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如何看待红芯国产浏览器用谷歌浏览器Chrome造假?

超能小蜜


不论钱是哪来的,红芯浏览器在Chrome浏览器基础上进行包装都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今天,根据新京报报道,对于网友质疑的抄袭,红芯联合创始人高婧回应,红芯浏览器“包含‘Chrome’在里面”,但并非抄袭,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如智能感知渲染引擎及应用安全方面都有创新,这些功能需连接云服务,“单看安装包是看不到任何东西的”。她还称,客户满意度很高,“绝不是那些人说的拿国产概念去骗钱”。

8月15日,该公司刚刚宣布完成2.5亿元C轮融资,投资方有大型上市公司、政府客户、晨兴资本、达晨创投和IDG资本。

在8月15日发布融资消息时,红芯创始人兼CEO陈本峰说:“我们要在这个领域上突破,打破美国垄断,打造中国首个自主创新的浏览器内核。”

也是在同一天,微博用户 @Touko 在安装红芯浏览器的过程中发现,其解压后显示的是Chrome浏览器文件,所谓的自主研发只不过是将Chrome浏览器进行了一番改装。微博用户 @Touko将该浏览器的解压过程制成小视频发到了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有网友将该浏览器的抄袭事件比作当年的”汉芯一号“造假事件。2003年上海交通大学微电子学院院长陈进教授发明的“汉芯一号”造假,并借助“汉芯一号”申请了数十个科研项目,骗取了高达上亿元的科研基金。原本该给国人带来自豪感的“汉芯一号”,变成了一起让人瞠目结舌的重大科研造假事件。

红芯的官方资料显示,该公司产品应用于国务院、国资委,国家航天局等政府机构,及中国石油、中车集团、中远海运、比亚迪股份、海信集团等500强企业。这也使得网友质疑红芯浏览器是打着“自主创新”、“打破美国垄断”的旗号,在骗取国家基金。

对此,陈本峰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我们没有什么钱是从国家哪来的,都是我们移动化和安全的技术给客户创造价值而获得的”。

有知情人士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红芯最大问题在于过度宣传和模糊宣传,但初衷绝不是学汉芯要骗国家资金,它是将谷歌浏览器内核基础上增加了些功能,内核层面有些修改,也就是说有自己的创新,它的那些客户也是销售一点点磕出来的。”


附上一张朋友圈今日最佳:



36氪


继多年前“汉芯”造假事件之后,近日又一起“中国芯”造假事件被曝光!

8月15日,号称“基于自主可控、自主创新的浏览器核心技术”的“红芯”宣布完成2.5亿元C轮系列融资,本轮融资主要来源于红芯目标行业市场的战略投资,投资方除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户外,晨兴资本、达晨创投、IDG资本继续跟进投资。

据介绍,红芯接下来的发展目标,红芯将基于自主研发的国产浏览器内核技术“红芯Redcore"和红芯浏览器,打造一亿人的安全工作入口。

红芯联合创始人兼COO高婧表示:未来,红芯的目标是“让每个中国人,每天工作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红芯”。

然而就在红芯高兴的宣布完成2.5亿人民币C轮融资之后,这款号称“基于自主可控、浏览器核心技术”的“国产”浏览器红芯就被网友“扒了皮”。

号称自主的“红芯”原来是谷歌“芯”

据红芯浏览器的官网显示,“红芯浏览器是安全、稳定、自主可控的国产浏览器”、“中国唯一获得国产麒麟操作系统和飞腾芯片兼容性认证的浏览器”、“红芯内核——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

红芯发给媒体的通稿中也称,目前世界主流的四大浏览器和内核分别为微软IE浏览器内核Trident、谷歌Chrome浏览器内核Blink、苹果Safari内核Webkit和火狐浏览器内核Gecko,而红芯要打造世界上第五个浏览器内核Redcore。

但是,就在红芯公布了成功完成了2.5亿元C轮系列融资之后,有网友将红芯浏览器的exe安装包经过多次解压后,发现了与谷歌Chrome浏览器一样的文件,甚至包括了Chrome浏览器的图标、版本号等。

可以看到,经过层层解压之后,安装包内一堆的chrome文件,而且版本号还是较旧的49.1.2623.213。而最新版的Chrome版本已经是v69.0.3493.3。

也就是说,红芯浏览器基本上就是一款披着“红芯外衣”的谷歌浏览器。而在此前,红芯却一直号称是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显然是名不副实。也难怪有网友称,这又是一起类似“汉芯”的造假事件。

而在事情被曝光之后,红芯今天很快也下线了红芯浏览器安装包的下载。

红芯官方回应

针对外界的质疑,红芯联合创始人高婧今天做出回应称:

“网上文章断章取义,安装包里之所以有Chrome文件,因为本来就是基于开源的Chrome架构。但红芯依然是自主可控的国产内核,因为有智能感知渲染等其他方面的创新。至于安装包为何下线,是因为技术部启动应急预案,开始自查。”

根据研究机构NetMarketShare最新的浏览器市场份额数据显示,Chrome浏览器达到了60.98%的市场份额,随后是微软IE和火狐FireFox。Chromium在开源后也成为市面上大部分浏览器的内核首选。所以,红芯选择Chrome内核也并不足为奇。但是,一边用着谷歌Chrome内核,却宣称“自主内核”、“自主可控”,似乎有些可笑。

但是,在被网友曝光之后,红芯还坚称自己是“自主可控的国产内核”。既然是用的谷歌Chrome内核,真的还能做到“自主可控”吗?

在今年3月与中科院计算机网络信息中心的战略发布会上,红芯创始人陈本峰谈到过为什么做红芯时,就曾表示:“为什么叫红芯?就是做中国自己的内核,只有自己掌握了浏览器内核技术,你才能真正做到云安全,否则一切的云安全其实都是建立在别人基础上的,不能说是真正的安全。这个事情我觉得是很有战略意义的。”

现在回头来看陈本峰的这段话,似乎又表明,不是自己做的内核,就无法做到真正的安全。而这又与今天红芯联合创始人高婕的回应相矛盾。

随后,今天(8月16日)晚间,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再次发布声明称:

“红芯浏览器内核是基于通用的浏览器内核架构(即Chromium开源项目,但不是Chrome浏览器)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创新的;区别于传统的浏览器,红芯浏览器是专门针对企业办公场景设计的国际上浏览器内核技术是不断迭代更新的,红芯浏览器内核 Redcore是基于 Chromium/Bnk。”

与前面红芯联合创始人高婕的回应相比,这次的回应终于正面承认了红芯浏览器内核是基于通用的Chrome内核。

红芯时代在声明中称,Redcore内核的技术创新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红芯隐盾该功能主要是让企业的应用系统隐身,只对特定身份和设备可见,从而有效避免外部可能的攻击。第二,红芯云适配,主要是将企业PC端系统适配至移动端,从而帮助企业快速实现移动办公;第三,安全可控浏览器,通过私有DNS、加密缓存国密算法支持等功能,帮助企业迸行数据保护和隐私保护这些功能都源自于企业客户的需求。”

当然,红芯可能也确实有着一些自己的技术,特别是在安全性上。根据红芯的描述,其浏览器拥有“六大模块与功能,从用户统一身份、用户行为安全、打造统一工作入口,以及企业数据的加密存储和传输等层面,为企业端安全加码。同时,红芯基于SDP(软件定义边界)模型推出新一代安全访问解决方案——红芯隐盾,围绕着移动的人和设备,为企业构建新的安全边界。”

红芯的背后

根据资料显示,红芯浏览器为红芯时代(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开发运营,该公司成立于2012年9月,实际控制人为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陈本峰。而陈本峰本人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企业级HTML5产业联盟主席、HTML5国际标准制定者之一。曾就职于微软美国总部IE浏览器核心研发团队,成功发布了IE8、IE9、IE10,参与了下一代互联网标准HTML5国际标准制定以及IE中HTML5引擎的设计。

据说,微软IE浏览器那个经典的错误页面就是陈本峰搞出来的,这一创新引导用户自查网络连接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为为微软省了一笔客服费,后来他作为是国家“千人计划”特聘专家回国创办了云适配,随后又继续推出了红芯。

在此红芯宣布完成2.5亿元C轮系列融资之前,红芯已完成了四轮融资:2013年,11月红芯完成300万人民币天使轮融资;2013年,12月红芯完成1000万人民币A轮融资;2015年,6月红芯完成1000万美元B轮融资;2016年,11月红芯完成亿元人民币B+轮1融资。

另有报道称陈本峰曾就职于科大讯飞。多家媒体报道称科大讯飞为其“天使投资者”。对此科大讯飞相关负责人今天表示,科大讯飞未投资过该企业,而是讯飞的关联公司在2013年天使投资的一个项目,陈本峰也并非讯飞创始团队成员,其本科期间曾在讯飞实习。

根据企查查资料显示:陈本峰是公司控股股东,持股40.32%;晨兴资本为第二大股东,持股13.17%;联合创始人高婧持股9.02%;达晨创投持股7.52%;安徽讯飞产业投资持股6.95%(讯飞产投主要由科大讯飞董事长刘庆峰以及王仁华等在内的17名自然人持股)。。。

值得一提的是,红芯在网站上挂了一段晨兴资本创始合伙人刘芹的视频,视频中刘芹介绍了“为什么选择红芯云适配?”

简而言之,刘芹之所以选择投资红芯云适配,主要是看重了“云适配这样的公司能帮助企业提高内部运营效率”,“觉得云适配这个团队,有非常强的技术积累”,他们所选择的“企业级方向的应用是一个不错的方向”。

根据官方数据显示,红芯业务收入已连续2年实现同比近3倍增长,业务已覆盖高端制造、能源、交通基建、金融、政府军工等多行业。有报道称,红芯产品应用于国务院国资委(国务院国资委回应称,并未购买红芯公司的服务),国家航天局等政府机构,及中国石油、中车集团(中车集团回应称,中车集团层面使用的电脑并未安装红芯浏览器,下属子公司层面则不确认)、中远海运、国家电网、海信集团、中粮可口可乐、深圳能源和金融街等具国企背景的企业。

对于有网友将“红芯”比作“汉芯”,红芯创始人陈本峰今天在接受《财经》记者采访时强调,“我们不是要骗什么国家资金,我们没有拿过国家的钱,我们的客户都是企业用户,并没有特别强调政府用户。”

但是,红芯的业务之所以能够成功进入以上政府机关及国有企业,是否正是因为红芯对外所宣称的“自主可控的国产内核”呢?

或许基于谷歌Chrome内核,也能够做到“可控”,而红芯也在此基础上做了“智能感知渲染”等方面的创新,但是这就能够称之为完全的“自主可控”、“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了吗?

另外,笔者也查阅到了红芯之前的一些宣传稿件,发现之前一些稿件对于红芯浏览器的描述是:

“红芯内核基于通用内核架构,结合创新专利技术研发而成。相比普通浏览器内核,自主研发了智能身份认证引擎、智能行为学习引擎、智能感知渲染引擎、安全管控引擎、数据加密沙箱等功能。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用户认证、安全管控、入口统一、保护数据。”

而上面的这段描述似乎就隐约透露了,红芯的内核并不是完全的自主研发(基于通用内核),而是“结合创新专利技术研发而成”。

从红芯前后不一的宣传来看,红芯即使不是真正的主观上想“造假”,也肯定有打“擦边球”的嫌疑,却不想这次被网友个扒了个底朝天。所以才有了匆匆下架红芯浏览器的下载页面的行为。

一位红芯产品深度知情人士也表示:“红芯最大问题在于过度宣传和模糊宣传,但初衷绝不是学汉芯要骗国家资金,它是将谷歌浏览器内核基础上增加了些功能,内核层面有些修改,也就是说有自己的创新,它的那些客户也是销售一点点磕出来的。”


芯智讯


红芯国产浏览器的问题不是没有技术,不是没有创新,而是吹大牛。

牛皮吹得太夸张了,所以就彻底撑破了。红芯国产浏览器把局部功能性的创新行为,吹成是本质性的所谓“自主研发内核”与“打破美国垄断”,这好比把一个也许还算得上是轻量级的拳击好手,非要硬生生吹成是泰森这样的重量级拳王。也像郝海东错觉自己可以与梅西及C罗这样的球王PK,到处拼命给人送自己的进球光盘一样。

不仅科研要老老实实研发,企业推出产品也同样不能大肆夸张,否则就跟欺骗没有任何差别。

红芯国产浏览器目前出现的负面舆论问题是不值得同情的,其投资者的行为,与演艺圈里的阴阳合同问题的性质是一样的。如果不付出重大的代价,吃到足够的教训,以后类似的事情还是会一而再,再而三的出现。

当然,有一点也是必须指出的,红芯的问题与当初的汉芯还是属于不同性质的。汉芯的不诚信属于严重的诈骗性质,而且诈骗的对象是国家与人民,是需要给予刑事处理的。红芯的不诚信,属于职业道德与企业伦理有亏,不涉及刑事问题,但是在舆论上必须予以强烈谴责。


建章君


这很可能又是一起汉芯事件。


当年汉芯的主导人陈进,利用“民族自主创新”的名头自称制造出了“汉芯一号”,骗取了国家数亿元科研资金。而”汉芯一号”只不过是陈进从买回美国的芯片,将芯片表面的原有标志用砂纸磨掉,然后加上“汉芯”标志“研制”而成。


”汉芯一号”是硬件,可以用砂纸抹掉原来标识造假,而红芯是软件,只要换个皮肤,就可以以假乱真,造假成本更低——免费下载谷歌Chrome浏览器就可以做到,两者性质同样恶劣。


和“汉芯一号”一样,红芯利用的同样是所谓的民族品牌的概念。比如下面这两张图:



一说到打破外国垄断,似乎就成了屡试不爽的金字招牌,各种融资就来了。昨天(8月15日),红芯宣布获得新一轮2.5亿元融资,这轮融资主要的投资方来自红芯目标行业市场的战略投资,除了上市公司和政府客户外,晨兴资本、达晨创投、IDG资本继续跟投。


请注意,晨兴资本、达晨创投、IDG都是大名鼎鼎的创投机构,他们投资的项目就包括腾讯、搜狐这样的知名企业,没想到他们也着了道了。而且在红芯的股东名单中,孔方兄还看到了科大讯飞、森马集团这些大公司。



红芯的把戏能够被轻易拆穿,在于网友将红芯浏览器的exe执行文件不断解压之后,就发现了其中是Chrome的内核。在安装目录下,他们甚至连图标都懒得改,直接被抓了现行。而内核对一个浏览器至关重要,你可以将它理解为类似电脑的CPU。一句话:你装的红芯浏览器,只是个换了皮肤的Chrome!



就是这样一家明目张胆的造假企业,业务还做得不错,大家看看下面它的业务案例,除了海信、比亚迪、金融街这样的大企业,居然还有……



更可笑的是,红芯用的Chrome浏览器内核,竟然还是49,而最新的Chrome浏览器版本号都到68了。为什么要抄得如此低劣?那是因为49版本还能支持win xp,而新版本不支持。而在很多机关单位,仍然是xp的版本。为了赚点钱,真的是什么尊严都可以不要了。


这样的公司,居然还在明目张胆造假,不清退出市场,就是不尊重市场。


关注孔方财经,让你第一时间了解热点财经事件背后的经济原理。


孔方财经


这是悲哀,也是无奈。

我们在核心技术领域的差距太大了,没办法,在核心技术领域我们没有积累,所以我们没有办法,这是悲哀,但主要因为无奈!

在操作系统、处理器芯片、人工智能基础研究,等等很多领域的核心技术积淀,我们跟美国比起来差距还很大。


当然除了这些核心技术领域,就算是在商业模式创新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距。再加上再很多方面,已经有比较成熟的解决方案,直接拿过来用,不失为一种省时省力的方法。

但是问题在哪里?我们太喜欢标榜国产、太喜欢标榜自主知识产权了,导致了很多人眼睛容易被蒙蔽,看不到差距。其实有差距不可怕,但是不敢正视差距,自我感觉太良好才可怕。国产操作系统、国产浏览器、国产芯片、国产手机、国产电脑…我们太多所谓的国产,但是这背后真正有多少是国产成分的,其实更多时候我们是掩耳盗铃。

诚然,再很多领域,我们现在其实已经有比较大的进步了,在应用研发领域,我们已经是处于非常领先的水平了,尤其是在移动研发领域,我们做得比别人好得多。


更加值得欣慰的是,以百度、阿里、今日头条、腾讯、小米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企业,已经在某些领域,比如人工智能、移动支付等等领域取得了较大的进步,甚至再很多领域我们已经是领先地位了。比如百度已经量产L4级别的无人驾驶汽车,阿里巴巴每年双十一面临的并发体量是很多国际巨头都不敢想象的。

当然我们不能妄自菲薄,但是也要切忌妄自尊大。我们现在已经具备技术、以及商业模式输出的实力,相信未来在核心技术领域我们也会逐渐获得越来越大的突破。


EmacserVimer


“红芯国产浏览器”应该叫“黑心骗钱浏览器”岂不是更好。这么多年过去了,当年的“汉芯造假事件”还时常被提起,且警示着很多研发者切勿急功近利。但如今却又出现了“红芯国产浏览器”直接使用谷歌浏览器Chrome内核,在外做个皮肤,公然骗钱的丑闻。而且其尽然还能获得2.5亿元的融资,真不知这些热心的投资者是不是真的人傻钱多。这一乌龙事件很悲哀,但同时应该严厉打击,以警示后人。

站在巨人肩膀上,就怕巨人突然弯了腰!

红芯国产浏览器号称一款自主创新的专利技术改造而成的一款国产自主安全可控的商用浏览器,更是面向政府部门,企业等。据称可以有效狙击国外浏览器的侵入和保护国内信息。如此一款自主研发的浏览器,给我们看到了摆脱西方浏览器控制的可能,真正的实现中国自产自用,独立自强。然而却有IT大神曝光,这款浏览器解压后,却是谷歌的Chrome浏览器内核,只不过在其基础上做了个皮肤罢了,与国内的360浏览器、QQ浏览器等没多大区别。然而就是这样一款套壳浏览器,打着国产自主研发的旗号,尽然获得了2.5亿融资。对于chrome内核问题给出的答案是:

这个并不是我们去抄袭,我们去妄改名字什么的,我们本来就是这样。我们也是尊重说,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高婧,“红芯”联合创始人。

我只想说一句,你就不怕哪天巨人弯了腰,摔得粉身碎骨!

对于造假,应绝不姑息

红芯国产浏览器,如今被撕下虚伪的面纱。大家都在抨击,都在讨论。其公司也不断有发言人出来回应,只是他们似乎豪不知廉耻,各种理由振振有词,但是这也不能掩盖其造假的本质。的确我们有很多高新领域技术还有所欠缺,民众迫切希望国家能快速追上。无论是电子芯片,还手机、电脑系统等,企业、个人奋勇创新,迎难而上是好事,哪怕创造出来的东西差点,我们也原因给机会,给时间等待。一旦能与国外顶尖级别相差不多时,我们善良的民众会给予最大的支持,华为麒麟芯片就是最好的列子。然而这种造假行为,即使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依然让人所不齿。而其更是获得2.5亿融资,虽说不是国家的拨款,但其却占用了有限的社会资源,使得真正需要这笔钱的研发项目失去了资金。倘若这种行为得不到严惩,必将给投机取巧之辈所勉励,但我们更需要的是警示!

红芯国产浏览器造假行为绝对是无耻的,且不得姑息的,应严厉惩治,以儆效尤!

想知道更多有意思的互联网信息,快来关注忆梦科技!欢迎大家评论点赞。以上图片部分来源于网络,若有不当,请及时联系我删除,谢谢。


忆梦科技


有网友爆料C轮融资2.5亿元的红芯浏览器安装包通过iZip解压后发现Chrome文件,而且版本号是两年前的版本,而且使用该浏览器输入一个无法访问的地址与Chrome的提示相同,甚至连Chrome的“彩蛋”也照搬。

对此,红芯联合创始人高婧回应,红芯浏览器“包含‘Chrome’在里面”,但并非抄袭,而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去做创新”,如智能感知渲染引擎及应用安全方面都有创新,这些功能需连接云服务,“单看安装包是看不到任何东西的”。她还称,客户满意度很高,“绝不是那些人说的拿国产概念去骗钱”。

从爆料来说,所谓的红芯浏览器不过又是一款谷歌chrome为核心的皮肤浏览器。可是该公司在介绍该款浏览器时,都表明为自主创新内核,明显又是一个类似“汉芯”的造假行为。

以下是红芯官网对其介绍的部分截图。


红芯浏览器被描述成打破美国垄断,具有自主创新浏览器内核的浏览器,而下面详细介绍中,又说红芯内核基于通用内核构架(实际上是谷歌的chrome内核),为了避免被外行人看出端倪,又遮遮掩掩不敢说,基于啥通用内核构架。

该公司融资记录显示,2013年11月该公司获得科大讯飞300万元天使轮融资;2014年3月,获得天创资本和虎童基金的A轮融资;2015年6月,获得IDG资本、晨兴资本数千万美元B轮融资;2016年11月,获得达晨创投1亿元人民币B+轮融资;2018年1月,获得晨兴资本和ULTRAMEGA LIMITED的C轮融资。2018年6月,该公司完成D轮融资,融资方包括达晨创投、景澄投资、天星资本和南京汇优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此外,该公司还曾与中科院联合成立“移动应用与红芯云安全联合实验室”,声称要做“中国芯”。

假如说,上述情况都是真实的,投资公司因为技术的局限性,无法得知“换壳式”创新,那么与其联合成立实验室的中科院,难道也看不出来?

该公司官网更是强调,其红心内核“打破美国垄断”,并与Chrome等浏览器对比,强调引入智能身份验证引擎等安全功能。其新闻稿显示,浏览器客户包括国务院、国资委、中车集团、中远海运、国家电网、比亚迪、海信、中粮可口可乐、深圳能源和金融街等。难道这么多的客户也没有发现“换壳式”创新的问题?还是有PY交易?

从以前的“汉芯”到今天的“红芯”,再加上最近曝光的常林机械液压泵造假和“疫苗事件”,都暴露国人的急功近利,为了利益,弄虚作假,枉顾国法。

在高呼“中国创造”和“全民创新”的今天,我们也许并不缺少创新的勇气,而是少了那份踏踏实实做研究的定力。


白橡


以芯片和发动机为代表的核心技术非常重要,又是我们目前最缺乏的东西,再重视都不为过。

但是,『伪创新』和『假核心』对于核心技术实力的提升有百害而无一利!『红芯浏览器』悍然造假,公然行骗,是『汉芯』事件之后众多『核心骗术』中社会影响较为恶劣的一起。在全国人民积极关注核心技术的当下,如此恶劣行径对公众的积极性会有严重打击,理应严加打击!为什么一个并不高明的骗术会蒙混过关,得到巨额资金的注入呢?

我们看看红芯的宣传语,『国产』,『可控』,『自主』,『创新』等每个词汇都是当下热点。由于缺乏核心技术而导致话语权不足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有时处于较为不利的位置上。一个以『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为卖点的公司自然容易受到青睐。

之所以这么拙劣的骗术可以得逞,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人们总是更容易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东西』。因为国内对核心技术,对自主控制权非常渴望,因此大家对于可能带来这些东西的企业充满了期待和包容。而这种心态被骗子们充分利用,最终成为某些人敛财的手段。

『红芯』事件再次提醒我们,核心技术的突破没有捷径,不存在弯道超车,只有正视差距,加大投入,积极进取才有可能取得更多成果。『突然性的突破』和『跃进式发展』只有可能偶然出现,可遇不可求,而且一定要以严谨的态度去审视这些突破。越是渴望什么的时候,越是要保持冷静。打鸡血喊口号于事无补,踏踏实实做研究才能获得真正的突破!


毒舌好心人


昨天红芯浏览器公司宣布获得了2.5亿元的C轮融资,投资方除了晨兴资本、达晨创投、IDG资本等原有股东跟投之外,还有上市公司及政府客户。对红芯浏览器来说,2.5亿元的投资喜讯传遍了网络,不过他们恐怕没想到公众知晓之后的后果——就在昨天已经有人扒皮了红芯浏览器,所谓的国产自主创新浏览器内核就是用的Chrome 49浏览器,就连某些图标都是Chrome的。

有爆料称红芯浏览器原名云适配,今年上半年才改的名字,改名的契机恰好是中兴被美国制裁之后,当时支持国产自主的呼声达到了高潮,而红芯这个名字的含义一望便知。这家公司的主力产品有三种——红芯隐盾、红芯云适配及红芯浏览器,而这个红芯浏览器号称是“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创新智能浏览器内核。”

红芯浏览器号称打破美国垄断,中国首个自主创新只能浏览器内核

红芯浏览器内核特色

根据官方介绍,红芯内核基于通用内核架构,结合创新专利技术研发而成。相比普通浏览器内核,自主研发了智能身份认证引擎、智能行为学习引擎、智能感知渲染引擎、安全管控引擎、数据加密沙箱等功能。帮助企业更好的进行用户认证、安全管控、入口统一、保护数据。

红芯浏览器创始人及联合创始人资料

红芯浏览器的相关报道,还上过新闻联播

看了官网资料,红芯浏览器好像还真的是很强大的一个国产自主浏览器,不过就在昨天融资消息发布之后,网络上也曝光了这家公司使用Chrome浏览器伪装国产自主浏览器的消息。网友陇涯发了一个微博长文详细揭露了红芯浏览器是如何使用Chrome造假的。

主程序的属性里还留着Chrome.exe的名字

安装目录对比,右边是谷歌Chrome

红芯浏览器的logo还保留了Chrome的图标

值得一提的是,红芯浏览器使用的Chrome版本是49,而最新的Chrome浏览器版本号都到68了,他们没使用最新版的Chrome,说是因为最新版Chrome已经放弃了Windows XP系统支持,Chrome 49则支持XP系统,这种系统在国内还有大量机器使用,尤其是政府及行业用户中,后者则是红芯浏览器最重要的目标客户。


超能网


醉翁之意不在酒,用过度宣传的方法炒作浏览器本质上是为了打响「红芯」这个品牌来卖「云适配」这样的技术服务,只是这次吹牛吹过了头,现在成为了众矢之的。


红芯本来不叫红芯,做的也不是浏览器。这家公司的核心业务是HTML5开发和移动适配,换句话说就是帮企业把PC互联网时代的网站通过低成本的办法迁移到移动端(手机)上,所以它原来的名字就叫做「云适配」。


在云适配这项业务上红芯还是有自己核心技术的,相关专利也很完备,根据业内人士的说法:“在国内肯定是领先水平,基本上没有第二家能与它相比”。


只是云适配的受众和知名度一直都不大,因为它主要的应用场景是大型企业的内部服务,和个人用户、机关和普通企业并没有太多的交集。


为了能够进一步打响自己的知名度,红芯决定在最近一次获得2.5亿投资的同时给自己造一波声势。显然宣传「云适配」没几个人知道是什么东西,但是浏览器大家都在用,所以顺势就推出了「打破美国垄断」、「全球第5个自主内核」的红芯浏览器。


中兴事件以后,国人对「卡脖子」的事情都特别关心,也希望看到越来越多「自主研发」的产品和技术出现,于是红芯基于这样的心理为自己炒作了一把。


本来想成为新晋网红的,只可惜不知道是好事者还是红芯的竞争对手在网上爆料:原来红芯浏览器根本不是自主研发,只是和大多数国产浏览器一样使用了开源的Chromium/Blink的内核,甚至还涉嫌直接套壳谷歌的Chrome浏览器。


消息传出后一石激起千层浪,原来打算红一把的红芯一下子变成了千夫所指的“汉芯第二”。虽然红芯在它的「云适配」产品上是有核心竞争力的,但因为在浏览器上欺骗了社会信用以及公司CEO、COO的简历涉嫌造假,红芯已经失去了公众的信任,任何的解释都显得无比苍白。


只能说这属于典型的偷鸡不成蚀把米,同时也反映了整个大环境追求「高大上」的一种心态,创业公司为了获得投资不得不把自己包装成高富帅,而风险投资企业也默认这样的现象存在。


红芯事件,其实值得反思的不仅是红芯本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