基礎的開端,屹立江上已近千年。泉州洛陽橋與北京的盧溝橋,河北的趙州橋,廣東的廣濟橋並稱為中國古代四大名橋。是來泉州旅遊必去的景點之一。

世界歷史最久的跨海石橋,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的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貫穿南北陸路交通,安定泉州灣內海風平浪靜,使得"刺桐港"崛起成為中世紀貿易中心,可說是海上絲路的真正起點。作為世界歷史最久的跨海石橋,曾經千帆萬富雲集,如今浪花淘盡,伴隨著泉州人走過歷史與生活回憶。

世界歷史最久的跨海石橋,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的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邊的居民採集的蚵仔,往來橋上到市集販售。這些蚵苗最早可追溯到建橋之初,蔡襄提出養蚵固墩的做法。九百年後內海淤積,橋墩上的蚵苗被挖蝕殆盡,地方人家紛紛在周邊插苗養蚵維生。

世界歷史最久的跨海石橋,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的泉州洛陽橋

現在仍有許多居民利用洛陽橋通勤,從惠安來往臺商投資區上下班,走石橋似乎是這個城市裡經典的生活風景。

世界歷史最久的跨海石橋,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的泉州洛陽橋

作為風水塔的月光菩薩塔,傳說北面菩薩額頭嵌有番商所贈的夜明珠,站在橋上只能看到東、西、南三面,從海上才能看到菩薩發出如月般的光亮,因此得名。

世界歷史最久的跨海石橋,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的泉州洛陽橋

泉州有句俗諺"徛嘞(站著)親像東西塔,倒嘞(躺著)親像洛陽橋"─用以形容泉州人的風骨及身段。洛陽橋地位與東西塔並列,被賦予的傳奇故事家喻戶曉,在長輩口中一代傳過一代,傳承著文化與情感。

世界歷史最久的跨海石橋,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的泉州洛陽橋

世界歷史最久的跨海石橋,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的泉州洛陽橋

橋以江心島中洲為界,分為南北兩段,此處未建橋時稱萬安渡,北宋開始建渡橋通過,直到蔡襄任命泉州知府開始建造石橋,經過歷朝的修繕留下許多重修的紀念碑文。

世界歷史最久的跨海石橋,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的泉州洛陽橋

蔡襄為宋朝書法第一人,其親撰的《萬安橋記》最具歷史與藝術價值,原立碑於江心島的中亭,紀錄這座橋的光彩與榮耀,如今移至橋南村蔡公祠內。

世界歷史最久的跨海石橋,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的泉州洛陽橋

"閩中橋樑甲天下,泉州橋樑甲閩中",洛陽橋開跨海石橋之先河,而有"海內第一橋"的稱號。

世界歷史最久的跨海石橋,中國古代四大名橋之一的泉州洛陽橋

洛陽橋送過多少的遊子離開,乘載著多少鄉愁,海上絲路的場景被周遭的新興高樓社區所環繞,洛陽橋的感受尤其滄海桑田。可慶幸的,當海上絲路的光輝褪去,留下那些美好的記憶碎片,融入了泉州人的生活,看著攜手返家的人們走在洛陽橋格外溫馨。 洛陽橋的故事將會繼續傳遞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