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3 石油與天然氣的地緣政治:避不過的風暴

美國謀求能源獨立和其對伊朗和俄羅斯實施的制裁可能會造成廣泛的影響。

中亞各國可能受到重創,同時也可能對全球石油生產和西方造成嚴重影響。

俄羅斯和沙烏地阿拉伯正就會否將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和非石油輸出國組織石油產量每天增加100萬桶進行深入辯論,以抵消委內瑞拉石油產量大幅下滑以及美國將在11月重啟對伊朗制裁時可能出現的短缺。

石油價格漲幅高達每桶80美元,此升幅是自2014年以來聞所未聞的。產量上升當然可以阻止漲價趨勢。與此同時,主要供應商寧願將原油期貨保持在每桶70至80美元。

但在今年年底前,價格甚至可能高達100美元一桶,這將取決於美國實施制裁帶來的影響。

波斯灣的貿易商告訴亞洲時報(ATimes.com):「如果海灣國家在OPEC中發揮其一貫的作用削減產量,目前的石油價格會高得多」,即OPEC供應量的10%或15%或20%。

美國處於相對輕鬆的狀態。美國石油產量已達每天1,070萬桶,足以滿足國內需求。

根據美國能源資訊署(美國能源信息署)的數據,預計下個月的頁岩油產量將創下新紀錄達718萬桶。

美國每天僅進口370萬桶石油,其中300萬桶來自加拿大。正如波斯灣貿易商所證實的,美國「進口重油和出口輕油。在三年內,該國基本上將會完全獨立。」

石油與天然氣的地緣政治:避不過的風暴

問題的重點再次與油元有關。

在特朗普政府單方面撤出伊朗核協議(JCPOA)後,歐盟的外交官仍然處於震驚之中,他們擔心「美國可以通過攔截SWIFT和CHIPS(支付系統)令交易沒法進行,並可能會以制裁扼殺伊朗。」

同時,在波斯灣,貿易商全都知道,伊朗遲早會受到美國襲擊,「它有權通過摧毀中東20%的石油產量來拖跨西方經濟體。

而俄羅斯也有這種力量。俄羅斯在很大程度上是自給自足的,它可以贏得這場經濟戰,而非軍事戰。」

地緣政治遊戲的核心就如如歐盟專家從未公開承認那樣:歐盟必須重新評估其與本質上能源獨立的美國的戰略聯盟,因為「我們正就地緣政治學家麥金德(Halford Mackinder)的分析做事,冒著賠上所有能源的風險,必須拆散俄羅斯和中國。」

歐盟漸漸意識到,美國對伊朗,俄羅斯和中國施壓是基於地緣政治考慮,整個歐亞大陸通過一帶一路(BRI),歐亞經濟聯盟(EAEU),上海合作組織(SCO),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AIIB),正在擺脫華盛頓的影響。

全球石油供應超過20%的潛在損失意味著的可怕,無法預料的後果,這將導致價值千萬億的金融衍生工具金字塔崩潰,繼而影響整個西方金融市場的上層結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