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20 莆田記憶l千年古巷,厚重莆陽

莆田書倉巷俗名“朱倉巷”,其歷史可上溯到千年前,因宋時巷裡住著朱姓人家,巷邊又有興化郡糧倉而得名。南宋時,興化縣龜嶺人鄭僑官居參加政事,其子鄭寅嗜書如命,廣泛收羅數萬卷書籍,遷居朱倉巷後大興土木建藏書庫,於是讀書人又給此巷起名“書倉巷”。

莆田記憶l千年古巷,厚重莆陽

明刑部主簿林遒節、山東參議廖梯及清禮部侍郎、大理寺卿郭尚先,刑部主簿關陳謨等名宦,曾在這裡構建宅第,並有大量藏書而名聞遐邇,文化積澱深厚。如今,這條千年古巷僅留下一座郭尚先和郭風的舊屋。

莆田記憶l千年古巷,厚重莆陽

郭尚先,字蘭石,嘉慶十四年(1809)進士,歷任鄉試考官、國史館纂修、文淵閣校理、四川學政、左贊善、光祿寺卿。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春,詔授大理寺卿、禮部右侍郎,專司學政吏考之事。 郭尚先一生博學多藝,著述甚豐,擅畫蘭竹,書仿趙(孟)董(其昌),秀勁天成,為嘉慶帝所賞識,以致當時朝鮮、日本諸國人爭相以重金求購其墨寶。

莆田記憶l千年古巷,厚重莆陽

郭風是海內外著名的散文家,他把自己畢生的精力獻給了散文、散文詩和兒童文學的創作事業,迄今已結集出版作品50多部。1936年畢業於莆田師範學校,1944年又畢業於福建師範大學中文系。1957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中國作家協會理事、名譽委員。1991年首批獲得國務院授予為我國文化藝術事業做出突出貢獻專家。

莆田記憶l千年古巷,厚重莆陽

這小巷雖然只長達百多米,卻是連結城鄉的捷徑。進城的農夫過巷買貨,可直抵鳳山街到南市場,出城的居民穿巷下鄉,可直達天九灣橋頭,於是寬僅兩米的巷路上經常熱鬧非凡。書倉巷理所當然地冒出一些菜籽店、雜貨店、打棉坊、麵包攤以及青草醫診所等,雖然小家子氣卻頗有鄉野情味。

莆田記憶l千年古巷,厚重莆陽

過去的糧倉、書倉消失了,但莆陽子弟好學的傳統卻代代流傳。書倉巷從天九灣進入的南段基本不變,有算命、看相、卜卦、青草醫、中醫等攤點好幾家,似乎還能看見當年九流紛呈的場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