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三國時期真實的馬超是一個怎樣的人?

船伕聊名著


在《三國演義》裡面馬超是一個武藝高強、勇冠群雄的戰將。作為劉備陣營裡面的“五虎上將”之一,他曾經令曹操割須斷袍,他與許褚、張飛的惡戰更是《三國演義》中描寫最精彩也最動人心魄的打鬥場面。但是在真實的歷史當中馬超的形象、事蹟與《三國演義》裡面的那個馬超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馬兒雖勇,但曹操絕無割須斷袍

在《三國演義》裡面馬超幾次精彩的出場都給人深刻的印象。第一次出場是是在第十回馬超跟隨馬騰、韓遂討伐李傕、郭汜。兩軍對峙只見“只見一少年將軍,面如冠玉,眼如流星,虎體熊臂,彪腹狼腰;手執長槍,坐騎駿馬,從陣中飛出”。

第二次出場是在五十八回,馬超為報父仇,發兵討伐曹操。當曹操看到“面如傅粉,唇若抹朱,腰細膀寬,聲雄力猛,白袍銀鎧,手執長槍,立馬陣前”所謂馬超之時不禁暗自稱奇。而在這場戰爭當中,曹操更是被殺得割須棄袍,幾乎喪命。此戰之後,馬超名聲大震,以至於後來諸葛亮看到馬超之後不禁給出了“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的高度評價。

事實上,真實的馬超確實是這麼一個驍勇絕倫的武將,這點雖然《三國演義》有一定的拔高,但是基本符合馬超的生平。唯獨有幾個細節是真實的歷史是不曾發生過的,最出名的就是曹操的割須斷袍當屬子虛烏有。最初曹操割須斷袍不過是元朝時期的《三國志平話》及元明雜劇中的為烘托出馬超驍勇絕倫的藝術描述。羅貫中在編寫《三國演義》的時候便引用了《三國志平話》裡面的這個故事。

很多人認為曹操割須斷袍的這個故事成立的最大證據是曹操說的那句“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實際上這句話的最初出處是在《山陽公載記》,據《山陽公載記》載:“初,曹公軍在蒲坂,欲西渡,超謂韓遂曰:‘宜於渭北拒之,不過二十日,河東谷盡,彼必走矣’。遂曰:‘可聽令渡,蹙於河中,顧不快耶!’超計不得施。曹公聞之曰:‘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可見曹操並非因為被馬超打得割須斷袍才說出“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而是被馬超的計策給嚇到了才說出這句話。

真實的滅門慘案,為保全自己,不顧一家老小安危

在《三國演義》裡面馬超除了被塑造成一個驍勇善戰的猛將之外,同時也被塑造成一個忠臣義士孝子。根據《三國演義》的說法,馬超之所以發兵討伐曹操,是因為父親及其兄弟、族人被曹操殺害。為報家仇,馬超才聯合了韓遂出兵伐曹。

但是事實上卻恰恰相反,正是馬超一時的魯莽,發兵反曹,才導致曹操殺死馬騰一家。據《資治通鑑·漢紀五十八》記載:“十六年三月,操遣司隸校尉鍾繇討張魯,使徵西將軍夏侯淵等將兵出河東,與繇會。倉曹屬高柔諫曰:‘大兵西出,韓遂、馬超疑為襲己,必相扇動。宜先召集三輔,三輔苟平,漢中可傳檄而定也’。”由此可見當時,馬超等人因為對曹軍的行蹤誤判以為曹操是來攻打自己的,便主動出擊攻打曹操。

可是馬超卻“忘記”了自己的父親在早之前就已經投靠了曹操。在《三國演義》馬騰是奉詔入京,後來參與了暗殺曹操的計劃而被誅殺的。但是真實的馬騰是因為與韓遂不合,為了鞏固自己在西涼的地位,主動請求“還京畿”以此獲取朝廷的支持,曹操此時面對馬騰的投懷送抱也樂於接受。以漢獻帝的名義授予馬騰衛尉,拜馬超為“偏將軍,封都亭侯,領騰部曲”,就連馬超的弟弟馬休、馬鐵也被加官進爵,馬氏一家只剩馬超一個沒有入京,其餘族人都入京為官。

在建安十六年,曹操進攻漢中,馬超、韓遂二人誤以為曹操是來攻打西涼,便先下手為強攻打曹軍。後來曹操親自出徵,擊敗了馬超、韓遂。第二年回京之後,才處決了在京的馬騰一家。《三國演義》為了襯托馬超的忠孝,顛倒了馬騰被殺的時間,為馬超攻打曹操製造了一個正義的理由。事實上,關於馬超與曹操的這場戰爭更多的是一場軍閥割據之間爭地盤的戰爭。為了爭奪地盤,馬超竟然不顧在曹操手中的父親、族人的安危,這樣的馬超配不起忠孝仁義的名氣。


煮酒君


馬超是個不忠不孝之徒。

在《三國演義》中,馬超是劉備手下五虎上將之一,按“關張趙馬黃”的排名來看,名列第四。馬超這個人物,用諸葛亮的話來說“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

按《三國演義》的說法,馬超父親馬騰受漢獻帝密詔,率兵前來清君側,哪知道走漏風聲反被曹操所殺。馬超聞訊,為了給父親報仇,聯合韓遂發兵20多萬殺向長安。曹操被迫停止南征,率兵應戰。馬超憑藉著高超的武藝,曾打得曹操割須棄袍狼狽不堪。後來曹操巧施離間計,大敗馬超,馬超不得不敗退跑路,最後投附了劉備。

文學作品中的馬超“面如冠玉,眼若流星,虎體猿臂,彪腹狼腰”因為喜歡穿白色衣服,加上善戰無前,所以人稱“錦馬超”。為報父仇前後舉兵討曹,儼然集國恨家仇於一身,正氣凜然的形象。

其實,歷史上真實的馬超與《三國演義》標榜的形象大相徑庭。說其無君、無父、狼子野心絲毫不為過。

為什麼這樣說呢?事情還要從馬騰之死說起。

馬騰字壽成,是漢伏波將軍馬援的後代。大概是繼承了先祖勇武的優秀基因,馬騰進入公眾視線也是因軍功,從一介布衣至徵西、徵東將軍,長期駐守隴右。

韓遂、字文約,這貨也不是個省油的燈。東漢末年,張角領導的黃巾起義還沒有平滅,涼州地方又發生了動盪。

這次的帶頭大哥是北宮伯玉,他帶領了族屬先零羌聯合了地方土豪宋楊,積極響應太平道張角的起義。亂軍很快攻陷金城郡,殺死護羌校尉冷徵和金城太守陳懿。次年,叛軍進逼三輔,數次大敗漢軍。

千軍易得、一將難求,北宮伯玉手下湟中精兵數萬,(湟中,指今青海黃河西岸之地,叛軍主力一部為湟中義從,是漢末作戰序列中一支精銳之師)卻沒有可以獨當一面的將領。聽說韓遂“素有膽略,在西州一帶聞名”於是當機立斷將韓遂“請”至軍中。令北宮伯玉始料未及的是,請神容易送神難。韓遂羽翼豐滿之後,乾脆鳩佔鵲巢。殺了北宮伯玉自己做了叛軍首領。

在韓遂的帶領下,叛軍打出清君側、誅除宦官的旗號,攻城略地,據有了西州數郡之地,很快就眾至十餘萬,並且連敗蓋勳和皇甫嵩兩位漢廷名將。漢帝無奈,只好招安了韓遂,封其為鎮西將軍。

馬騰先是與韓遂結為異姓兄弟,一個槽裡難拴兩頭叫驢,很快兩人就反目成仇兵戎相見,你來我往鬥得不亦樂乎。漢政權派了在三輔、關西等地享有威望的鐘繇前來調解,雙方這才罷手。建安十三年,曹操擔心割據關西的軍閥再度陷入混戰局面,於是徵馬騰入京師。馬騰年齡大了,也不想再折騰了,於是順從的入京師宿衛。曹操當即表薦其為衛尉,馬超的弟弟馬休和馬鐵分別封為奉車都尉和騎都尉。馬騰一大家子徙往鄴郡居住,獨留了馬超在關西統領馬騰部眾,為安撫他,漢獻帝封其為偏將軍。與此同時,韓遂也把兒子送往京師為質。

然而,就在事隔三年後,馬超不顧留在京師為質的馬騰生死安危,悍然起兵作亂。

馬超倡亂,在京師為質的馬氏家族成員揹負了謀逆罪名被全部斬首。馬超對自己起兵造反的後果心底十分清楚,擔心以一己之力難以抵擋曹操進剿,於是擁戴韓遂為首領,對韓遂說:“今超棄父,以將軍為父;將軍亦當棄子,以超為子。”

要知道,董承謀誅曹操事在建安初年,距馬騰入京師已有十年,馬騰因此遭曹操毒手,根本是子虛烏有之事。為質的馬騰當時只是下獄,直到第二年五月見事情再回斡旋餘地,這才死於非命的。就在馬騰尚在人世時,馬超就認韓遂為父親了。自己不顧父親安危造反也就罷了,還逼著韓遂置兒子不顧與自己合作。

起兵造反為“不忠”,害死父親為“不孝”,如此“不忠不孝”之人,年紀輕輕就掛了也算是報應不爽了。


唐風宋月


馬超一直是筆者非常喜愛的人物,其勇堪比呂布,然而就這麼一個西涼戰神竟然是被嚇死的,實在是讓人嘆息。讀“三國演義”,誰不知蜀漢五虎將,誰不知五虎將中的馬超,然而,“五虎將”這個頭銜卻正是馬超職場生涯的悲劇,從一方雄主淪落到劉大叔手下的將軍級“打手”,地位是升還是落,一目瞭然。

誠然,“三國演義”裡的“五虎將”只說屬無稽之談,子虛烏有,但《三國志 蜀書》裡,確實將這位西北梟雄與劉備的手下關羽、張飛、黃忠和趙雲並列,殊不知,馬英雄本來應該是和劉備並列的,甚至當初他比劉備要高一個等級。若史上真有“五虎將”這頂帽子,馬超肯定在內心裡是不樂意戴的。

馬超的戰鬥力很強,三國中提起馬超經常說的是“有呂布之勇”。

馬超也並不是“一勇之徒”,三國時期他也是諸侯之一,馬超有獨立的統兵能力,可以“獨當一面”,善帶騎兵,長於閃電戰。毛主席也曾評價說:馬超這個人不簡單,文武全才。在正史中,馬超的名望和作戰能力應該是位於五虎將之首的。馬超一入劉備集團,即獲得極高的禮遇,前後歷經三次升遷。官位僅在關羽之下。劉備先是拜他為平西將軍,取漢中後遷為左將軍,劉備稱帝后,又遷馬超為驃騎將軍,領涼州牧。

事實上,馬超在蜀漢政權中是最受的排擠的,他不僅感到寂寞,甚至有一種“危懼”之感。

馬超歸劉後出現了一個插曲。史書記載,馬超見劉備待自己不錯,當時劉備的身份還只是漢朝左將軍,不免有點傲氣,見了劉備仍是直呼其名,劉備不免氣惱。有一次,關羽、張飛皆在劉備身後,馬超仍不知趣,直呼劉備大名,關羽、張飛大怒,欲拿馬超開罪,馬超嚇出一身冷汗,再不敢造次。

馬超半路降劉,終非劉備嫡系,又不注意禮儀尊卑。日漸孤立,他除了偶任偏師,極少統兵出征,只能企羨黃忠衝鋒陷陣,坐觀魏延鎮守漢中,並無太大建樹。劉備更多隻是想借他的威名爭取羌人,贏得愛才美名。馬超焦躁難忍,卻又無可奈何。

伴隨著排擠而來的,是政治上的小心翼翼與自我保全。

馬超跟一個叫彭漾的私交不錯,劉備下放彭漾為江陽太守,彭漾不悅,便向馬超倒苦水。馬超說,你有才有能,本可與孔明並駕齊驅,怎麼跑到那個小地方當太守了?聽得此言。彭漾一時性起,便忘了分寸,說劉備、孔明“老革荒悖,可複道邪”,又言“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馬超聽聞彭漾言語大逆不道,便默不作聲,日後將彭漾所言,悉數上奏劉備,彭漾被收監,很快丟了性命。

彭漾自以為懷才不遇,向馬超發發牢騷,本以為可以得到馬超共鳴,沒想到自己信任的朋友卻成了告密者。因此出賣朋友,是為多數人所不齒的。

這次政治事件並沒有連累到馬超,卻可能重創了他的心情,不知道他有過多少次的輾轉難眠,有過多少次的如芒在背,憂心忡忡地為自己的命運焦慮,懷著朝不保夕的心情在新公司過日子。

馬超的遺囑,只有一個拜託。

這些雖然只是想象,但他的生命長度卻似乎證明了這些想象:事件的第三年,這位鷹隼般的英雄像秋葉一樣凋謝了,享年才47歲。遺囑裡沒有雄心壯志,沒有國事,只有家事,他強調了自己的悲慘遭遇,一家二百餘口都慘死在曹孟德手裡,只有一個拜託:將弟弟馬岱作為馬家的繼承人。

其他的呢,“餘無復言。”他在低調中結束自己的一生,甚至連遺囑都那麼低調。他最終想到的只是保全!


王銘葦


馬超(176年-222年),字孟起,是三國時期蜀漢名將,少年時便成名,有“健勇”之稱。他有很強的個性和骨氣,一直不喜歡曹操,曹操曾想讓馬超入朝為官,馬超不去赴任。後曹操在討伐郭媛後藉助漢獻帝的詔令,想封馬超為徐州刺史,馬超又拒絕了,這體現出他一代勇將的氣節。後來,在建安十六年(211年)他聯合關中諸侯韓遂等起兵反曹,這一度對曹操形成了極大的威脅。後曹操採納賈詡的計策,故意送去一封塗改過的信給韓遂,多疑的馬超便懷疑韓遂更改了信中的重要內容,最後韓、馬二人反目,馬超敗走。馬超在劉備攻打劉璋時投降於劉備,可見其對於選擇君主有他的原則和堅持。在蜀漢建立後,馬超官至驃騎將軍,後病死,劉禪追諡他為威侯。

如果說,總是在三國裡聽說其神奇武功,可能源於《籌海圖編》、《江南經略》、《陣紀》等記載,這些古籍中記載馬超有一套名為出手法的軍陣劍術流傳於世。不可否認,馬超的英勇善戰是名不虛名的。當年馬超的加入,不僅使得劉備軍事力量得到進一步壯大,更對當時的劉璋造成了不小的恐慌,從而加速了劉璋軍的投降。後馬超與張飛屯兵下辯時,憑藉馬超在西涼一帶的威望,氐族雷定七部萬餘人響應劉備,他為爭取漢中的劉備軍貢獻了不小的軍事力量。

曹魏名臣楊阜便讚頌過馬超,“有信、布之勇,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超強而無義。”

三國時期蜀郡太守王商也評價馬超說:“超勇而不仁,見得不思義,不可以為唇齒。”從這兩點也可看出,馬超雖驍勇善戰,不過在仁義方面可能會略微殘忍。

國家人文歷史


馬超一生高開低走,歷經了從割據一方到寄人籬下的變遷;也逐漸從一個文武兼備的地方諸侯淪為他人手下的打手武將,最終備受猜忌,在鬱鬱寡歡中離世。

一、《三國演義》小說中的馬超

民間傳說:“三國英雄數馬超”,馬超留給世人的形象也是“勇猛”、“勇冠群雄”。《三國演義》中對馬超的描寫也集中在這一點:如在第十回中槍挑王方、第五十八回殺得曹操割須棄袍、第五十九回與許諸大戰兩百回合、逼得許褚赤膊上陣等一系列英雄事蹟,展示了馬超“英烈過人”的一面。

但小說為了突出馬超的英武形象,不惜篡改了歷史,最明顯的一部分就是馬超為父親馬騰報仇,聯合韓遂大戰曹操。然而,真實的情況是馬超由於自己的莽撞.導致了父親馬騰及全家遇害。這將在下面講到。

二、歷史上的馬超

1、官宦世家出身、割據一方

馬超出生於西涼馬氏,是東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父親馬騰是涼州地方軍閥,後來因為與韓遂產生矛盾,被逼投靠曹操回京任職。馬超子承父業,擔任偏將軍、都亭侯,繼續割據涼州,並與當地軍閥韓遂、楊秋、李堪、成宜等聯盟,成為雄霸一方的割據勢力。

曹操手下的謀士荀彧曾稱:

“關中將帥以十數!莫能相一!唯韓遂、馬超最強”。

這是馬超最風光的一段時期。

2、敗於曹操之手、投靠他人

前面說道,馬超的父親馬騰因為和韓遂的矛盾,被逼離開涼州,帶領全家投奔曹操,只有馬超一人不願同行,留在了馬超。

建安十六年,曹操派大將鍾繇征伐漢中張魯,馬超、韓遂錯誤的認為曹操的目標在於自己,於是起兵,最終被曹操所敗。因為這一事件,曹操殺了留在京城的馬騰一家,連帶誅殺三族。

由此可見,與《三國演義》中描寫的正好相反,不是馬超為父報仇大戰曹操,而是馬超的行為害死了父親馬騰及三族,馬超冒然出兵,陷父親及全家於絕境。陳壽在《三國志》中就曾感嘆道:

“馬超阻戎負勇,以覆其族,惜哉!”

經歷這一敗後,馬超徹底在北方失去了自己的勢力,先後投奔張魯、劉備,從割據一方的霸主,開始了寄人籬下的生活。

3、為君王所猜忌、鬱鬱寡歡

馬超投奔蜀漢後即被劉備授予“平西將軍督臨沮,因為前都亭侯”,後又封他為“左將軍”。

表面上受到重用,然而實際上劉備對馬超還是猜忌、防備。原因有兩點:

一來馬超與別人不同,曾經是割據軍閥,難保內心是否還有東山再起的心思,劉備不得不防;二來馬超是帶兵來降,只聽馬超命令,擁有較強的軍事實力,也是一個隱患。

因此,劉備雖然授予馬超高官厚祿,但並未重用,也並沒有在重大戰爭中啟用馬超,馬超一直處於閒置的狀態。

與此同時,馬超也時時提防、處處小心,甚至不惜出賣老友,為求自保。

某一次彭羕與馬超敘舊時,彭羕表露出對劉備的不滿,馬超聽後,默不作聲,但很快把情況向劉備告發,導致劉備殺了彭羕。

三、結論

諸葛亮曾評價馬超:

“孟起兼資文武,雄烈過人,一世之傑。”。

確實,馬超文武兼備,是一代豪傑,但也有莽撞起兵的行為,絕不是《三國演義》中描述的完美英雄形象;經歷了從霸主到將領直到被冷落閒置的窘境,實在可惜!


曉東筆談


小時候玩街機的《吞食天地》,西蜀的五虎上將裡的馬超被魏延所替代,當時沒怎麼讀過《三國演義》,對日本遊戲廠商的這一做法也沒有太多想法,不過現在回頭看來,馬超在《三國演義》有地位,有能力,有相貌,但總是沒有踩到點上,確實有些悲劇色彩。

  馬超,字孟起,東漢初期大將馬援之後,其父馬騰。靈帝末年,馬騰以戰功累遷偏將軍、徵西將軍。



起初,馬騰和曹操是盟友,馬騰還曾遣馬超隨曹軍一起討伐袁紹殘餘勢力的郭援和高幹。

不久,曹操以馬超為偏將軍,封都亭侯,使領馬騰部曲,並將馬氏家族全部遷往魏都鄴城,馬超一人獨留關西。其實,按照這個勢頭髮展,馬氏家族必能門宗大振。

可是,偏偏馬超有點兒作,建安16年,他夥同韓遂等10名關中諸將,群起叛魏,聚眾10萬,與曹軍抗衡。

曹操採用謀士賈詡之離間計,大破馬超諸軍。因受馬超牽累,留在鄴城的馬騰及其家族200餘口慘遭滅門。

自此,馬超與曹操結下了血海深仇。

當時社會輿論完全站在曹操一邊,而馬超背父叛君,陷馬氏家族於絕死之地,千夫所指,他的品行確實有問題。

這一點對於馬超的影響還是巨大的,他後面一系列的不如意,都或多或少與此有關。

本來,馬超與益州牧劉璋關係不錯,曾“有連蜀之意”。但蜀郡太守王商堅決反對,說馬超“勇而不仁,見得不思義,不可以為唇齒。”

劉璋聽後,便拒絕了馬超。當時,馬超失掉了關西根據地,進退狼狽,無依無靠,只好投奔漢中張魯。

張魯最初對馬超印象還是不錯的,還準備把女兒嫁給他,但被別人勸阻,說馬超連自己的爹都豁的出去,更別說自己的媳婦了。

張魯大悟,便打消了招馬超為婿的念頭。可見,馬超背父叛君的行為,是在整個東漢末年的輿論場上,被別人深惡痛絕的,這個人生汙點,馬超怎麼也洗不清。

馬超見張魯也並不怎麼待見他,便又倒向了劉備,“密書請降”。劉備此時正與劉璋爭奪益州,聽聞馬超來降,心裡樂開了花,“潛以兵資之”。而劉璋錯以為張魯與劉備已經聯手。

劉璋果然中計,本來成都城內“尚有精兵三萬,谷帛支一年,吏民鹹欲死戰”,但劉璋心理防線已經崩潰,不願再戰,遂出城投降。

馬超加入劉備陣營,表面上,劉備對他非常之好,先拜為前將軍,與關羽並列齊驅;後又遷馬超為騾騎將軍,領涼州牧,進而封斄鄉侯。

但實際上,劉備對馬超的人生汙點是存戒心,信任有限。曉勇善戰的馬超入蜀8年,卻沒有創立任何戰功,多少有麼點尷尬。

馬超的鬱郁不得志,被一位叫彭羕的人看出來了。彭羕當時被降職為江陽太守,心裡也是不爽,便到馬超這裡來一起發牢騷。誰知,彭羕對馬超說:“卿為其外,我為其內,天下不足定也。”

馬超聞此大驚,默然不答。待到彭羕走後,他趕緊打“小報告”,彭羕即被收審入獄誅死。過了不久,馬超也以47歲的壯年,鬱郁而死。

馬超身上有孫策的影子,也有呂布的影子,似乎還有點趙雲的影子,但是他在《三國》中卻沒有能叱吒風雲起來,多多少少是因為性格決定了命運,人品很差,口碑也糟,誰也能相信他?誰敢重用他?縱是西涼錦,也只不過徒有其表罷了。


大先生的故紙堆


馬孟起是出身名門望族,起點也是很高了,最早跟著老爹馬騰討伐郭援,高翰,被封為徐州刺史,拜諫議大夫,後任司隸校尉督軍從事,這時候劉備還在當縣令,這就是差距啊。

官渡之戰前夕,曹操為穩定西線局勢,令鍾繇招馬騰還京徵為衛尉,以超為偏將軍,封都亭侯,領騰部曲,富二代就是富二代,啥都來的這麼隨意呢。要說馬超富二代,人家也確實有本事啊,潼關之戰打的曹操直呼”馬兒不死,吾無葬地也“。

三國志裡寫到,曹操、韓遂,馬超陣前會晤的時候,超負其多力,欲突前捉曹公,曹公左右將許褚瞠目盻之,超不敢動。這就顛覆我們認知的馬超了,是不是有點慫,這還不是關鍵,關鍵是兩人根本沒打過架,三國演義裡的馬超鬥許褚的場面是沒發生過的,什麼三百回合是假的,當然許褚裸衣更是虛構,大西北,冰凍三尺,零下二三十度,你裸個我看看,還沒打就凍死了。

要說馬超加入劉備陣營,確實是給劉備送了大禮的,記載先主遣人迎超,超兵將至,城中震怖,璋即稽首。馬超的影響力實在是太大了,這個時候劉備給了個原本就被賜封過的平西將軍,督臨沮,依舊是被賜封過的都亭侯。劉備稱漢中王的時候拜馬超為左將軍,章武元年遷驃騎將軍,領涼州牧。也就是這一年,四十七歲的馬超鬱悶的病死,後被追封威侯。

要說馬超死也是有不得志的因素在裡面,畢竟加入劉備陣營後確實沒受到重用,作為一個高級將領,做著維護民族關係的工作,是誰也會受不了的。但不得不說,馬超家族被曹操誅殺確實是馬超造成的,且未見有一絲痛苦,只是人之將死的時候,給劉備說了一嘴,意思是家族被曹操誅殺,與曹操不共戴天,先表立場,在言唯有一族弟馬岱在世,望主公照顧照顧,提出了遺願,可見馬超的品性也不是很好,這也是劉備不敢重用他的原因之一吧。


棍哥觀史


一個強人,一個帥比,一個悲催的傢伙

馬超非常強,強到什麼程度

在蜀漢,只有兩個人能跟馬超比,一個是關羽,一個是張飛。

不過他還是跟關張有很大差別,畢竟關是威震華夏的主,而張飛也是長坂坡獨騎退曹兵的人,而馬超一直被曹操按著摩查!

馬超很帥,所以有錦馬超的說法

馬超悲催到什麼程度

全家被殺,老來無用

馬超不喜歡曹操,

總覺得自己要幹大事業。

自己老爹和韓遂鬧彆扭相互攻打,後來受不了,接受了曹操的誘惑去了許昌當官兒,一家人都去了,就馬超沒去。

時騰進出無備,遂破走,西上。會三輔亂,不復來東,而與鎮西將軍韓遂結為異姓兄弟,始甚相親,後轉以部曲相侵入,更為仇敵。騰攻遂,遂走,合眾還攻騰,殺騰妻子,連兵不解。

後來馬超造反,有坑爹的嫌疑

但是他的造反很快就被曹操平息了,跟曹操打的仗,也不見的多精彩

超等屯渭南,遣信求割河以西請和,公不許。九月,進軍渡渭。超等數挑戰,又不許;固請割地,求送任子

主力被曹操打敗後,馬超還是死灰,又復燃的能力所以還在造反,只是曹操已經不尿他了,讓夏侯淵尿滅了他。

馬超餘觽梁興等屯藍田,使夏侯淵擊平之。割河內之蕩陰、朝歌、林慮,東郡之衛國、頓丘、東武陽、發乾,鉅鹿之廮陶、曲周、南和,廣平之任城,趙之襄國、邯鄲、易陽以益魏郡。

馬超造反的第二年馬騰被殺。不過後漢書說,“因勾結孫權北上被殺。”

不過馬超不顧父兄是鐵定的

原因可能是跟父兄關係不好!

閻行,金城人也,後名豔,字彥明。少有健名,始為小將,隨韓約。建安初,約與馬騰相攻擊。騰子超亦號為健。行嘗刺超,矛折,因以折矛撾超項,幾殺之。

馬超因為強成了馬騰的一把刀,還差點折了。

馬超對曹操的叛逆結果就是,家裡的人都死了,

臣門宗二百餘口,為孟德所誅略盡,惟有從弟岱

他到了蜀國生活還不錯,劉備給了他很大的官兒,其原因是,馬超是一個名片,一個可以鎮服西涼的名片。除此之外馬超就沒有太大用處。

一個狼奔豕突的傢伙,後半輩子默默無聞了起來。

只是生活還算優越,不愁吃穿。

你看前半輩子的馬超,一直被曹操按在地下摩插,後半輩子的馬超一直被劉備按在地下摩插,只不過插的輕了些。總體來看還是悲催的狠!


目西


要說三國曆史上誰最坑爹,我想馬超排第二沒人敢排第一了吧~究其原因,我想除了人品有問題外我實在想不出其他的理由來評價他。

首先馬騰和韓遂曾經是異性的結義兄弟,但再堅固的友誼在利益面前也會變得脆弱無比,最終二人反目成仇開始大打出手,二人交鋒多次,馬騰不僅妻子被韓遂部所殺,自己在涼州的地位也每況愈下。就是在這種情形下,馬騰去尋求曹操的幫助,大度的曹操當然樂意接納這股異族勢力(畢竟曾經馬騰也幫他伐過平陽),於是以劉協的名義給馬騰、馬休、馬鐵加官進爵,父子三人就來鄴都做官,馬超依然被留在涼州做邊防,與馬超而言離家近些倒也沒什麼不合適,畢竟家才是最溫馨的港灣啊。

有的坎長輩過不去,晚輩就能很好的處理,在涼州的這幾年,馬超和韓遂走得很近,馬超也和殺母仇人結成聯盟,逐步的擴張勢力。馬超的舉動曹操也看在眼裡,當然在“處理”馬超之前曹操先派鍾繇去打漢中,要討伐漢中需要經過馬超的管轄區域,咱們先不管曹操是啥意思,但馬超就覺得你曹操是要欺負我們。

於是乎,當時身為魏將的馬超和韓遂決定起兵造反,絲毫不關心自己父親和兄弟的安危。結果在大戰之際馬超與自己的盟友還產生了不信任,輕易的就被離間,導致叛亂失敗,家人被殺,自己馬頭一轉投張魯去了。

到了《三國演義》中,馬超造反的理由和歷史上居然來了個360度的大轉彎,也正是羅貫中這種本末倒置的寫法,讓大家無法很好的去了解一個真實的馬超。

所以說馬超這三國第一坑爹之名是當之無愧的~!


論家教的重要性…


邏輯文史游


在《三國演義》中,馬超一度是曹操最重要的敵人,曾經殺得曹操『割須棄袍』,這個成語甚至成為描述戰敗落魄狼狽的樣子典型成語,而馬超本人也有『錦馬超』的外號以及『呂(布)一馬(超)二』的武力值排名,可謂一代兼有高富帥和國民老公特質的勇將。

真實的馬超,如果單純從身份地位來說,可能比《三國演義》的人物設定更加高一些,嚴格來說,馬超是西涼的一方諸侯,後來劉備集團上表『推舉』劉備為漢中王之時,馬超在其中排名第一,就是因為東漢中央政府任命的正兒八經的平西將軍、都亭侯。

然而,馬超有致命的缺陷,這既使得他大事不成,也在某種程度上造成了他眾叛親離。

在《三國演義》中,馬超起兵是因為父親馬騰死於衣帶詔事件,既是忠君報國,也是為父報仇,可是在真實的歷史上,時間軸上的先後次序恰恰相反,馬超先起兵反曹,次年曹操才殺死馬騰並夷其三族,馬超的弟弟馬休、馬鐵也一同被殺。

如果說這是出於馬超的故意當然說不過去,但是馬超至少思慮不周或者對曹操為人行事的判斷不準確。這一事件也導致兩個後果,第一是馬超的形象名聲受損:後來馬超投奔張魯之後,張魯一開始對其很重用,任命馬超為都講祭酒,並想把女兒嫁給他,但是有人勸諫張魯說:

有人若此不愛其親,焉能愛人?(像馬超這樣不愛自己的親人的人,又豈能愛別人?)

張魯聽了進去,所以也就把馬超擱置起來了。第二馬超本人的心理也受到很大的負面影響:某年正月初一,馬超妾董氏的弟弟董種來向馬超恭賀新年,馬超捶胸吐血而說:

家門百口餘人,全部被殺害,如今我們兩個還有什麼好互相祝賀的呢?

家族的覆亡也帶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馬超喪失了基本核心力量,後來他逃亡到張魯這邊所帶的部下就不多,待到離開張魯投奔劉備的時候,馬超幾乎就沒有帶什麼部下——後來在關羽水淹七軍之時英勇不屈的龐德,本就是馬超部下,可是馬超入蜀他留在張魯這裡,後來更歸順曹操併為之盡忠而死,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馬超部下的眾叛親離。

馬超之所以落到眾叛親離的地步,和他政策的簡單粗暴也有關係。閻溫、韋康、楊阜、姜敘等涼州高級官員和名士都反對馬超,寧死不降,馬超對他們也只有殺這一個辦法,馬超甚至殺死怒罵自己的姜敘母親,這是很不符合當時的倫理規範也是不明智的,老太太的一句「背父逆子殺君惡賊」也把馬超搞得更加處於道德窪地,號召力日益下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