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13 皇權王朝不過幾百年,這一制度卻傳承上千年,影響歷史之深之遠

我們都知道,歷朝歷代的各個王朝建立之後,都要臨朝改制,無論是禮法制度還是崇尚色調,這就比如秦朝尚黑,而到了漢朝卻有所改變。但是在中國數千年的皇權統治之中,有一項制度卻是足足傳承了超過一千年,那就是以才學取士的科舉制。在講述科舉制之前,我們先講一講科舉制之前的種種制度,科舉制從平民中取士,而之前的各種選官制度基本上都是貴族制度。最開始是周朝的世卿世祿,到了東漢變為了察舉制和徵辟制,實際上都成了達官顯貴的門路。

皇權王朝不過幾百年,這一制度卻傳承上千年,影響歷史之深之遠

而隨著東漢末年,戰亂頻發,三國的建立使得政權初步穩定下來,說到這裡要提兩個人物,那就是魏文帝曹丕和陳群,陳群提出了九品中正制,曹丕接納。最後這就演變成了魏晉的門閥政治,但是有一句話叫做“上品無寒門,下品無門閥”,實際上魏晉的門閥政治最終也演變成了貴族政治,高門大閥的子弟可以輕輕鬆鬆的做官,而寒門弟子鬱郁一生也只能碌碌無為,魏晉南北朝統一之後的隋王朝就面臨著這種制度帶來的問題。

皇權王朝不過幾百年,這一制度卻傳承上千年,影響歷史之深之遠

雄才大略的隋文帝認識到了門閥政治的壞處,意識到不可取,因此銳意進取,開創了科舉制,他可能沒有想到,這將是一項影響了後世千百年,包括國內外的制度。而隋文帝開創科舉制的時候只有策問一科,兒子隋煬帝即位之後開考了整整十科。不過雖然科舉制是在隋朝楊堅父子手中得以開創,但是真正發揚光大卻是在唐王朝,畢竟隋朝存在時間實在是太短了。唐朝的考試科目比之隋朝還多,其中最著名的莫過於進士和明經兩科,而其中進士較難,有“三十老明經,五十少進士”之稱。

皇權王朝不過幾百年,這一制度卻傳承上千年,影響歷史之深之遠

值得一提的是,武則天當政時期的702年開創了武舉,這又是科舉制度的一種創新,自古以來不管是重文抑武還是重武輕文都沒有好下場,宋朝和秦朝就是最好的例子。武舉開創之後,朝廷不但能夠從平民之中選拔滿腹經綸的秀才,還能夠挑選勇猛武略的軍事人才,這是科舉制當中的一大創舉。而自宋朝之後,宋太宗為了改變考官和士子之間的聯結關係,因此不讓士子對考官稱老師,從這之後進士也就成為了天子門生。

科舉制為中國吏治貢獻了一大批的人才,可以說是一項優異的制度,但是隨著理學在中國的確立,明清時期的科舉制考試,選題範圍最後竟然僅限於四書五經,而且不管是殿試府試州試鄉試,不但只能夠從四書五經之中出題,而且還不準重複,這可讓考官急壞了腦袋,有的考官沒辦法,就從兩本書之中各自取了一句合在一起讓考生解釋,甚至有的考官拿出句號,也就是經書裡面的“句讀”讓考生解釋,這樣怎麼能選拔出優秀的人才呢?

皇權王朝不過幾百年,這一制度卻傳承上千年,影響歷史之深之遠

不過科舉制影響深遠,亞洲的朝鮮,日本,越南等我國的附屬國都受到了影響,甚至我國廢除科舉制之後,越南依舊維持科舉制不少年。而且十六七世紀的時候,歐洲傳教士來到中國,親眼目睹了科舉制之後,嘖嘖稱奇,並且把科舉制帶回到了歐洲,從這之後西方各國的文官制度基本上都是從科舉制演變而來,甚至如今的高考也有幾分科舉制的意思,科舉制算得上是中國封建制度中僅次於家天下皇位傳承製的制度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