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9 魚山之說,你所不知道的小魚山

說魚山是青島的黃金寶地,恐怕不會有人提出異議。它突兀於匯泉灣畔,臨海而立;登頂眺望,匯泉美景盡收眼底。

魚山之說,你所不知道的小魚山

魚山的稱謂始於上個世紀20年代,當時山北的那條路被命名為魚山路,魚山也就由此而得名。在這之前,人們稱其為“衙門山”,因為山西下是當年的清軍總兵衙門。至於總兵衙門設立之前,魚山叫個啥,恐怕難有一個權威的說法。最初我想,當年的這座山,不應該是個無名高地,因為山的東面有會前村,山的西邊是青島村,這座山至少是兩個村往來的必經之地。然而,查遍所有能找到的檔案史料,始終未得出自己想當然的答案。

魚山之說,你所不知道的小魚山

人們關注魚山,應該是從清軍在膠澳設立總兵衙門以後。那時清兵在靠近總兵衙門的這座小山上修築了炮臺,也是德國租借膠洲灣前清軍唯一完工的海防炮臺。老百姓叫這座炮臺為“衙門”炮臺,山自然也叫“衙門山”了。

1922年前出版的《青島概要》中有過介紹:衙門山炮臺,十五生的(釐米的意思)加農炮,三門。這說明,衙門山已經不是個普通的民間名字,而是作為正式的山名被歷史記錄下來了。

魚山之說,你所不知道的小魚山

魚山真正成為黃金寶地是德國租借膠洲灣以後。根據規劃,山的東南麓被闢為別墅區,西夷高官望族、豪商富賈都競相在這裡擇址築巢,膠澳臨時總督官邸、副官別墅、海關稅務司阿里文宅邸、伯恩尼克住宅等高檔住宅建築相繼破土。或許這裡就應該是名人的部落,上世紀30年代旅青的文化名人大多棲身在這周圍,當然,也可能是一種巧合吧。

魚山之說,你所不知道的小魚山

上世紀30年代總督官邸,遠處小魚山上是湛山精舍。

魚山之說,你所不知道的小魚山

魚山揚名成為青島的名勝,源於30年代修建的“湛山精舍”。在1939年評出的“青島市鄉二十四景”中,被喻為“魚山梵唄”

魚山之說,你所不知道的小魚山

湛山精舍是湛山寺的下院,建於1934年,由前北洋軍軍長王湘汀出資修築的。建湛山精舍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方便市內居士聽經,故稱:“湛山寺作為出家師傅們燻修之所,湛山精舍作為居士們燻修之所”。

魚山之說,你所不知道的小魚山

小魚山上的湛山精舍

魚山之說,你所不知道的小魚山

上世紀50年代在青島拍攝的電影《兩個小足球隊》中,小魚山上的湛山精舍清晰可見。

1959年,在青島召開的全國城市規劃工作會議上,有專家學者提出,應該拆除魚山上的“湛山精舍”。理由是,這個建築粗簡,風格平俗,與地理環境不協調。青島市城市建設局遂於當年將“湛山精舍拆除,沒有了湛山精舍的魚山,再也看不到暮鼓晨鐘的景色,魚山亦就此一度遊離出人們的視線,直到上世紀80年代小魚山公園建成。青島市園林部門下達通知,要重新開發利用這座山頭,計劃中將它的名字定為“小魚山公園”。嚴格來說,這是小魚山三個字第一次在歷史上正式出現。

魚山之說,你所不知道的小魚山

現在提起魚山,人們又會自然想到小魚山,年輕人甚至認為魚山就是指小魚山。實際上,魚山應該是大、小魚山的總稱,大魚山在西,海拔65米,小魚山坐東,海拔則80米,故有“大魚山不大,小魚山不小”的民間順口溜。

其實,魚山以前不分大、小,1947年出版的《青島指南》中,只有“魚山”之稱,尚無“小魚山”之名。據說,後來修路將山劈成兩部分,才有了大、小兩個魚山之分。

本文參考源自《木香的博客》,發表於2006年3月12日。由青島城市檔案論壇公眾號、青島城市記憶頭條號編輯整理,文中老照片多源自城市檔案論壇網友提供。

魚山之說,你所不知道的小魚山

那究竟什麼時候才有了“魚山”的呢?有資料說德國侵佔青島時期,在山東南坡修建總督臨時官邸,在山西南坡修道路稱阿利拉街。這條開鑿的道路穿衙門山而過,將山一分為二成了東西兩部分。1923年,膠澳商埠督辦公署整理地名路名時,將“阿利拉街”改稱“魚山路”。慢慢的,人們就把魚山路西邊的衙門山稱作大魚山,把魚山路東邊的衙門山稱作為小魚山。所以,人們才總說先有了魚山路,後才有魚山。之後,大(西)魚山在城市建設中被逐漸開發,小(東)魚山則因“湛山精舍”成為青島市鄉二十四景之一。直到上世紀80年代,小(東)魚山沒有了,取而代之的便是小魚山公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