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庫爾斯克戰役上,朱可夫的哪些策略讓他贏得了最後的勝利?

世界近代史觀察員


蘇軍能夠取得庫爾斯克會戰的勝利,朱可夫元帥確實功不可沒,在蘇軍在這場會戰中到底是採取進攻還是防禦的戰略問題上,朱可夫元帥向斯大林提出了明確的建議,即先實施戰略防禦再發起戰略進攻的策略,斯大林最終採納了朱可夫的建議。當然提出這一建議的並非只有朱可夫一人,但是朱可夫是其中最堅定的支持者之一,而且朱可夫是斯大林最信任的將領,朱可夫的建議無疑將對斯大林產生更大的影響力。



德軍旨在消除庫爾斯克突出部而準備發起的“堡壘行動”已經完全被蘇軍最高統帥部所獲悉,儘管對於具體的進攻計劃無法得知,但是對於大量德軍裝甲部隊向庫爾斯克地區的集結和運動的情報,任何一位有經驗的將領都明白德軍即將在這個方向上發起進攻。至少在4月初蘇軍最高統帥部並沒有在戰略上達成統一的意見,斯大林和一些方面軍司令員傾向於先發制人的發起戰略打擊,因為雖然經歷了去年冬季的嚴重挫折,但是蘇軍已經完全恢復並仍舊佔據著明顯的軍事優勢,實施戰略進攻是理所當然的。而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以及其他許多參謀人員則持另一種觀點,應當先採取戰略防禦,待耗盡德軍的進攻力量後,再發起決定性的進攻,這樣既穩妥又容易取得更大的戰果。


朱可夫元帥在4月8日向斯大林發起一封有關前線戰略估計的電報,對德軍可能採取的進攻計劃進行了判斷,基本和德軍的實際戰略思想張吻合。首先朱可夫認為德軍已經沒有能力再發起深遠縱深的戰略進攻,而是在較為狹窄的正面上實施分階段的進攻行動,目的是為了節省兵力,德軍的進攻總目標將會是莫斯科,曼施坦因在自己的回憶錄中也寫到如果德軍能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取得成功,下一步的進攻將會是莫斯科。朱可夫正確的判斷了德軍將對庫爾斯克突出部採取鉗形攻勢的進攻形式,指出中央方面軍和沃羅涅日方面軍將承受最重的壓力,請求斯大林向這兩個方面軍提供大量的反坦克火力支援,以加強這兩個方面軍的反坦克能力。


朱可夫元帥在電報的最後明確的提出自己的戰略設想,指出搶先發起進攻並不明智,應先用防禦來耗盡德軍的坦克,再投入新銳的戰略預備隊發起全面的進攻,從而徹底摧毀德軍主要戰略集團。4月12日,朱可夫、華西列夫斯基(總參謀長)和安東諾夫(第一副總參謀長)和斯大林在莫斯科召開會議,會議最終決定了蘇軍的基本戰略問題,即先實施防禦再轉入進攻的作戰原則,朱可夫元帥顯然發揮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最終幫助蘇軍取得了庫爾斯克會戰的勝利。


戰略論


朱可夫的套路就是不惜紅軍士兵生命 猛攻堅守 T34機動靈活 近距離襲擊虎式 豹式 以巨大的代價 加上意大利的助攻 慘勝希特勒。


心中的紫百合


庫爾斯克戰役是二戰期間蘇德戰場的決定性戰役之一,是二戰中最大的坦克會戰。

雙方共出動了近8000輛坦克,共投入約280萬名士兵,空軍飛機超過了5000架,也創下史上規模最大的坦克會戰和最大規模單日空戰的記錄。

朱可夫,於1943年被授予蘇聯元帥軍銜,在蘇德戰爭中赫赫功勳,被公認為是二戰中最優秀的將領之一。

那麼作為蘇聯元帥,在如此關鍵的戰役中,朱可夫又提出了那些決定性的戰略來幫助蘇軍獲得了最後勝利。

1 背景:對手曼施坦因說服希特勒,德軍執行堡壘行動

朱可夫的對手是同樣赫赫有名的曼施坦因。在斯大林格勒戰役中輸掉後,主動放棄重要據點,誘蘇軍深入。蘇軍戰線越拉越長,而德軍卻趁機完成了兵力集結。曼施坦因乘勝追擊,蘇軍形成了以庫爾斯克為中心的突出部,就好比一個拳頭從蘇軍戰線中延伸出來,正面長250英里,底部卻不到70英里。曼斯坦因打算從南北兩翼對庫爾斯克突出部進行鉗形攻擊,圍殲突出部的蘇軍重兵集團。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file_sign": "7d173d711dbe6b21512b64888f6b45d7\

史海覓蹤


關於庫爾斯克戰役上朱可夫採取的策略情況大致如下。

在1943年3月形成庫爾斯克突出部以後,蘇德雙方都在為未來的進攻積極準備著。在4月初,朱可夫在於華西列夫斯基以及沃羅涅日和中央方面軍司令交流後,向最高統帥部報告中指出未來德軍主攻方向應該是庫爾斯克,預計德軍可能會調集15-16個坦克師,2500輛坦克。

他提出的建議是加強沃羅涅日和中央方面軍對坦克防禦;儘快從次要地段抽調30個反坦克建及炮兵團做為預備隊部署在受威脅方向;儘可能集中一些航空兵在最高統帥部預備隊,以便可以用航空兵密集突擊協同坦克和步兵粉碎敵軍突擊集團;在作戰行動上不建議最近轉入進攻,而是在防禦中消耗疲憊敵軍並重創對方裝甲力量後在投入新銳預備隊,轉入全面進攻。

應該說,對於德軍主攻方向的判斷朱可夫完全正確。最終在4月中旬,蘇軍最高統帥部會議上,斯大林完全定下了預先防禦的決心。

在4-7月作戰準備期間,蘇軍做了大量工作,主要有

-進一步調整了部隊編制,在方面軍和集團軍編成內增加了炮兵、反坦克炮兵和火箭炮部隊

-組建了最高統帥部突破炮兵部隊,以便在重要進攻任務的主要突擊方向構成強大的火力密度

-國土防空部隊有了高射炮兵師,大大提高了對空防禦能力

-部隊裝備了新型的T-34-85坦克和自行火炮

-空軍換裝了拉-5、雅克-9、佩-2、圖-2和伊爾-4等新型作戰飛機

-組建了大規模的戰略預備隊

由於這些措施的採取,最終蘇軍在庫爾斯克戰役擊敗德軍,完全獲得戰場主動權。


榮華之武器堂


庫爾斯克戰役,朱可夫的作用體現在一幫助確立了1943年夏季蘇軍先防禦再反攻的戰略戰役思想,二監督中央、沃羅涅日方面軍的備戰,三作為大本營協調員,協調布良斯克、中央、草原、西方面軍的軍事行動。



1943年4月8日朱可夫致信斯大林,建議採取戰略防禦態勢,擋住德軍進攻後再發動全面反攻。“如果我們的部隊發動先發制人的預防性進攻,我覺得是不明智的。用防禦來消耗敵人並摧毀他們的坦克對我們更有利。隨後通過投入預備隊的生力軍,我們應當全力進攻,徹底摧毀敵軍主力。”由此斯大林在聽取各方面軍司令員意見後,於5月中旬確立了先防禦住德軍的堡壘行動再實施大反攻的北線庫圖佐夫行動及南線魯緬採夫行動的戰役規劃。



朱可夫在庫爾斯克戰役中並不負責具體的戰役指揮。除了對戰役計劃發表自己的意見外,朱可夫在庫圖佐夫行動中改進了蘇軍的炮火準備,即要求在炮火準備結束前20分鐘,坦克、步兵即向前運動。衝擊開始後,炮兵不斷加快射擊速度,以徐進彈幕射擊掩護步兵衝擊,藉以縮短德軍反應時間降低傷亡。此種戰術對突破德第二裝甲集團軍苦心經營22個月的堅固防禦起了莫大作用,為以後蘇軍廣泛採用。



7月13日朱可夫被派至沃羅涅日方面軍司令部,負責協調魯緬採夫行動。斯大林原定行動於7月23日即開始,在朱可夫和前線將領們的堅持下,最終決定時間推遲到8月3日。此種結果和24日斯大林發表勝利的公開講話給希特勒和甩鍋帝造成嚴重誤判,尤其是甩鍋帝認為南線蘇軍在其堡壘行動打擊下,軍力已嚴重削弱,喪失了進攻能力。當蘇軍魯緬採夫行動開始後,5日即收復別爾哥多德,動搖了德軍的防禦態勢,最終蘇軍以25萬的傷亡代價殲滅德軍15萬,23日解放哈爾科夫結束庫爾斯克戰役。


歷史扒糞機


朱可夫採取大縱深防禦戰術,放棄開始的積極攻勢,先消耗德軍的實力,然後再發起進攻。


構築了十幾道防線,縱深超過160公里,設置了複雜的戰壕、反坦克支撐點以及雷區。


蘇聯的大量飛機投入,奪回了空中的控制權。


重視情報工作,加強戒備,瞭解對手,領先對手40分鐘,向對手猛攻。


蘇軍士氣高昂,戰鬥意志堅定。


職場茶歇室


說起庫爾斯克會戰,人們總會不約而同地想起坦克大戰,蘇聯能夠贏得這場戰役的勝利,絕對要給朱可夫記上一大功!

斯大林格勒戰役後,蘇軍迫切地開始收復失地,結果中了德國名將馮·曼施坦因的誘敵深入之計,損失慘重。即便是這樣,斯大林在庫爾斯克戰役的時候,依然希望蘇軍能夠先主動出擊,壓縮德軍的進攻空間。朱可夫在庫爾斯克戰役中最大的貢獻就是說服斯大林放棄先主動攻擊的念頭,如果蘇軍真的先主動攻擊的話,那麼庫爾斯克戰役的失敗者肯定是蘇聯。德軍在庫爾斯克戰役的指揮官是馮·曼施坦因,就是他用誘敵深入之計,僅用幾天就把蘇軍好不容易收復的哈爾科夫戰役再次攻陷。如果蘇軍貿然先發動攻擊,那麼他們還可能再中誘敵深入之計,後果可想而知。

朱可夫說服了斯大林,蘇軍將採取防守反擊的戰略方針,先以防守拖住德軍,等到德軍的銳氣被消磨得差不多了,蘇軍再施以猛烈的反擊,一舉擊潰德國。為了能夠拖住德軍的坦克部隊,朱可夫說服斯大林調動了30萬平民來幫助修建防禦工事。庫爾斯克戰役中,德軍採用的是南北夾擊的進攻方式,蘇軍在南北兩處都緊急加修了防禦工事,南方挖掘了4200公里的戰壕,而北方的戰壕長度也達到了5000公里。蘇軍的防禦工事由地雷陣、反坦克塹壕和路障為主,德軍要先經過地雷陣,再跨過反坦克塹壕和路障,這樣才能突破蘇軍的防線。

蘇軍在庫爾斯克周邊的各個防禦工事前一共布了40000枚地雷,每枚地雷之間的間隔只有30釐米,只要一枚地雷爆炸,成片的地雷會跟著爆炸。德軍剛開始是用工兵進行人工排雷,但是這樣嚴重影響到了機械部隊的推進速度,於是他們就讓工兵遙控掃雷器進入雷場引爆地雷。地雷陣是破了,可也產生了新的問題,地雷爆炸後使得地面變得坑坑窪窪,德軍的機械部隊不好快速推進。如果德國的坦克不小心陷入蘇軍的反坦克塹壕,那就完蛋了。

朱可夫設置的反坦克戰壕非常有特點,坦克陷入塹壕的話,剛好卡在中間,既不能前進,也不能後退。蘇軍的反坦克塹壕是以棋盤式連接在一起,整個防禦地帶縱深約6公里,每公里布有4500名士兵,45輛坦克和100門反坦克火炮。朱可夫的意圖很清楚,阻礙德軍的推進速度,讓德軍按照他設計的線路行軍到陷阱地帶,以使蘇軍殲滅德軍。

德軍的指揮官馮·曼施坦因是德軍將領公認的最強指揮官,他果然不是浪得虛名,早早就識破了朱可夫的詭計,以轟炸機對蘇聯陣地進行轟炸破壞。馮·曼施坦因識破了朱可夫的詭計,但是他沒想到朱可夫早就做好了準備。朱可夫讓士兵把地面上的草剃掉一部分,偽裝成被坦克履帶碾壓過的樣子,再把廢棄坦克的炮塔安放在陣地上,以掩體覆蓋在上面,讓德軍的轟炸機以為是火炮陣地而進行轟炸。

朱可夫設置了許多假火炮陣地,雖然德軍的轟炸機消耗了許多炸彈,但是蘇軍的陣地依然保存得非常好。庫爾斯克地區的地形原本非常適合德軍的坦克推進,但是經過朱可夫的防禦改造後,德軍的坦克推進起來非常吃力。1943年7月4日,庫爾斯克戰役爆發的前夜,蘇聯第6近衛集團軍抓獲了一名來自德國第168步兵師的士兵,朱可夫從這名德軍士兵那裡知道德軍將於第二天發動攻擊,於是他在7月5日2時20分下令炮轟德軍陣地。

本來整裝待發的德軍對突如其來的炮擊感到驚愕,德軍損失慘重,馮·曼施坦因不得不把進攻時間推遲3個小時。打仗的時候,士氣非常重要,德軍士兵已經做好了突襲蘇軍的準備,但是蘇軍的炮轟把一切都給打亂了,他們沒有突襲成蘇軍,反倒是被蘇軍的炮火給突襲了,這嚴重打擊到了德軍的士氣。

庫爾斯克戰役是一場蘇德雙方都不能輸的戰役,朱可夫先是說服斯大林採取防守反擊的策略,後修築防禦工事來阻礙德軍的推進速度,開戰前他還以炮火降低德軍的士氣,他的一系列策略讓蘇聯取得了勝利,蘇軍的功勞簿上,他應當居首功。


梓蕤


些戰蘇軍裝備,人員全面佔優,蘇軍傷亡18萬,德軍傷亡5萬,錘子個戰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