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全都改了漢姓,你知道幾個?

管理縱橫5156天馬行空


辛亥革命,大清亡了,革命黨人沒坐龍椅,以全新的方式佔了天下,原來大清王朝的上層階級,好吃好喝好玩的旗人老爺們的日子可就不好過了。

大清王朝可是沒虧待過滿人們,畢竟是一起打天下的,有福要同享。政府每月都會給在旗的旗人們無償發放一些生活補助,叫做“旗餉”,但是辛亥革命成功後,“旗餉”終止發放,失去了固定生活開銷來源的旗人們日子一度過的很窘迫,逐漸從貴族老爺的位置上退了下來,變成平民。

辛亥革命的一個重要指導思想就是“排滿”,在“排滿”口號的號召之下,飽受壓迫的漢人們的排滿情緒高漲,開始自發的組織起來欺負落地鳳凰不如雞的,失去了特權庇護的滿人。甚至有風言風語,漢人會報大清建國時屠殺漢人的仇,給滿人也來個大屠殺(當然只是風言風語)……

面臨著生存危機,在民國內務部的管理批准下,一大批滿人為保證生活只得“加入”漢籍,改用漢姓。

下面就舉一些例子:

內務部指令第51號:

千總凌壽呈,系鑲藍旗滿洲達崇阿佐領下人,請冠姓關,更名得壽,並改隸宛平縣民籍。

軍事執法處幫審耆慶,系鑲紅旗滿洲松鑑佐領下人,請冠姓顧,更名其慶,並改宛平縣民籍。

(配圖與內務部指令無關)

內務部指令第91號:

貴綿系滿洲鑲白旗人,擬請冠姓關,並請改隸大興縣民籍。

內務部指令第92號:

職方司主事志瀚,請冠姓金……

內務部指令第93號:

稅務處收發處委員清保現年四十四歲,系正紅旗滿洲英信佐領下人,擬請冠祖姓林,更名至澄,並改隸順天府宛平縣民籍。

(配圖與內務部指令無關)

姓氏和籍貫是在大清原來是享有著特權的標誌,但是隨著大清的滅亡,時代的更迭,特權階層的輪轉,這些在新時代失去了意義的姓名籍貫也就沒必要堅持了。

讓我悄悄的看看,有關注嗎~


一盤拉條子


只說皇姓和八大貴族吧。

愛新覺羅

“愛新”有金的意思,後裔改“金”姓。

齊佳氏

人口少卻最顯貴,多改姓“齊”。

鈕枯祿氏

鈕、郎

一部分按姓氏第一字,改姓“鈕”;

滿語“鈕枯祿”=“狼”=“郎”

那拉氏

那拉氏改姓“那”、“南”兩姓。如:那英

佟佳氏

佟、童、董、趙、高。

瓜爾佳氏

大部分人改姓“關”,關之琳便是瓜爾佳氏的後代。

其餘有“石”、“鮑”、“汪”、“李”、“高”、“顧”。

富察氏

富、付、傅。

馬佳氏

改姓“馬”、“麻”。

索綽羅氏

“索”、“曹”和“石”。


古今通史


八旗是清朝特有的制度,由努爾哈赤建立,分別為黃、白、紅、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八旗。隨後又建立蒙古八旗和漢軍八旗的編制,合稱八旗,八旗子弟指的就是這些人及其後代。

八旗子弟並不只有滿族,但這裡只說滿足,據雍正乾隆年間的《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滿洲姓氏足有1114個,因為,清朝滅亡前後的改姓,這些姓氏今天已經不復存在,但由於實在紛繁複雜,根本難以全部列出他們的對應關係,這裡只說一下皇族和所謂的“八大姓”。

皇族:愛新覺羅氏

愛新覺羅是清朝的國姓,其中“愛新”是族名,“覺羅”則是努爾哈赤的祖先最初居住的地方,努爾哈赤按照習慣以族名為姓,加上覺羅,就成了愛新覺羅。

在滿語中“愛新”又有金的意思,所以當清朝滅亡之後,愛新覺羅氏的人大部分都改了金姓。當然,也有少部分改為了艾、趙、肇、羅、王等姓,還有極少數保留了愛新覺羅氏,比如溥儀就沒改過姓,一直到新中國上戶口的時候,報的也是愛新覺羅溥儀。

眾說紛紜的“八大姓”

滿洲八大姓經常被人提及,特別是在現代滿族人,很多人都以出身八大姓為榮,但八大姓究竟為哪八個並不統一。

一為鈕祜祿氏、瓜爾佳氏、佟佳氏、舒穆祿氏、赫舍里氏、他塔喇氏、覺羅氏、納喇氏。

二為鈕祜祿氏、瓜爾佳氏、佟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齊佳氏、富察氏、那木都魯氏。

三為鈕祜祿氏、瓜爾佳氏、舒穆祿氏、那拉氏、完顏氏、富察氏、費莫氏、章佳氏。

四為鈕祜祿氏、瓜爾佳氏、舒穆祿氏、納蘭氏、董鄂氏、輝發氏、伊爾根覺羅氏、馬佳氏。

五為鈕祜祿氏、瓜爾佳氏、佟佳氏、覺爾察氏、董鄂氏、兆佳氏、伊爾根覺羅氏、他塔喇氏。

六為鈕祜祿氏、瓜爾佳氏、赫舍里氏、章佳氏、馬佳氏、寧古塔氏、扎拉哩氏、伊爾根覺羅氏。

七為鈕祜祿氏、瓜爾佳氏、佟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齊佳氏、富察氏、納喇氏。

八為鈕祜祿氏、瓜爾佳氏、佟佳氏、馬佳氏、赫舍里氏、齊佳氏、富察氏、納喇氏。

九為鈕祜祿氏、瓜爾佳氏、佟佳氏、馬佳氏、赫舍里氏、索綽絡氏、富察氏、那拉氏。

接下來一一敘說

鈕枯祿氏

鈕枯祿氏,是滿洲人最古老的姓氏之一,"鈕枯祿",在滿語中的意思是狼,而狼是滿洲的圖騰之一。清朝滅亡後,鈕枯祿氏大部分人改為兩個姓,一個是按照漢語第一個音節的音,改姓鈕,另一個按照狼的諧音而改姓為郎。

瓜爾佳氏

瓜爾佳氏人口眾多,分佈廣泛,按不同的地區有蘇完瓜爾佳氏(蘇完尼瓜爾佳氏)、安圖瓜爾佳氏、葉赫瓜爾佳氏、烏喇瓜爾佳氏等分支。

瓜爾佳氏人多、分支多,改的姓也多,最出名的是關氏,除此之外還有石氏、鮑氏、汪氏、李氏、高氏、顧氏、白氏、胡氏、郭氏、果氏、蘇氏、葉氏、常氏、喜氏、侯氏等。

佟佳氏

佟佳本是一個地名,是佟佳氏祖先生活的區域,後人以地名為姓氏。佟佳氏很早就改漢姓了,在明朝時就改漢姓佟,清初也是屬於漢軍正藍旗,後來才編入鑲黃旗。佟佳氏在清朝出了很多位皇后,這才成為大姓。

清朝滅亡後,佟佳氏,有恢復佟姓,有些還改姓童、董、高、趙等。

舒穆祿氏

舒穆祿,滿語意為珊瑚,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源自契丹。

舒穆祿氏很早就開始分化,清朝滅亡後大規模改姓,大約有徐、舒、蘇、米、花、肖、宿、孫、楊、鄭、萬、鐵等十餘種姓氏。

赫舍里氏

赫舍里氏,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也是清朝時最重要的滿洲家族之一。

清朝滅亡後,赫舍裡後裔將姓氏簡化為赫姓、何姓、舍姓以及李姓等。

他塔喇氏

他塔喇氏亦稱他他拉氏、他塔拉氏、塔塔喇氏,也是以地名為氏,源於瓦爾喀部, 可能與塔塔爾氏有關。

他塔喇氏所冠漢姓多為唐氏、譚氏、吳氏。

覺羅氏

覺羅氏的來歷很神秘,因為跟愛新覺羅扯上關係,許多記載都語焉不詳,只知其分為伊爾根覺羅、舒舒覺羅、西林覺羅、通顏覺羅、阿顏覺羅、呼倫覺羅、阿哈覺羅、察喇覺羅、董鄂、嘉穆瑚覺羅、格倫覺羅等氏,散佈各處。

那拉氏

那拉氏,又譯納喇氏、納蘭氏,是滿族的一個大氏族,明末海西女真四部的王族姓氏。在明末分為葉赫那拉、哈達那拉、烏拉那拉、輝發那拉四大支系,並有所分化。

清朝滅亡後,那拉氏後人大多改為漢姓那或南。

馬佳氏

馬佳氏以地為名,原氏族起源地嘉裡庫馬佳。入關後馬佳氏少部分為官,大部分經商。

清朝滅亡後,馬佳氏後人改姓“馬”、“麻”。

索綽羅氏

索綽羅氏也起於地名,分佈多地。清朝滅亡後,多改姓索,曹,石等。

齊佳氏

齊佳氏人口不多,但卻顯貴,以地為氏,後改漢姓齊。

富察氏

富察氏,又作傅察、富爾察,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後改姓富、傅、付。

那木都魯氏

那木都魯氏,又作納穆都魯,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那木都魯等地,后冠漢字姓白、那、南、傅、沈。

完顏氏

完顏氏是金國的皇族姓氏,在金國時期就大量改姓,即便到了清朝,也基本不見蹤影。大部分改姓王,個別的也有改姓汪氏。

費莫氏

費莫氏是女真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世居蜚優城、布爾哈圖、寧古塔、輝發、長白山等地。所冠漢姓有馬、麻、費、裴、陳等,據傳馬佳氏為其同族。

章佳氏

章佳也是地名,章佳氏以地為氏,散處於費雅郎阿、馬爾墩章佳各地。所冠漢姓張、尹、章、車、英、寧等。

董鄂氏

董鄂氏世居董鄂,又作棟鄂、東阿,後改漢姓多為董,還有何、唐、鄂、趙、成、席、佟、席、彭、齊、紅、許等。

輝發氏

輝發氏,即輝發部納喇氏,又作灰扒、回霸等。

伊爾根覺羅氏

伊爾根覺羅氏,覺羅氏分支。

覺爾察氏

覺爾察氏,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大多改姓趙。

兆佳氏

兆佳氏以地為氏,世居兆佳等地。所冠漢姓趙、兆等。

寧古塔氏

寧古塔,滿語的意思是六,以地為氏,寧古塔氏人數也比較多,所冠漢姓寧、劉。

扎拉哩氏

扎拉哩氏,是滿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又作查拉里、賈拉喇,以部為氏,世居瓦爾喀、烏拉、扎庫木等地,后冠漢姓張、詹、年、白等。


平沙趣說歷史


滿族總人口約為1000萬左右,其人口數量在中國55個少數民族中位居第二。

現當代名人中,除去漢人外,數目最多的少數名族也是滿族。

滿族名人奇多,書法家啟功、歌星那英、影星吳京、作家老舍和王朔等、相聲演員于謙和侯耀文、配音演員趙忠祥、李敖前妻胡因夢、俏江南集團執行董事汪小菲等均是滿族人,而他們的姓氏也均為漢姓。


胡因夢

而他們之所以全是漢姓,而不是複雜的滿族姓氏,乃是因為大清滅亡民國建立後,滿清的八旗子弟被百姓唾棄,於是為了順應時代,他們在不得已的情況下采取改名換姓的方式隱居以求安穩。

據滿族文化研究專家統計,滿清八旗子弟在改姓前,其姓氏可考者共有993個。

其中又以愛新覺羅、瓜爾佳氏、鈕祜祿氏、那拉氏、富察氏等八大姓氏人數居多。

大清被推翻民國建立後這些姓氏中的大多數人都改為了漢姓,以下是以現當代名人為切入點講講滿清姓氏改動的規律和相關。

中國曆來講究文化傳承,而在文化傳承上姓氏是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正因此,滿清子弟在改名時,也遵循了一定規律,而這樣做的目的自然是為了便於最終“尋根”(認祖歸宗)。

總的來說,滿清子弟改名遵循的規律主要有以下七個。

第一種:諧音取姓,代表是吳京。

所謂的諧音取姓便是依滿族的多音節姓氏,取其中一個音節作為姓氏,或與某漢姓音相近而取以為姓,或數音節相切求其相近漢字作為姓氏。


影星吳京為滿族正黃旗人,其本姓為烏扎那拉氏,其祖輩便取“烏”諧音“吳”為姓。在滿族改漢字姓氏中,這種情況最為常見

其中,“瓜爾佳”改姓“關”、“烏勒錫氏”改姓“呼”;“棟鄂氏”改姓“董”;“布爾察氏”改姓“卜”;“富察氏”改姓“傅”、“付”、等均是如此。

第二種:直接在原姓氏中取一字為姓,代表是那英、老舍。

這個很容易理解,拿那英來說,她的的“那”姓,便是其本姓“葉赫那拉氏”中的“那”字為姓。

作家老舍原名舒慶春,字舍予,他本姓為滿族姓氏“舒穆祿氏”。

其中,“敖濟氏冠”改姓“敖”;“文札氏”改姓“文”便是如此。

另孫爾佳氏——姓孫;鄭佳氏——姓鄭;崔佳氏——姓崔;龐佳氏——姓龐;蘇爾佳氏——姓蘇;蔣佳氏——姓蔣;範佳氏——亦是如此。

第三種:沿用金代時所冠漢姓,代表是王鳳山。

王鳳山是著名相聲藝術家,他本姓完顏氏。

其中,尼瑪哈氏姓俞或於姓;溫特赫氏姓溫姓;鈕祜祿氏姓郎姓;都善氏姓杜姓等,均是沿用金代所冠漢姓而來。

第四種:沿用明朝所賜姓氏,代表為歌唱演員李志希。

明朝時期,女真人首領多有被賜姓,這在當時是了不得的殊榮。其中,尤以李、張、郭等姓氏為多。

這些姓氏,後來仍舊被一些滿族人沿用之。

第五種:譯義求相近字為姓氏,代表為于謙。

于謙為著名相聲演員,據傳(未考)他本姓為尼瑪哈,而尼瑪哈在滿族語裡的意思是“魚”,魚又同“於”,滿清子弟的于姓便是由此而來。

其中,如巴顏意為富有之意,取富字為姓;倭赫為石頭之意,取石字為姓;哈斯呼為左右之左,取左字為姓;畢拉為江河之意,取何字為姓等都是以此而來。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列中,皇族愛新覺羅氏清亡後多以“金”為漢姓也是以此改姓而來。“愛新覺羅”在滿語中是“金”的意思,所以姓愛新覺羅多改為了“金”姓。如影星金巧巧。

第六種:以父祖輩的名字為姓氏,代表無。

以父祖之名字為姓氏,取名字的第一個字作為本家族的姓氏。如 西林覺羅氏姓鄂;伊爾根覺羅氏姓顧等。

第七種:亂改,代表啟功等。

書法家啟功本姓“愛新覺羅”,他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代孫,真正的皇親國戚。


但啟功一直排斥“愛新覺羅”這個姓氏,曾有人寫信給他上書“愛新覺羅”字樣,他看到後只答“查無此人”。

這背後原因已不得而知,唯一可知的是,他和其他隨便抓個姓用的滿清子弟一樣,屬於不那麼在乎姓氏的一群。

從以上可知,滿清子弟改為漢姓後基本是很難區分了,說不定你身邊的某位普通姓氏的朋友就如啟功一樣曾是滿清皇族呢!不信,問問看!


記者李滿


八旗子弟去向之謎。

1、八旗是哪八旗?

八旗子弟是清朝歷史上特有的歷史產物。歷史上的清朝八旗是指: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鑲白旗、正紅旗、鑲紅旗、正藍旗、鑲藍旗。如果要給八旗排名,那麼在清朝八旗中,排名第一的不是正黃旗,而是鑲黃旗。因為早在清朝入關之前,清太祖努爾哈赤就是鑲黃旗的旗主,所以鑲黃旗也被稱為頭旗,並在此後一直保持了八旗之首的地位。剛建立八旗制度的時候,八旗的每一個旗都有各自的旗主,但是皇帝擔心旗主會威脅皇權,於是就把正黃旗、鑲黃旗、正白旗都劃歸自己手下統領。在清朝初期,旗主有很大的權利,國家的小事皇帝可以直接做主,但遇到大事,皇帝就必須要和幾位旗主一同商議,才能下決定,這在康熙王朝電視劇中也有體現,這種決策制度讓皇帝很不舒服,於是想盡一切辦法削減八旗的權利,通過幾代皇帝不斷地努力,終於把旗主的權利削弱了不少,旗主漸漸地變為了一個有名無實的官職,所以到清朝中後期的時候,八旗旗主權利就已經很小了,不過他們仍然享受很高的待遇。



2、八大姓氏改成了啥?

八旗在清朝就是統治階級的代名詞,他們的姓氏也稱為八大姓。八大姓分別是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鈕祜祿氏八姓,在清朝滅亡後,這八大姓也都漢化了,通過改變姓氏,同漢族人民融合在一起,滿族人的光環也逐漸褪去,這八大姓氏和今天的姓氏相對應為:佟、關、馬、索、赫、富、那、郎,佟大為、關曉婷、那英、郎平等人,都是這八大姓的後人,不過隨著歷史發展,他們與漢族人已完全融合在一起了,沒有人會刻意的提及自己先祖的歷史。



智者說歷史


清朝在溥儀宣佈退位之後,徹底宣告統治結束,那麼當時的清朝大姓的氏族,也都改了姓氏,當我們知道他們都改成了什麼韓系女,也許會發現,我們身邊的很多朋友,可能在以前都是清朝的皇家血統哦,接下來我們就看看,清朝八旗子弟改的漢姓都有什麼

愛新覺羅氏:金;趙

能夠姓愛新覺羅的在當時都是皇室正統成員,按照滿語進行翻譯的話,愛新是部落的名字,翻譯過來姓金。覺羅是姓,翻譯過來是趙。著名影星金巧巧祖上就是愛新覺羅姓氏。

但是也有特立獨行的高人,比如我國著名的書法家啟功大師,他本是雍正皇帝的第九世孫,但是他卻沒有按照金或者趙來改性,而是姓啟。

那拉氏:如同覺羅一樣,那拉是部落名,分為葉赫那拉氏,哈達那拉氏,烏拉那拉氏,揮發那拉氏。最著名的就是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就是葉赫那拉氏的,現代明星裡面我們也知道,那英就是葉赫那拉氏的,葉赫那拉氏的人,改漢姓的時候改的大都是那、南、葉、白。

齊佳氏:滿族八大姓之一的氏族,雖然姓氏尊貴,但是其實齊佳氏的人並不多,後來改漢姓為齊,比較出名的就是齊豫和齊秦啦。

鈕鈷祿氏:鈕鈷祿可以說是滿族最為古老的姓氏了,改漢姓後多為郎和鈕,鈕鈷祿氏最出名的一位大家可都認識,那就是清朝著名的和珅了,那麼現代呢,我國著名鋼琴家朗朗就是鈕鈷祿氏的後人。

佟佳氏:佟佳氏本來是漢族的,漢軍正藍旗,不過在康熙在位的時候升為鑲黃旗,改為佟佳氏,歸屬於皇后一族,改成漢姓後,有改回佟姓的,也有改為童,董等姓氏的,影星佟大為就是這一氏族的。

富察氏,這個姓氏也十分古老,可以追溯到唐朝,當時女真族有姓蒲察的就是這個氏族,改到漢姓時為富,付,傅。演員付衝就是此姓後人。

馬佳氏:馬佳氏在清朝入關之前大多是鑲黃旗和正紅旗,等到入關後就併入了正黃旗,屬於皇室正統,後改成馬或者麻,臺灣影星,咆哮帝馬景濤就是這一氏族的後人。

瓜爾佳氏,瓜爾佳氏人數很多,所以該漢姓的時候,改的也比較多,比如關、石、鮑、汪、顧、白等等,都有瓜爾佳氏改過來的,現在的著名影星關曉彤,關之琳就是瓜爾佳氏的後人。


小太陽D


誰說的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俗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


俗話又說:行不更名,坐不改姓。

兩個俗話碰到一起,其實,前一句更管用。

比如,八旗子弟,在滿清改民國後,也紛紛在姓氏上革故鼎新。

當然,更重要的原因是,滿人特別是皇族,怕成為革命對象,趕緊改了姓,算是換門庭的一種表示吧。

先說說大家都特別熟悉的:愛新覺羅氏。

這四個在滿語裡的意思是:金。所以他們都改成了金姓。

比如,美女金巧巧,就是皇族後人。

那拉氏,慈禧太后是這一支,他們的後人改姓了那,我們比較熟悉的有那英、那威。

佟佳氏,比較牛的是康熙皇帝的生母,這一支的後人改姓了佟,比如佟大為。

鈕鈷祿氏,這是滿足最古老的姓氏,清朝開國元勳很多都是鈕鈷祿氏,改為姓朗或鈕的最多,比如鋼琴王子郎朗,以及最近攤上大事的鈕承澤。

瓜爾佳氏,比較有名有慈禧的相好,榮祿,後來他們改姓了關,比如大美女關之琳、關曉彤等等。

現在特別流行給自己找個有名的祖宗,比如郭德綱說他是郭子儀的後人,給小兒子起名叫郭汾陽,到底是不是真的?

就像李世民非要說自己是老子李耳的後人,自己感覺好就好。

現在人喜歡在自己姓氏上做文章,而真正的高人則不需要這些外在的東西。

比如國學大師、書畫大家啟功先生。

他其實是雍正皇帝的九世孫,按說他的全名應該叫:愛新覺羅·啟功。

但他一生反對這樣叫,曾經有人寄信給他,寫愛新覺羅·啟功。

老先生非常生氣,把信退了回去,說:查無此人。

他一生自稱:姓啟名功。

這才是真正的高人!


飲水君


如今,我們的人口數量在逐年的增加,但是這其中有著很多的人員分佈有著很大的差距,我們知道我們有著很多的少數民族,但是這其中還是漢族的人口占絕大多數,而除此之外,就是滿族。對於滿族,我們有著一定的瞭解,畢竟他們是最後一個封建王朝的統治者,他們的姓氏也是有著不同,但是如今我們發現關於他們的姓氏,卻在沒有原來八旗的那些冗長的姓氏了,而是都成為了漢族的姓氏。

原本的滿族姓氏都是比較複雜的,比如我們熟悉的愛新覺羅氏,還有鈕祜祿氏等等,而隨著朝代的滅亡,他們就因此將自己的姓氏改為了漢姓,其中這裡面就有著一些規律。畢竟姓氏不是隨意就能改動的,這也是和我們的傳統文化有著內在的聯繫,所以當初這些人在更改姓氏時,特意做出了一些相關的改動,就是為了彼此之間的血脈與傳承,而不至於忘記自己的出身。那麼,我們就來看看這裡面的一些典型的例子。

在正黃旗裡,他們的姓氏是烏扎那拉氏,而他們改變姓氏的方式就是按照諧音的方式,將第一個“烏”字改成了“吳”,比如我們如今最熟悉的吳京,就是這個姓氏的後人。至於赫赫有名的葉赫那拉氏,他們更改的方式就是取他們姓氏中的一個字來當做他們的姓氏,也就是“那”姓,如今我們熟悉的那英就是典型的代表。還有舒穆祿氏,就選擇了第一個“舒”字作為姓氏,代表人物就是我們的大文豪老舍。還有一些其他的狀況,比如在明朝時期,他們的一些部落就曾受到過封賞賜姓,於是這時他們就繼續選擇使用了當初賞賜的這個姓氏,也是代表著他們曾經的光輝,比如李、張、郭姓的很多人都是這樣的情況。當然出來一些有根據的,也有一些是所以亂改的,並不在乎姓氏,就像啟功老爺子一樣,對於自己的這個本來的愛新覺羅氏是很排斥的。


距燃系


清朝滅亡後,很多滿族人紛紛把姓氏改成了漢姓,主要是為了適應新的社會氛圍。辛亥革命後,滿清貴族失去了特權,老百姓把以往積攢的怒火都撒在了他們身上。這些往日的貴族也不敢承認自己是滿族人,於是紛紛改姓。久而久之,滿族老姓就漸漸淡出了大家的視線。

滿族初始有600多個姓,在入關之後,漸漸地演化成了八個大姓,分別是: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齊佳氏、富察氏、那拉氏和鈕鈷祿氏,再加上皇家的愛新覺羅,主要的有這九個。


1,愛新覺羅,愛新在滿語中是“黃金”的意思,所以改為“金”。比如清朝最後一位格格,金默玉,原名愛新覺羅·顯琦,是清肅親王愛新覺羅·善耆第十七女。


圖為金默玉


2,佟佳氏,出過很多名臣大將,像後金時期的將領佟養性,開國五大功臣之一的佟佳·扈爾漢,雍正時期的隆科多等。清朝滅亡後改為佟、童、仝、董等姓,佟大為就是佟佳氏後人。


3,瓜爾佳氏,比較出名的是順治康熙時期的鰲拜,以及晚清時期慈禧的心腹榮祿。清滅後多改為關,比如關之琳,關曉彤等都是其後代。


4,馬佳氏,清初順治和康熙時期的大學士圖海,道光時期的禮部尚書升寅等。後多改為“馬”“麻”姓。


《康熙王朝》圖海劇照


5,索綽羅氏,代表人物有乾隆時期的大學士索綽絡·英和。後多改為“索”“曹”“石”姓。


6,齊佳氏, 二等輕車都尉布色赫巴圖魯,後多改為“齊”姓,像齊秦,齊豫雖出生在臺灣,但也是齊佳氏後人。


7,富察氏,代表人物乾隆時期的傅恆家族,清朝皇帝后妃中富察氏也很多,比如乾隆帝原配皇后孝賢純皇后沙濟富察氏。後改為“富”“付”“傅”姓。


8,那拉氏,康熙時期的納蘭明珠家族,晚清時期的慈禧太后都是這個姓氏的代表人物。後改為“那”姓,現代人物如大家耳熟能詳的那英。


9,鈕鈷祿氏,清代後宮很多后妃都是鈕祜祿氏,《甄嬛傳》火了之後很多人對這個姓氏都不陌生,像康熙朝的孝昭仁皇后,就是清代首位鈕祜祿氏皇后。這個姓氏後改為了“鈕”“郎”姓。

《甄嬛傳》劇照


回頭觀歷史


清朝是我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統治朝代,隨著最後一個皇帝溥儀宣告退位,便終結了清朝的統治,同時也結束了歷時兩千年的封建社會。清朝是滿族建立的王朝,在清朝滅亡後,很多八旗子弟為了掩人耳目、低調行事都改了姓名。你知道嗎?我們身邊的很多常見姓,其實都是八旗子弟在清朝滅亡後改的漢姓。

八旗子弟中的八大滿姓分別是:佟佳氏、瓜爾佳氏、馬佳氏、索綽羅氏、赫舍里氏、富察氏、那拉氏、鈕祜祿氏,這些姓氏每一個家族裡面都曾經出現過不可小覷的風雲人物,前朝重臣或者是後宮后妃等,基本都離不開這八大姓氏。

滿族得到的天下可以說與這八大滿姓有著直接的關係,他們勞苦功高、功不可沒,所以在哪個朝代當中,都能夠得到皇帝的重用。我們在小說和電視劇中經常可以看到這些姓氏出現,就說明其重要的地位。但隨著清朝滅亡後,這些姓氏的八旗子弟全都改了漢姓,有趙姓、高姓等,不知道朋友們還知道哪些呢?下面讓我們來細數一下。

佟佳氏是八大姓氏之首,在我們經常看的宮鬥劇中也可以看到佟佳氏不是皇后就是貴妃的角色,是根紅苗正的皇親國戚。他們改漢姓通常是:佟、童、董、趙、高等。

瓜爾佳氏也是很多朝廷重臣之姓,比如溥儀的生母就是此姓,如果不得重用,怎麼會選溥儀作皇帝呢?他們改漢姓為:關、葉、石、蘇、李、周等。

馬佳氏原本是以地為名,這個姓氏的起源地為“嘉裡庫馬佳”,在清朝時曾被封為正黃旗,可見其地位顯要。他們改漢姓是:馬、麻。

索綽羅氏在清宮內有被封為貴人或貴妃。在康熙年間有索綽羅姓氏的大臣曾被賜姓為石。他們改後的漢姓是索、曹、石等。

赫舍里氏也是個大姓,看過康熙王朝的人,都知道里面康熙的皇后,還有重臣索尼、索額圖就是此姓,也是個大家族。他們改漢姓為:李、赫、舍、何等

富察氏這個不用多解釋了,剛看過的《延禧攻略》和《如懿傳》裡面的皇后和傅恆都屬於這個姓氏,也是一個古老的姓氏。他們改的漢姓是:富、付、傅等

那拉氏這個也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姓氏了,提到這個姓氏我們自然會想到那個大名鼎鼎的“慈禧”了。他們在清滅亡之後所改的漢姓是那、南等。

鈕祜祿氏也是一個古老的姓氏,隨著朝代的變更他們的姓氏也發生過幾次的變化,遼宋時期稱之為敵烈氏,到明代才為鈕祜祿氏。他們改的漢姓是朗、鈕、黃等。

以上是清朝滅亡後八旗子弟所改的漢姓,可以看出,他們所改的很多漢姓在我們身邊都是經常能夠看到的,如果有興趣的話,不妨可以問問身邊這些姓氏的朋友呢?如果他們是滿族,則完全有可能是這八大滿姓的後代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