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3 事情鬧大,默克爾迎來至暗時刻,“定時炸彈”隨時葬送其政治生涯

當地時間11月30日,默克爾的執政盟友社民黨舉行黨魁選舉,“親默克爾”政府的德國副總理兼財長意外落選,選出的兩名新黨魁都對默克爾領導的執政聯盟長期持批評態度。這對德國政壇來說猶如引爆“政治地震”。那麼,他們的當選對默克爾意味著什麼呢?

當地時間11月30日,德國社會民主黨42萬6千名黨員經過為期10天的投票,選出了兩位新主席,分別是博爾揚斯和艾斯肯。在當天的選舉中,博爾揚斯和艾斯肯獲得53.06%選票,戰勝現任財政部長朔爾茨和他的競選搭檔克拉拉·蓋維茨。

事情鬧大,默克爾迎來至暗時刻,“定時炸彈”隨時葬送其政治生涯

兩位新當選的社民黨主席一直對德國大聯合政府持批評態度,被媒體稱為“反默克爾”組合。社民黨是德國最老牌政黨之一,曾多次執政,但這一政黨近年來人氣一路下滑,在今年5月歐洲議會選舉以及德國地方議會選舉遭遇慘敗後,時任主席納勒斯於6月宣佈辭職,社民黨隨後啟動新主席選舉,試圖改善形象的社民黨還首次採用雙主席的模式,這一模式借鑑了近年來崛起的綠黨。

德國媒體認為,博爾揚斯和艾斯肯的當選,是社民黨內部對與基民盟結盟不滿的表現。此次“親默克爾”政府的朔爾茨失利,就是積蓄多年的社民黨內部意見的集中爆發。社民黨不少人士認為,與聯盟黨合作導致了社民黨失色,讓本黨支持陣營大為失望。

雖然博爾揚斯在勝選後表示這次投票結果“不關乎我們要否馬上脫離同盟,還是留下來”,但是其團隊卻主張要重談與默克爾的合作條件,要求基民盟接受提高最低工資、加大對基建及氣候變化的投資,甚至增加政府債務。如果後者拒絕談判,社民黨應退出執政聯盟。

事情鬧大,默克爾迎來至暗時刻,“定時炸彈”隨時葬送其政治生涯

面對爆冷門的選舉結果,德國基民盟秘書長迅速出面穩定人心,表示“目前什麼也沒有改變”,並指出兩黨已有繼續合作的基本共識,期望與社民黨新領袖合作。德國《世界報》稱,如果社民黨退出執政聯盟,默克爾領導的聯盟黨將淪為“議會少數派”,德國可能提前舉行聯邦議院選舉。原本已計劃在2021年退出政壇的默克爾,很可能提前結束政治生涯。法國《世界報》稱,社民黨主席選舉將默克爾置於“彈射座椅”上,可能導致她“突然離職”。

事情鬧大,默克爾迎來至暗時刻,“定時炸彈”隨時葬送其政治生涯

“反默克爾”組合當選,是否意味著默克爾政治生涯或提前結束?對外經貿大學國家對外開放研究院熊李力教授指出,真正能對默克政治生涯是否提前結束起到直接作用的,還是默克爾目前所領導的聯盟黨與社民黨的聯合政府能否繼續維持下去。就目前形勢來看,社民黨內新的領導層實際上並沒有表現出,急於結束這一屆聯合政府的意願,更多的還是希望在現有的聯合政府框架之內和聯盟黨繼續談判,能夠爭取為社民黨贏得更多的政治發言權。從2017年9月聯邦議會選舉以來,社民黨在德國國內的民意支持率有進一步下降的趨勢,也就是說如果社民黨不與聯盟黨組成聯合政府,那麼未來社民黨在很長時間內,只能以在野黨、反對黨的身份出現在德國政治舞臺。而在目前的聯合政府之內,社民以第二大黨的身份獲得了包括外交部長、財政部長、司法部長在內的六個政府部長職位,由此可見與聯盟黨組成聯合政府對於社民黨來說,有很大的政治價值。所以,新的社民黨領導層的最佳選擇還是在聯合政府的框架之內,能夠儘量的發出社民黨自己獨特的聲音,同時能夠繼續參與聯合政府之內重要的決策。當然也不排除社民黨在聯合政府框架之內和聯盟黨無法達成妥協,最終一拍兩散的可能性。也就是說,社民黨可能會集體退出聯合政府,從而導致聯合政府提前解體,默克爾執政地位提前終結。不過,一旦聯合政府提前垮臺,受害的不僅僅是默克爾和她所在的聯盟黨,這對於社民黨也是不小的損失,最後的結果一定是兩敗俱傷。

事情鬧大,默克爾迎來至暗時刻,“定時炸彈”隨時葬送其政治生涯

自默克爾去年底宣佈2021年任期結束後將退出政壇以來,外界一致認為默克爾的考慮是利用其餘下任期安排好政權交替,讓其政治得以有延續性。然而,她的欽點接班人、現任基民盟主席兼德國防長卡倫鮑爾表現一直不佳。在國內政治方面,她在5月歐洲議會選舉之後提出要管控網絡媒體的反基民盟政治言論,惹來朝野震怒;在7月接任防長後,她提出的主張也沒有掀起一絲波瀾,有外媒指出卡倫鮑爾是個“扶不起的阿斗”,只是未見更佳的替代人選而已。基民盟旗下青年聯盟之前曾呼籲改變政治慣例,通過全體投票方式確定執政聯盟下屆總理候選人,反對卡倫鮑爾以基民盟主席身份自動接班默克爾。

瑞士《新蘇黎世報》則說,德國政治變革大門已經敞開,將影響德國及歐盟的未來。德國在歐盟內一直是以穩定著稱的國家,然而,這種穩定性中如今也注入了不確定性。隨著德國另類選擇黨的崛起,德國與歐盟其他國家一樣,正遭受著右翼民粹主義的侵襲,卻沒有應對的良方。大黨衰落,政黨格局碎片化,這將很可能成為德國政黨格局相當長時間裡的“新常態”。此外,作為德國實力支撐的經濟,也出現了出口增速放緩,製造業下滑的走軟跡象。這給德國敲響了警鐘。更令觀察家擔心的是,放眼德國各主流政黨政要,看不到未來德國進入後默克爾時代,有誰能還擁有像默克爾這樣的影響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