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2 玉米粘蟲不治不行,嚴重影響收成!抓緊採取這些措施!

近期,江淮、黃淮、華北、東北、西南和西北地區陸續出現一代成蟲,局部始見卵,大部分地區蛾量突增日早、蛾峰多、蛾量高。結合天氣條件和作物種植情況,預計今年二代粘蟲總體為中等發生,河北、陝西、內蒙古等局部降水豐沛、管理粗放地方會出現高密度田塊,河南大部、江蘇和安徽北部的局部麥秸多、溼度大田塊警惕二代粘蟲滯留當地發生為害。預計全國發生面積約為3000萬畝,幼蟲發生為害盛期在6月上旬末至7月上旬。

粘蟲鱗翅目夜蛾科,又名剃枝蟲、五彩蟲、行軍蟲、夜盜蟲。是具遷飛性、暴食性、雜食性害蟲,對玉米生長危害很大,應注意防治。

玉米粘蟲不治不行,嚴重影響收成!抓緊採取這些措施!

一、危害作物種類:主要危害玉米等禾穀類糧食作物。

二、發生危害習性及規律:成蟲晝伏夜出,多在小麥中下部枯黃葉尖、葉鞘內產卵,單雌產卵1000—2000粒。成蟲對糖醋液和黑光燈有較強趨性;成蟲飛翔能力很強,具有遠距離遷飛危害的特性。

幼蟲多在早晚活動,即早晨日出到10點以前和傍晚前後。粘蟲屬中溫好溼性昆蟲,最適溫度19~23℃,最適相對溼度為50~80%。喜食禾本科作物和雜草,食量逐齡增長,五至六齡為暴食階段,具有群集危害、暴食、雜食的特點,幼蟲常常群集遷移危害,故又名“行軍蟲”。一、二齡幼蟲僅啃食葉肉成天窗,三齡以後沿葉緣蠶食成缺刻,危害嚴重時吃光大部葉片,只殘留很短的中脈;幼蟲體色隨齡期、密度、食物而變化低齡幼蟲取食嫩葉,體色呈綠色至灰綠色,蟲口密度大時,4齡以上幼蟲呈黑或灰黑色,老熟幼蟲體長38毫米,頭黃褐色,有一“八”字縱形。體背有5條縱紋。

三、防治技術

1、農業防治:玉米出苗後要及時淺耕滅茬,破壞玉米粘蟲的棲息環境,降低蟲源。

2、人工捕殺:玉米出苗後,在幼蟲取食的早晚人工捏殺幼蟲。

3、化學防治: 當百株有蟲10頭以上時可選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4000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30~50毫升或40%氯蟲•噻蟲嗪水分散粒劑8~12克對水30~45公斤,均勻噴霧。在化學防治過程中,儘量在玉米粘蟲三齡以前防治,防治時間一般選擇早晚幼蟲取食的高發時間。

也可用功夫菊酯+甲維鹽、氟鈴脲+高效氯氰菊酯等。這些藥劑基本上是以觸殺和胃毒為主,噴藥要噴到粘蟲棲息活動的位置。氯蟲苯甲酰胺、除蟲脲、抑食肼等緩效性殺蟲劑,最好不要單獨使用。

(1)毒餌誘殺:畝用90%敵百蟲100克兌適量水,拌在1.5公斤炒香的麩皮上製成毒餌,於傍晚時分順著玉米行撒施,進行誘殺。

(2)葉面噴霧: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兌水30公斤葉面均勻噴霧;4.5%高效氯氰菊酯50毫升加滅幼脲50毫升兌水30公斤進行葉面噴霧。

玉米粘蟲不治不行,嚴重影響收成!抓緊採取這些措施!

在玉米粘蟲的防治過程中,儘量把玉米粘蟲防治在三齡以前。防治時間一般選擇早晚幼蟲取食的高發時間,噴藥部位儘量施藥在玉米心葉,注意個人防護,嚴防中毒事故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