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江南:以防疫經驗提升數字化治理水平

  “請出示一下您的‘綠碼’。”這幾天,在浙江杭州等地,市民坐公交地鐵、進超市菜場,企業員工復工上班,都習慣了亮出手機上的健康碼。健康碼由個人在手機上自行申報,後臺經大數據分析審核,生成每人一個的二維碼。亮綠碼可正常通行,黃碼和紅碼則要按規定進行隔離並打卡。

  作為疫情防控的創新方式,紅黃綠三色的健康碼從孕育誕生到應用推廣,一路踩著特事特辦的“加速度”。“產品上線前半小時一迭代,上線後半天一迭代”,開發團隊說,常規4周的開發週期被壓縮到16小時。健康碼2月9日在杭州市餘杭區率先推出,11日全市推廣,16日國務院辦公廳電子政務辦指導加速研發全國統一的疫情防控健康信息碼,17日浙江11個設區市全部上線,隨後四川、海南等省也陸續推廣使用健康碼。截至2月18日上午9時,杭州市累計發出健康碼862萬個;短時間內,浙江全省已有1500多萬人成功登記。

  用這種數字化的辦法取代一紙“路條”,免去群眾反覆填表之煩,省下基層一線大量人力物力,有助於降低戰“疫”的社會成本。同時,基於數字化實現動態管理,也讓城市管理者對整體疫情防控有一個全盤統籌,有利於提升精準管控、精密智控的應用效能。

  在特殊時期應運而生的健康碼,雖是“急就章”,卻離不開長期的數字化能力建設、智慧城市建設等作為基礎和支撐;它是疫情防控所需,但不應僅僅“一次性”使用,還可以著眼長遠,深入研究、拓展應用,讓它從“管一時”變成“管長久”。杭州市主要負責同志近日明確表示:健康碼不能只用在一時一地,不僅要用於眼下的疫情防控、企業復工復產,更要用於今後的數字化城市治理和公共衛生服務。通過與個人健康檔案、醫療數據的有機結合,健康碼有望深度應用,真正成為市民的數字化“健康衛士”。

  杭州市衛健委與公安系統,還通過“城市大腦”平臺,建立了“衛健警務”——新型冠狀病毒防控系統。在此次疫情中,智慧城市的智慧感知、數據處理、城市應用、智能調度、智慧監控等,都被充分利用起來,讓城市各個部門在疫情期間實現了資源的整合和共享,在部門、行業間統一運營和調度,有效實現了城市內疫情的一體統籌、一體防控。當前,新一輪的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加速影響經濟社會生活各領域各環節。戰“疫”時刻,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數字技術在疫情監測分析、病毒溯源、防控救治、資源調配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不僅對疫情防控意義重大,也有利於提升城市的數字化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這次疫情是對我國治理體系和能力的一次大考,我們一定要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大考意味著挑戰,也為優化治理體系、提升治理能力提供了重要契機。疫情終將過去,我們總結經驗教訓,下大力氣、用實功夫,補齊短板、堵上漏洞,用數字技術助力治理現代化,推進政府管理和社會治理模式創新,促進民生保障和改善,就一定能讓城市更智慧、讓人民更幸福。

  (作者為本報浙江分社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