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農民進城該怎麼養老?

向快樂出發95672


農民進城該怎麼養老?

這個問題得怎麼看,如果青壯年進城工作生活,一點點去打拼,去適應城市生活還是可以得,畢竟年輕。

如果60歲以上農村老人想進城,必須滿足這三個條件之一:

一是投靠兒女。二是有社保。三是手裡有足夠的積蓄(百萬左右)。如果沒有滿足上述三個條件之一的,是進不了城裡養老的。

那麼,農民一旦進了城,該如何養老呢?

一是要有適應過程

如果真正進了城裡生活了,首先要有適應過程,畢竟城裡生活和農村生活,在生活習慣,生活節奏,居民之間關係處理,生活細節等方面與農村相比是不一樣的。進城了就要研究城裡人的生活方式,去改變在農村一些傳統生活方式,一點點去適應,根據我自已的親身體驗,農村人到城裡生活,沒有半年以上時間去適應、去改變自己,儘快融入城裡社會是不行的。

二是找點事做

農民進城剛開始,是相當不適應城裡生活的,農民在農村,天天與土地打交道,有事做,生活是有規律的。一旦進城,一切將改變,沒有工作,成天除了在樓裡和電視打交道,再就是到街上走走逛逛,時間長了城裡走遍了,好奇心也沒了,也顯的過城裡生活就有點夠了。

那麼怎麼過好城裡生活呢?如果身體允許,最好去找點適合自己的工作,如找打更活,在市場,或工地乾點零工活等。這樣不僅月月有點收入,而且日子過的有奔頭。

三是自找樂趣

農民進了城,天天沒事做了,成天呆在樓裡也不是事的,如果不想工作。如何打發一天的時間呢?最好早晨起來去鍛鍊身體,白天可以去公園走一走,跳跳舞,爬山,鉤魚等休閒活動。

總之,在城裡生活不是平常想象的那麼簡單,天天要與錢打交道的,如果沒有足夠的實力,趁早呆在農村。因為在農村,一天二天不花錢,也是沒有問題的,生活可能維持下去,如果在城裡,沒有錢是寸步難行的。我親有體會。


沙塵暴5478


大家好,我是尚德養老

農民進城該怎麼養老呢?首先農村大多沒有退休金,只能拿一百多塊錢的養老金,這樣的話,在城市裡面養老是完全不夠用的,一般的話農民進城養老模式有以下幾種模式。

第一個是跟著子女進城傳統養老模式,很多農村的老人因為子女在城市裡面發展,買房安家,有些孝順的子女會接在農村的爸媽進城一起住養老。這種就是傳統養老模式,和家人住一塊生活,享受天倫之樂,缺點就是老人和晚輩生活習慣,性格會不一樣,容易發生矛盾,影響家人感情。

第二個就是進入機構養老,選擇一家合適的養老院,享受專業的護理服務,一般養老院的生活比和孩子在一起住還要豐富一些,因為很多同齡人,可以一起下棋,打牌,搞活動 聊天,現在很多晚輩不願意和老人懷古,聊天,老人雖然很多在子女家衣食無憂,但是情感上是空虛寂寞的,在養老院上很多同齡人的陪伴,一起吹牛,聊過去的故事,這樣心情也會舒暢很多。

第三個就是同居養老啦,這個模式德國發展的非常好,就是幾對老朋友,一起住一個大房子,每戶一個房間,大家一起生活一起陪伴,生病了互相照顧,生活上各司其職,大家一起聊天打趣,做一些自己喜歡的事情,這種模式比起養老院就是更人情化一些 ,和老朋友一起,大家知根知底,相處起來也會很愉快。

總而言之,現在養老模式非常的多,不管是選擇機構養老,或者傳統養老,同居養老,都是不錯的選擇,各有利弊,具體怎麼樣選擇就要根據自身條件來決定了。


尚德養老


村子裡的農民越來越少了,絕大多數都是不願離開老家的老人,年輕人都在外打拼,他們過得也孤單。這幾年農村也漸漸熱鬧起來,因為國家有發展政策,農民在農村也能抓住許多的機會。有些賺了錢的農民,帶著村裡的人,掀起了一陣進城買房的風。風颳得猛,農民也覺得可以,紛紛掏光自己的積蓄,就為了在城市買個小小的房子。看似投資明智,可他們將來養老怎麼辦?

1、回農村,城裡房子出租

一般都是農村的中年人咬牙進城買房,但是買了房子之後,也不太常住城裡,大部分還是打工和回村裡住。這樣的話,農民就相當於有兩套房子,只要農村的那套房子還在,農民隨時可以回家養老。城裡的房價依舊高高在上,房租價格也越來越高。將來農民若是老了,回農村養老,好山好水好空氣,養老不二之選。城裡的房子租出去,一個月也有一兩千,不愁沒錢生活。

2、攢錢養老

老年人一般是不會拿錢買房的,最多給孩子一部分置辦婚禮。沒進城買房的中年人,一般都是打算先好好工作攢錢,把房貸還清,農民也算是給後代子女留了一筆積蓄。當然養老也是需要錢的,這錢就得靠還能賺錢的年紀拼命賺,保證身體的前提下攢多一些錢,這樣下來,到了老年的時候,又能有一筆積蓄。後半生無憂保障,是我們對生活的期冀。

3、買養老保險

進城買房是一筆投資,地段好的房子就相當於農民的經濟保障。房子是固定財產,別人無法輕易挪用,人們多一套房子,心裡就多幾分安慰。努力掙錢是當下年輕人和中年的人的奮鬥景象,他們不只是為了自己的小家以及必須要承擔的責任,還有就是要為自己的養老做打算。掙錢養老也很靠譜,農民還可以拿掙來的錢去買養老保險,如此一來划算也可靠。

進城買房這件事不可盲目跟風,最重要的還是量力而行,農民辛辛苦苦攢下來的錢,多為自己打算。子女終將獨立承擔,幫助他們雖是情理之中也不可過多。養老的錢要納入大家的薪資支配計劃裡。而且最好農民還是要留一筆錢以備急用,不然全去買房子了,有個病痛天災的,拿什麼承擔?想清楚再行動,進城買房不是每個人都適合。


一般


農民進城養老這是一個很嚴峻的話題。希望有關部門進行如實調查,不能讓農民再在晚年受苦了。

目前,農民進城大體有以下幾種情況:

一是隨兒女進城安度晚年。

二是在城裡購房。

三是農村土地流轉造成城市居住。

不管從哪種類型來講,農民進城養老都是被逼無奈,或者身不由己。

那麼農民進城後是否幸福,如去養老呢?

這主要就從兩個方面分析,一個是物質生活,另一個就是精神生活。

一,在物質生活方面,農民養老依靠主要依靠:

1,國家發放的每月80元左右的養老金。

2,土地流轉金。根據流轉土地的多少,一般以5畝地一個家庭來計算,折算每戶大約每月約有300-500元左右。

3,農民幾十年來的積蓄。這種情況一般不會太多,因為既然在城裡買房(與子女生活在一起的除外),一般所剩無幾。能有5萬元左右積蓄就不錯了。

以上合計,農民進城每月收入來源大約有500元左右。這點錢在城市是非常難以立足的。

所以,如果沒有特殊技能和個人多一點的積蓄,農民進城養老是不可能在城市立足的!也是不切實際的!

二,精神世界方面也會受到影響的。沒有生存條件,精神世界還能快樂嗎?離開故土和幾十年熟悉的環境、人、風俗習慣等等,想快樂都難。

綜上所述,各地以一刀切的搞集中居住,搞大規模的農村土地流轉,在不保證農民退休養老醫保的情況下,無異於將農民推向更加艱難、更加困苦、更加貧窮的境地。這是十分錯誤的。在宣傳提倡後,一定要在農村進行廣泛徵求農民意願,以取得絕對多數農民的同意方可執行。否則就是對農民的極端不負責任。農民進城養老目前看來尤其不現實。



主流人類


誰出的主意就讓誰解答,鑽家天天說讓農民進城嗎?農民養老金每個月70~130塊錢在農村都生活不了,進城以後怎麼活?


Wanglichen575


很多農民都說城裡人都有養老金,他們也打算進城去領養老金。不過要記住先把土地和宅基地 退給政府。


手機用戶7004054154


老人沒退體金進城等死嗎?


用戶965901413121


有地不種還仇養老嗎?


用戶454064392768



用戶101713824198


城裡的居民什麼待遇就什麼待遇。不會少給你的。放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