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在你的家鄉,接小學生上下學是爺爺奶奶多還是父母多?

農民萬歲


在你的家鄉,接小學生上下學是爺爺奶奶還是父母多?


農村小學合併,都知道弊大於利,讓小學生跑幾里路上學,這是為什麼?

差點進坑,這是兩個問題。逐一回答。

一、接送的問題

先說我夫人的家鄉吧,在廣州黃埔接近從化那邊的小鎮。這裡就是題主所說的,農村小學合併,幾個鄉村的小學合併到鎮上的小學去,在這裡,接送小學生上下學居多的,不是爺爺奶奶也不是父母,而是校車,村裡的學生統一坐校車回村裡。

對比之下,可憐巴巴的反倒是鎮上的孩子,基本都是自己回家。爺爺奶奶大多數仍生活在村裡,要務農,而父母要工作,時間也對不上,年齡小的放在託管班,年齡大點的自己回家。

我的家鄉在汕尾海豐,大體上是爺爺奶奶和父母接送對半分。絕大多數是在託管班。

我就納悶了,特別是中午接送,你說大城市接送一來一回需要個把小時,還有堵車什麼的接不了孩子能理解,可我們縣上,基本上摩托車到學校都是半小時來回,為何不去接孩子回家吃飯要放託管班。

二、農村小學合併的利弊

跟題目觀點不同,我認為農村小學合併,弊大於利。

1. 整合教育資源

教育資源不平等,這是一種常態問題了。這點在農村更是明顯。

而集中孩子們到鎮上,把師資力量以及教室硬件條件給統一起來,對孩子有好處。

2. 周邊氛圍不同

就以我夫人的鄉下為例,村裡的學校,其實家長們自己都嫌棄。主要是啥呢,學校周邊居民的文化素質比較低(不要錘我,大體現狀如此),老人們的交流方式也習慣了帶點髒。

3. 減少可能的自卑感

有一些孩子,到了初中才去鎮上學校,被同學們取笑是鄉下來的,如果從小就在鎮上的學校學習,也少了這方面的因素。

對於弊端,其實也是存在的。

如題目所說,家長要接送不方便,幾里路。就我夫人那,村到鎮上的學校超過10公里,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如果是老人接送的,那就更加讓人擔心了。


淅爸育兒記


在我們這兒,接送小學生的大都是爺爺奶奶。年輕的爸媽為了生計都外出打工,家裡只剩下年邁的老人和留守的兒童。

在我1985年參加工作時,鄉鎮原有自然村21個,每個村一所小學,學校不大一個年級一個班,全校大概200多人。後來在1995年,由於計劃生育只生一胎政策實施的非常好,學生人數急劇減少,學校開始合併。小一些的村學校,兩個合併一所。這樣的狀況沒維持幾年,在2004年,就變成一個指導組(相當於原來的一個小鄉,即8個村)一所小學,可學生人數還在減少。就在2009年,也不知道是從哪裡吹來的規模辦學風,鄉里決定只辦兩所小學,一直持續到現在。

規模變化的過程如果僅用數字表示的話是:21所—13所—4所—2所,這是一個逐年遞減的變化過程。學生越來越少,老師越來越少。學生上學也越來越遠。學生由走讀,變成騎自行車,最後是坐校車。民師逐漸辭退,最後默默淡出舞臺。

“規模辦學”真的是那麼好嗎?

現在我校有學生680多人,其中400多人坐校車。學生分佈在10多個村內,遠的達十幾公里,校車公司為了利益最大化,把這些學生分兩趟接送。第一趟的6點多就到校了,在學校要玩兩個多小時才開始上課。第二趟遲一點的8點多才到校,有時校車誤點,孩子們連過早都來不及。晚上學生回家也是兩趟,前後時間相隔1個多小時,爺爺奶奶們在家門口耐心等待。每個孩子每年要交校車費1500多元,早餐、中餐在學校吃,家庭負擔也變重了。

走讀的學生,每天家長接送,中午、晚上放學期間,校車、電動車、小車、人流彙集在一起,好不熱鬧!想起原來在村裡就近走讀的日子,現在是苦了孩子,苦了家長,增了經濟負擔。


教育志士


在我的周圍,農村的孩子上下學是沒有家長接送的。一來是因為農村的小學離家近,車輛也不多;二來農村人際關係比較單純,在村裡都是認識的人,小孩子約著一起上下學。但是在城裡上學的小學生,一部分來自農村家庭的,他們一般都是父母中的一方(一般是母親)全職在家帶孩子,接送孩子上下學;另一部分是城市家庭,他們有的是在機關、事業單位上班的,他們的孩子大都是在單位附近或者離家近的學校上學,所以一般出去一趟把孩子接到單位看著寫作業,下班再帶著孩子回家。少部分家庭由爺爺奶奶接送,因為在城裡接送孩子都要開車,爺爺奶奶年紀大了,不懂開車,只能依靠父母。


名琨


在我的周圍,爺爺奶奶接送的多,因為是農村,大多數的年輕人都去外面打工了,孩子只能交給爺爺奶奶來帶。可是爺爺奶奶只能照顧好孩子的吃喝其他,可是學校的一些事情就很難做好,作業也輔導不了,我周圍的一些老人來接孩子的時候就經常說現在的作業根本不會,有的連字都不認識,根本輔導不了孩子的作業,希望老師管嚴一些,我想說在學校,老師肯定是會管好每一個孩子的,可是還得需要我們家長好好配合不是,希望那些孩子的家長能多多關注孩子的成長,參與孩子的成長,我想這也是孩子們所希望的。


火蟲心話


針對這個問題,我們覺得,應該如何看待呢?

其實這是一個教育的問題,他雖然說沒有涉及到真正的教育,但是引導教育還是非常重要。

那麼在農村裡面,接送小學生上下學的,到底是誰接送更加合適?


父母接送更加合適

不管是幼兒園還是上小學,如果都由父母接送,那麼在接送的過程當中,父母也會不斷的灌輸一些教育理念以及知識給孩子。

這樣呢,才能夠讓孩子,在生活當中學習到更多,得到更多的知識文化。

還有一個就是,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這句話真的沒有錯。在你普通的日常生活當中,父母也要做好孩子的榜樣。

所以在接送的過程當中,可以看得到父母對於各個方面的小細節,孩子都是看在眼裡的,都是不斷的通過你的表現進行學習和模仿。


在農村裡面多數都是爺爺奶奶

其實在農村裡面,大多數地方經濟發展不太好的,或者經濟發展還沒有加速的地方。

多半家裡面的孩子都是留守兒童,都是由爺爺奶奶進行照看。所以這種情況之下呢,對於孩子得上學,接送都是由爺爺或者奶奶去完成的

所以這種情況之下,特別是農村裡面,由於知識文化有限,就算在上學的途中也不會如何去教育這些孩子

我們看到最常見的一種現象就是,由父母接送的時候,這些孩子基本上都比較聽話,如果由爺爺奶奶接送的,出了學校門口一定要去小賣部買東西

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就是原因來自於爺爺奶奶,對孩子的寵愛是非常深。


全職媽媽,在農村裡面。

現在在農村裡面也出現了這個全職媽媽的情況,畢竟農村裡面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

所以對於現在的女人有的呢,他為了更好的教育孩子的問題,所以丈夫外出打工,那麼自己就在農村裡面照看家庭,照看孩子,讓孩子得到更好的愛護。

其實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覺得重要的還是家庭教育,接送這個問題並不大,家庭教育才是一個真正的巨大的問題。

所以要自己的父母直接教育,那麼能夠給他帶來更好的學習的效果以及學習的動力。

所以我們覺得農村裡面,雖然說目前的狀況還不一定能夠及時的改善,但是我們可以想盡辦法,來補充這個家庭教育的問題。


江南農歌


我是出生農村的,現在跟老公定居宜興,來說說我生活的這兩個地方的不同情況吧。我是個全職媽媽,每天都會帶寶寶到小區樓下散步遛彎,距離我們小區不遠處就有一所幼兒園,我每天都可以看到家長送孩子上學,在宜興這個地方,我發現還是父母接送孩子的比較多,爺爺奶奶輩接孫子孫女的相對比較少一點。最近回我蘇北孃家住了一段時間,每天早上和下午也會幫我二姐去接送他們家寶寶,在蘇北去幼兒園接送孩子的,大部分都是爺爺奶奶輩,爸爸媽媽接孩子的也有,但是相比較的話就少了很多。可能蘇南跟蘇北經濟發展還是有一定差距的,蘇北大部分年輕人都是外出打工,每年回來的次數更是屈指可數,而蘇南卻恰恰相反,大部分蘇南人都是在家附近找的工作,因為蘇南工廠企業比較多,就業的話還是比較容易的。就我生活過的這兩個地方做比較,在蘇北爺爺奶奶接送孩子上幼兒園的居多,在蘇南爸爸媽媽接送孩子上幼兒園的居多,可能是經濟基礎決定了這兩者的差距吧!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我是露露阿


我的家鄉爸爸媽媽接孩子的多








煙臺大梅


爺爺奶奶多。因為小學1到3年級放學早,上班的話不可能天天請假出去接孩子。


用戶1624257397858


在我的家鄉,縣城裡應該是爺爺奶奶和父母各佔半吧,大多數是父母親送,爺爺奶奶接接,因為上學的時候父母親剛好上班就順便送了,而小學放學早,父母親還在上班,所以只能是爺爺奶奶去接了。農村裡大多數是學生自己走著上學,少部分由爺爺奶奶接送!


峰哥說茶


我的家鄉屬於鄉鎮,小學及以上年級學生基本現在都是孩子自己走路回家,家長都在校外附近租房陪讀,大多數是爺爺奶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