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鄭州市水利局:用水土保持留住綠水青山

河南科技報 朱勝利 通訊員 楊洪濤

3月5日,已經到了驚蟄節氣,在位於國家級水土保持重點治理區的新密市尖山風管委田種灣村,村民利用高海拔優勢和洪泉壩等工程的蓄水種植高山反季節蔬菜,山坡則種植了由側柏、火炬樹等樹種組成的水保林……

郑州市水利局:用水土保持留住绿水青山

新密田種灣村:用水土保持留住綠水青山

據瞭解,新密尖山田種灣村是鄭州市水土保持工作的縮影!近年來,鄭州市按照黨的十九大關於“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的要求,把防治水土流失的水土保持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擺在突出位置,按照“水利工程補短板、水利行業強監管”的水利改革發展總基調,深入推進水土流失綜合治理和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管理,同時注重做好水土保持宣傳教育,水土保持工作成效明顯。

加強水土流失綜合治理水土保持,涉及多個部門,需要全盤統籌,長遠謀劃。為做好此項工作,鄭州市編制了《鄭州市水土保持規劃(2016~2030)》,用以指導今後一個時期的水土保持。

有了行動綱領,更要有紮紮實實的行動。水土保持,對現有水土流失區域的綜合治理是重點。而綜合治理又需要一個個具體的工程項目來實現。如何做好工程項目的建設管理?

鄭州市根據國家批覆的水土保持相關實施規劃、專項建設方案等,依據相關技術標準,以項目區(或小流域)為單元,組織開展項目實施方案編制工作,建立項目儲備庫,做好項目儲備。

在項目實施中,強化項目法人主體責任意識,嚴格按照《水土保持工程建設管理辦法》的規定,不斷規範建管程序,提高項目建設的規範化、科學化管理水平,確保項目建設質量。

重點工程要重點關注。對於國家水土保持重點工程,鄭州市納入“圖斑精細化”管理範圍,依託信息系統和移動終端,實施全程信息化監管。

鄭州市還注重凝聚各方力量參與水土保持。除了水利部門,國土、林業等部門也共同參與到水土保持生態建設中來。在投資主體上,積極鼓勵引導民營資本投入,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良好。

推廣新密經驗,鄭州全面提升水保治理能力

鄭州市水利部門推廣新密市尖山田種灣村經驗,在做好現有水土流失區域治理的同時,如何做好預防工作,防止因為人為因素,尤其是一些生產建設項目導致新的水土流失?

根據國家有關法律,在山區、丘陵區、風沙區以及水土保持規劃確定的容易發生水土流失的其他區域開辦可能造成水土流失的生產建設項目,生產建設單位應當編制水土保持方案,報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批,並按照經批准的水土保持方案,採取水土流失預防和治理措施。而且水土保持設施應當與主體工程同時設計、同時施工、同時投產使用。應編制而未編制水土保持方案或者水土保持方案未獲批的,生產建設項目不得開工建設。水土保持設施未經驗收或者驗收不合格的,生產建設項目不得投產使用。

鄭州市注重規範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方案審批,並抓好生產建設項目“事前、事中、事後”全過程監管,推動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檢查常態化;強化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督促建設單位履行水土保持設施驗收義務。對未開展水土保持監測、監理及應交未交水土保持補償等違法違規行為,鄭州市重點進行查處。2019年全市共立案44起,結案32起,有力推動了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督執法工作。

如何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提高監管效率?對市域內的在建生產建設項目,鄭州市全面開展水土保持“天地一體化”信息監管,基本實現全市生產建設項目水土保持監管全覆蓋和常態化。對發現的疑似“未批先建”項目,要求各縣(市、區)及時跟進核實項目情況,對未批先建項目開展查處。

久久為功,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48.9平方公里

據介紹,鄭州市連續3年舉辦全市水土保持國策宣傳教育進黨校活動,為黨校學員精心編印了《鄭州市水土保持進黨校讀本》,發放了《水土保持法》等法規文本,邀請相關專家和教授,結合鄭州實際,全面講解水土保持法、水保工程建設管理、水土保持監督管理、水土保持監測等方面內容,提升黨員領導幹部水土保持法治觀念和責任意識。

鄭州市採取豐富水土保持宣傳教育形式。以世界水日、中國水周為契機,採取設諮詢臺、製作展版、發放宣傳頁等方式,利用手機短信、微信微博、報刊、電子顯示屏等手段,大力開展《水土保持法》宣傳教育,提升公眾水土保持意識。同時,該市組建專業宣傳隊伍,定期到機關、學校、企業、社區開展送法上門活動,發放水土保持宣傳冊和明白卡,普及水土保持知識,宣講水土保持國策,積極營造全社會學習、瞭解、關心水土保持的良好氛圍。

水土保持,久久為功。鄭州市一系列舉措取得明顯成效。黨的十八大以來,鄭州全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積548.9平方公里,完成坡改梯603.3公頃、生態工程5330.7公頃。鄭州市還先後建成1個國家級和5個省級水土保持科技示範園。

1、凡本網來源註明“新報融媒網”的所有稿件和圖片作品,版權均屬於新報融媒網,未經本網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新聞稿件和圖片作品的,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新報融媒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