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為什麼中亞五國之中哈薩克斯坦面積如此之大?

輿地鏟史官


哈薩克斯坦,其大片領土,可以說都來自於中國。漢唐時期,安西都護府的管轄範圍就包括哈薩克斯坦地域。

我們現在有一句話,那就是“不去新疆,不知道中國有多大”,整個新疆的面積,加起來比我們傳統的漢地十八省總面積都要大。中亞地區的這些戈壁大草原,面積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大很多很多。

哈薩克斯坦作為傳統一帶一路地區,安西都護府的管轄範圍,其面積才會有如此大。

從西漢以來,我國就對當時的西域地區進行了統一管理,西漢的統治者在西域地區設立了具有專屬管轄權的都護府,以管理這條交通線路之上的所有部落和國家。對於絲綢之路的暢通運行,歷任都護都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從歷史資料的記載上就可以看出,西域都護府的管轄範圍是非常大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地域,就是現如今的哈薩克斯坦。在中國古代封建社會時期,只有中央朝廷對於西域地區有著管控的權力,因此我們可以認為,這一片廣袤的西域土地,實際上就是中國的領土。

但是隨著後來突厥勢力的興起和壯大,西域地區也從中央地區的管控,逐漸轉入到了突厥部落的手中。直到後來唐朝軍隊成功將突厥勢力打敗,最終西域地區的管轄權,也回到了中原朝廷的手中。正是由於此時此刻強大的唐朝統治,西域地區才能夠得以和平穩定的發展。

然而,就在唐朝勢力逐漸衰落之後,西域地區出現權力真空,其他比較強大的遊牧民族開始將觸角伸入進來,日漸強大的吐蕃族將西域地區與中國之間的聯繫徹底切斷。在這個時候,西域也就不再是屬於中國範圍之內的領土了。

後來西遼崛起,西域這一片地域被納入西遼的勢力範圍,再到後來,蒙古崛起,蒙古將西遼消滅之後,西域一片就成為了蒙古帝國的勢力範圍。現如今的哈薩克斯坦東部以及南部地區,也最終成為了蒙古的領地。

在後來的明朝統治中,這一部分疆域內發生了內亂,因此很多遊牧民族趁機佔領了東察合臺地區,並建立起了一個哈薩克民族。雖然說在後來的幾次戰爭過程中,哈薩克民族所在的土地曾經短暫地回到過中原王朝的統治範圍內。


但是最終,在腐朽墮落的滿清政權手上,由於沙俄通過簽訂條約的方式,將這一地區劃分到了蘇聯管轄之內,哈薩克民族所在的領地,也就徹底與中國失去了關係。一直到1991年蘇聯解體,這個國家才重獲獨立,而從1991年獨立至今,這個國家都只有一位總統,也就是號稱“政治強人”的納扎爾巴耶夫。今年3月份,納扎爾巴耶夫突然宣佈辭職,令大家很震驚,根據新聞的報導,該國已經選出了新總統。

從這一段歷史的糾葛中就能看出,一個國家的實力強大之時,其下屬的民族和部落都會心甘情願接收它的統治與管理,而當這個國家走向衰敗之際,就會有更加強大的力量出面,去對一些領土、物資進行爭奪。

由此可見,國家的實力是否強大,才是其能否成功立足於世界之林的重要因素。如果一個國家的統治太過於腐朽落後,最終它的結局也會是一個悲劇。


海佑講史



打開中亞地圖,五個斯坦國橫亙在歐亞大陸的內部,成為人們對中亞地名的固有印象。在突厥語中,“斯坦”便是國家之意。五國之中,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處在錫爾河與阿姆河流域,面積較小,唯有哈薩克斯坦處疆域廣闊,地跨歐亞兩大洲,成為世界最大的內陸國。

地緣位置


哈薩克斯坦的地形主要分為東西兩塊,西部為圖蘭平原以及裡海沿岸低地,為歐亞分界線所在之地,從此繼續向西便進入了南俄平原地帶,東部的為廣袤的哈薩克丘陵,從南方的帕米爾高原地帶向北一直延伸到了北方西西伯利亞平原的南沿,面積巨大。


在哈薩克地區活躍的遊牧民族一般佔據了東南方向的七河流域後便可以沿著丘陵地帶向西向北一馬平川的推進,遍佈草原與荒地的哈薩克幾乎全部可以成為遊牧民族的移動牧場。而反觀南方的各個斯坦國家,或者處在高原密佈的山巒之中(塔吉克與吉爾吉斯),或者處在阿姆河與錫爾河之間的綠洲之中,農業與定居牧業的因素佔據了主導地位,因而缺乏向北拓展領地的持續動能。

歷史淵源


哈薩克國家的形成最早要追溯到公元15世紀初,當時分佈在伏爾加河下游以及南俄草原的金帳汗國發生內訌,一直遊牧於裡海以北的遊牧部落以“逃難者”的名義來到了今天哈薩克南部的七河、楚河流域,並逐漸以此為基礎建立了囊括今天哈薩克大部分地區的哈薩克遊牧汗國,並逐漸形成了後來的大中小三玉茲的部落體系,將曾經的欽察草原上所有遊牧部落都納入到了汗國的管理體系之中,最終奠定了今天哈薩克汗國的疆域規模。

哈薩克汗國雖然在19世紀成為沙俄的領地,但是哈薩克人在當地的民族主體地位卻始終未有改變,並在蘇聯建立後成為了具有相對獨立地位的加盟國,為蘇聯解體後獨立發展奠定了基礎。


參考文獻:1. 熊坤新主編,21世紀世界民族問題熱點預警性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