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2 科幻片?不不不!這是成都建設中的智慧城市……


說到智慧城市你首先會想到什麼?

是美國大片裡操控城市的超級智能系統?

還是科幻電影中能夠任意穿梭的立體交通?


科幻片?不不不!這是成都建設中的智慧城市……

電影《第五元素》中未來城市景象

的確,在對智慧城市的瞭解上,各類“酷炫”的影視作品可以說是大多數人的“啟蒙老師”。


記得幾年前,某金融服務平臺曾有一個宣傳片,裡面的場景的確很令人嚮往:一名顧客走進一間咖啡店,根本不用開口,當他站在店員前的瞬間,智能系統就能識別他的口味偏好或者通過即時需求感知,完成點單。


這個宣傳片也真的讓我信以為真那些過去在電影裡見到的場景很快就能實現,然而,直到今天,這一功能也並沒有成功投用。但是,智慧城市卻已經走近了我們每一個人。而大多數人對它的理解,還停留在智能硬件的應用上,簡單而表象。


那麼,智能城市究竟是什麼呢?好吧,建議你現在立刻馬上,用手機下載一個APP“天府市民雲”,一起來感受一下。(友情提示:一定要註冊哦!很簡單,根據提示操作就行)


科幻片?不不不!這是成都建設中的智慧城市……


神奇的一幕出現了!從大家已經熟悉的網上掛號,到公積金、社保、住房等個人信息,再到電子讀者證、掃碼乘車、預防接種、兒保、教育繳費、學校劃片等各種便民服務……天府市民雲堪稱實用型APP裡的“於一身”——集各種功能於一身。


天府市民雲的成功上線與運營,正是雲計算在智慧城市建設中的典型成果,由成都雲計算中心提供服務。


成都雲計算中心是國內第一個政府牽頭、商業化運營的超級計算中心、雲計算中心,依託中科曙光在服務器、存儲、安全、雲計算、大數據等領域的產品及技術優勢,構建了基礎資源服務平臺,主要面向電子政務、公共服務、社會事業和企業管理提供基礎設施服務。


科幻片?不不不!這是成都建設中的智慧城市……

成都雲計算中心


為了實現這樣的“互聯網+”一站式市民服務平臺,成都雲計算中心,接入了成都市及下轄區縣兩級政府上百個部門,300餘項政務應用系統,滿足了目前市、區兩級政府政務信息化及創新應用的需求,為成都市智慧城市建設過程中的電子政務服務、社會民生服務提供了有力支撐。


目前,天府市民雲已經集成50餘個部門(單位)上線、180餘項市民服務,註冊用戶突破300萬人。(哇,還有1300W+的準潛在用戶)


大數據也是人們在談到智慧城市的時候經常提到的新技術,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大數據的價值將不再侷限於數據孤島信息量的堆砌。睿合泰產城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北京大學燕雲DaaS技術負責人張穎認為,“大數據不是強調量大,是指數據來源多、維度多。只有打破信息壁壘,讓數據之間產生交互和溝通,這才是大數據最重要的價值。


張穎副教授的觀點在天府市民雲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政務、教育、交通、醫療等多部門信息在這個平臺上實現共享,能夠第一時間滿足市民的信息獲取需求。


科幻片?不不不!這是成都建設中的智慧城市……

除此之外,大數據還在其他行業有所應用。例如在旅遊產業方面,作為熱門旅遊城市,成都在各大節假日前都會根據往年旅遊大數據進行預測,同時做好工作部署和預警安排,盡最大的可能滿足遊客需求、保障旅遊安全。


隨著大數據技術在各行各業的廣泛利用,大數據產業也形成了一定規模上的聚集。

成都·崇州大數據產業園就是成都乃至四川省大數據發展的有力保障。


成都·崇州大數據產業園作為四川省首個大數據產業園區,是成都大數據、人工智能產業的重要佈局區,並且建立了相對完善的產業體系和綜合配套體系。


目前,產業園已經入駐哈工智能、中科電38所等多家大數據企業,形成大數據產業鏈條,並在逐漸完善,為成都智慧城市的建設提供強大的大數據技術支持。


科幻片?不不不!這是成都建設中的智慧城市……

成都·崇州大數據產業園


當然,在大數據的獲取過程中,除了現有的數據資料庫,物聯網空間地理信息集成技術也是數據信息獲取的重要途徑,同樣,這兩大技術也是智慧城市建設中的核心技術。

所謂物聯網,說白了就是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相互通信的網絡,屬於一種感官系統

科幻片?不不不!這是成都建設中的智慧城市……


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來舉個栗子~


夏天,只要看到“歡迎到成都來看海”,老司機的心頭就會咯噔一哈,沒錯,每年夏天都有不少車子在“海水”裡頭洗白。(至於是怎麼洗白的,相信大家心頭都有數哈~)


物聯網在這兒就能體現它的作用了。當我們把感應器安裝在隧道牆壁上,只要積水超過一定深度,感應器就會發出信號給我們的相關部門,這個時候就該我們的交警蜀黍出馬及時阻止車輛進入,從而減少車輛受損的情況。


這樣一說是不是覺得生活中好多地方都有物聯網的身影?沒錯,在生產線、各大路口都有物聯網的存在,甚至大家小區頭的煙霧報警系統也屬於物聯網範疇。

科幻片?不不不!這是成都建設中的智慧城市……


如此廣闊的市場,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也一定不會差。


在成都,雙流區就是物聯網產業發展的重要承載地之一,早在2010年物聯網產業園區就已經投入建設,經過9年的發展,已經成功聚集了一大批物聯網產業鏈上下游企業。


科幻片?不不不!這是成都建設中的智慧城市……

雙流感知物聯網產業園


今年7月,華為雙流物聯網雲創新中心正式啟動。四個月來,該創新中心依託華為在物聯網管理平臺、窄寬物聯網等方面技術優勢,已與雙流區百餘家企業建立初步聯繫,通過物聯網雲平臺為企業提供芯片、模組、雲服務、解決方案支撐等技術服務。


據瞭解,該平臺已服務50+行業、3000+合作伙伴,完成400+設備認證,支持1000+行業應用


在物聯網方面,為智慧城市的建設起到了巨大的推動作用。


科幻片?不不不!這是成都建設中的智慧城市……


如果說物聯網是通過在各類物品上安裝感應器從而獲取信息,那麼空間地理信息集成技術就是通過衛星從“上帝視角”獲取信息然後統籌解決。


就拿大家生活中最痛恨的事情——堵車來說。


和全球所有的大城市一樣,成都也逃脫不了堵車的困擾,在智慧城市的建設中,空間地理信息集成技術通過衛星圖像、GPS定位等方法獲取城市中每條道路的交通狀況,進行實時監控。


如果出現擁堵情況,就可以通過衛星定位將信息回傳至相關部門,派出交警蜀黍或者自動調節信號燈時間,進行疏通。


這個技術在城建方面也同樣好用,城市中的違建在衛星圖片上看的清清楚楚,所以大家千萬不要抱有僥倖心理了哈~


科幻片?不不不!這是成都建設中的智慧城市……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相信大家都有所耳聞,在成都,就有關於“北斗+”產業園的規劃,其中位於金牛區的西部地理信息科技產業園(北斗+產業園)

就將空間地理信息技術作為發展方向之一。


目前,園區已經完成建設,併成功引進80多家機構和企業,未來將有約500家企業陸續入駐。未來功能區將著力發展基於衛星導航“北斗+”技術的軍民融合產業以及大數據、雲技術、遙感、測繪等地理信息服務。


科幻片?不不不!這是成都建設中的智慧城市……


說了這麼多,大家可能對智慧城市已經有了初步的概念了,沒錯,智慧城市的建設就是將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空間地理信息集成技術相互融合,從而實現城市規劃、治理以及服務的智慧化、合理化、有效化。


如果把智慧城市比作是人體,那麼大數據就是智慧的大腦、雲計算就是強勁的心臟、物聯網和空間地理信息集成技術就是靈敏的感官,各司其職又相互配合。

坐落於高新區的成都智慧治理中心就是成都智慧城市發展的重要成果,這個建築面積7344.36平方米的大樓,可以說是集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空間地理信息集成技術於一身的“城市大腦”“政務中樞”


科幻片?不不不!這是成都建設中的智慧城市……

成都智慧治理中心


據瞭解,成都智慧治理中心擁有網絡理政、城市交通、環境保護、城市安全、應急指揮等多項重要功能,通過對交通、建設、衛生、教育、旅遊、城管、安監等城市治理數據的全面匯聚、疊加分析和深度利用,完成對城市異常的智能預警、關鍵問題的智慧決策、重大事件的協同處置。


哪條路發生了交通事故、形成堵塞,哪個街道突發大面積停水停電,今天的水質情況如何、空氣質量如何,包括節假日期間哪個景區人流量爆棚需要控制等等一系列和生活息息相關的信息,在智慧治理中心都有所體現,並且在突發情況發生後能夠第一時間通知相關部門進行介入解決。


同時,智慧治理中心還擁有重點項目管理系統,從

“經濟增長與經濟效益”、“投資消費和進出口”、“科技創新與產業升級”、“民生改善與社會保障”、“開放引領與區域協同”和“要素供給與支撐保障”這六大部分對重點項目情況進行掌控。


在這裡只要你動動鼠標,你想知道的情況就都將出現在大屏幕上!難道不覺得,這就是科幻大片裡的場景重現嗎!?


科幻片?不不不!這是成都建設中的智慧城市……

成都智慧治理中心數據實時顯示屏


科幻片?不不不!這是成都建設中的智慧城市……


成都,作為國家首批智慧城市的試點城市,早在2013年就踏上了智慧城市建設之路。

近日,由成都市政務服務管理和網絡理政辦公室指導,成都市大數據協會、成都市標準化研究院聯合編制的《成都市智慧城市標準化白皮書2019》(以下簡稱《白皮書》)正式發佈。


《白皮書》顯示,目前,成都市智慧城市標準化工作主要聚焦在基礎通用、政務服務、民生服務、生活服務、城市運行、城市治理、生態宜居7個領域。


科幻片?不不不!這是成都建設中的智慧城市……

成都市智慧城市標準體系框架


經過將近7年的努力,成都的智慧城市建設在政務服務和民生服務方面已經初見成效,但是還有許多方面需要繼續推進。


例如《白皮書》中提到的生態宜居、城市治理、智慧園區、智慧能源等方面的標準化體系建立還有待進一步完善,標準化問題上還有統籌、支持、實施應用方面的不足,這些都是需要在未來的建設中進一步改善的。


不過,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智慧城市的建設當然也需要有足夠的時間和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