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2 上市公司“走出去”步伐加快 去年跨境併購117單

主持人陳煒:日前,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第二十四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表示,我國資本市場的高水平雙向開放取得了新的進展。今日,本報聚焦證券基金行業對外股比限制、上市公司跨境併購等內容,進行相關採訪和解讀。

本報記者 蘇詩鈺

近年來,證監會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關於“一帶一路”建設的決策部署,不斷完善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設立科創板並試點註冊制,豐富金融服務方式,加大對“一帶一路”建設的金融支持力度。

去年6月份,證監會推出9條對外開放重要舉措進一步擴大資本市場對外開放,深化境內外市場互聯互通,穩紮穩打做好境內外交易所合作項目。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力度空前,目前來看,9條措施有的已經落地,有的正在加速落地。

加強與“一帶一路”

沿線國家合作

近日,中國證監會副主席閻慶民在第二十四屆中國資本市場論壇上表示,證監會積極支持國內外上市公司發揮技術業務融資渠道的優勢,通過跨境併購的方式走出去,開創互利共贏的新局面。去年全市場上市公司跨境併購117單,交易金額約1245億元,證券期貨經營機構穩步擴大海外佈局,部分交易所加強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合作。

1月12日,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產業部副主任卞永祖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走出去是我國經濟發展到現在這個階段的重要變化。長期以來,我國是吸引外資最多的國家之一。不過,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以及企業轉型升級的加快,部分企業尤其是一些上市公司正在加速向產業鏈的上游轉移,規模迅速擴大,國際化的要求也在提高,通過利用不同國家的資源稟賦,加快構建國際型企業。其中,通過併購走出去是快速、相對安全的國際化路徑,一方面,企業能夠迅速獲取標的公司所具有的資源,比如技術、人才、市場等,也能夠迅速在所在國打開市場,自己的產品能通過本地的銷售網絡快速推出去。另一方面,能夠加快熟悉所在國的法律、文化、政治等環境。

卞永祖表示,此外,企業經營的國際化,帶來資本運作的多元化,投融資能力會迅速提高。由於在不同國家運營,多貨幣化比單一貨幣經營更能平衡匯率風險,同時融資渠道也更加廣泛。當然,隨著走出去步伐加快,國際化程度提高,多元化文化也會加快對上市公司本身文化的塑造,公司治理會更加規範,對於塑造更加具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形象非常有幫助。

廈門大學王亞南經濟研究院和經濟學院教授韓乾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上市公司通過跨境併購的方式走出去更有效率,可以用較合理的成本整合境外公司的本土資源,充分利用境外公司的優勢,從而拓展上市公司在境外的業務和盈利機會,擴大我國上市公司在境外的影響力。

彭博經濟學家陳世淵對《證券日報》記者表示,上市公司走出去是中國經濟實力上升、不斷全球化佈局的必然要求,已經有較長一段時間。以前主要以收購上游原材料、擴大國際市場份額、服務國內市場和多元化經營為主。過去幾年主要服務“一帶一路”倡議,基建和國際產能合作是主要方向,這幫助了所在國經濟發展,也為我國企業開拓了國際市場,促進企業調結構。上市公司在跨境併購方面,具有更大的優勢。

持續深化

資本市場雙向開放

從數據可以看出,資本市場的高水平雙向開放取得了新的進展。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11月底,交易所債券市場新發行6只“一帶一路”債券(含資產證券化產品),募集資金67億元。持續深化資本市場雙向開放,推動證券基金期貨經營機構“走出去”和“引進來”,完善全球金融服務網絡。

陳世淵表示,在券商業務方面,國際領先投行的發展方向是多元化和全球化。在這方面我國券商還有很大差距。未來需要打造中國的國際化、具全球影響力的投行,為我國投資者提供多元、高質的投行服務,支持我國企業全球化發展。未來幾年可能看到更多內地券商參與中國香港市場,在中國香港已經比較成熟的中資券商,則可能更多嘗試在其他國家設立機構、併購當地券商,更進一步探索全球化發展的方式。

卞永祖對記者表示,我國證券期貨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自身規模和實力得到很大提高,已經具備初步實力進行全球化運營,證券期貨公司正面臨走出去的重大機遇。國際化對於證券期貨公司具有重大推動作用。首先是更大的機遇和發展空間,廣大發展中國家尤其是“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資本市場處於建設的初級階段,如果此時加入到他們的資本建設進程中,有利於影響其相關規則的形成,從而佔得先機。其次,這些國家面臨技術後發優勢和人口紅利,它們的企業往往會有更快的發展,通過投資這些公司,會獲得更大的發展紅利。另外,證券期貨機構是我國金融體系的重要構成部分,它們的國際化在很大程度上影響到我國金融的國際影響力,也對人民幣國際化產生影響,因此,加快這些機構走出去對於我國經濟發展空間的拓展具有重大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