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保險“牽手”體育 要把握機遇背後潛藏的保險價值

國內的體育迷們想必不會對保險公司感到陌生。去年,先是中國平安宣佈將以五年十億元的價格繼續冠名中超聯賽,其後中國人壽又成為中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未來三個賽季的首個官方主贊助商。國內兩大職業體育賽事均被保險公司“收入囊中”,兩家保險公司的品牌也在全國體育迷們面前刷足了存在感。

保險公司對於體育的偏愛由來已久,早在中國人壽之前,大地保險就曾與中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產生過交集。保險“牽手”體育的現象在國外也是屢見不鮮。德國保險巨頭安聯集團冠名了德國拜仁慕尼黑俱樂部和意大利尤文圖斯俱樂部兩家足壇豪門的球場,而英超托特納姆熱刺隊的球衣胸前也曾出現過友邦保險的廣告。體育賽事擁有著廣泛的受眾群體,巨大的關注度和曝光度足以讓各家保險公司心甘情願地“掏腰包”。據筆者瞭解,一些保險公司甚至會主動為大型體育賽事提供保險服務方面的贊助支持,以期提升自身的品牌形象。

但是,保險公司“牽手”體育組織或體育賽事,不應只關注到品牌營銷上的價值,而忽略掉背後蘊藏著更大價值的體育保險市場,否則無異於買櫝還珠。在中超聯賽冠名簽約發佈會上,平安集團副董事長孫建一表示,中國平安不僅以資金贊助形式支持著中超聯賽和中國之隊,還利用綜合金融、互聯網及大健康平臺優勢,通過更深層次的產品與服務創新支持著中國足球的發展。無獨有偶,與中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達成合作的中國人壽也表示,除了在資金方面支持中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改革發展外,雙方還將在金融保險、大健康領域創新產品和服務。作為行業內的龍頭企業,中國平安和中國人壽都看到了通過合作來深入探索創新體育保險的可能。例如,中國平安就曾為中國各級國家足球隊提供足球專業運動失能保險。但從中國體育產業的發展現狀和未來前景來看,我國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保障還遠遠不夠。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中國保險業或許能夠從商業體育保險發達的美國保險市場上得到一些啟迪。以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為例,對於參加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的球員個人,保險公司提供的保險產品可以涵蓋訓練和生活的各個方面,包括境內體育比賽中的傷殘死亡和第三者責任,跨境比賽中的傷殘死亡、第三者責任、行李丟失等,也包括收入中斷時宣傳媒體和經紀人費用,此外還涵蓋綁架勒索損失、運動設備損失、退役生活保障、優秀成績獎勵等。而對於美國男子職業籃球聯賽的管理機構,保險公司也提供了包括意外傷害保險、責任保險、董事長及高管責任險及設備保險等在內的豐富產品。除此之外,保險公司還提供賽事取消保險,保障由於天氣、關鍵人員缺席(由於死亡受傷或疾病)、衛星信號傳送失敗、爆發疾病等風險導致的比賽取消、延遲或改期的收益損失賠償。

對於體育保險來說,缺乏數據是制約其發展的一大瓶頸。保險“牽手”體育組織或是體育賽事,正有利於險企在“親密接觸”中收集積累可資利用的豐富數據,同時也助於險企洞察不同體育項目以及不同體育參與主體的保險保障需求。在競爭日益激烈的保險市場上,把握住體育保險這一細分市場的機遇,對於保險公司未必缺乏吸引力。而在迴歸保障的行業主旋律中,滿足體育產業發展的風險保障需求,助推我國體育產業發展同樣也是保險業積極探索體育保險的應有之義。

應當看清,只有把握住體育賽事營銷機遇背後潛藏的保險價值,保險公司賺到的才不只是眼球。

本文源自中國金融新聞網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