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北京市人大代表潘利群:非經資產管理應推“共治”模式

西城區祿長街19號院內,曾經破舊不堪的非經老舊小區,如今煥然一新。如何讓本市超過3000萬平方米的非經營性資產小區實現可持續運轉?市人大代表、首開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潘利群建議,應建立起一套由政府牽頭、社會力量實施、居民參與的“共治”模式。

北京市人大代表潘利群:非经资产管理应推“共治”模式

資料圖 關印製圖

非經營性資產,是指企業資產中所列、國家劃撥形成或企業投資形成、非用於企業生產經營的資產,包括職工住房及其配套的附屬公用設施和商業配套設施等。北京的非經營性資產,大多數是老舊小區,或者產權單位滅失,或者長年疏於管理,處於破舊失管的狀態。

“硬件老化與物業服務差,是這些非經老舊小區中普遍存在的問題。”潘利群代表介紹,北京市非經資產移交工作採取產權單位和政府雙向補貼,一平方米能拿到補貼350元。這350元對於很多項目而言,只能進行必要的硬件改造,後期如何持續運營是擺在小區面前的一道坎。

潘利群代表建議,非經營性資產小區也應納入全市老舊小區綜合整治名錄和臺賬,實行由政府牽頭、社會力量實施、居民參與的“共治”模式。這裡的社會力量,不僅指非經營性資產的管理方,也包括為小區提供日常服務的各類企業,比如家政服務公司、養老服務公司等,最終形成政府有託底、企業有活力、居民有認可的市場化物業管理結果。

本報記者:趙瑩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