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12 江蘇蘇州吳江“80後”小夥掘金特種水產養殖

江蘇蘇州吳江“80後”小夥掘金特種水產養殖

吳江是典型的江南水鄉,轄區內河道縱橫,水域寬廣,因而養殖漁業十分發達,鱸魚、青魚、鰱魚、鯽魚等水產品都是市民飯桌上的常客。

近年來,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常規水產品市場的日益飽和,特種水產養殖逐漸在吳江興起,不少以前聞所未聞的水產品不斷亮相本地市場。近日,小農在位於桃源鎮青雲村的龍吟特種水產養殖場裡就發現了一種新奇的“長嘴怪魚”——鴨嘴魚。

今年34歲的姚峰是龍吟特種水產養殖場的負責人,2014年,他從一家水產公司辭職,憑藉敏銳的商業嗅覺,開始在特種水產領域挖掘創業的第一桶金。在姚峰的帶領下,小農來到場內一個魚池旁,只見水中隱隱約約潛伏著數條體形纖長、顏色深灰的大魚。

江蘇蘇州吳江“80後”小夥掘金特種水產養殖

“這個就是鴨嘴魚了,白天它怕光,所以會躲在水下。”為了看清鴨嘴魚的真面目,姚峰和工人一起將一張大網撒入池內進行圍捕,不一會兒鴨嘴魚群就被逼到了角落,池面“噗嗤噗嗤”濺起了層層水花。此時,姚峰順勢用網兜撈起其中一條鴨嘴魚放入塑料桶內,然後用雙手抓住它的一頭一尾並舉起,使其無法掙扎。

“它的嘴像鴨子一樣,好長,起碼佔了全身的三分之一。”看著眼前半米多長的“大傢伙”,小農不禁發出這樣的感嘆。不過,姚峰立即進行了糾正,他解釋說,鴨嘴魚前端形似鴨嘴的東西其實並不是它的嘴部,而是它的吻部,由軟骨組成,具有探測食物和辨別方位的功能。

江蘇蘇州吳江“80後”小夥掘金特種水產養殖

鴨嘴魚學名美國匙吻鱘,又名鴨嘴鱘,原產於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是一種大型淡水經濟魚類,從3億年之前(即恐龍時期)就在地球上生活,與中華鱘以及長江水域中的白鱘同屬鱘形目白鱘科。據姚峰介紹,美國密西西比河流域與長江流域基本處於同一緯度,因此鴨嘴魚相對比較適應本地環境。作為濾食性魚類,野生的鴨嘴魚主要攝食水中的浮游動物,而人工養殖的鴨嘴魚經過馴化已經可以攝食飼料,並且因為鴨嘴魚害怕強光的習性,一般需要在晚上進行投餵。

除了擁有扁長的吻,鴨嘴魚的體表也光滑無鱗,並且刺少肉多,幾乎就是一根龍骨直連吻部。姚峰說,鴨嘴魚體長一般能達到70釐米左右,大的能有100多斤,由於其肉質細嫩鮮美,近年來頗受市場追捧。目前,龍吟特種水產養殖場共有鴨嘴魚養殖魚池20畝,年產量3萬多斤,每斤售價35元左右,主要銷往長三角地區的農莊、飯店用於特色菜烹調,年銷售額可達百萬元。(備註:此處價格僅為參考)

除鴨嘴魚外,龍吟特種水產養殖場裡還養殖有40畝的錦鯉。“因為是觀賞魚,錦鯉的銷售方式和鴨嘴魚不太一樣。”據姚峰介紹,養殖場裡目前有紅白鯉、黃金鯉、大正三色鯉、火鯉、茶鯉等十多個錦鯉品種,按照顏色、花紋、體形的不同劃分級別,品相差的可能只賣20多塊,品相好的價格則要上萬。

“一條錦鯉種魚可以產幾十萬顆卵,從卵到成魚的生長過程中,我們要進行5次選別淘汰,真正品相好的可能只佔百分之一。”姚峰說,他售出的錦鯉中最貴的賣到了2萬多元的價格,但幾乎已經是萬里挑一,極品品相的錦鯉可遇而不可求。

四年來,憑藉養殖鴨嘴魚和錦鯉,姚峰的特種水產養殖場一年的銷售額已接近300萬元,他也因此走上了發家致富的道路。接下來,姚峰計劃在養殖場一側闢出4畝多地打造工廠化育苗車間,向特種魚苗種培育方向發展,形成差異化競爭優勢,提高效益。

出處:吳江日報 ◆採編:駐區農委全媒體記者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