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26 中國武術名拳·形意拳的發展淵源

形意拳歷史淵源甚久,據記載始於明末,盛於晚清,是明末清初山西蒲州人姬際可,字龍峰始祖所創,始曰"意拳",後稱"心意六合拳",先生精大槍術,脫槍為拳,廣傳天下,得其真傳者有馬學禮(河南洛陽人)為南派一支。曹公繼武(安徽池州人)曹公子康熙年間曾任靖遠總後一職,後去職歸隱,傳藝於河南新安進士王自成、山西祁縣戴龍邦(北派一支)。戴藝成歸晉後將其技傳子戴文英、戴文雄二人及郭維漢,李飛羽等人。

中國武術名拳·形意拳的發展淵源

形意拳是我國傳統拳術中諸多內家拳拳種之一,是以鍛鍊形、意、氣、力、神五方面內容為主的拳術,由於形意原剛柔相濟,內外兼修,形意一體,通過形與意的相互調節,內外六合的相互作用,來達到內外兼修,體用一致的功效。形意拳是從心意六合拳衍化出的新拳種,至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曆史,創始人李飛羽先生,河北深縣人,後經商至山西太谷縣,從師戴龍邦先生門下研習心意六合拳,他刻苦鑽研,晝夜練功,十年藝成,為武林當代魁首。

中國武術名拳·形意拳的發展淵源

李氏得戴家心意六合拳真傳之後,不斷對其拳理、拳法進行深入研究和反覆實踐,認為心與意本同一理,基於心意誠於中,肢體形於外之理,即內與外相合,意與形統一更為貼切,則易心為形,此後,形意拳之名廣傳於世。

李洛能先生不僅對形意拳的發展與光大做出了卓越的貢獻,而且對形意拳的改革創新做出了極大努力,將其拳理髮展為三層功夫的練法(練精化氣、練氣化神、練神還虛)和理論,並將其拳架中弓箭步練法改為將身體重心後移,比例為前三後七的"三七步",由此克服了以掌代拳形式,在練習上更加適應了人體鬆緊轉換的機制與舒適自然的特點,從而形成了以心意六合拳為主,又有別於心意六合拳的形意拳術和系統的理論體系。

中國武術名拳·形意拳的發展淵源

李洛能先生胸懷坦蕩,不計名利,深知學藝之艱,因而廣泛授拳,擇徒不論職業、地位、家財及文化程度,凡可造之材皆授之,故李氏傳人最多,形意門之名師高手多出其門下、較之著名山西車毅齋、宋世榮、河北劉奇蘭、郭雲深,由於四人拳技風格特點各異,且所傳弟子甚多,影響很大,在其不斷的發展過程中逐步形成了山西、河北兩大脈系流傳至今,久盛不衰。

中國武術名拳·形意拳的發展淵源

形意拳劉奇蘭先生的著名弟子有長子劉文華、次子劉錦堂、三子劉榮堂和李存義、耿繼善、張佔魁、王福元、周明泰、劉鳳春、田靜傑等人。

存義先生的主要傳人有人尚榮祥、郝恩光、李彩亭、李文亭、李躍亭(定興三李)、黃柏年、馬玉堂等人。

尚雲祥先生的主要傳人有其女尚芝榮、弟子陳子江、許羽、王鳳章、高秀亭、李文彬等人。

郝恩光先生的弟子主要有:李玉琳、郝家駿、駱興武等人。

李文亭傳藝於唐鳳亭、唐鳳台、李敦素、李春博、李春航等人。

耿繼善先生主要傳人有其子耿霞光、弟子鄧雲峰、趙德祥、劉彩臣、董秀升、張秀等人。

耿霞光傳世於其子耿德福、弟子陳尚毅。

鄧雲峰傳藝於其子鄧文英、鄧文順、弟子吳子珍、李鋼、張文源等人。

劉彩臣傳藝於其子劉清泉。

形意拳主要傳人郭雲深先生的著名弟子有其子郭深,弟子李魁元、許佔鰲、錢硯堂、王薌齋等人。

李魁元先生的主要傳人有孫祿堂、田慎澤、李漢章、馬禮堂等多人。

孫祿堂先生傳世於其子孫存周,其女孫劍雲、弟子齊公博、鄭懷賢、李玉林等多人。

形意拳,象形取意,用語言說不好理解的時候,就用動物來形象的表達出來,更容易理解,是不同的勁力以及勁力的用法,身法,步法。長期練習後,身體,反應,速度都會發生變化,有結實的肩膀,有力的兩腿,剛爪,非常快的啟動速度,腰胯的靈活,腰胯蓄藏力量的開發,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性的學習。

中國武術名拳·形意拳的發展淵源

形意拳代有傳人、事蹟昭著影響極大,為宏揚中國傳統武術,在承傳、發展、提高中國傳統拳技理論水平,宏揚中國傳統民族文化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