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營銷一把手離開,WEY品牌正醞釀更大變革

12月9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八屆五次理事會議在北京召開,會議審議並通過了“同意聘任李邵華、柳燕、劉宏、陳士華為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的這項議案。在這些人的名單中,柳燕的上榜最為人所關注,因為在加入中汽協之前,她的職位還是長城汽車副總裁、WEY品牌營銷總經理。是WEY品牌的營銷一把手。

营销一把手离开,WEY品牌正酝酿更大变革

隨後,長城汽車官方也確認了這條消息。並對柳燕在任職期間的貢獻表示了感謝,長城汽車表示,“柳燕女士於2018年9月加入長城汽車,在任職WEY品牌營銷總經理期間,憑藉豐富的營銷經驗,卓越的專業素質、敬業態度和職業精神,擔負起WEY品牌打造、產品推廣、銷售促進、新業務推進等方面的責任,盡職地履行了營銷使命。 ”

柳燕的離開,是否預示著WEY品牌要開始變了?至少在目前來看,WEY品牌的向上之路遇到了一些棘手的問題,甚至是遭遇了瓶頸。

WEY品牌的向上之困

三年前的廣州車展上,長城汽車旗下的第一個高端品牌“WEY”宣告誕生。這個以WEY品牌創始人魏建軍的姓氏作為命名方式的中國豪華SUV品牌,從誕生之初就被寄予厚望,它被看作是中國汽車品牌向上的代表。而WEY品牌的第一步,是打入日韓品牌佔據主流地位的合資SUV市場。這個定位頗有點高開低走的味道。

如今三年時間已過,WEY品牌好似完成了它的任務,又好像還缺了點什麼。

10月22日,WEY品牌第30萬輛整車在長城汽車徐水工廠正式下線,WEY成為首個以及最快達成30萬輛整車生產的中國豪華品牌。欣喜之餘,我們也不禁感慨,如果VV7和VV5還能保持月均10000+的水平的話,WEY品牌達到30萬輛的時間或許能大幅提前。

如今,VV7和VV5的月均水平掉到了2000+和3000+,銷量佔大頭的VV6也只有5000+的水平,與每款月均超10000臺的好日子相去甚遠。如果再以WEY官網上的每一個10萬+為時間點,WEY品牌在市場表現上的高開低走則更加明顯。

2018年2月初,WEY累計銷量超過10萬臺,用時9個月;2018年12月的第二個品牌日前後,WEY的累計銷量超過20萬臺,第二個10萬臺用時10個月;第三個10萬臺則用時11個月。越往後,WEY在車型增多的情況下,其銷量走勢則愈加疲軟。

营销一把手离开,WEY品牌正酝酿更大变革

雖然市場端的表現談不上好,也不能說差,就是一個四平八穩的表現,看不到有亮眼的地方。但是,WEY品牌似乎在品牌向上的道路上沒有絲毫放慢的腳步,要邁向全球。在三週年的品牌之夜現場,魏建軍親自宣佈了WEY品牌的全球化戰略:計劃2021年進入歐洲市場,2023年進入北美市場。到2025年挑戰年銷30萬臺的目標,完成從源自中國到代表中國的重大突破。致力於成為世界級豪華品牌、汽車智能的標杆品牌。

這個願景看起來非常宏大。但是在當下,WEY品牌解決的首要難題應該來自市場端,也即是消費者對WEY品牌的認可度。來自於長城體系下的WEY,消費者始終對其的豪華性認知模糊。但如果加持一點自帶豪華基因的豪華品牌光環,或許WEY品牌如今的瓶頸就能迎刃而解了。

長城汽車與寶馬的合作模式,或許暗藏著WEY開始變化的信號。

WEY如何變?

11月29日,長城汽車和寶馬集團合資成立的光束汽車項目正式宣告啟動。值得注意的是,這是一個全新的合資模式,雙方的合作領域重點放在了生產和研發環節,銷售環節則沿用雙方目前的銷售渠道,而不會成立合資品牌,建立全新的銷售渠道。

這就代表著,光束汽車所生產的汽車,不僅會有寶馬旗下的產品,還會有長城旗下的產品。而長城旗下的產品,大概率會包含WEY品牌的車型,已經有未經證實的消息稱光束汽車將會生產WEY旗下的一款緊湊型SUV。

這對於志在全球的WEY品牌來說,是一個絕佳的背書與學習的機會。由光束汽車生產的WEY品牌車型,毫無疑問會享受到寶馬全球化的製造標準和豪華品牌的工藝流程,這對於提升WEY的品牌價值是一次背書。

此外,光束汽車生產的MINI燃油車將會出口到全球各地。這將幫助WEY深刻理解全球市場的生產規則和出口經驗。WEY品牌走向全球有了最佳的學習樣本,而且還是在自家的工廠裡,學習的成本可以忽略不計。

营销一把手离开,WEY品牌正酝酿更大变革

更重要的是,長城汽車與寶馬集團還將在研發領域有實實在在的合作。在這個過程中,長城汽車將會有機會見識到寶馬在安全、NVH、駕控性能、底盤懸掛等的整車集成方面的實力。這有利於提升WEY品牌在研發領域的水平。如果合作順暢,不排除WEY品牌的身上有更多的寶馬豪華光環的影子。

對於寶馬來說,現實的利益是大幅降低了其生產製造成本,而且在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上又紮下了一根牢固的根基。

何樂而不為。

總之,長城與寶馬的牽手是一次雙贏的合作。WEY品牌突破向上的天花板或許就從此刻開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