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31 不出門在家,特別適合用科學知識引導孩子養成好習慣7個方法在這

在孩子1歲左右的時候我接觸到了畢業於美國哈佛大學的丹尼爾·西格爾教授的《全腦教養法》這本書,這些年之所以一般情況下都比較淡定,和這方面的知識儲備不無關係。這種教養法主要是全方位的教學培養表達溝通的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創造力等。事實上,對於我覺得收穫最大的實際上是我自己,其次才是孩子。雖然當初是為了孩子去學的,但是幾年下來,現在的認知是,自己好才是真的好,自己具有了內在的力量,不再被很多糾結內耗,活的很自在、自由。這一切都是學習帶給我的收穫,今天跟大家分享其中的部分內容。

推薦紀錄片《極有可能成功》

大家可以去看下這部紀錄片,大概就明白了培養一個孩子或教育一個人問題出在哪裡,首先作為一個人在家裡要有能力自己會做的事情就不要替他做了,這樣至少不做阻礙他的事情。而不只是學知識,更重要的是要學會生活。

比如說現在是疫情嚴重時期,大家都在家隔離,也不能出去,實際上是最好的引導孩子的時機。比如小學一年級的時間的時候,小孩就可以學著做一個三明治(德國幼兒園中班就要做的事情)。

讓孩子的事情自己做

現在中國的現狀是培養了很多超級的大腦的孩子,應對生活的能力就很弱,這個問題是非常嚴重的。也許超級大腦會學習,在他的一生中的前30年可能會領先,但是應對生活的能力弱,這個領先的部分會在30歲之後被抹平,甚至是落後。所以根本不存在起跑線一說,我們要的是希望孩子一輩子的能力,不只是在某個階段,關於這點我最近兩年也是越來越有感觸。

居家隔離時期,讓孩子做做飯做做菜,玩具得要自己收,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大概4歲半需要自己會洗頭,一歲多就會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這些能力確實是可以培養出來的,不僅我是這麼做的,一起學習全腦的同學們都做到了。

那肯定也不是用強迫命令的方式幫助去控制,因為孩子們的理智腦還沒有參與管理自己的生活。

大家可以去看下人類大腦和神經元的結構(優酷視頻)大腦是控制人體神經元之間的連接控制了我們所有的行為,特別要注意的是包括思想,我們的行為會影響神經元的連接。大家常說的習慣就是一個人的行為,有好習慣和壞習慣。和神經元之間有什麼關係?我們怎麼能幫我們的孩子培養好的習慣呢?

幫助孩子建立正確的腦神經迴路

讓孩子說一次就是影響孩子的行為,行為和感受能夠幫她搭建腦神經迴路,讓她親身體驗這種感受從而幫助我們事半功倍的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呢?討論的方向是對的。

在生活當中,作為父母,要怎樣幫助孩子培養孩子的習慣?

原則:實施的要素,向一個框子呢,我們的行為方式,鼓勵讓孩子去試錯以身作則,分享的方式去培養孩子

下層大腦掌管著人類最基本的生存,三歲的孩子大腦神經元沒有那麼發達的時候,是控制不了自己的,大腦感受到的都是偶爾出現尿床都是正常的,六七歲還出現了害怕的情緒 ,很恐懼 ,然後就尿床。神經連接還不夠粗壯的時候是孩子正常的生理現象

中層是情緒腦,孩子在12歲之前沒有結構好,全部搭建好,人類大腦的前額葉,24歲和25歲才完全發育完全,掌管著前額葉的這個器官,6歲和7歲情緒崩潰是非常正常的,語言腦是在左腦,右腦是情緒感受,行為是正常的。

積極聆聽(讓孩子右腦覺得是安全的)

無論孩子有什麼樣的情緒,幫助搭建右腦和左腦之間的橋樑,舒服了平靜了,教她說還要讓她重複,我們就特別的著急和擔心,還有一些人犯罪是性格導致的(李玫瑾)恐懼害怕愛,一直長期壓制自己的情緒,提醒自己,一定要反過來問自己,這不是真的,一定還有其他的辦法,每一件事情的記憶是什麼樣的一種感受都會有杏仁核的參與,情緒腦的參與公式的,海馬體是存儲記憶的,打罵孩子被打罵孩子的感受會儲存在大腦裡的(杏仁核)。

雖然左腦和右腦的功能是有一些區分的,但是並不表示是要分開去訓練的,所有的能力都是協調發展,一個人是全腦運作的,我們所謂的情商、智商雙高,智商也是後天培養的,推理能力也是後天培養的 少了體驗和感受就少了搭建腦神經迴路的機會,越豐富越好,身體感覺的體驗。孩子會少了很多媽媽的這個陪伴是有質量的陪伴,從小嚐試各種不同的東西,她會有不同的感受,就是幫助發展神經迴路這個只是暫時的不是永遠的。

只要在0到6歲,多創造一點就是足夠的,陪伴的質量。在越小的時候,我們質量要越高,大了以後已經不重要了。能用的時候已經感覺不需要了

所以一定是全腦整合,通過溝通,幫助孩子去完善大腦結構的環境,學音樂是離不開數學的,數學的能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數學不好的是沒辦法延續下去的,記憶的感受非常的重要


情緒迴路,語言的神經網絡

每天都在編織著這張網,這張網也一直在編織,絕對不是單純吃藥就可以治好的,大多數抑鬱症的人每天都在想我真沒用, 想要自殺的,我對不起誰,反反覆覆一直在想這些問題,重度的肯定要吃藥的。僅僅只是吃藥是沒辦法,大腦神經迴路沒辦法改變的,一定要改變他的想法認知行為➕藥物療法 。 最主要的是跟來訪者談他的想法抑鬱症的人幾乎是消極的想法,想法很重要,也在構建每天的想法

想法把我們弄的很崩潰,事實是孩子現在的想法把我想的很崩潰,你就不回特別想要發火,所有的好的行為或者壞的行為,都是給了我一個幫助他整合和發展大腦的好機會。用情緒操控一下,內心還有情緒前面一件事情,可能心情很不好。

遵守約定

我也可以不遵守我的約定,約定沒有意義。吃東西上面是很遵守原則的

有什麼區別的呢?想要體驗這種感受,被愛的感覺,週末不趕時間,是可以幫你穿的 ,這樣子協商,也沒有穿過幾次,可能並不是真正的愛,對你是有壞處的,這個就不是愛,進行了很多次的溝通,需要跟孩子說明的,跟孩子保持好的情緒。

肯定訊我信息

肯定訊我信息(描述積極的面)增加對方的價值感和責任感,一天10條,我們只表達此時此刻發生了什麼,開心就,硬是要放到這個句式裡,媽媽你開心嗎?表示很懷疑真心合一的狀態,我感覺到我有些輕鬆、我感覺到我很平靜、我感覺到很開心,初學喜悅裡的都要會。這個練習其實是非常的,但是用法不一樣。

肯定訊我信息先提前看一下,找一找你是不是有這樣的感受,客觀描述加上你好的感受是幫助修復親子關係的多跟他表達肯定訊我信息,反而會讓孩子有責任感,孩子的行為,客觀的描述孩子的行為

什麼叫做客觀描述,你後面的很多溝通技術都用不好,客觀描述對方的行為很重要,會不相信你說的話

而不是客觀的描述➕我們自己的積極的感受這點很重要。跟自己大腦裡想的積極的消息太多有關,是因人而異的,把感受分享給孩子,肯定孩子的感受 ,孩子的做的行為的想法是可以肯定,想做沒有做的行為的想法也是可以肯定的,基本的句式先練習熟悉了,前半段就好了 ,不要後面的要求後面表達完了肯定訊我信息就特別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