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0 或許,你並沒看懂“李子柒”

●特約評論員 黃西蒙(北京)

近日,從《李子柒怎麼就不是文化輸出了?》一文在自媒體江湖上熱傳開始,這個在網上吸粉無數的四川女孩終於走進了主流媒體的視野。在各大官媒注意到李子柒的視頻之前,她已經是個不折不扣的網紅,不僅在國內的微博、B站上有累計超過2000萬的粉絲,在國外的YouTube視頻網站上也有700多萬粉絲,僅次於CNN的訂閱用戶量,在YouTube中文頻道里粉絲數量排行第二。可以說,李子柒的個人影響力竟然可以與世界知名媒體CNN媲美,成為國際知名度最高的中國年輕人之一,不能不說是個奇蹟。

或许,你并没看懂“李子柒”

李子柒的走紅,在國內引起了一些質疑,儘管有聲音認為李子柒提供了中國文化對外輸出的新模式,但也有聲音批評她沒有呈現真實的中國鄉村,對一些問題過於美化,不能代表真實的中國形象。單從影響力而言,李子柒的確呈現出一種全新的文化輸出模式:非官方的、非多元的、娛樂傾向的模式。儘管“中國文化走出去”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但過去我們的文化輸出太依賴官方的引導,而官方的文化敘事,往往偏愛宏大敘事的路徑,似乎希望將所有傳統文化的經典元素都放進去——京劇、熊貓、武術、書法,等等。但是,中國文化的古典型與當代性差異巨大,不同區域也有各自的文化風貌,很難將它們集中在一起呈現。

因此,放棄多元文化的敘事,集中在一兩個點上進行突破,是李子柒視頻成功傳播的關鍵——她專注在四川鄉下的田園生活,通過中華美食刺激粉絲的感官體驗,並配合古典風格的服飾、音樂,讓她的視頻營造了獨特的古典田園中國的意境。在這個基礎上,李子柒的視頻還是有較強的娛樂性的,她沒有刻意製造噱頭,但在靜謐的視頻氛圍裡,美女、美食與美景三重元素集中呈現,這極大地滿足了觀眾尤其是國外粉絲的聲色體驗。

在上述三種因素的作用下,李子柒的視頻具備了獨特的影響力,但她能從海量的視頻博主中脫穎而出,並被數百萬外國觀眾喜愛,還在於陌生化的審美旨趣。俄羅斯形式主義文學理論傢什克洛夫斯基曾經提出過“陌生化”的概念,指的是文本內容與文本讀者之間存在較大的隔膜,但如果表現合適,反而容易引起讀者的高度興趣,這就是“陌生化”的魅力。其實,文化現象也是同理,古人講“距離產生美”,大概也與之有關。

或许,你并没看懂“李子柒”

對多數外國人而言,李子柒的世界是非常遙遠而陌生的,外國人對中國傳統文化有一點刻板印象,但並不熟悉。李子柒如果呈現的是中國都市的摩天大樓圖景,或者凋敝落後的農村困境,恐怕很難引起國外觀眾的興趣,因為前者並非中國文化的特殊魅力,國外發達國家的現代化程度更高,沒必要專門來看中國的城市化圖景,後者則符合某些外國媒體汙名化中國後形成的“刻板印象”,也沒法呈現一個美麗溫情的文化景象。事實上,李子柒很巧妙地抓住了其中的平衡點,利用“陌生化”的方式來表達中國田園生活的魅力,這才讓她擁有了驚人的影響力。

現代性的症候之一,就在於身處繁華都市的現代人,偏愛想象一個田園牧歌式的鄉土世界,將農村生活想象成靜謐平和的世外桃源,是其中最典型的特徵。經歷過現代化轉型陣痛的國人,恐怕很難理解長期身處高度現代化生活中的歐美民眾的思維,但事實上,他們的確不瞭解真實的中國農村,或許也沒什麼興趣瞭解。

但是,輸出本國文化,本來就該選取最美好的精華部分,所有國家的文化輸出都是對現實進行美化的結果,這點毋庸置疑,至於真實而殘酷的現實問題,對其感興趣的往往是嚴肅思考者,甚至是專業的研究者,這類群體在“娛樂至死”風氣主導的國外視頻網站上屬於小眾,更多人看視頻,無非是追求聲色的感官享受,放鬆心情、釋放壓力而已。所以,李子柒這種無關嚴肅話題、沉浸於美感體驗的博主,是最容易被歐美髮達國家的觀眾所接受的。

從這個意義上講,李子柒在全世界範圍內的走紅,本質上也是現代性的產物,是發達國家的民眾對後發國家鄉土世界的某種想象與寄託。通過認同李子柒來想象中國的田園生活,通過想象這片遙遠的世外桃源來想象一個充滿古典美感的中國——這個思維方式雖然未必符合現實世界的真實,但在文化傳播與文化認同的框架裡,是一條近乎完美的路徑。李子柒很幸運也很巧妙地踩在了這個節點上,在其走紅的偶然因素之外也有必然的邏輯。


分享到:


相關文章: