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02 三千点下方是优质股的“黄金坑”

红刊财经 陶丹

“三月份,三上三下三千点”,这句念起来稍显拗口的话,正反映出A股在近期持续拉锯的纠结状况。继3月8日、3月14日上证指数两度击穿3000点整数关之后,本周二(3月26日)上证指数再度失守3000点。和前两次失守3000点不同,此次3000点的攻防战伴随着指标顶背离,高位双头若隐若现;更有境外股市下跌和陆港通“北上资金”流失等多重因素影响。从短期看,3000点上方存在巨量套牢盘,需要反复震荡“松松土”并不意外;但从长线角度看,3000点绝非行情的终点,而是长期行情的中继站。对股指和优质股来说,3000点下方仍是“黄金坑”,回调是长线布局的好时机。


三千点下方是优质股的“黄金坑”


在3月2日《证券市场红周刊》的“投资人社区”栏目中,笔者指出“三月战3000,找热点也要防风险”(详见当期周刊P56-57),认为上证指数3000点附近面临套牢盘和获利盘的双重打压,急涨之后陷入拉锯战在所难免,基本为市场走势印证。除了技术面的制约外,利好消息效应递减和利空因素浮出水面也是重要因素。此前支持市场走高的利好因素,如中国与美国贸易摩擦的缓和、流动性的季节性宽松、科创板设立对科技股和相关板块的带动等,已经逐步被市场消化且反映在指数上;而逐渐累积的利空因素,如美国短期、长期利率倒挂带来美股震荡、陆港通北上资金净流出等,都对市场情绪面造成相当程度的影响。而随着看空和下调评级研报的出台、大股东减持不断、绩差年报陆续发布,境内外利空因素逐渐浮出水面,在某种程度上和技术面形成了共振,股指出现意料之中的调整不足为奇。

其实,牛市本身就是在犹豫中曲折上涨,一步登天并不现实,在行情初期出现反复甚至“倒春寒”,早已是市场中的一部分。即使是如美股的十年长牛,中途也有多次明显调整。因此,长线投资者应当重点把握行情发展的主线,在主线没有改变之前,反复震荡只是短线上升过程中的插曲。

在笔者看来,本次始于2440点的牛市,主线在于低估值起点上的“开放牛+改革牛”。所谓“开放牛”,在于A股通过沪港通、深港通等一系列机制,拓宽外资参与A股的渠道,并被纳入MSCI等国际指数体系。随着开放渠道的拓宽,A股在国际指数体系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外资被动和主动配置的比重势必水涨船高,境外资金流入A股已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改革牛”,则是试行注册制的科创板推出,给A股一次大规模吸纳新经济上市资源的契机。“开放牛”和“改革牛”并不是割裂的,而是互相促进、彼此激励。“开放牛”在输入境外资金的同时,也输入价值投资理念,而这一理念正是实施注册制的境外股市的主流观点,有利于促进“改革牛”的深化;而“改革牛”在引入增量上市资源的同时,也对存量的上市公司形成“鲶鱼效应”,有助于长线资金往具备可持续增长或成长潜力的上市公司聚集,提高上市公司整体质量,这又为进一步吸引境外资金,深化“开放牛”奠定了基础。目前来看,无论是“开放牛”还是“改革牛”,都在不断推进深化的过程中,A股的长期行情显然也不会就此终结。

从估值的角度来看,即使经过年初的一波急涨,沪深两市的平均市盈率依然处于较低水平。其中,上证50指数成份股的市盈率中位数为11倍左右,显著低于欧美股市。单单从蓝筹股的价值重估来看,估值修复还远未完成;适度的回调并不会对蓝筹股的基本面造成影响,反而使股价具备更高的性价比。作为市场中的基石,蓝筹股的估值修复尚未完成,股指就很难轻言行情结束。

从螺旋式上升的长期走势来看,上证指数在3000点的反复震荡,随着时间的推移,胜利的天平也不断向多方倾斜。一方面,是存量公司尤其是具备行业竞争力的蓝筹股不断发展壮大;另一方面,则是通过IPO或重组等方式,不断引入新上市资源的“活水”,逐步淘汰存量上市资源中的“落后产能”,为市场注入活力。这两方面因素也决定了,把3000点从天花板磨成地平线是可行的,也是必然的。

每一次千点整数关,从天价演变成为地价,都需要经历上述两大因素的不断积淀,从量变走向质变,最直观的指标莫过于“时间”二字。从1000点整数关的攻防战来看,从首次突破的1992年5月,到成为熊市底部启动新牛市,经过了13年零1个月到2005年6月才实现;而2000点的攻防战,同样是从首次突破的2000年7月,到2014年7月才启动新牛市确认底部,经历了整整14年。而3000点整数关的首次站上,则是2007年2月,如果比照此前两次千点攻防战的经验,2020年或2021年3000点就将成为牛市朝阳喷薄而出的地平线。虽然看似还有1-2年的时间,但相比整个千点攻防战长达13-14年的时间,现在已经进入到拉锯战的尾声(见图1)。


三千点下方是优质股的“黄金坑”


除了拉锯时间渐入尾声之外,股指的调整空间也因为低估值的因素而被封杀。对于优质股来说,3000点以下就是最后的“黄金坑”,值得逢低分批布局买入;除此之外,分批参与低估值的指数基金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一些被大幅爆炒的垃圾股,则随时面临被打回原形的风险,本周一些年报连续两年亏损而被“ST”处理的公司连续暴跌,已经开始提示爆炒垃圾股的风险。只有真正具有竞争力的公司,才是在3000点以下“黄金坑”值得长期把握的好股。

从本周的走势来看,周二和周四两度击穿3000点,但周五上证指数在大金融板块的引领下再度大涨稳住,同时陆港通北向资金再度大幅流入,显示新一轮的风格切换正在开始。其中,银行股指数的动向最值得关注,作为A股估值最低、权重最大的行业板块,银行股某种意义上为市场起到“托底”的作用,也屡次扮演提前见底或见顶的角色。去年7月初,银行股指数就提前上证指数半年见底,而今年3月4日又再次率先见顶(见图2)。周五银行股的止跌企稳,有望带来新一轮蓝筹股引领指数的行情到来,逢低可积极关注。


三千点下方是优质股的“黄金坑”


​(本文已刊发于2019年3月30日出版的《红周刊》)

更多投资机会请点击链接:https://j.youzan.com/vP0b89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