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1 熱評|在單雙邊博弈中堅定擴大開放

熱評|在單雙邊博弈中堅定擴大開放

在美方出爾反爾、不斷激化並首先挑起中美雙邊貿易衝突的情況下,堅定捍衛國家核心利益的中國政府在將其界定為“這是單邊主義和多邊主義之間的一場鬥爭,是保護主義和自由貿易之間的一場鬥爭”的同時,並沒有因為來自美國的單邊貿易保護措施而放緩了對外開放的步伐。近期出臺的一系列堅定擴大開放的舉措,為中國進一步提升高質量發展並將發展惠及全球提供了更堅強的支撐。

繼宣佈自7月1日起降低汽車和日用消費品進口關稅,為外國商品進入中國市場減少壁壘後,6月13日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為推進互利共贏開放戰略、維護自由貿易,在穩定出口的同時進一步擴大進口,倒逼國內產業改造提升,更好滿足群眾多樣化需求”,會議確定,支持關係民生的日用消費品、醫藥和康復、養老護理等設備進口,落實降低部分商品進口稅率措施,大力發展新興服務貿易,促進研發設計、物流、諮詢服務、節能環保等生產性服務進口,擴大免稅品進口,增加有助於轉型發展的技術裝備進口等。

其後,6月15日國務院正式公佈《關於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包括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提升投資自由化水平、深化“放管服”改革,提升投資便利化水平、加強投資促進,提升引資質量和水平、提升投資保護水平,打造高標準投資環境等在內的改善營商環境,有效利用外資的六方面政策措施。這是貫徹落實關於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決策部署,實行高水平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政策的重大舉措。

中國政府出臺一系列堅定擴大開放的政策是提升政策導向改革力度、優化經濟發展思路、加速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直接體現。

首先,“積極擴大進口”反映出中國對外貿易管理思路的重大調整。進口和出口是我國對外貿易的“雙翼”,皆為我國深度參與國際分工、融入全球價值創造鏈條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個國家長期經濟增長的前景應該由一國長期供給前景來確定的。通過“積極擴大進口”,可以增加國內優質生產要素的有效供給,推動生產要素從引進、培育到釋放的戰略提升,為國內產業轉型注入更多競爭,從而激發國內經濟發展的活力,發揮進口對經濟增長的更強傳導作用,逐步助推製造業和服務業跨入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

從全球視野看,中國擴大進口提供了潛力巨大的市場需求,會讓更多國家從中受益,是中國作為有責任的大國為世界經濟貿易加快復甦做出更大貢獻的主動擔當。此外,進口能促進貿易經常項目收支趨向平衡,降低外匯儲備偏高的壓力,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進程,更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國際經貿摩擦與衝突的潛在可能性,為國內經濟發展提供更為健康、和諧的外部環境。因此,對當下中國而言,讓進口成為拉動國內技術、消費升級過程中帶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意義十分重大。

其次,在吸引國外投資領域加大改革開放力度,旨在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營造更加公平透明便利、更有吸引力的投資環境,保持我國全球外商投資主要目的地地位,進一步促進外商投資穩定增長,從而為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活水”。《關於積極有效利用外資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重申將大幅度放寬市場準入,穩步擴大金融業開放,提出積極引入境外交易者參與原油、鐵礦石等期貨交易,支持外資金融機構更多地參與地方政府債券承銷等。

把推進投資開放,改善營商環境作為擴大對外開放、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切入點”,系統性地解決國外投資在在華經營的“難點”“痛點”。比如《通知》明確表示要“大幅提高”知識產權侵權的法定賠償上限,嚴厲打擊侵權假冒行為;針對外企反映的不公平待遇問題,明令要求及時回應解決,提出建立健全各地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此外,還要求提高外商投資企業的資金運用便利度,提升外國人才來華工作和出入境便利度。

一系列舉措將有助於提升對海外投資者的吸引力,助力中國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併為全球經濟貿易帶來持續利好。


投稿/建議:[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