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为什么中亚五国之中哈萨克斯坦面积如此之大?

舆地铲史官


哈萨克斯坦,其大片领土,可以说都来自于中国。汉唐时期,安西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就包括哈萨克斯坦地域。

我们现在有一句话,那就是“不去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整个新疆的面积,加起来比我们传统的汉地十八省总面积都要大。中亚地区的这些戈壁大草原,面积比我们想象中的要大很多很多。

哈萨克斯坦作为传统一带一路地区,安西都护府的管辖范围,其面积才会有如此大。

从西汉以来,我国就对当时的西域地区进行了统一管理,西汉的统治者在西域地区设立了具有专属管辖权的都护府,以管理这条交通线路之上的所有部落和国家。对于丝绸之路的畅通运行,历任都护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从历史资料的记载上就可以看出,西域都护府的管辖范围是非常大的,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地域,就是现如今的哈萨克斯坦。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时期,只有中央朝廷对于西域地区有着管控的权力,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这一片广袤的西域土地,实际上就是中国的领土。

但是随着后来突厥势力的兴起和壮大,西域地区也从中央地区的管控,逐渐转入到了突厥部落的手中。直到后来唐朝军队成功将突厥势力打败,最终西域地区的管辖权,也回到了中原朝廷的手中。正是由于此时此刻强大的唐朝统治,西域地区才能够得以和平稳定的发展。

然而,就在唐朝势力逐渐衰落之后,西域地区出现权力真空,其他比较强大的游牧民族开始将触角伸入进来,日渐强大的吐蕃族将西域地区与中国之间的联系彻底切断。在这个时候,西域也就不再是属于中国范围之内的领土了。

后来西辽崛起,西域这一片地域被纳入西辽的势力范围,再到后来,蒙古崛起,蒙古将西辽消灭之后,西域一片就成为了蒙古帝国的势力范围。现如今的哈萨克斯坦东部以及南部地区,也最终成为了蒙古的领地。

在后来的明朝统治中,这一部分疆域内发生了内乱,因此很多游牧民族趁机占领了东察合台地区,并建立起了一个哈萨克民族。虽然说在后来的几次战争过程中,哈萨克民族所在的土地曾经短暂地回到过中原王朝的统治范围内。


但是最终,在腐朽堕落的满清政权手上,由于沙俄通过签订条约的方式,将这一地区划分到了苏联管辖之内,哈萨克民族所在的领地,也就彻底与中国失去了关系。一直到1991年苏联解体,这个国家才重获独立,而从1991年独立至今,这个国家都只有一位总统,也就是号称“政治强人”的纳扎尔巴耶夫。今年3月份,纳扎尔巴耶夫突然宣布辞职,令大家很震惊,根据新闻的报导,该国已经选出了新总统。

从这一段历史的纠葛中就能看出,一个国家的实力强大之时,其下属的民族和部落都会心甘情愿接收它的统治与管理,而当这个国家走向衰败之际,就会有更加强大的力量出面,去对一些领土、物资进行争夺。

由此可见,国家的实力是否强大,才是其能否成功立足于世界之林的重要因素。如果一个国家的统治太过于腐朽落后,最终它的结局也会是一个悲剧。


海佑讲史



打开中亚地图,五个斯坦国横亘在欧亚大陆的内部,成为人们对中亚地名的固有印象。在突厥语中,“斯坦”便是国家之意。五国之中,吉尔吉斯、塔吉克、土库曼、乌兹别克处在锡尔河与阿姆河流域,面积较小,唯有哈萨克斯坦处疆域广阔,地跨欧亚两大洲,成为世界最大的内陆国。

地缘位置


哈萨克斯坦的地形主要分为东西两块,西部为图兰平原以及里海沿岸低地,为欧亚分界线所在之地,从此继续向西便进入了南俄平原地带,东部的为广袤的哈萨克丘陵,从南方的帕米尔高原地带向北一直延伸到了北方西西伯利亚平原的南沿,面积巨大。


在哈萨克地区活跃的游牧民族一般占据了东南方向的七河流域后便可以沿着丘陵地带向西向北一马平川的推进,遍布草原与荒地的哈萨克几乎全部可以成为游牧民族的移动牧场。而反观南方的各个斯坦国家,或者处在高原密布的山峦之中(塔吉克与吉尔吉斯),或者处在阿姆河与锡尔河之间的绿洲之中,农业与定居牧业的因素占据了主导地位,因而缺乏向北拓展领地的持续动能。

历史渊源


哈萨克国家的形成最早要追溯到公元15世纪初,当时分布在伏尔加河下游以及南俄草原的金帐汗国发生内讧,一直游牧于里海以北的游牧部落以“逃难者”的名义来到了今天哈萨克南部的七河、楚河流域,并逐渐以此为基础建立了囊括今天哈萨克大部分地区的哈萨克游牧汗国,并逐渐形成了后来的大中小三玉兹的部落体系,将曾经的钦察草原上所有游牧部落都纳入到了汗国的管理体系之中,最终奠定了今天哈萨克汗国的疆域规模。

哈萨克汗国虽然在19世纪成为沙俄的领地,但是哈萨克人在当地的民族主体地位却始终未有改变,并在苏联建立后成为了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加盟国,为苏联解体后独立发展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1. 熊坤新主编,21世纪世界民族问题热点预警性研究,民族出版社,2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