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進口跨境電商風生水起 五大痛點依存急待突破

跨境進口電商的任務,就是把國外產品通過電子商務的形式銷售給中國的消費者。在這個鏈條上,國內的電商企業具有天然優勢,因為他們擁有龐大的終端消費人群。因此,不管是平臺電商還是自營電商,都紛紛開通了海淘頻道,加入了跨境進口電商的爭奪戰。

2019年5月,由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專家曹磊、張周平主編的《跨境電商全產業鏈時代:政策紅利下迎機遇期》,由中國海關出版社正式出版。這是國內首部系統的提出、論述跨境電商全產業鏈發展的專著,該書系統的介紹了跨境電商的理論框架,以及目前發展現狀趨勢。

據悉,全書共分為上下兩篇,共10個章節。全面、深入的呈現了跨境電商全產業鏈涉及的包括:進出口電商、物流、支付、政策、運營、人才、金融、園區等各個環節發展概況,書中共有35個典型案例深入解剖企業發展。主要特色有三點:一是首次提出了跨境電子商務全產業鏈的概念,並圍繞各個環節給予了系統的梳理。二是詳解跨境電商理論框架及現狀,指出痛點幫助企業更好“突圍”。三是全書35個跨境電商產業鏈相關的典型案例,詳細瞭解發展概況。

入選本書的典型案例包括:出口電商領域:阿里巴巴國際站、生意寶、敦煌網、大龍網、外貿公社、eBay、全球速賣通、蘭亭集勢、跨境通、一達通、思億歐外貿快車、飛書互動、卓志;進口電商領域:淘寶全球購、天貓國際、京東國際、考拉海購、蘇寧國際、洋碼頭、亞馬遜海外購、蜜芽、55海淘、聚美優品、唯品國際;跨境電商服務商領域:中郵速遞、UPS、俄速通、出口易、遞四方、外運發展、順豐、PayPal、中國銀聯等。以下是本書精選內容搶先試讀:

在這場爭奪戰中,阿里巴巴起步較早。2007年,“淘寶全球購”就上線了。當時,“淘寶全球購”的商戶主要是一些中小代購商,並無國外品牌商入駐,這也讓平臺上有出現假貨的風險。

2014年2月,“天貓國際”正式上線。天貓國際要求入駐商家必須要有海外的零售資質,全部商品海外直郵,並且提供本地退換貨服務。顯然,相比於淘寶全球購,天貓國際對入駐商家的要求更嚴,也更加正規。

為了全方位考核店鋪的運營和服務能力,給消費者營造體驗更好的網購環境,天貓國際對2018年天貓續簽規則進行了升級。此次升級新增了自主退款完結時長排名、店鋪DSR、平均成交轉化率排名等指標;同時對在線商品數和店鋪成交金額的要求做了調整。

國際化定位是京東2014揚帆遠航的五大計劃之一,這個計劃的提出宣佈了京東加速國際化進程的未來戰略。在海淘方面,京東海外購欄目的開通就是其國際化定位計劃的一部分。京東海外購採取招商模式而非京東自營,引入的商家大部分為海淘代購商,與阿里巴巴的淘寶全球購經營模式類似。

2018年4月,京東公佈了京東全球購(現為“京東國際”)2018年戰略規劃,售前、售中、售後三個環節品質保障舉措升級。京東全球購將全鏈條開放接受用戶和社會各界的現場考察和實時監督,為消費者提供全面的品質保障,切實保護跨境電商消費者權益。

進口跨境電商風生水起 五大痛點依存急待突破

2017年11月24日起,蘇寧海外購黑五直播活動在蘇寧易購、龍珠直播、pptv等平臺同步開啟,全程48小時不停播。主播走進街頭、賣場以及普通人的家裡與國外消費和銷售員進行交流互動,邊買邊逛邊講解,比如不同地域的同款產品顏色款式會因文化不同而作調整、眾多奢侈品產品限量購買等等,讓觀眾親身感受到聖誕、黑五的文化氣氛。

主營化妝品類的垂直電商聚美優品在海淘方面也早早佈局,甚至獨立成立了“聚美海外購”網站。目前,聚美海外購主要採取的是海外商家入駐的平臺模式,而後續也將開通海淘自營業務。

國外電商搶佔跨境市場

進口跨境電商的商品供應商來自海外,因此對海外供應商的掌控將有助於跨境電商企業獲得更多更優質的貨源,並享受更低的採購價格。從這個條件來看,國外電商企業打入國內跨境進口海淘市場時的優勢顯而易見:一方面,他們在國外運作多年,已經聚集了大量的海外供應商;另一方面,就算初期海淘業務的出貨量很少,他們也可以依託原有的非跨境電商業務享受到批量採購的低價。因此,搶灘國內海淘市場的國外電商,不僅擁有貨源優勢,而且已經攬收了相當一部分的海淘消費群體。

2014年8月,亞馬遜中國與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上海市信息投資股份有限公司簽署諒解合作備忘錄,三方將在自貿區內合作開展跨境電商業務,並在自貿區內建立跨境電商平臺;同時,亞馬遜計劃在自貿區內建立物流倉儲中心。2014年9月,亞馬遜大幅下調了部分商品直郵中國的運費,同時準備藉助上海自貿區來“大鬧”海淘市場。亞馬遜拓展海淘市場時採取的方法是“直購進口+保稅進口”模式,從2014年6月開始試行。如今,作為亞馬遜中國四大核心戰略之一,亞馬遜中國跨境電商戰略以亞馬遜‘海外購’和亞馬遜‘全球開店’作為‘雙引擎’,已成為中國消費者便捷選購全球海量國際正品、中國企業輕鬆拓展海外零售與商業採購市場的可信橋樑。

2012年11月,eBay與走秀網合作的“聯姻”,就是為了開擴海淘市場。2011年,eBay通過後臺數據發現,中國消費者登陸eBay英文網站購買的商品數量同比增長了40%。顯然,中國人非常熱衷eBay美國網站上的商品,尤其是中高端的箱包服飾。當時,定位於奢侈品的走秀網正在往時尚品轉型,而eBay豐富的產品線正好能滿足走秀網對上游貨源的需求,因此,雙方的合作具有很強的協同效應。

除了亞馬遜、eBay以外,國外還有很多電商企業開通了直郵中國業務,以方便國內的海淘族。在這些網站中,有些已經推出中文官網,為海淘掃除了語言障礙。此外有部分國外電商不僅提供中文頁面、人民幣標價和優惠的國際物流費用,還開通了支付寶人民幣付款。越來越多的國外電商正在抓緊佈局中國跨境進口電商業務。

物流、支付企業的跨境破局

在國內,不少物流企業和支付企業已自建商城涉足電商領域,例如順豐優選以及銀聯旗下的銀聯在線商城。一些物流支付企業在推出相應的海淘轉運服務和跨境支付服務的同時,也開始了對跨境進口電商市場的探索。如韻達快遞上線了海淘代購網站“易購達”、遞四方推出“海淘城”、銀聯推出了“銀聯在線商城”等。

這些踏入海淘市場的國內電商企業、國外電商企業以及物流/支付企業,雖然都擁有各種的優勢,但也都存在相應的短板。國內電商缺乏上游供應商的掌控,在招商方面困難重重;國外電商不懂國內電商運營,本土化是他們最大的挑戰;物流/支付企業雖然在跨境物流和跨境支付方面佔有,但卻不具備核心競爭優勢。也正是因為各有不足,因此各平臺在發展的過程中也在不斷地推進中國跨境進口電商市場的發展。

實體零售企業湧入跨境電商,提升消費粘性。

實體零售企業湧入跨境進口電商的例子有:蘇寧雲商基於海外優質供應鏈基礎(美國自採團隊+日本Laox+香港鐳射)並招商打造的跨境電商平臺“海外購”;步步高雲猴平臺運營的“全球購”,打造海外O2O優質供應鏈;跨境通(原名“百圓褲業”)通過收購環球易購進入出口電商行業,並於2015年10月定增27億元建設跨境進口電商、出口B2B、跨境倉儲物流等業務。

進口跨境電商風生水起 五大痛點依存急待突破

在收入增長乏力、價格戰壓制毛利率的背景下,跨境進口電商業務有望助力實體零售企業提升商品競爭力,但中長期效果仍取決於企業本身的商品供應鏈、通關物流、互聯網運營等核心資源能力。

跨境進口電商飛速發展,除了京東、天貓、蘇寧這樣的大電商平臺,一些垂直類的跨境電商也不斷湧現,但是創業者和資本方的熱情卻掩蓋不了其存在的問題。

痛點一:售後問題。消費者在進口跨境電商平臺購買的商品一旦出現問題,一般很難解決一系列的售後問題。跨境產品的時間和物流成本高,對跨境電商企業來說,退換貨將帶來高昂的費用支出,因此很多跨境電商企業都存在不同的售後服務問題。

痛點二:物流問題。當前,很多跨境電商使用的都為第三方物流,因此在這個環節上存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現行的跨境進口電商物流模式主要有三種配送方式,海外直郵、保稅進口以及海外拼郵,這三種方式的配送週期長短不一,但花費時間都普遍比較長。因此,選擇靠譜的物流公司或者自建物流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痛點三:假貨問題。進口跨境電商領域發生的假貨事件屢見不鮮,各大跨境電商平臺提供的產品及服務參差不齊,假貨問題的存在直接影響了跨境網購用戶規模及購買頻率。而要想有效解決假貨問題,就勢必要跨境電商企業對供應鏈的有效把控。

痛點四:客服問題。客服問題主要包括消費者在諮詢、購買、售後等購物過程中與客服溝通時出現的客服態度差、敷衍、不正面解決問題、推脫責任等的現象。

痛點五:信息安全問題。信息洩露是指消費者在電商平臺購物後,由於購物信息洩露發生被欺詐、詐騙產生精神、經濟等損失的投訴現象。信息洩露在電商市場比較普遍。

總體而言,跨境電商雖然存在諸多問題,但並不影響其未來的廣闊前景。互聯網打破信息不對稱,讓全球的產品和消費者深度連接,必然會帶來新一輪的消費升級和市場紅利,給這些跨境電商項目和創業者帶來了巨大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