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7 「惠州文脈」“南拳”之一李家拳,走進中小學校園,成了課間操

統籌/策劃 羊城晚報記者 陳驍鵬

“的、益、域、喚、也……”臨近春節,惠州李家拳的傳統五聲發聲在水東街非遺展演現場響起,一群修習李家拳的少年登臺獻藝,引來群眾陣陣掌聲。

「惠州文脈」“南拳”之一李家拳,走進中小學校園,成了課間操

省級非遺傳承人歐陽粵強與徒弟們現場展示李家拳

在剛剛落幕的政協惠州市十二屆四次會議上,惠州市政協委員劉道根提出“關於保護惠州李家拳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建議。

惠州李家拳,這門傳承270年、曾經威震海內外卻一度消沉的傳統武術,正在通過進校園、進非遺課堂的方式傳承到第8代,重新走進千家萬戶。

「惠州文脈」“南拳”之一李家拳,走進中小學校園,成了課間操

湖山小學體育老師盧進從非遺傳承人李子興處習得李家拳,在課堂上傳授給學生

>>>>>>發展現狀

海內外有弟子近十萬

嶺東雄郡,向來雄武。據《惠州府志》記載,惠州自古重德尚武,歷史上武舉人的數量就比文舉人多,惠州李家拳就誕生在這樣一種文化氛圍當中。

《惠州市志》《廣東武術史》等記載,惠州李家拳創立於清乾隆年間,創始人名叫李義,是歸善縣鵝埔角河南岸火地村人,也就是現在的惠城區河南岸街道湖山村委米地村民小組。

「惠州文脈」“南拳”之一李家拳,走進中小學校園,成了課間操

李家拳拳譜

惠州李家拳集南派功夫之紮實硬朗與北派功夫之快捷利落的特點,拳路氣勢磅礴,剛柔相濟,是嶺南五大名拳“洪、劉、蔡、李、莫”之一。

牆內開花,內外皆香。據惠州李家拳第七代傳人、省級非遺傳承人歐陽粵強考證,創立近300年期間,李家拳威震東江,其影響遍及東南亞、美國、英國、澳洲、新西蘭等地,海內外弟子達近10萬人。

目前李家拳已發展到第八代,從第三代傳人之一李國輝開始,李家拳就已傳播至海外。同治年間,在香港開武館的李國輝就以李家拳技藝擊敗在新加坡擺擂臺的英國大力士,此事在東南亞各國轟動一時,各大媒體均有報道。

“師傅告訴我,尚武保家國。赫赫李家拳,藝精功夫博……”這是廣泛流傳於惠州的一首兒歌,也是李家拳弟子必背誦的祖訓。抗戰期間,不少李家拳弟子投身抗戰,人稱“左手閻王”的李家拳第五代傳人之一李振中就加入了東江縱隊。1943年,他在寶安帶領隊員伏擊日軍,在受傷的情況下用左手李家拳法連斃三名日軍後隱入叢林中,轟動省港澳,還被編成連環畫。

「惠州文脈」“南拳”之一李家拳,走進中小學校園,成了課間操

省級非遺傳承人歐陽粵強與徒弟們在南國書香節展示李家拳

新中國成立後,李家拳一度迅速發展。第五代傳人李帶、李發門人無數。第六代傳人嚴景山是國家一級武術裁判、廣東省蔡李佛拳總會副會長。1991年嚴景山帶領李家拳參加在山東省泰安市舉行的全國武術觀摩大會,獲金獎。

除了技藝精湛外,李家拳也長於武醫。李帶、李發均曾開設醫館,抗戰英雄李振中還在香港創辦了羅浮山百草油藥廠,改革開放後移址深圳龍崗,服務一方百姓。

>>>>>>當前困境

拳術傳承面臨危機

然而,改革開放後,李家拳和所有傳統武術項目一樣,遭遇了傳承危機。傳承了8代,全惠州就剩下幾家李家拳館,聽說過李家拳而且願意學的人越來越少,甚至還有人懷疑武術只是耍幾個好看的套路,沒有實戰功能。

「惠州文脈」“南拳”之一李家拳,走進中小學校園,成了課間操

李家拳棍法 王錠銓 攝

對此,歐陽粵強解釋,以前兵荒馬亂,武林人士習武、開武館,這是自衛、謀生的本領,如果沒有真本事、三兩下就被人打趴,那是會丟飯碗、出人命的。“包括李家拳在內,傳統武術是真的能實戰的。只是,真正能打的人越來越少。”

對此,歐陽粵強也表示理解。他說,現在治安好了,大家有困難找警察,自衛的需求減弱了;再加上社會發展、能幹的工作越來越多、娛樂方式也變多,肯下功夫練武的人也越來越少。武術,逐漸從一項謀生技能轉換成個人興趣、業餘愛好、兼職。

綽號“大刀歐陽”的歐陽粵強善使長刀,曾在2012年榮獲第10屆香港國際武術節刀術第四名。他介紹,傳統武術多有“大架”“小架”之分,大架指好看的套路,賣藝表演時可以使用,也可以教給很多人;而小架則是實戰技能,是一門武術的精華,攻擊力強,但觀賞性一般,師傅會關起門來教弟子。

「惠州文脈」“南拳”之一李家拳,走進中小學校園,成了課間操

2012年歐陽粵強赴香港與白眉拳掌門黃耀佳交流,尋找李家拳資料

“像李家拳裡最高級、最有效的小架拳法五行散手拳,目前已經很少人會了。”歐陽粵強介紹,現在學習李家拳的人裡已沒多少人懂大架,懂小架的更少。“真正實戰招式都是散手,三兩招就結束戰鬥,絕不像電視、電影裡一打就是好幾分鐘。”

現場,他還向記者演示了所謂“雙手雙橋互為陰陽”的招式,對敵時不需要睜開眼睛,只需要感受對方是否觸碰了自己的手臂,即可判斷對方想攻擊的部位,並瞬間反擊、化解對方的進攻。

>>>>>>新的機遇

獲准進入中小學校園

越來越多的李家拳傳人認識到,要想繼續傳承李家拳,就必須去掉自矜,先讓市民瞭解什麼是李家拳。

「惠州文脈」“南拳”之一李家拳,走進中小學校園,成了課間操

年輕人練習李家拳 王錠銓 攝

為了達到這一目的,歐陽粵強先後自費赴中國香港、新加坡等地收集與整理李家拳影像、拳譜、實物、史料。他還先後在省立中山圖書館泡了三個月,把《惠州府志》《惠州市志》《歸善縣誌》翻了個遍,硬是將李家拳從創始人到第七、第八代傳人270多年的傳承過程梳理了出來。

他又遍訪李家拳傳人,磨破嘴皮、甚至給人家磕頭下跪,終於將原本不能外傳的拳譜、族譜一一影印,這些都是評選非物質文化遺產必需的佐證材料。

2013年12月,惠州李家拳入選廣東省第五批傳統體育、遊藝與雜技類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他本人也於幾年後被評為省級非遺代表性傳承人。

自此,李家拳又開始回到大眾視線中。

「惠州文脈」“南拳”之一李家拳,走進中小學校園,成了課間操

基本功要從娃娃練起

可這還不夠,李家拳的傳人們決定,除了自己開拳館收徒外,也要送拳進校園。十年來,市級非遺傳承人、李家拳第七代傳人的李子興和歐陽粵強先後在湖山小學、河南岸中心小學等多所中小學校免費教拳,教了數千名中小學生。

臨近過年,訓練仍未停止。最近,李子興每天早上在湖山小學教拳,下午在冰塘小學教拳。天氣寒冷,可孩子們依然保持著高昂的鬥志。李子興表示,未來,這樣的李家拳進校園活動還將繼續進行下去。

>>>>>>未來展望

在課堂內尋覓真正

關於未來李家拳的傳承,歐陽粵強有三部分計劃。第一,繼續推動李家拳進校園開展特色教學、暑假開設公益培訓班免費教拳等方式,不斷普及和擴大李家拳的影響;第二,繼續尋求一個悟性高又肯學的傳人,將李家拳的獨門小架功夫傳下去;第三,傳承好李家拳獨家草藥,繼續為風溼患者、骨折民警提供服務。“我現在主要就是缺訓練場地和生源,希望能在文化館開設非遺課堂。如果可能,希望政府幫助和支持代表性傳承人設立非遺工作室。”

「惠州文脈」“南拳”之一李家拳,走進中小學校園,成了課間操

惠州市河南岸街道舉辦 李家拳少兒公益培訓

缺培訓場地、缺生源的問題有望在今年上半年得到解決。近日,帶著非遺傳承人的訴求,記者走訪了惠州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該中心辦公室主任袁學歡介紹,目前,惠州共有數萬人在學習李家拳,如果再加上那些在學校和暑期公益培訓班學習過基礎的中小學生、愛好者,整個惠州學過李家拳的人接近六位數,“這是非常龐大的數字”。

袁學歡表示,不只是李家拳,缺培訓場地、缺生源的問題是傳統武術類非遺項目的通病。基於此,惠州市文化館將在今年上半年內專門騰出辦公空間,在這些場所的地上安裝軟膠板,將其改造成適合習武的場地,供非遺傳承人們教學使用。

「惠州文脈」“南拳”之一李家拳,走進中小學校園,成了課間操

惠州湖山小學體育課傳授李家拳

他說,未來惠州市文化館也將為李家拳等諸多非遺項目開設相應的非遺課堂,由文化館負責宣傳、招生,一舉解決武術類非遺項目的兩大難題。

【文脈鏈接】

政協委員建議:建設李家拳文化遺產公園

“作為惠州本地非物質文化遺產,惠州李家拳發揚與傳承顯得極為重要。”惠州市政協委員劉道根認為,目前媒體對李家拳的宣傳力度不夠,教學場所不足,也缺乏相關的非物質文化專題研究。

「惠州文脈」“南拳”之一李家拳,走進中小學校園,成了課間操

惠州湖山小學的課間操就是李家拳

對此,劉道根已向政協提出建議,由多渠道籌措李家拳文化遺產保護專項資金,在李家拳發源地、河南岸街道湖山村委火地村民小組(即米地村老村)劃出一塊地,建設李家拳文化遺產公園,並配套相應的教學與研究場所。

此外,還將由惠州市社科聯牽頭組建研究團隊,專題研究李家拳文化遺產。

來源 | 羊城派

審籤 | 魏禮園

實習生 | 何海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