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9 農民真得一定要離開土地才能賺大錢嗎

一位種了30年地的農民告訴你種地為什麼不賺錢

農民真得一定要離開土地才能賺大錢嗎

稀疏的麥田渴望新的主人

現在有這樣一種說法就是種地不賺錢,並且得到不少人的認可,彷彿種地已經成了一種費力不討好的雞筋產業。在此小編實在不敢苟同。持有這種輿論的不外乎以下三種情況,一是本身不種地看熱鬧不嫌事大的人。一種是將農業當成投機的商人,可惜農業沒給他帶來短平快的效益。三是隻用解決溫飽的思維來經營現代農業,高昂的種植生產成本和不確定的回報,深深打擊種地的信心,結果半途而廢。現代農業它不是一時的熱點,是一項關乎國際民生和子孫後代的長久事業,沒有足夠的信心和實力,是做不好現代農業的。

農民真得一定要離開土地才能賺大錢嗎

新型職業農民王洪亮

今天我們帶著這些疑問拜訪了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城東街道辦事處趙樓村的種植大戶王洪亮先生。王洪亮所在的博興縣經濟發達,人均收入5000元左右,當地企業,房地產,餐飲,物流,第三產業興旺發達,各項經濟指標均列全市榜首。良好的經濟基礎和發展氛圍,使更多的農民離開農業,投身工商服務業,博興農業與之變有點相形見絀了。但博興的土地規模化種植並不落後與附近市縣。大量令人無暇種植的土地,為土地規模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農民真得一定要離開土地才能賺大錢嗎

這是一個嶄新的時代

2013博興縣便出現了承包過千畝的種植大戶,王洪亮當時還經營著農資商店,承包土地已過400畝,並且每年定時參加縣裡舉辦的農業技術學習,在農業種植管理和病蟲害防治方面有著過硬的技術和良好的口碑。隨著博興經濟的飛速發展,越來越多的人離開土地,經商,打工,或者跑物流,怎著一年也有個10-20萬的收入,王洪亮此時卻把目光牢牢鎖定這些人閒置的土地,2017年,憑藉個人的資源優勢和技術優勢,一次性承包土地600畝土地,準備將農業種植當成事業來做。

農民真得一定要離開土地才能賺大錢嗎

追逐夢想

王洪亮說種地就像農民過日子,首先必須精打細算。從買種子化肥農藥,到追肥施藥的田間管理,到收割晾曬,到適時出售,任何一個環節都得精打細算,恰到好處。該花的錢一分都不能少,否則你糊弄土地,土地就不給你好收成,一樣是種地有人一畝賺1000元,有人800不到就是這個道理。生產資料投入自己本身有條件可以批發價進貨,只此一項一年比小塊種植一年每畝節省近200元,耕地,播種,澆灌,追肥打藥,收割等與專業農業機械合作社合作同樣享受優惠價,為此每畝也能節省近百元。糧食收貨後放進自己的大型倉庫,與大型糧食加工企業或大型糧商直接面對面洽談,訂立供應合同,糧價同樣高於小散戶。除此之外再加上國家糧食種植補貼和針對大型種植戶的補貼,有這樣的環境和政策,現在入手農業恰逢時機。不過王洪亮也不是不無擔心。

農業生產的前期投入和後期收穫銷售雖然可以有效的節省,但是越來越貴的人工成本,每年支出近10萬元,再扣除保險和不確定性天氣和突發性病蟲害,有時辛苦一年跟出門打工差不多,賺了個自由,其中的勞心勞力卻無法言語。

農民真得一定要離開土地才能賺大錢嗎

王洪亮正安裝無人機

為此王洪亮想種地精打細算只是在算計節省,僅此還不夠,還要引入現在企業的成本控制措施和績效管理模式。種地同樣是經營,目的就是盈利。只有引入現代高科技智能化設備和管理理論,兩者結合才能發揮土地的最大效益。單就往年打藥一項,開始是僱人揹著噴霧器打藥,人工從13年的80元漲到現在150-200元,農忙時節還找不到人。後來用上了高架車,價格4-5元一畝還不算貴,可看到壓倒的莊稼,心疼啊。每一顆莊稼,從播種到漏出小芽,到闊枝散葉,就像自己的孩子,就那樣咔嚓一下完了,心裡的滋味只有種地的農民能懂。14年開始用上了別人的無人機打藥8元一畝,速度快打的均勻,重要的是不傷莊稼,省時省藥,不耽誤防治週期。可一畝8元,一年就近3萬塊啊,自己買一架再給其他同行打點藥,當年回本以後還能小賺一筆。2018年王洪亮從鄒平購進一臺森萊六旋翼無人植保飛機,經過嚴格的培訓,立馬在自己的地裡開始噴防作業。一來檢驗飛機的想能二來練好飛機打藥的技術。經過十幾天的親身經歷,王洪亮對飛機打藥信心十足。

農民真得一定要離開土地才能賺大錢嗎

憂心忡忡

王洪亮說植保無人機的出現徹底解決了農業種植的田間管理這個薄弱環節,讓新型職業農民如虎添翼,明年準備再承包500畝土地,擴大規模,並根據市場對優勢糧食品種的需求,著力調整種植結構,再結合現在國家鄉村振興的大環境和對三農有力支持,中國的農業將迎來新的春天。

種地到底能不能賺錢,答案是肯定的。但不是什麼人種地都能掙錢,王洪亮這樣懂市場懂技術的新型職業農民,才是未來農業的主力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