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三千點下方是優質股的“黃金坑”

紅刊財經 陶丹

“三月份,三上三下三千點”,這句念起來稍顯拗口的話,正反映出A股在近期持續拉鋸的糾結狀況。繼3月8日、3月14日上證指數兩度擊穿3000點整數關之後,本週二(3月26日)上證指數再度失守3000點。和前兩次失守3000點不同,此次3000點的攻防戰伴隨著指標頂背離,高位雙頭若隱若現;更有境外股市下跌和陸港通“北上資金”流失等多重因素影響。從短期看,3000點上方存在巨量套牢盤,需要反覆震盪“鬆鬆土”並不意外;但從長線角度看,3000點絕非行情的終點,而是長期行情的中繼站。對股指和優質股來說,3000點下方仍是“黃金坑”,回調是長線佈局的好時機。


三千點下方是優質股的“黃金坑”


在3月2日《證券市場紅週刊》的“投資人社區”欄目中,筆者指出“三月戰3000,找熱點也要防風險”(詳見當期週刊P56-57),認為上證指數3000點附近面臨套牢盤和獲利盤的雙重打壓,急漲之後陷入拉鋸戰在所難免,基本為市場走勢印證。除了技術面的制約外,利好消息效應遞減和利空因素浮出水面也是重要因素。此前支持市場走高的利好因素,如中國與美國貿易摩擦的緩和、流動性的季節性寬鬆、科創板設立對科技股和相關板塊的帶動等,已經逐步被市場消化且反映在指數上;而逐漸累積的利空因素,如美國短期、長期利率倒掛帶來美股震盪、陸港通北上資金淨流出等,都對市場情緒面造成相當程度的影響。而隨著看空和下調評級研報的出臺、大股東減持不斷、績差年報陸續發佈,境內外利空因素逐漸浮出水面,在某種程度上和技術面形成了共振,股指出現意料之中的調整不足為奇。

其實,牛市本身就是在猶豫中曲折上漲,一步登天並不現實,在行情初期出現反覆甚至“倒春寒”,早已是市場中的一部分。即使是如美股的十年長牛,中途也有多次明顯調整。因此,長線投資者應當重點把握行情發展的主線,在主線沒有改變之前,反覆震盪只是短線上升過程中的插曲。

在筆者看來,本次始於2440點的牛市,主線在於低估值起點上的“開放牛+改革牛”。所謂“開放牛”,在於A股通過滬港通、深港通等一系列機制,拓寬外資參與A股的渠道,並被納入MSCI等國際指數體系。隨著開放渠道的拓寬,A股在國際指數體系中的比重不斷上升,外資被動和主動配置的比重勢必水漲船高,境外資金流入A股已是不可逆轉的大趨勢;而“改革牛”,則是試行註冊制的科創板推出,給A股一次大規模吸納新經濟上市資源的契機。“開放牛”和“改革牛”並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促進、彼此激勵。“開放牛”在輸入境外資金的同時,也輸入價值投資理念,而這一理念正是實施註冊制的境外股市的主流觀點,有利於促進“改革牛”的深化;而“改革牛”在引入增量上市資源的同時,也對存量的上市公司形成“鯰魚效應”,有助於長線資金往具備可持續增長或成長潛力的上市公司聚集,提高上市公司整體質量,這又為進一步吸引境外資金,深化“開放牛”奠定了基礎。目前來看,無論是“開放牛”還是“改革牛”,都在不斷推進深化的過程中,A股的長期行情顯然也不會就此終結。

從估值的角度來看,即使經過年初的一波急漲,滬深兩市的平均市盈率依然處於較低水平。其中,上證50指數成份股的市盈率中位數為11倍左右,顯著低於歐美股市。單單從藍籌股的價值重估來看,估值修復還遠未完成;適度的回調並不會對藍籌股的基本面造成影響,反而使股價具備更高的性價比。作為市場中的基石,藍籌股的估值修復尚未完成,股指就很難輕言行情結束。

從螺旋式上升的長期走勢來看,上證指數在3000點的反覆震盪,隨著時間的推移,勝利的天平也不斷向多方傾斜。一方面,是存量公司尤其是具備行業競爭力的藍籌股不斷髮展壯大;另一方面,則是通過IPO或重組等方式,不斷引入新上市資源的“活水”,逐步淘汰存量上市資源中的“落後產能”,為市場注入活力。這兩方面因素也決定了,把3000點從天花板磨成地平線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

每一次千點整數關,從天價演變成為地價,都需要經歷上述兩大因素的不斷積澱,從量變走向質變,最直觀的指標莫過於“時間”二字。從1000點整數關的攻防戰來看,從首次突破的1992年5月,到成為熊市底部啟動新牛市,經過了13年零1個月到2005年6月才實現;而2000點的攻防戰,同樣是從首次突破的2000年7月,到2014年7月才啟動新牛市確認底部,經歷了整整14年。而3000點整數關的首次站上,則是2007年2月,如果比照此前兩次千點攻防戰的經驗,2020年或2021年3000點就將成為牛市朝陽噴薄而出的地平線。雖然看似還有1-2年的時間,但相比整個千點攻防戰長達13-14年的時間,現在已經進入到拉鋸戰的尾聲(見圖1)。


三千點下方是優質股的“黃金坑”


除了拉鋸時間漸入尾聲之外,股指的調整空間也因為低估值的因素而被封殺。對於優質股來說,3000點以下就是最後的“黃金坑”,值得逢低分批佈局買入;除此之外,分批參與低估值的指數基金也是不錯的選擇。而一些被大幅爆炒的垃圾股,則隨時面臨被打回原形的風險,本週一些年報連續兩年虧損而被“ST”處理的公司連續暴跌,已經開始提示爆炒垃圾股的風險。只有真正具有競爭力的公司,才是在3000點以下“黃金坑”值得長期把握的好股。

從本週的走勢來看,週二和週四兩度擊穿3000點,但週五上證指數在大金融板塊的引領下再度大漲穩住,同時陸港通北向資金再度大幅流入,顯示新一輪的風格切換正在開始。其中,銀行股指數的動向最值得關注,作為A股估值最低、權重最大的行業板塊,銀行股某種意義上為市場起到“託底”的作用,也屢次扮演提前見底或見頂的角色。去年7月初,銀行股指數就提前上證指數半年見底,而今年3月4日又再次率先見頂(見圖2)。週五銀行股的止跌企穩,有望帶來新一輪藍籌股引領指數的行情到來,逢低可積極關注。


三千點下方是優質股的“黃金坑”


​(本文已刊發於2019年3月30日出版的《紅週刊》)

更多投資機會請點擊鏈接:https://j.youzan.com/vP0b8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