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看待紅芯國產瀏覽器用谷歌瀏覽器Chrome造假?

超能小蜜


不論錢是哪來的,紅芯瀏覽器在Chrome瀏覽器基礎上進行包裝都是毋庸置疑的事實。


今天,根據新京報報道,對於網友質疑的抄襲,紅芯聯合創始人高婧回應,紅芯瀏覽器“包含‘Chrome’在裡面”,但並非抄襲,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創新”,如智能感知渲染引擎及應用安全方面都有創新,這些功能需連接雲服務,“單看安裝包是看不到任何東西的”。她還稱,客戶滿意度很高,“絕不是那些人說的拿國產概念去騙錢”。

8月15日,該公司剛剛宣佈完成2.5億元C輪融資,投資方有大型上市公司、政府客戶、晨興資本、達晨創投和IDG資本。

在8月15日發佈融資消息時,紅芯創始人兼CEO陳本峰說:“我們要在這個領域上突破,打破美國壟斷,打造中國首個自主創新的瀏覽器內核。”

也是在同一天,微博用戶 @Touko 在安裝紅芯瀏覽器的過程中發現,其解壓後顯示的是Chrome瀏覽器文件,所謂的自主研發只不過是將Chrome瀏覽器進行了一番改裝。微博用戶 @Touko將該瀏覽器的解壓過程製成小視頻發到了網上,掀起了軒然大波。

有網友將該瀏覽器的抄襲事件比作當年的”漢芯一號“造假事件。2003年上海交通大學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進教授發明的“漢芯一號”造假,並藉助“漢芯一號”申請了數十個科研項目,騙取了高達上億元的科研基金。原本該給國人帶來自豪感的“漢芯一號”,變成了一起讓人瞠目結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

紅芯的官方資料顯示,該公司產品應用於國務院、國資委,國家航天局等政府機構,及中國石油、中車集團、中遠海運、比亞迪股份、海信集團等500強企業。這也使得網友質疑紅芯瀏覽器是打著“自主創新”、“打破美國壟斷”的旗號,在騙取國家基金。

對此,陳本峰在接受《財經》採訪時表示:“我們沒有什麼錢是從國家哪來的,都是我們移動化和安全的技術給客戶創造價值而獲得的”。

有知情人士在接受《財經》採訪時表示,“紅芯最大問題在於過度宣傳和模糊宣傳,但初衷絕不是學漢芯要騙國家資金,它是將谷歌瀏覽器內核基礎上增加了些功能,內核層面有些修改,也就是說有自己的創新,它的那些客戶也是銷售一點點磕出來的。”


附上一張朋友圈今日最佳:



36氪


繼多年前“漢芯”造假事件之後,近日又一起“中國芯”造假事件被曝光!

8月15日,號稱“基於自主可控、自主創新的瀏覽器核心技術”的“紅芯”宣佈完成2.5億元C輪系列融資,本輪融資主要來源於紅芯目標行業市場的戰略投資,投資方除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戶外,晨興資本、達晨創投、IDG資本繼續跟進投資。

據介紹,紅芯接下來的發展目標,紅芯將基於自主研發的國產瀏覽器內核技術“紅芯Redcore"和紅芯瀏覽器,打造一億人的安全工作入口。

紅芯聯合創始人兼COO高婧表示:未來,紅芯的目標是“讓每個中國人,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開紅芯”。

然而就在紅芯高興的宣佈完成2.5億人民幣C輪融資之後,這款號稱“基於自主可控、瀏覽器核心技術”的“國產”瀏覽器紅芯就被網友“扒了皮”。

號稱自主的“紅芯”原來是谷歌“芯”

據紅芯瀏覽器的官網顯示,“紅芯瀏覽器是安全、穩定、自主可控的國產瀏覽器”、“中國唯一獲得國產麒麟操作系統和飛騰芯片兼容性認證的瀏覽器”、“紅芯內核——打破美國壟斷,中國首個自主創新智能瀏覽器內核”。

紅芯發給媒體的通稿中也稱,目前世界主流的四大瀏覽器和內核分別為微軟IE瀏覽器內核Trident、谷歌Chrome瀏覽器內核Blink、蘋果Safari內核Webkit和火狐瀏覽器內核Gecko,而紅芯要打造世界上第五個瀏覽器內核Redcore。

但是,就在紅芯公佈了成功完成了2.5億元C輪系列融資之後,有網友將紅芯瀏覽器的exe安裝包經過多次解壓後,發現了與谷歌Chrome瀏覽器一樣的文件,甚至包括了Chrome瀏覽器的圖標、版本號等。

可以看到,經過層層解壓之後,安裝包內一堆的chrome文件,而且版本號還是較舊的49.1.2623.213。而最新版的Chrome版本已經是v69.0.3493.3。

也就是說,紅芯瀏覽器基本上就是一款披著“紅芯外衣”的谷歌瀏覽器。而在此前,紅芯卻一直號稱是打破美國壟斷、中國首個自主創新智能瀏覽器內核,顯然是名不副實。也難怪有網友稱,這又是一起類似“漢芯”的造假事件。

而在事情被曝光之後,紅芯今天很快也下線了紅芯瀏覽器安裝包的下載。

紅芯官方回應

針對外界的質疑,紅芯聯合創始人高婧今天做出回應稱:

“網上文章斷章取義,安裝包裡之所以有Chrome文件,因為本來就是基於開源的Chrome架構。但紅芯依然是自主可控的國產內核,因為有智能感知渲染等其他方面的創新。至於安裝包為何下線,是因為技術部啟動應急預案,開始自查。”

根據研究機構NetMarketShare最新的瀏覽器市場份額數據顯示,Chrome瀏覽器達到了60.98%的市場份額,隨後是微軟IE和火狐FireFox。Chromium在開源後也成為市面上大部分瀏覽器的內核首選。所以,紅芯選擇Chrome內核也並不足為奇。但是,一邊用著谷歌Chrome內核,卻宣稱“自主內核”、“自主可控”,似乎有些可笑。

但是,在被網友曝光之後,紅芯還堅稱自己是“自主可控的國產內核”。既然是用的谷歌Chrome內核,真的還能做到“自主可控”嗎?

在今年3月與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的戰略發佈會上,紅芯創始人陳本峰談到過為什麼做紅芯時,就曾表示:“為什麼叫紅芯?就是做中國自己的內核,只有自己掌握了瀏覽器內核技術,你才能真正做到雲安全,否則一切的雲安全其實都是建立在別人基礎上的,不能說是真正的安全。這個事情我覺得是很有戰略意義的。”

現在回頭來看陳本峰的這段話,似乎又表明,不是自己做的內核,就無法做到真正的安全。而這又與今天紅芯聯合創始人高婕的回應相矛盾。

隨後,今天(8月16日)晚間,紅芯時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再次發佈聲明稱:

“紅芯瀏覽器內核是基於通用的瀏覽器內核架構(即Chromium開源項目,但不是Chrome瀏覽器)的基礎上進行技術創新的;區別於傳統的瀏覽器,紅芯瀏覽器是專門針對企業辦公場景設計的國際上瀏覽器內核技術是不斷迭代更新的,紅芯瀏覽器內核 Redcore是基於 Chromium/Bnk。”

與前面紅芯聯合創始人高婕的回應相比,這次的回應終於正面承認了紅芯瀏覽器內核是基於通用的Chrome內核。

紅芯時代在聲明中稱,Redcore內核的技術創新體現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紅芯隱盾該功能主要是讓企業的應用系統隱身,只對特定身份和設備可見,從而有效避免外部可能的攻擊。第二,紅芯雲適配,主要是將企業PC端系統適配至移動端,從而幫助企業快速實現移動辦公;第三,安全可控瀏覽器,通過私有DNS、加密緩存國密算法支持等功能,幫助企業迸行數據保護和隱私保護這些功能都源自於企業客戶的需求。”

當然,紅芯可能也確實有著一些自己的技術,特別是在安全性上。根據紅芯的描述,其瀏覽器擁有“六大模塊與功能,從用戶統一身份、用戶行為安全、打造統一工作入口,以及企業數據的加密存儲和傳輸等層面,為企業端安全加碼。同時,紅芯基於SDP(軟件定義邊界)模型推出新一代安全訪問解決方案——紅芯隱盾,圍繞著移動的人和設備,為企業構建新的安全邊界。”

紅芯的背後

根據資料顯示,紅芯瀏覽器為紅芯時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開發運營,該公司成立於2012年9月,實際控制人為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陳本峰。而陳本峰本人是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企業級HTML5產業聯盟主席、HTML5國際標準制定者之一。曾就職於微軟美國總部IE瀏覽器核心研發團隊,成功發佈了IE8、IE9、IE10,參與了下一代互聯網標準HTML5國際標準制定以及IE中HTML5引擎的設計。

據說,微軟IE瀏覽器那個經典的錯誤頁面就是陳本峰搞出來的,這一創新引導用戶自查網絡連接問題,在很大程度上為為微軟省了一筆客服費,後來他作為是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回國創辦了雲適配,隨後又繼續推出了紅芯。

在此紅芯宣佈完成2.5億元C輪系列融資之前,紅芯已完成了四輪融資:2013年,11月紅芯完成300萬人民幣天使輪融資;2013年,12月紅芯完成1000萬人民幣A輪融資;2015年,6月紅芯完成1000萬美元B輪融資;2016年,11月紅芯完成億元人民幣B+輪1融資。

另有報道稱陳本峰曾就職於科大訊飛。多家媒體報道稱科大訊飛為其“天使投資者”。對此科大訊飛相關負責人今天表示,科大訊飛未投資過該企業,而是訊飛的關聯公司在2013年天使投資的一個項目,陳本峰也並非訊飛創始團隊成員,其本科期間曾在訊飛實習。

根據企查查資料顯示:陳本峰是公司控股股東,持股40.32%;晨興資本為第二大股東,持股13.17%;聯合創始人高婧持股9.02%;達晨創投持股7.52%;安徽訊飛產業投資持股6.95%(訊飛產投主要由科大訊飛董事長劉慶峰以及王仁華等在內的17名自然人持股)。。。

值得一提的是,紅芯在網站上掛了一段晨興資本創始合夥人劉芹的視頻,視頻中劉芹介紹了“為什麼選擇紅芯雲適配?”

簡而言之,劉芹之所以選擇投資紅芯雲適配,主要是看重了“雲適配這樣的公司能幫助企業提高內部運營效率”,“覺得雲適配這個團隊,有非常強的技術積累”,他們所選擇的“企業級方向的應用是一個不錯的方向”。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紅芯業務收入已連續2年實現同比近3倍增長,業務已覆蓋高端製造、能源、交通基建、金融、政府軍工等多行業。有報道稱,紅芯產品應用於國務院國資委(國務院國資委回應稱,並未購買紅芯公司的服務),國家航天局等政府機構,及中國石油、中車集團(中車集團回應稱,中車集團層面使用的電腦並未安裝紅芯瀏覽器,下屬子公司層面則不確認)、中遠海運、國家電網、海信集團、中糧可口可樂、深圳能源和金融街等具國企背景的企業。

對於有網友將“紅芯”比作“漢芯”,紅芯創始人陳本峰今天在接受《財經》記者採訪時強調,“我們不是要騙什麼國家資金,我們沒有拿過國家的錢,我們的客戶都是企業用戶,並沒有特別強調政府用戶。”

但是,紅芯的業務之所以能夠成功進入以上政府機關及國有企業,是否正是因為紅芯對外所宣稱的“自主可控的國產內核”呢?

或許基於谷歌Chrome內核,也能夠做到“可控”,而紅芯也在此基礎上做了“智能感知渲染”等方面的創新,但是這就能夠稱之為完全的“自主可控”、“中國首個自主創新智能瀏覽器內核”了嗎?

另外,筆者也查閱到了紅芯之前的一些宣傳稿件,發現之前一些稿件對於紅芯瀏覽器的描述是:

“紅芯內核基於通用內核架構,結合創新專利技術研發而成。相比普通瀏覽器內核,自主研發了智能身份認證引擎、智能行為學習引擎、智能感知渲染引擎、安全管控引擎、數據加密沙箱等功能。幫助企業更好的進行用戶認證、安全管控、入口統一、保護數據。”

而上面的這段描述似乎就隱約透露了,紅芯的內核並不是完全的自主研發(基於通用內核),而是“結合創新專利技術研發而成”。

從紅芯前後不一的宣傳來看,紅芯即使不是真正的主觀上想“造假”,也肯定有打“擦邊球”的嫌疑,卻不想這次被網友個扒了個底朝天。所以才有了匆匆下架紅芯瀏覽器的下載頁面的行為。

一位紅芯產品深度知情人士也表示:“紅芯最大問題在於過度宣傳和模糊宣傳,但初衷絕不是學漢芯要騙國家資金,它是將谷歌瀏覽器內核基礎上增加了些功能,內核層面有些修改,也就是說有自己的創新,它的那些客戶也是銷售一點點磕出來的。”


芯智訊


紅芯國產瀏覽器的問題不是沒有技術,不是沒有創新,而是吹大牛。

牛皮吹得太誇張了,所以就徹底撐破了。紅芯國產瀏覽器把局部功能性的創新行為,吹成是本質性的所謂“自主研發內核”與“打破美國壟斷”,這好比把一個也許還算得上是輕量級的拳擊好手,非要硬生生吹成是泰森這樣的重量級拳王。也像郝海東錯覺自己可以與梅西及C羅這樣的球王PK,到處拼命給人送自己的進球光盤一樣。

不僅科研要老老實實研發,企業推出產品也同樣不能大肆誇張,否則就跟欺騙沒有任何差別。

紅芯國產瀏覽器目前出現的負面輿論問題是不值得同情的,其投資者的行為,與演藝圈裡的陰陽合同問題的性質是一樣的。如果不付出重大的代價,吃到足夠的教訓,以後類似的事情還是會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現。

當然,有一點也是必須指出的,紅芯的問題與當初的漢芯還是屬於不同性質的。漢芯的不誠信屬於嚴重的詐騙性質,而且詐騙的對象是國家與人民,是需要給予刑事處理的。紅芯的不誠信,屬於職業道德與企業倫理有虧,不涉及刑事問題,但是在輿論上必須予以強烈譴責。


建章君


這很可能又是一起漢芯事件。


當年漢芯的主導人陳進,利用“民族自主創新”的名頭自稱制造出了“漢芯一號”,騙取了國家數億元科研資金。而”漢芯一號”只不過是陳進從買回美國的芯片,將芯片表面的原有標誌用砂紙磨掉,然後加上“漢芯”標誌“研製”而成。


”漢芯一號”是硬件,可以用砂紙抹掉原來標識造假,而紅芯是軟件,只要換個皮膚,就可以以假亂真,造假成本更低——免費下載谷歌Chrome瀏覽器就可以做到,兩者性質同樣惡劣。


和“漢芯一號”一樣,紅芯利用的同樣是所謂的民族品牌的概念。比如下面這兩張圖:



一說到打破外國壟斷,似乎就成了屢試不爽的金字招牌,各種融資就來了。昨天(8月15日),紅芯宣佈獲得新一輪2.5億元融資,這輪融資主要的投資方來自紅芯目標行業市場的戰略投資,除了上市公司和政府客戶外,晨興資本、達晨創投、IDG資本繼續跟投。


請注意,晨興資本、達晨創投、IDG都是大名鼎鼎的創投機構,他們投資的項目就包括騰訊、搜狐這樣的知名企業,沒想到他們也著了道了。而且在紅芯的股東名單中,孔方兄還看到了科大訊飛、森馬集團這些大公司。



紅芯的把戲能夠被輕易拆穿,在於網友將紅芯瀏覽器的exe執行文件不斷解壓之後,就發現了其中是Chrome的內核。在安裝目錄下,他們甚至連圖標都懶得改,直接被抓了現行。而內核對一個瀏覽器至關重要,你可以將它理解為類似電腦的CPU。一句話:你裝的紅芯瀏覽器,只是個換了皮膚的Chrome!



就是這樣一家明目張膽的造假企業,業務還做得不錯,大家看看下面它的業務案例,除了海信、比亞迪、金融街這樣的大企業,居然還有……



更可笑的是,紅芯用的Chrome瀏覽器內核,竟然還是49,而最新的Chrome瀏覽器版本號都到68了。為什麼要抄得如此低劣?那是因為49版本還能支持win xp,而新版本不支持。而在很多機關單位,仍然是xp的版本。為了賺點錢,真的是什麼尊嚴都可以不要了。


這樣的公司,居然還在明目張膽造假,不清退出市場,就是不尊重市場。


關注孔方財經,讓你第一時間瞭解熱點財經事件背後的經濟原理。


孔方財經


這是悲哀,也是無奈。

我們在核心技術領域的差距太大了,沒辦法,在核心技術領域我們沒有積累,所以我們沒有辦法,這是悲哀,但主要因為無奈!

在操作系統、處理器芯片、人工智能基礎研究,等等很多領域的核心技術積澱,我們跟美國比起來差距還很大。


當然除了這些核心技術領域,就算是在商業模式創新方面,都存在著很大的差距。再加上再很多方面,已經有比較成熟的解決方案,直接拿過來用,不失為一種省時省力的方法。

但是問題在哪裡?我們太喜歡標榜國產、太喜歡標榜自主知識產權了,導致了很多人眼睛容易被矇蔽,看不到差距。其實有差距不可怕,但是不敢正視差距,自我感覺太良好才可怕。國產操作系統、國產瀏覽器、國產芯片、國產手機、國產電腦…我們太多所謂的國產,但是這背後真正有多少是國產成分的,其實更多時候我們是掩耳盜鈴。

誠然,再很多領域,我們現在其實已經有比較大的進步了,在應用研發領域,我們已經是處於非常領先的水平了,尤其是在移動研發領域,我們做得比別人好得多。


更加值得欣慰的是,以百度、阿里、今日頭條、騰訊、小米等企業為代表的中國企業,已經在某些領域,比如人工智能、移動支付等等領域取得了較大的進步,甚至再很多領域我們已經是領先地位了。比如百度已經量產L4級別的無人駕駛汽車,阿里巴巴每年雙十一面臨的併發體量是很多國際巨頭都不敢想象的。

當然我們不能妄自菲薄,但是也要切忌妄自尊大。我們現在已經具備技術、以及商業模式輸出的實力,相信未來在核心技術領域我們也會逐漸獲得越來越大的突破。


EmacserVimer


“紅芯國產瀏覽器”應該叫“黑心騙錢瀏覽器”豈不是更好。這麼多年過去了,當年的“漢芯造假事件”還時常被提起,且警示著很多研發者切勿急功近利。但如今卻又出現了“紅芯國產瀏覽器”直接使用谷歌瀏覽器Chrome內核,在外做個皮膚,公然騙錢的醜聞。而且其盡然還能獲得2.5億元的融資,真不知這些熱心的投資者是不是真的人傻錢多。這一烏龍事件很悲哀,但同時應該嚴厲打擊,以警示後人。

站在巨人肩膀上,就怕巨人突然彎了腰!

紅芯國產瀏覽器號稱一款自主創新的專利技術改造而成的一款國產自主安全可控的商用瀏覽器,更是面向政府部門,企業等。據稱可以有效狙擊國外瀏覽器的侵入和保護國內信息。如此一款自主研發的瀏覽器,給我們看到了擺脫西方瀏覽器控制的可能,真正的實現中國自產自用,獨立自強。然而卻有IT大神曝光,這款瀏覽器解壓後,卻是谷歌的Chrome瀏覽器內核,只不過在其基礎上做了個皮膚罷了,與國內的360瀏覽器、QQ瀏覽器等沒多大區別。然而就是這樣一款套殼瀏覽器,打著國產自主研發的旗號,盡然獲得了2.5億融資。對於chrome內核問題給出的答案是:

這個並不是我們去抄襲,我們去妄改名字什麼的,我們本來就是這樣。我們也是尊重說,我們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創新”——高婧,“紅芯”聯合創始人。

我只想說一句,你就不怕哪天巨人彎了腰,摔得粉身碎骨!

對於造假,應絕不姑息

紅芯國產瀏覽器,如今被撕下虛偽的面紗。大家都在抨擊,都在討論。其公司也不斷有發言人出來回應,只是他們似乎豪不知廉恥,各種理由振振有詞,但是這也不能掩蓋其造假的本質。的確我們有很多高新領域技術還有所欠缺,民眾迫切希望國家能快速追上。無論是電子芯片,還手機、電腦系統等,企業、個人奮勇創新,迎難而上是好事,哪怕創造出來的東西差點,我們也原因給機會,給時間等待。一旦能與國外頂尖級別相差不多時,我們善良的民眾會給予最大的支持,華為麒麟芯片就是最好的列子。然而這種造假行為,即使達到國際先進水平,依然讓人所不齒。而其更是獲得2.5億融資,雖說不是國家的撥款,但其卻佔用了有限的社會資源,使得真正需要這筆錢的研發項目失去了資金。倘若這種行為得不到嚴懲,必將給投機取巧之輩所勉勵,但我們更需要的是警示!

紅芯國產瀏覽器造假行為絕對是無恥的,且不得姑息的,應嚴厲懲治,以儆效尤!

想知道更多有意思的互聯網信息,快來關注憶夢科技!歡迎大家評論點贊。以上圖片部分來源於網絡,若有不當,請及時聯繫我刪除,謝謝。


憶夢科技


有網友爆料C輪融資2.5億元的紅芯瀏覽器安裝包通過iZip解壓後發現Chrome文件,而且版本號是兩年前的版本,而且使用該瀏覽器輸入一個無法訪問的地址與Chrome的提示相同,甚至連Chrome的“彩蛋”也照搬。

對此,紅芯聯合創始人高婧回應,紅芯瀏覽器“包含‘Chrome’在裡面”,但並非抄襲,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創新”,如智能感知渲染引擎及應用安全方面都有創新,這些功能需連接雲服務,“單看安裝包是看不到任何東西的”。她還稱,客戶滿意度很高,“絕不是那些人說的拿國產概念去騙錢”。

從爆料來說,所謂的紅芯瀏覽器不過又是一款谷歌chrome為核心的皮膚瀏覽器。可是該公司在介紹該款瀏覽器時,都表明為自主創新內核,明顯又是一個類似“漢芯”的造假行為。

以下是紅芯官網對其介紹的部分截圖。


紅芯瀏覽器被描述成打破美國壟斷,具有自主創新瀏覽器內核的瀏覽器,而下面詳細介紹中,又說紅芯內核基於通用內核構架(實際上是谷歌的chrome內核),為了避免被外行人看出端倪,又遮遮掩掩不敢說,基於啥通用內核構架。

該公司融資記錄顯示,2013年11月該公司獲得科大訊飛300萬元天使輪融資;2014年3月,獲得天創資本和虎童基金的A輪融資;2015年6月,獲得IDG資本、晨興資本數千萬美元B輪融資;2016年11月,獲得達晨創投1億元人民幣B+輪融資;2018年1月,獲得晨興資本和ULTRAMEGA LIMITED的C輪融資。2018年6月,該公司完成D輪融資,融資方包括達晨創投、景澄投資、天星資本和南京匯優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此外,該公司還曾與中科院聯合成立“移動應用與紅芯雲安全聯合實驗室”,聲稱要做“中國芯”。

假如說,上述情況都是真實的,投資公司因為技術的侷限性,無法得知“換殼式”創新,那麼與其聯合成立實驗室的中科院,難道也看不出來?

該公司官網更是強調,其紅心內核“打破美國壟斷”,並與Chrome等瀏覽器對比,強調引入智能身份驗證引擎等安全功能。其新聞稿顯示,瀏覽器客戶包括國務院、國資委、中車集團、中遠海運、國家電網、比亞迪、海信、中糧可口可樂、深圳能源和金融街等。難道這麼多的客戶也沒有發現“換殼式”創新的問題?還是有PY交易?

從以前的“漢芯”到今天的“紅芯”,再加上最近曝光的常林機械液壓泵造假和“疫苗事件”,都暴露國人的急功近利,為了利益,弄虛作假,枉顧國法。

在高呼“中國創造”和“全民創新”的今天,我們也許並不缺少創新的勇氣,而是少了那份踏踏實實做研究的定力。


白橡


以芯片和發動機為代表的核心技術非常重要,又是我們目前最缺乏的東西,再重視都不為過。

但是,『偽創新』和『假核心』對於核心技術實力的提升有百害而無一利!『紅芯瀏覽器』悍然造假,公然行騙,是『漢芯』事件之後眾多『核心騙術』中社會影響較為惡劣的一起。在全國人民積極關注核心技術的當下,如此惡劣行徑對公眾的積極性會有嚴重打擊,理應嚴加打擊!為什麼一個並不高明的騙術會矇混過關,得到鉅額資金的注入呢?

我們看看紅芯的宣傳語,『國產』,『可控』,『自主』,『創新』等每個詞彙都是當下熱點。由於缺乏核心技術而導致話語權不足使得我國在國際貿易中,有時處於較為不利的位置上。一個以『自主創新』和『核心技術』為賣點的公司自然容易受到青睞。

之所以這麼拙劣的騙術可以得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們總是更容易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東西』。因為國內對核心技術,對自主控制權非常渴望,因此大家對於可能帶來這些東西的企業充滿了期待和包容。而這種心態被騙子們充分利用,最終成為某些人斂財的手段。

『紅芯』事件再次提醒我們,核心技術的突破沒有捷徑,不存在彎道超車,只有正視差距,加大投入,積極進取才有可能取得更多成果。『突然性的突破』和『躍進式發展』只有可能偶然出現,可遇不可求,而且一定要以嚴謹的態度去審視這些突破。越是渴望什麼的時候,越是要保持冷靜。打雞血喊口號於事無補,踏踏實實做研究才能獲得真正的突破!


毒舌好心人


昨天紅芯瀏覽器公司宣佈獲得了2.5億元的C輪融資,投資方除了晨興資本、達晨創投、IDG資本等原有股東跟投之外,還有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戶。對紅芯瀏覽器來說,2.5億元的投資喜訊傳遍了網絡,不過他們恐怕沒想到公眾知曉之後的後果——就在昨天已經有人扒皮了紅芯瀏覽器,所謂的國產自主創新瀏覽器內核就是用的Chrome 49瀏覽器,就連某些圖標都是Chrome的。

有爆料稱紅芯瀏覽器原名雲適配,今年上半年才改的名字,改名的契機恰好是中興被美國製裁之後,當時支持國產自主的呼聲達到了高潮,而紅芯這個名字的含義一望便知。這家公司的主力產品有三種——紅芯隱盾、紅芯雲適配及紅芯瀏覽器,而這個紅芯瀏覽器號稱是“打破美國壟斷,中國首個自主創新智能瀏覽器內核。”

紅芯瀏覽器號稱打破美國壟斷,中國首個自主創新只能瀏覽器內核

紅芯瀏覽器內核特色

根據官方介紹,紅芯內核基於通用內核架構,結合創新專利技術研發而成。相比普通瀏覽器內核,自主研發了智能身份認證引擎、智能行為學習引擎、智能感知渲染引擎、安全管控引擎、數據加密沙箱等功能。幫助企業更好的進行用戶認證、安全管控、入口統一、保護數據。

紅芯瀏覽器創始人及聯合創始人資料

紅芯瀏覽器的相關報道,還上過新聞聯播

看了官網資料,紅芯瀏覽器好像還真的是很強大的一個國產自主瀏覽器,不過就在昨天融資消息發佈之後,網絡上也曝光了這家公司使用Chrome瀏覽器偽裝國產自主瀏覽器的消息。網友隴涯發了一個微博長文詳細揭露了紅芯瀏覽器是如何使用Chrome造假的。

主程序的屬性裡還留著Chrome.exe的名字

安裝目錄對比,右邊是谷歌Chrome

紅芯瀏覽器的logo還保留了Chrome的圖標

值得一提的是,紅芯瀏覽器使用的Chrome版本是49,而最新的Chrome瀏覽器版本號都到68了,他們沒使用最新版的Chrome,說是因為最新版Chrome已經放棄了Windows XP系統支持,Chrome 49則支持XP系統,這種系統在國內還有大量機器使用,尤其是政府及行業用戶中,後者則是紅芯瀏覽器最重要的目標客戶。


超能網


醉翁之意不在酒,用過度宣傳的方法炒作瀏覽器本質上是為了打響「紅芯」這個品牌來賣「雲適配」這樣的技術服務,只是這次吹牛吹過了頭,現在成為了眾矢之的。


紅芯本來不叫紅芯,做的也不是瀏覽器。這家公司的核心業務是HTML5開發和移動適配,換句話說就是幫企業把PC互聯網時代的網站通過低成本的辦法遷移到移動端(手機)上,所以它原來的名字就叫做「雲適配」。


在雲適配這項業務上紅芯還是有自己核心技術的,相關專利也很完備,根據業內人士的說法:“在國內肯定是領先水平,基本上沒有第二家能與它相比”。


只是雲適配的受眾和知名度一直都不大,因為它主要的應用場景是大型企業的內部服務,和個人用戶、機關和普通企業並沒有太多的交集。


為了能夠進一步打響自己的知名度,紅芯決定在最近一次獲得2.5億投資的同時給自己造一波聲勢。顯然宣傳「雲適配」沒幾個人知道是什麼東西,但是瀏覽器大家都在用,所以順勢就推出了「打破美國壟斷」、「全球第5個自主內核」的紅芯瀏覽器。


中興事件以後,國人對「卡脖子」的事情都特別關心,也希望看到越來越多「自主研發」的產品和技術出現,於是紅芯基於這樣的心理為自己炒作了一把。


本來想成為新晉網紅的,只可惜不知道是好事者還是紅芯的競爭對手在網上爆料:原來紅芯瀏覽器根本不是自主研發,只是和大多數國產瀏覽器一樣使用了開源的Chromium/Blink的內核,甚至還涉嫌直接套殼谷歌的Chrome瀏覽器。


消息傳出後一石激起千層浪,原來打算紅一把的紅芯一下子變成了千夫所指的“漢芯第二”。雖然紅芯在它的「雲適配」產品上是有核心競爭力的,但因為在瀏覽器上欺騙了社會信用以及公司CEO、COO的簡歷涉嫌造假,紅芯已經失去了公眾的信任,任何的解釋都顯得無比蒼白。


只能說這屬於典型的偷雞不成蝕把米,同時也反映了整個大環境追求「高大上」的一種心態,創業公司為了獲得投資不得不把自己包裝成高富帥,而風險投資企業也默認這樣的現象存在。


紅芯事件,其實值得反思的不僅是紅芯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