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1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選擇休養生息,蜀國的未來會怎樣?

關於諸葛亮北伐這個舉措,後人各有評論,褒貶不一。諸葛亮北伐是把雙刃劍,用對了能給對手造成致命傷,用錯了自己的損失會更大,根據諸葛亮的戰績來看應該是自己這方的損失更加慘重。如果諸葛亮不北伐,好好發展蜀國的經濟和農耕,蜀國的結局會不會有所不同呢?下面,無痕就結合諸葛亮北伐原因,分析下諸葛亮如果不北伐,蜀國的未來會怎樣: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選擇休養生息,蜀國的未來會怎樣?

首先,蜀漢政權由劉備建立,作為漢王朝延續的存在,它自認為正統,那麼曹魏則是亂臣賊子,正如那句話“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作為正統,它要向天下宣佈自己的存在,表明自己的立場和地位。這是必然的對抗!北方曹魏取代漢朝已經成為定局,如果蜀國不有所表示,那麼從劉備建立起來的所謂“漢朝正統”理論就會逐漸被淡化甚至被湮沒,而一旦這種情況發生,到時候魏國號召天下志士來討伐,蜀國只能以“割據勢力”負隅頑抗,在法理上蜀國就站不住腳;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選擇休養生息,蜀國的未來會怎樣?

其次,從國力來看。 蜀漢政權自失荊州、夷陵戰敗後,國力衰弱,人口和兵力都遠落後於曹魏,大概是1比4的比例。而曹魏佔據的中原大地,可以說是中國最為富庶的地區,其無論生產力水平,還是自然條件,亦或者是人口數量,都遠勝於蜀吳兩國。也就是說,從經濟發展速度和人口數量來說,蜀漢都處於很大劣勢,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時間拖得越久,國力差距也就越大!所以,諸葛亮採取的戰略是主動防守,也就是“以攻為守”,用主動進攻來打亂曹魏的經濟增長和戰略部署。否則,一旦等到曹魏國力強大,蜀國只能坐以待斃;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選擇休養生息,蜀國的未來會怎樣?

再次, 蜀國是劉備依靠荊州集團(以諸葛亮為代表,劉備入蜀帶領的文臣武將)在蜀地建立的政權。所以在蜀國第一階級是荊州集團、第二階級是東州集團(以李嚴為代表,劉璋以前帶領的文臣武將)、第三階級才是蜀地集團(以譙周為代表,蜀地本土勢力)。 自從關羽大意失荊州、劉備夷陵慘敗後,荊州集團可謂是元氣大傷,其實力在逐漸減弱,而東州勢力和蜀地勢力因為更早紮根於蜀中,他們希望在這個外來政權中獲得更多的權力,更多的保護自己的已得利益(蛋糕就那麼大,分的人少,每個人分的自然就多)因此這也就造成了其內在矛盾日漸突出。 諸葛亮發動北伐,可以將蜀國的內部矛盾轉移至對曹魏的外部矛盾,一旦打下雍州、涼州,那麼荊州、東州、蜀地三大集團的矛盾會大大縮減。如果諸葛亮休養生息專心搞內政,只會激化和加深三大集團的矛盾,再加上荊州集團人才死的死老的老 ,能當三軍統帥的又有幾人 ?所以只能通過北伐的方式以戰養戰才有一線生機,在老一輩舊勢力的逐漸凋零下,荊州集團需要培養出新的能夠掌握話語權的人,才能在蜀中作為外來政權繼續站穩腳跟;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選擇休養生息,蜀國的未來會怎樣?

最後,根據諸葛亮在《後出師表》所言“先帝深慮漢、賊不兩立,王業不偏安,故託臣以討賊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固知臣伐賊,才弱敵強也。然不伐賊,王業亦亡。惟坐而待亡,孰與伐之?”諸葛亮深知,即使不北伐,蜀國最終也難逃敗亡之命運。他選擇北伐,也是想在有生之年將蜀漢政權擴大,延長蜀漢政權的壽命。他深知在他死後,將沒有人能夠擔起蜀漢政權的重擔,所以他要在有生之年儘量擴大蜀漢政權的地盤,擴張實力,為後繼之人積攢足夠的資本,以希望保存蜀漢的政權,如果可能的話,也還是有進取中原的希望。

如果諸葛亮不北伐,而是選擇休養生息,蜀國的未來會怎樣?

綜上所述,如果諸葛亮不北伐,一心固守川蜀,休養生息。一來會使蜀國和魏國的差距越來越大;二來激化國內矛盾,可能魏國還沒攻過來,蜀國內部就已經先亂了起來;三來長期安逸,軍隊的戰鬥力也會越來越差,一旦魏國攻打過來,只會敗得更快!後來鄧艾兵臨城下,蜀國在兵力佔優勢的情況下慘敗投降,就是很好的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