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7 今春拍場最大懸疑!這幅古畫會是王維唯一真跡嗎?

今春拍場最大懸疑燒腦劇,

《著色山水圖》莫屬了!

儘管時下全球學者、藝圈兒專家都在稱,

這古畫兒可與故宮國寶級館藏同日而語!

但到目前只能確認的是,

它是存世最早的名家山水圖卷,

至於,它是否出自唐代?

有沒有可能是大詩人王維的唯一真跡?

其價值在於文獻史學還是藝術創作方面?

還有沒有可能借此匡時一拍

重新定義中國藝術史和拍賣史?

一切都是未知。。。

所以,各位看官,趁著寶物乍現,

是時候展現你們的眼力和腦洞啦~

要知道,你的真知灼見,

可能會轟動整個拍賣圈兒啊!

今春拍場最大懸疑!這幅古畫會是王維唯一真跡嗎?

另外,關於它的作者,

傳說是迷一樣的男子——王維,

對於王大才子,我們上小學就被告知,

人可是“詩中有畫,畫中有詩”,

其詩有多入畫兒自不必多說,

但是其畫兒,到底有多“詩”?

我們自始至終也沒體味過不是?

如果今春因為你的火眼金睛,

查證出這畫兒就是出自王維之筆,

並找到無限詩意在其中,

那麼,以前的同學們,

還有後來無數無數的同學們,

都得為你雙擊666啊!

事實上,行方在推出此畫時,

也特別為其召開了發佈會,

並有“九問九答”作詳情解讀。

我們不妨一起來看看專家的見解先。

今春拍場最大懸疑!這幅古畫會是王維唯一真跡嗎?

關於《著色山水圖》的九問九答

【內容感謝北京匡時】

Q:為什麼會認為《著色山水》是一張唐畫,而不是更晚的作品?

A: 第一,畫幅本身上有北宋人劉唐老的題跋。這則題跋,從書風的時代風格判斷,許多專家和學者均認為當屬宋人風格無疑。所以這張畫的下限應該是北宋。第二,從畫卷的圖像風格看,也近唐而遠宋。首先用筆,“唐畫密,宋畫疏”,《著色山水》中的線條用筆,無論在塑造山石樹木,還是水波紋,都有密集用筆的特徵;其次,畫中的一些繪畫元素,為唐代所有宋代所無(如果出現也大都在述古之作中),例如在這張畫中所出現的柳樹與花冠狀樹木的組合;小樹集中在山頭的畫法;密集水紋的畫法,這在唐代敦煌壁畫、唐代韓休墓室壁畫,同期的石刻等同時代的山水圖像中很常見,但是在宋代山水中則很少看見。

當然,一些人可能會認為定為北宋或北宋以前可能是更嚴謹的做法,但是考慮到這張畫的整體風格跟我們通常所見的五代和北宋名家山水風格所呈現出來的背離現象,以及這張畫作所表現出來的鮮明的中國早期山水畫的風貌,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更有意義的學術判斷。

同時,因為這張畫作歷史上就被歸為王維名下,所以依據通行的習慣,我們將之定為(傳)唐王維《著色山水》,應該說是既考慮了這張畫的實際情況,也是符合命名規範的。

Q:為什麼會認為《著色山水圖》是一張唐畫,而不是更晚的作品?

A: 以往三卷最早期的山水畫,是大英博物館《女史箴》中一段,(傳)展子虔《遊春圖》,以及(傳)顧愷之《洛神賦》(有多件臨摹本),現在大家都知道,這三卷都是唐宋人臨摹本,而不是原作。

因此,如果確信這幅《著色山水圖》是原作,而非臨摹本,將使得我們的山水畫史,第一次觸摸到唐代,可以據此重建山水畫早期歷史的真實要素,意義重大。

判斷原作與否的標誌,仍然需要通過圖像比對的方法,來看此畫的用筆。通過放大《著色山水圖》與上述三幅名作的圖像,我們可以看到這張畫的用筆水準很高。筆墨自然舒展,沉著而不僵化,不板滯,沒有臨摹本常見的拘謹用筆。

如果我們確信這張畫到唐,而且系原創,而非摹本,可以說,這張《著色山水圖》將成為新的中國早期山水畫源頭。據此,我們可以直接判斷唐代山水的真實水平與特點,而不是據其後世的臨摹本去推論。

Q:為何不會是一件北宋的繪畫?

A:首先,近10年來,由於信息採集技術的發達,以《宋畫全集》的出版為標誌,我們可以蒐集幾乎所有的宋元山水畫圖像。通過對比,可以發現《著色山水圖》與北宋山水群體,存在比較明顯的排斥現象。也就是說,這張畫裡沒有宋代山水的特徵。

第二,如果是題北宋人的繪畫,劉唐老的題跋,不大會用那麼慎重的語氣,也就是“不獨守其初”云云。

第三,字體墨色不太入絹,說明當時題寫的時候,畫卷上就有包漿,有一定的流傳年份。

Q:唐代繪畫雖然稀少,但是也有大量同期壁畫,包括考古出土的墓葬壁畫、絹畫,可供參考。在這樣的背景下,怎麼評估《著色山水圖》的意義?

A: 以往三卷最早期的山水畫,是大英博物館《女史箴》中一段,(傳)展子虔《遊春圖》,以及(傳)顧愷之《洛神賦》(有多件臨摹本),現在大家都知道,這三卷都是唐宋人臨摹本,而不是原作。

因此,如果確信這幅《著色山水圖》是原作,而非臨摹本,將使得我們的山水畫史,第一次觸摸到唐代,可以據此重建山水畫早期歷史的真實要素,意義重大。

判斷原作與否的標誌,仍然需要通過圖像比對的方法,來看此畫的用筆。通過放大《著色山水圖》與上述三幅名作的圖像,我們可以看到這張畫的用筆水準很高。筆墨自然舒展,沉著而不僵化,不板滯,沒有臨摹本常見的拘謹用筆。

如果我們確信這張畫到唐,而且系原創,而非摹本,可以說,這張《著色山水圖》將成為新的中國早期山水畫源頭。據此,我們可以直接判斷唐代山水的真實水平與特點,而不是據其後世的臨摹本去推論。

今春拍場最大懸疑!這幅古畫會是王維唯一真跡嗎?

▲ 《著色山水圖》預展現場博得眾人眼球

Q:為什麼會把這張《著色山水圖》歸到王維名下呢?

A:首先是文獻依據:這張《著色山水圖》從收藏角度講,稱得上流傳有緒。在早期的流傳中,被稱為《著色山水圖》,到了明代成化年間,在都穆和祝枝山的記載中,將此畫歸到王維名下。

王維作為唐代的大詩人,畫名和詩名在當時同樣彰顯,王維的畫作一直是收藏界和學術界討論的熱點和重點。董其昌將王維列為文人畫的南宗鼻祖,即是明證。成化時期,這件《著色山水圖》很有名,而且當時已經把這件《著色山水圖》的作者,認為是王維。這是我們今天把這張畫的作者標記為:(傳)唐王維的文獻依據。

其次,從風格上來看,這張《著色山水圖》也與王維畫作的文獻記載很接近。王維之於唐代山水畫的價值,應該是創造了平淡天真這一風格。蘇東坡稱讚它“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唐代是一個抒情的時代,一種帶有詩意的繪畫,可以想見帶有哪些特點。

縱覽這張《著色山水圖》,其山水畫法不帶銳利角度,與(傳)李昭道《明皇幸蜀圖》的畫法完全不一樣,與唐代多處墓室壁畫、以及日本藏唐代工藝品上的圖像都不一樣,倒真是一派“平淡天真”的格調。而且還有論者認為,《著色山水圖》的風貌,與真實的輞川附近景色,非常接近。因此,從格調上來看,《著色山水圖》與王維畫作的文獻記載是不矛盾的,從這一點說,即便不是王維的直接手筆,也應該是王維流派的作品。

歷史上,有多件歸到王維名下的作品,但從圖像的年代風格判斷,都不到唐。由於這張畫的年份,我們能推斷到唐代,而且又有風格上的支持,並且有明朝人的文獻著錄記載,所以我們可以在標題上說,這是(傳)王維的作品,也就是目前可以看到的,最接近王維的一件作品。

Q:這張畫為什麼會被清初的王澍定名為《江皋會遇圖》?在這張畫的流傳過程中發生了什麼樣的故事?

A:我們今天將這張畫作定名為《著色山水圖》,是因為畫卷後面明代人季德幾的題跋,從中我們知道在他之前,元人虞集也有一段跋。正是遵循這樣的線索,我們在虞集《道園學古錄》中發現了相關記載,知道在宋元明(起碼到季德幾時)時,這張畫的本名是《著色山水圖》。

今天,我們知道這張《著色山水圖》,曾入藏明朝權宦黃賜、及其侄黃琳手中,並在當時已經歸到王維名下;當時的都穆、祝枝山都看過並且記載了這卷《著色山水圖》。很可能在黃琳之後,虞集的跋文,以及一些印章,被割走並損壞。

清代早期,此畫流傳到梁清標手中時,元代虞集題跋已經丟失了。但梁清標仍將此畫視為王維作品,並據季德幾引虞集詩詞中字句,定此畫卷名為《春谷晚岑》,後來,當時鑑賞名家顧維嶽,據《宣和畫譜》中對王維畫作的記載,結合此圖內容,認為更符合《宣和畫譜》中王維條目下的《江皋會遇圖》一名,於是再次命名。這張《著色山水圖》從梁清標的孫子梁穆手中散出,當時寧波人董漢醇買到,王澍借觀時,記載了從梁清標為此畫命名,到顧維嶽更名,再到董漢醇購買的整個過程。

自此之後,這張畫就以王維《江皋會遇圖》之名流傳,民國時期,此畫歸無錫華士巽家族收藏。1950年代,高居翰看過這張畫的原作,並將之記載於《中國古畫索引》。

Q:如何看待《著色山水圖》的品相問題?

A:中國古代書畫因為流傳中的各種人為和客觀原因,導致破損,修補是很常見的現象。例如故宮重寶唐韓滉《五牛圖》,被發現時已經有幾百個小洞。也是歷經修復,才重煥光彩。

《著色山水圖》的價值在於,雖然有所破損陳舊,但是整個畫面的筆墨結構圖像,和顏色都還是相當完整的。筆觸和線條仍然生動,生機勃勃。如果對這張畫實施一個詳細完整的修復之後,相信《著色山水圖》一定會大放異彩。

Q:去年《著色山水圖》面世後,引起了業界廣泛關注,對其真偽性,很多人表示支持,也有不少反對意見。

A:中國古代書畫的真偽和年代鑑定,已經成為一門複雜的學科,依賴特殊的知識體系。對於高古書畫,有不同意見是很正常的。現在這張畫進入到市場進行拍賣,也歡迎各種意見交流反饋。

但在這樣一個時點,行方覺得有幾個基本要點,是需要大家關注的。

第一,就是《著色山水圖》上的北宋劉唐老的題字,無論是鑑定界還是學術界,現在普遍認為是宋人題字無疑。包括去年4月,密歇根大學《宋代藝術史中的藝術》學術研討會上,圍繞這一點,可以說達成了一個普遍共識。

第二,圍繞材料鑑定,我們需要回顧一下張蔥玉、徐邦達、謝稚柳等鑑定大家所一再重複的一個觀點,就是材料在鑑定裡只具有輔助作用。在鑑定古代繪畫時,我們很難提出一個假設,認為某種材料一定會在某個時代出現。另外,在年代的測定上,現有的技術,還無法完全測準。

第三,關於文人畫系統中,唐代繪畫風格標準的確立,我們需要參考很多其他因素,比如同時期的壁畫,石刻等等。但是更有意義的著眼點,是反向思考,如果這是一張宋畫,那麼這張《著色山水圖》中,是否存在典型的宋代繪畫風格要素?

Q:如何看待這張畫的學術價值?

A:傳世唐畫鳳毛麟角。公認的唐代名家繪畫也只有五六種而已,如《簪花仕女圖》《五牛圖》《照夜白》《五星二十八宿神形圖》《女史箴》。而山水畫更是少之又少。

一如前述,相比於《女史箴》,(傳)展子虔《遊春圖》,以及(傳)顧愷之《洛神賦》,這張《著色山水圖》的價值,在於:第一,它不是臨摹本,而是原作;第二,它提供了可信的王維或王維傳派風格的圖像;第三,它的年份大概率到唐。

當我們研究中國早期文人山水畫的歷史時,這件《著色山水圖》的發現,可以使我們可以藉助圖像,直觀的感受唐人的名家繪畫水平,而不是再去借助文獻或後世的臨摹本。從這點來說,它將我們對於中國文人山水畫源頭的認識又推進了一步。

事實上,關於此畫的爭議遠不止以上九條。那麼,有人可能會問,明知意見不一,為何還要上拍?匡時大BOSS董國強也在公開場合表明了其初衷:“是希望就此引起一個大討論,這個討論如果對於未來我們研究中國古代繪畫有幫助的話就有意義。”

好了,看完以上這番見解,對於這幅古畫兒,你怎麼看呢?一起來交流吧, 怕什麼真理無窮,藝海無涯,進一寸就有一寸的歡喜哈~ 最後要告訴大家的是,包括北京匡時、中國嘉德、北京保利等在內的春拍即將火力全開,我們也將一如既往的為大家提供包括

高清圖錄在線展示拍場第一現場叫價參拍拍賣結果第一時間跟蹤報道等系列大拍服務,歡迎持續關注哦。

今春拍場最大懸疑!這幅古畫會是王維唯一真跡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