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6 留學之後回國,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肯定有不少留學生早已提前做好了打算。有不少人選擇留下來,也有越來越多的人選擇回國尋找機會。

這就出現一個問題:留學之後回國,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六成留學生年薪低於10 W?

前段時間,獵聘海外大數據研究院發佈了《2018年海外留學生回國趨勢報告》報告指出,六成海歸年薪低於10W,平均算下來月薪不到1W。


留學之後回國,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What?有些學生可能花了百萬留學,回國竟然月薪不到1W?

乍一看的確很慘淡,但是需要注意的是:

海歸留學生中,年薪10W以下人群佔比是62.40%,而國內院校畢業生的10W一下年薪佔比是84.63%

海歸留學生年薪10W-20W人群佔比是25.30%,國內畢業生這一年薪區間佔比是10.23%…

原來相比國內畢業生,留學生優勢還是比較明顯的~

而且,這僅僅是畢業後第一年的薪資,從中長期來看,由於具備專業知識與技能國際化視野、外語能力、獨立思考能力、生活適應能力等,海歸的潛力與彙報率將逐年走高。

海歸普遍工作一年後,年薪增長1-2倍,5年後普遍達到30W-40W/年。

留學之後回國,到底是不是一個好的選擇?

留學生回國都鍾愛哪些行業

1. 互聯網科技行業是首選

根據大數據統計,IT和商科一直是留學生們選擇出國深造時最為熱門的專業,回國後的就業也是一樣圍繞在這兩個行業中。

在去年,有20%左右的留學生畢業後選擇回國到互聯網行業發展,該數據逐年遞增。

2. 教育培訓是創業集中區

毫無疑問,留學生創業比例最高的,就是教育培訓這塊,培訓內容則是留學經歷經驗及指導,僅30歲以下的創業者比例就高達60%以上。


香港工作2019年的平均薪酬再漲,普通文員工資平均20K港幣。IT、金融、互聯網、區塊鏈平均薪酬增幅50%,薪酬區間達到35K--100K。

今年回國將與834萬國內畢業生競爭

根據相關數據統計,2019屆全國高校畢業生預計為834萬人,同比增加14萬人,求職人數可能再創新高。

目前,國內經濟發展勢頭平穩有序,各地政府近年來相繼出臺了一系列促進就業的相關政策,人才市場依然保持著旺盛的需求,但是要找到一份好工作,依然是僧多粥少。

而且,隨著近些年出國留學的人越來越多,海外學歷的含金量不如從前。以前的互聯網也不是很發達,所以留學生通常會作為一個信息使者變得重要起來,但是如今這一切都在發生著改變。

所以,如果留學生要選擇回國,就要進行多方面的調整,難度甚至比留下來還要大。

對於長期在外留學準備畢業回國的小夥伴,以下建議可以作為參考:

角色的重新定位:例如在畢業初期,最主要的目標應該是快速提升自己的專業技能和能力,收入方面不應該有太多的計較。

快速適應新的環境:國內人際關係比較複雜,回國之初會有一些不適應很正常,可能主要表現在社交方式上,最好先通過國內的親朋好友熟悉情況,讓自己有一個心理緩衝期,不至於回來後“手忙腳亂”,也不至於產生嚴重的不適應感。

多方面調整自己的心態:回國之後,千萬不要眼高手低,做任何事都應該放低姿態。同時,交流和運動是最好的調整方法,沒事的時候可以和朋友出去走走,多交流可以更快地瞭解和適應國內環境。

香港為了配合大灣區發展,2018年8月28號公佈首份人才清單,首批納入“香港人才清單”的優秀人士將來自以下11個專業類別:

1. 資深廢物處理專家或工程師

2. 資深資產管理專才

3. 資深海運保險專才

4. 精算師

5. 資深金融科技專才

6. 資深數據科學家及資深網絡安全專家

7. 創新及科技專家

8. 造船師

9. 輪機工程師及船舶總管

10. 創意產業專才

11. 專門解決國際金融及國家與投資者之間糾紛的爭議解決專才;及擁有處理來自投資或東道國跨境交易的專門知識及經驗的業務交易律師而這次公佈的“人才清單”內的專業人才,將通過“優才計劃”申請來港定居,並且可以在“綜合計分制”下額外獲得30分!

也就是在原有“優才計劃”的基礎上,獲得了一個加分項!假如“優才計劃”是一門考試,“人才清單”就是一道附加題,如果拿下了這道附加題,你有可以拉開至少30分的差距!

你是不是也可以獲得這額外的30分呢?點擊【瞭解更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